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鳞癌转移与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ATB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巫家晓 罗婷婷 +1 位作者 于大海 卿海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检测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ATB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2例口腔鳞癌原发灶中,SATB1蛋白在病理分级Ⅱ~Ⅲ级组... 目的:检测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ATB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2例口腔鳞癌原发灶中,SATB1蛋白在病理分级Ⅱ~Ⅲ级组(中~低分化鳞癌)表达明显高于Ⅰ级组(高分化鳞癌)(P〈0.05);在临床分期Ⅲ~Ⅳ期组高于Ⅰ~Ⅱ期组(P〈0.05)。SATB1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16例淋巴结转移组高于36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SATB1mRNA的表达量在6例淋巴结转移灶高于16例转移组原发灶(P〈0.05)。结论:SATB1蛋白及SATB1m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上调与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及转移相关;SATB1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转移过程中起到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基因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宁宁 巫家晓 +2 位作者 卿海云 曹阳 杨亦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558,共4页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KK4)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口腔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MKK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75例石蜡包埋口腔鳞...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KK4)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口腔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MKK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75例石蜡包埋口腔鳞癌组织中,MKK4蛋白的表达在48例转移组高于27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48例淋巴结转移灶MKK4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原发灶(P<0.05)。MKK4蛋白表达与OSCC原发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8例新鲜口腔鳞癌组织中,MKK4 mRNA的表达量在16例转移组高于22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在6例淋巴结转移灶高于16例转移组原发灶(P<0.05)。结论 MKK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上调与口腔鳞癌转移相关;MKK4蛋白及其mRNA可能在口腔鳞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了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 口腔鳞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1CC1在人和小鼠口腔癌发生发展中表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蕾 于大海 +3 位作者 闭似嫦 卿海云 施强 孙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比较视网膜母细胞瘤RB1-诱导卷曲蛋白1(RB1CC1)在人和小鼠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组织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口腔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人及小鼠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 目的:比较视网膜母细胞瘤RB1-诱导卷曲蛋白1(RB1CC1)在人和小鼠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组织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口腔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人及小鼠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高分化鳞癌原发灶组织中RB1CC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RB1CC1蛋白在人上皮异常增生组、高分化鳞癌组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RB1CC1蛋白在鼠正常组、异常增生组、高分化鳞癌组阳性表达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RB1CC1 mRNA的表达量在异常增生组与高分化鳞癌组无明显差异,正常口腔黏膜组均高于异常增生组与高分化鳞癌组(P<0.05);小鼠RB1CC1mRNA的表达量在正常口腔黏膜组与异常增生组、高分化鳞癌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B1CC1表达在人和小鼠相似,RB1CC1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早期癌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RB1-诱导卷曲蛋白1(RB1CC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恒前牙感染根管内血管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钟小奕 杨亦萍 +2 位作者 陈文霞 张映娟 文春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2-674,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根尖周炎模型观察年轻恒前牙根管内血管再生的组织学状况。方法选择4个半月龄杂种犬1只,建立上颌未发育完成的恒前牙根尖周炎模型,将6颗上颌恒前牙随机分组,对照组3颗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实验组3颗采用根管内血管再生术。... 目的通过建立根尖周炎模型观察年轻恒前牙根管内血管再生的组织学状况。方法选择4个半月龄杂种犬1只,建立上颌未发育完成的恒前牙根尖周炎模型,将6颗上颌恒前牙随机分组,对照组3颗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实验组3颗采用根管内血管再生术。将术后1、4、8周的X线片分别与术前X线片进行对比,观察牙根继续发育及根尖炎症的愈合情况。术后8周处死动物,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根尖闭合情况及根管内容物的构成。结果 X线观察,术后1、4周,2组牙根的根尖孔大小及根尖透射区范围未见明显改变。术后8周,实验组根尖透射区范围缩窄较明显,并出现根尖孔缩窄的趋势,但管壁厚度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根尖透射区变化不一。组织学检查,实验组管腔内可见肉芽组织,其中包含有大量的不规则的类牙本质、类牙骨质和类骨质样钙化物,钙化物以根尖部和管腔内侧壁尤为明显。对照组管腔未见软组织,根尖部有少量的硬组织沉积。结论血管再生术可促使年轻无髓恒前牙的慢性根尖周炎症消退,根管内再生的肉芽组织中有硬组织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根尖周炎 血管再生 根尖诱导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亦萍 韦敏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表达与甲状腺滤泡性肿瘤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 例甲状腺滤泡肿瘤中PCNA 的表达。结果:各组PCNA 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依次为:滤泡癌微小浸润型22 .9 % ±...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表达与甲状腺滤泡性肿瘤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 例甲状腺滤泡肿瘤中PCNA 的表达。结果:各组PCNA 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依次为:滤泡癌微小浸润型22 .9 % ±8 .55 % ;广泛浸润型21 .00 % ±4 .75 % ;滤泡腺瘤5 .24 % ±1 .58 % ,滤泡腺瘤与滤泡癌微小浸润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1) ,与广泛浸润型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1) 。结论:PCNA 对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甲状腺滤泡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抗原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亦萍 韦敏怡 立山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Z1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Ki67抗原标记指数与良恶性甲状腺滤泡肿瘤间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甲状腺滤泡肿瘤中的Ki67抗原的表达。 结果 Ki67抗原阳性细胞标记指数在滤泡癌(FC)和滤泡腺瘤(FA)中分别... 目的 探讨Ki67抗原标记指数与良恶性甲状腺滤泡肿瘤间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甲状腺滤泡肿瘤中的Ki67抗原的表达。 结果 Ki67抗原阳性细胞标记指数在滤泡癌(FC)和滤泡腺瘤(FA)中分别是400%±286%和061%±039%,滤泡癌与腺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和PCNA在甲状腺滤泡肿瘤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9,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抗原 甲状腺滤泡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舌根轮廓乳头Von Ebner's腺管鳞柱交界区的初步观察
7
作者 陈鹏宁 陈冠希 +5 位作者 李萍 陈昕煜 罗霖 颜启璋 阮萍 于大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初步确定人舌根轮廓乳头Von Ebner's腺管开口区具有鳞柱交界区(SCJ),并与宫颈、肛门SCJ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对舌轮廓乳头、肛门、宫颈标本各6例的SCJ区进行连续切片,HE及CK5、CK7及P6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E示在轮廓乳头沟底Vo... 目的:初步确定人舌根轮廓乳头Von Ebner's腺管开口区具有鳞柱交界区(SCJ),并与宫颈、肛门SCJ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对舌轮廓乳头、肛门、宫颈标本各6例的SCJ区进行连续切片,HE及CK5、CK7及P6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E示在轮廓乳头沟底Von Ebner's开口存在SCJ,且发现类似肛门SCJ的移行区CK5、CK7阳性复层上皮(MLE)样结构,与宫颈移行区单层上皮不同;不同于宫颈和肛门,该区在柱状上皮基底区具有P63染色肌上皮细胞。结论:人舌根Von Ebner's腺管开口具有和宫颈,肛门类似的SCJ结构,或亦为人乳头状瘤病毒及其他致癌因素的恶变易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根 轮廓乳头 鳞柱交界区 Von Ebner's腺 复层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