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髓血管化再生治疗成人感染性年轻恒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钟小奕 陈文霞 +3 位作者 张映娟 文春媚 黄杨 李康婧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9-591,共3页
选择2008-02~2011-09确诊为慢性根尖周炎伴根尖孔未闭合的成人患者10例,采用牙髓血管化再生的治疗方法。通过3个月~3年的观察,2例出现术后疼痛,10例均有牙体变色,同时所有患牙根尖区炎症范围均缩小,但牙根后续发育不明显。
关键词 年轻恒牙 根尖周炎 血管化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
2
作者 张映娟 陈文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54-556,共3页
牙髓干细胞的可塑性是将其应用于临床的基础。下面就牙髓干细胞的可塑性和影响可塑性的因素以及牙髓干细胞可塑性的应用和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可塑性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恒前牙感染根管内血管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钟小奕 杨亦萍 +2 位作者 陈文霞 张映娟 文春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2-674,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根尖周炎模型观察年轻恒前牙根管内血管再生的组织学状况。方法选择4个半月龄杂种犬1只,建立上颌未发育完成的恒前牙根尖周炎模型,将6颗上颌恒前牙随机分组,对照组3颗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实验组3颗采用根管内血管再生术。... 目的通过建立根尖周炎模型观察年轻恒前牙根管内血管再生的组织学状况。方法选择4个半月龄杂种犬1只,建立上颌未发育完成的恒前牙根尖周炎模型,将6颗上颌恒前牙随机分组,对照组3颗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实验组3颗采用根管内血管再生术。将术后1、4、8周的X线片分别与术前X线片进行对比,观察牙根继续发育及根尖炎症的愈合情况。术后8周处死动物,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根尖闭合情况及根管内容物的构成。结果 X线观察,术后1、4周,2组牙根的根尖孔大小及根尖透射区范围未见明显改变。术后8周,实验组根尖透射区范围缩窄较明显,并出现根尖孔缩窄的趋势,但管壁厚度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根尖透射区变化不一。组织学检查,实验组管腔内可见肉芽组织,其中包含有大量的不规则的类牙本质、类牙骨质和类骨质样钙化物,钙化物以根尖部和管腔内侧壁尤为明显。对照组管腔未见软组织,根尖部有少量的硬组织沉积。结论血管再生术可促使年轻无髓恒前牙的慢性根尖周炎症消退,根管内再生的肉芽组织中有硬组织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根尖周炎 血管再生 根尖诱导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细菌在口腔疾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中的作用
4
作者 莫莉基 陈文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01-303,307,共4页
纳米细菌是已知的最小细菌,它所产生的坚硬的矿化外壳,与病理性钙化有关。有关纳米细菌的生物性,业界争论激烈。在人类的唾液、牙齿表面、牙菌斑、牙石和牙髓石中存在着大量的纳米细菌。本文就纳米细菌、纳米细菌在口腔疾病和其他全身... 纳米细菌是已知的最小细菌,它所产生的坚硬的矿化外壳,与病理性钙化有关。有关纳米细菌的生物性,业界争论激烈。在人类的唾液、牙齿表面、牙菌斑、牙石和牙髓石中存在着大量的纳米细菌。本文就纳米细菌、纳米细菌在口腔疾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细菌 口腔疾病 生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再生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钟小奕 陈文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83-185,共3页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其相关的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组织工程学成为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催生了再生牙髓病学的诞生。下面就再生牙髓病学中的根管内血管再生的血管生成模式、血管再生在相关疾病中尤其是在牙髓...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其相关的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组织工程学成为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催生了再生牙髓病学的诞生。下面就再生牙髓病学中的根管内血管再生的血管生成模式、血管再生在相关疾病中尤其是在牙髓疾病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血管再生 牙髓 脱位牙 年轻恒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治疗后疾病相关性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文春媚 陈文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粪肠球菌生物膜持续向牙根尖释放致病因子,导致根管治疗后相关疾病发生。有效控制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是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本文就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的结构、生物学特性以及影响其生物膜形成的黏附因子和环境因子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 粪肠球菌 生物膜 根管治疗后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石形成原因初探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贤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观察无龋及深龋患牙牙髓组织学表现及髓石检出情况,初步探讨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健康无龋牙、深龋患牙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对比患者年龄差异;牙髓组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无龋牙与深龋患牙的髓腔组织学形态及髓石... 目的:观察无龋及深龋患牙牙髓组织学表现及髓石检出情况,初步探讨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健康无龋牙、深龋患牙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对比患者年龄差异;牙髓组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无龋牙与深龋患牙的髓腔组织学形态及髓石检出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无龋牙牙髓组织细胞成分较多,纤维组织成分较少,无明显炎症细胞,髓石检出率为0;深龋患牙牙髓组织呈老龄化状态:细胞成分少,纤维血管组织显著增多,髓腔内可见炎症反应,髓石检出率为20%。结论:髓石的发生可能与牙髓的老龄化状态、炎症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石 龋坏 老龄化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