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地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口腔黏膜健康状况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丽婷 彭圆媛 +1 位作者 陶人川 赖永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81-885,共5页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口腔黏膜健康状况,尤其是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的口腔表征进行深入分析。方法:调查于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并存活...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口腔黏膜健康状况,尤其是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的口腔表征进行深入分析。方法:调查于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并存活的患者69例,以复诊的方式进行病史采集、口腔专科检查,详细记录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9例存活者中诊断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者22例,出现口腔表征者14例,口腔内均存在大面积黏膜充血,主要主诉为口腔烂痛、口干,口腔溃疡者10例(71%),7例疼痛影响进食,其中合并网状白色条纹样病损或红斑样病损者8例,合并口腔黏膜起疱者5例;单独表现为网状白色条纹样病损或红斑样病损者1例(7%);念珠菌感染者1例(7%);口干者2例(14%)。对临床表现为苔藓样红白混杂斑纹型患者取相应口腔黏膜部位做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上皮轻度过角化,基底层细胞空泡形成,固有层纤维样变性,血管增生、管腔不规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结论:口腔溃疡、红斑样病损、网状白色条纹样病损等患者多伴有疼痛,唾液分泌减少,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GVHD常伴有口腔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口腔表征 口腔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唾液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4
2
作者 彭艳 雍翔智 +3 位作者 冯豆豆 曾启新 梅国城 陶人川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患者唾液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了解患者T细胞的免疫状态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移植组纳入确诊为口腔c GVHD患者18例,并对其口腔表征进行评分;对照组纳入健康者18例... 目的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患者唾液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了解患者T细胞的免疫状态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移植组纳入确诊为口腔c GVHD患者18例,并对其口腔表征进行评分;对照组纳入健康者18例。收集两组唾液,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表达水平。结果移植组中IFN-γ,IL-4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移植组IL-6、IL-10表达量分别为255.04 pg·m L^(-1)和1.49 pg·m L^(-1),显著高于对照组6.02 pg·m L^(-1)和0.17 pg·m 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组中口腔表征评分与IL-6、IL-10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78(P<0.01)、r=0.668(P<0.01),同时IL-6和IL-10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66(P<0.01)。结论口腔c GVHD患者唾液IL-6和IL-10表达呈上调趋势,口腔表征越严重,IL-6和IL-10表达水平越高,提示口腔c GVHD发病机制可能由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6、IL-10)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周雨曦 雍翔智 +1 位作者 江巧芝 陶人川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609-616,共8页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一种表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样的综合征,口腔是其最为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口腔病损可以独立存在,称之为口腔cGVHD,常常表现为口腔黏膜的慢性炎症和唾液腺纤维性病变。及时有效的诊治口腔cGVHD有助于减少患者...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一种表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样的综合征,口腔是其最为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口腔病损可以独立存在,称之为口腔cGVHD,常常表现为口腔黏膜的慢性炎症和唾液腺纤维性病变。及时有效的诊治口腔cGVHD有助于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但目前对口腔cGVHD发病机制了解并不确切,本文将就口腔cGVHD的临床、病理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临床表现 病理表现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s蛋白在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雨曦 陶人川 江巧芝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66-670,共5页
目的:探讨Smad2、3、4、7蛋白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cGVHD)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确诊为口腔cGVHD的患者18人纳入口腔cGVHD组,异... 目的:探讨Smad2、3、4、7蛋白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cGVHD)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确诊为口腔cGVHD的患者18人纳入口腔cGVHD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没有出现口腔cGVHD的患者18人为无口腔cGVHD组,对照组纳入健康者18人。收集3组血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检测血浆中Smad2、Smad3、Smad4、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口腔cGVHD组患者血浆中Smad2(78.00±13.53)ng/L、Smad4(484.71±90.86)ng/L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Smad3蛋白表达(95.15±37.32)ng/L低于对照组(P<0.05),Smad7蛋白含量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口腔cGVHD组与无口腔cGVHD组比较,口腔cGVHD组Smad3蛋白表达降低(P<0.05),Smad2和Smad7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血浆中Smads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口腔cGVH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SMA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向复位瓣在附着龈宽度不足患牙的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林桂兰 牙祖科 +1 位作者 陶人川 林小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6-798,共3页
目的:评价根向复位瓣在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牙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需行牙冠延长术但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牙17颗,术中采用根向复位瓣法对牙龈瓣进行复位,记录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龈缘到牙体断端的距离、附着龈的宽度等指标并... 目的:评价根向复位瓣在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牙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需行牙冠延长术但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牙17颗,术中采用根向复位瓣法对牙龈瓣进行复位,记录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龈缘到牙体断端的距离、附着龈的宽度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术前17颗患牙牙体缺损边缘均位于龈下,术后6个月16例(94.11%)缺损边缘均暴露在龈缘冠方,龈缘根向位移距离(3.88±0.49)mm;17颗患牙附着龈宽度术前为(2.35±0.61)mm,术后6个月为(2.65±0.49)mm(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可以有效暴露牙体缺损边缘,为牙体缺损创造修复条件,避免切除过多角化龈导致附着龈宽度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延长术 根向复位瓣 附着龈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磨石对Gracey刮治器磨锐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启新 王家烯 +2 位作者 邹华丽 梅国城 吴佳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评价5种磨石对Gracey刮治器磨锐效果。方法:将50个钝化5/6 Gracey刮治器随机分成5组(n=10),分别用天然肯色石(SS4)、印第安石(SS6)、合成瓷石1(SSDGRITA)、瓷石2(SSDGRITB)和瓷石3(SS3C)磨石进行磨锐,记录磨锐器械所需次数并在扫... 目的:评价5种磨石对Gracey刮治器磨锐效果。方法:将50个钝化5/6 Gracey刮治器随机分成5组(n=10),分别用天然肯色石(SS4)、印第安石(SS6)、合成瓷石1(SSDGRITA)、瓷石2(SSDGRITB)和瓷石3(SS3C)磨石进行磨锐,记录磨锐器械所需次数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评价器械磨锐后的刃口形态。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示利用阿肯色石磨锐后,切割刃缘光滑平整,呈清晰直线,斜面纹理线条细密整齐,其磨锐效果最好,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印第安石磨锐器械所需次数最少,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种磨石中阿肯色石磨锐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y刮治器 磨石 扫描电镜(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退素D1对牙周炎大鼠龈沟液中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马飞 唐彩金 +1 位作者 方梅飞 陈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研究消退素D1(Resolvin D1,Rv D1)在大鼠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对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采用在左右上颌第二磨牙绑线的方法构建大鼠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n=6),A组为牙周炎组,B... 目的:研究消退素D1(Resolvin D1,Rv D1)在大鼠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对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采用在左右上颌第二磨牙绑线的方法构建大鼠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n=6),A组为牙周炎组,B、C、D、E组分别给予1、10、50、100 ng/ml进行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7 d检测大鼠牙周状况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龈沟液中的IL-1β、TNF-α、IL-6的水平。结果:用药7 d后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明显降低(P <0. 001),各浓度组龈沟液中IL-1β、TNF-α、IL-6均明显降低(P <0. 05),其中D组、E组TNF-α的表达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01);组间比较,IL-1β、TNF-α、IL-6各浓度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IL-6的表达随着Rv D1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具有一定的Rv D1浓度依赖性。结论:Rv D1可降低大鼠牙周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退素(RvD1) 牙周炎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β防御素-2在舍格伦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天 陶人川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48-151,155,共5页
目的研究人类β防御素(hBD)-2及其mRNA在舍格伦综合征(SS)患者涎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BD-2在SS临床以及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及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30例SS患者涎腺组织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hBD-2的表... 目的研究人类β防御素(hBD)-2及其mRNA在舍格伦综合征(SS)患者涎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BD-2在SS临床以及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及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30例SS患者涎腺组织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hBD-2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了其表达、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SP法和ISH的结果均提示,SS患者较正常的涎腺组织中hBD-2的表达水平增高(P<0.05);伴有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的SS患者较未伴有的hBD-2阳性表达率升高;病理分级4级的SS患者较3级SS患者的hBD-2阳性表达率高(P<0.05)。结论 hBD-2可能参与了SS的特异性免疫病理过程,为利用唾液进行早期诊断涎腺疾病的易感性或风险因子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格伦综合征 涎腺 人类β防御素-2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退素D1治疗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唐彩金 曾启新 +3 位作者 方梅飞 马飞 陶人川 Niyukty Arjal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探讨消退素D1(RvD1)对治疗牙周炎的作用。方法:取18只大鼠建立牙周炎模型,按随机化原则均分为实验甲组(100μg/L的RvD1),实验乙组(50μg/L的RvD1)及阴性对照丙组(生理盐水)。所有大鼠均经尾静脉注射给药进行治疗。治疗后不同时间... 目的:探讨消退素D1(RvD1)对治疗牙周炎的作用。方法:取18只大鼠建立牙周炎模型,按随机化原则均分为实验甲组(100μg/L的RvD1),实验乙组(50μg/L的RvD1)及阴性对照丙组(生理盐水)。所有大鼠均经尾静脉注射给药进行治疗。治疗后不同时间进行临床检查和形态学测量。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甲组(100μg/L RvD1)中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松动度、牙槽骨丧失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实验乙组(50μg/L RvD1)的以上4个指标虽均低于阴性对照组,但仅牙龈指数和松动度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实验组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相近(P>0.05)。结论:两种浓度的RvD1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有治疗作用;100μg/L的RvD1可阻止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牙槽骨继续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退素D1 牙周炎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