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宁市某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李小梅 陈永恒 +2 位作者 苏永珍 杨歆瑀 陶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目的:调查南宁市某社区年龄≥60周岁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南宁市青秀区某2个社区的48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采用... 目的:调查南宁市某社区年龄≥60周岁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南宁市青秀区某2个社区的48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采用频数、构成比和(均数±标准差)对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知信行的因素。结果:该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10.00±4.39)分、(8.05±3.64)分、(22.31±7.58)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越小、个人月收入越高,其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就越高;有配偶的老年人口腔健康态度得分高于无配偶的老年人。结论:南宁市某社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处于较低水平,且得分受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口腔健康 知信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帅 周诺 +6 位作者 蒙宁 巫家晓 王代友 麦华明 黄旋平 韦山良 伍曼曼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103-1103,1105,共2页
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的创面一直困扰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寻找到修复效果理想以及对供区损伤小的方法是外科医师探索的方向。股前外侧瓣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成功,为我们提供了思路。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9月4... 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的创面一直困扰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寻找到修复效果理想以及对供区损伤小的方法是外科医师探索的方向。股前外侧瓣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成功,为我们提供了思路。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9月47例股前外侧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其中舌癌36例,口底癌2例,舌口底癌2例,牙龈癌3例,颊癌1例,上颌骨癌3例,最高年龄72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51.6岁,男性33例,女性1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软组织缺损修复 颌骨癌 口底癌 牙龈癌 颊癌 穿支 供区 受区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皮瓣在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韦山良 蒙宁 +2 位作者 巫家晓 谢庆条 李异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05年6月至2015年3月应用胸锁乳突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缺损21例,包括鳞状细胞癌4例,腺样囊性癌15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其中4例鳞癌行颈淋...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05年6月至2015年3月应用胸锁乳突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缺损21例,包括鳞状细胞癌4例,腺样囊性癌15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其中4例鳞癌行颈淋巴清扫.余均不行颈清.手术方法为肿瘤界外1~2cm切除病灶,在同侧乳突尖下2cm设计旋转轴点,以此点与缺损最远距离设计肌皮瓣长度。结果:2例鳞癌患者术后出现皮瓣危象,其中1例皮瓣坏死,另外1例部分皮瓣坏死,经清创后Ⅱ期愈合,余皮瓣全部存活,Ⅰ期愈合,随访3个月至4年.缺损部位经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外形及功能均令人满意。结论:胸锁乳突肌皮瓣制备简单,粗大的肌肉有助于消灭术区死腔.对术者技术要求比游离皮瓣低,同时成功率比游离皮瓣高,特别适合用于颌面部中小型手术缺损的修复.适宜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乳突肌 皮瓣 缺损 修复 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转移与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ATB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巫家晓 罗婷婷 +1 位作者 于大海 卿海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检测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ATB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2例口腔鳞癌原发灶中,SATB1蛋白在病理分级Ⅱ~Ⅲ级组... 目的:检测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ATB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2例口腔鳞癌原发灶中,SATB1蛋白在病理分级Ⅱ~Ⅲ级组(中~低分化鳞癌)表达明显高于Ⅰ级组(高分化鳞癌)(P〈0.05);在临床分期Ⅲ~Ⅳ期组高于Ⅰ~Ⅱ期组(P〈0.05)。SATB1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16例淋巴结转移组高于36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SATB1mRNA的表达量在6例淋巴结转移灶高于16例转移组原发灶(P〈0.05)。结论:SATB1蛋白及SATB1m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上调与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及转移相关;SATB1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转移过程中起到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基因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宁宁 巫家晓 +2 位作者 卿海云 曹阳 杨亦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558,共4页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KK4)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口腔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MKK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75例石蜡包埋口腔鳞...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KK4)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口腔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MKK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75例石蜡包埋口腔鳞癌组织中,MKK4蛋白的表达在48例转移组高于27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48例淋巴结转移灶MKK4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原发灶(P<0.05)。MKK4蛋白表达与OSCC原发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8例新鲜口腔鳞癌组织中,MKK4 mRNA的表达量在16例转移组高于22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在6例淋巴结转移灶高于16例转移组原发灶(P<0.05)。结论 MKK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上调与口腔鳞癌转移相关;MKK4蛋白及其mRNA可能在口腔鳞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了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 口腔鳞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颌外科及牵张成骨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韦倩 周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0-1022,共3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erpnoea syndrome,OSAH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并可能威胁生命的严重疾患,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目前,正颌外科及牵张成骨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继发于颌骨畸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erpnoea syndrome,OSAH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并可能威胁生命的严重疾患,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目前,正颌外科及牵张成骨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继发于颌骨畸形的OSAHS患者。本文对正颌外科及牵张成骨术在OSAH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正颌外科 牵张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6例舌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庞芳河 周诺 +3 位作者 欧子民 蒙宁 巫家晓 林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27-828,共2页
目的:为了掌握舌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评价其疗效。方法:对 1975~1998年收治的 296例舌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舌癌的男女发病之比为1.64:1,好发年龄组为40-59岁,占67.15%;好发部位为... 目的:为了掌握舌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评价其疗效。方法:对 1975~1998年收治的 296例舌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舌癌的男女发病之比为1.64:1,好发年龄组为40-59岁,占67.15%;好发部位为舌侧缘,占51.35%,临床生长以溃疡型多见,中晚期患者占总数的59.46%。术前诱导化疗有效率为70.5%。以手术为主的三联治疗法,5年生存率达76.78%。在保证肿瘤根治的条件下,功能性外科技术的应用,保持了患者较好的面容,使口腔功能得以恢复。结论:对舌癌应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保存性及修复性、功能性外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外科手术 生存率 生存质量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移植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周诺 黄旋平 +3 位作者 江献芳 宋继传 李华 谢庆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Pluronic F-127)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Pluronic F-127)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固定期第2天A组于牵张间隙注射200μLBMP-2基因修饰BMSCs与Pluronic F-127复合物;B组注射等量BMP-2基因修饰BMSCs液;C组注射等量BMSCs液;D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2、6周时处死半数动物获取标本,通过X线片、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观察骨质愈合改建情况。结果通过X线片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经过统计软件分析,在固定2周和6周时,A组牵张区内骨密度和BMP-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B、C、D组(P<0.01),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1);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隙内成骨质量好于C、D组,A组好于B组。结论 BMP-2基因修饰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Pluronic F-127移植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 牵张成骨 新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期与大龄腭裂患者术前辅音构音位置特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晓萌 邝海 +1 位作者 李鸿艺 李冬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腭裂患者术前辅音状况的主观判听,对比分析学龄前期与大龄腭裂患者术前辅音构音特点,为其术后语音治疗提供更为明确的治疗方案方法将腭裂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学龄前组(4~7岁)和大龄(8~18岁)各40例,利用主观判听对音节、词组和句... 目的通过对腭裂患者术前辅音状况的主观判听,对比分析学龄前期与大龄腭裂患者术前辅音构音特点,为其术后语音治疗提供更为明确的治疗方案方法将腭裂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学龄前组(4~7岁)和大龄(8~18岁)各40例,利用主观判听对音节、词组和句子进行判听评估,交叉对比分析在不同构音位置上辅音的正确率、错误类型的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两组腭裂患者在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双唇音及唇齿音的发音正确率上均有差异;除舌根音,两组腭裂患者的代偿错误率在其他构音位置均无差异;两组腭裂患者在舌尖音、舌面音及舌根音的构音位置上,省略错误率均有差异,而在双唇音及唇齿音上无差异。结论学龄前期与大龄腭裂患者术前的辅音发音情况在不同构音位置的正确率与构音障碍的发生率上存在差异,因此对预测术后的语音状况恢复有指导性作用,在进行术后语音训练时,有目的地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使患者得到更有针对性语音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构音位置 代偿性构音 辅音省略 语音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行术前鼻牙槽塑形治疗后牙槽突变化的三维测量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鸿艺 邝海 +1 位作者 王晓萌 李冬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5-380,共6页
目的应用三维测量分析法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行术前鼻牙槽塑形(PNAM)治疗后牙槽突的变化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完成PNAM治疗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30例,分别于PNAM治疗前后制取腭部口腔石... 目的应用三维测量分析法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行术前鼻牙槽塑形(PNAM)治疗后牙槽突的变化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完成PNAM治疗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30例,分别于PNAM治疗前后制取腭部口腔石膏模型,以锥形束CT(CBCT)采集DICOM数据,应用Mimics 15.0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牙槽突裂隙宽度、牙槽突末端宽度、上唇系带中线距离、牙槽突移动距离、牙槽突长度,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NAM治疗前后,患者的牙槽突裂隙宽度、上唇系带中线距离明显缩小(P<0.05),牙槽突末端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大侧牙槽突移动距离明显大于较小侧(P<0.05),双侧牙槽突长度均有明显增长(P<0.05),较大侧牙槽突增长量明显大于较小侧(P<0.05)。结论印模+CBCT扫描法可以获得准确的牙槽突三维数据,经过PNAM治疗后,牙槽突形态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鼻牙槽塑形 单侧完全性唇裂 三维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诺 黄旋平 +3 位作者 廖妮 韦山良 梁飞新 麦华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hBMP2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骨肉瘤中扩增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hBMP2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骨肉瘤中扩增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pcDNA3.1-hBMP2重组质粒,通过用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及DNA测序的方法对重组DNA进行鉴定。结果经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和DNA测序证实,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目的基因片段为人BMP2-cDNA。结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hBMP2基因并构建成其真核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携带小干扰RNA抑制Tca8113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大海 曹莹 +3 位作者 姚志文 李敬 陈海波 郝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了解小干扰RNA(siRNA)对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2对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u-VEGF-siRNA1,Pu-VEGF-siRNA2),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Tca8113细胞,以空载体... 目的了解小干扰RNA(siRNA)对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2对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u-VEGF-siRNA1,Pu-VEGF-siRNA2),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Tca8113细胞,以空载体组作实验对照组,未转染组作空白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转染后的Tca8113细胞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相比较,转染Pu-VEGF-siRNA1和Pu-VEGF-siRNA2后Tca8113细胞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通过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抑制舌癌Tca8113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小干扰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耳屏缘切口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旋平 谢庆条 +3 位作者 江献芳 杨媛媛 李华 林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耳屏缘切口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36例颞下颌关节病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耳屏缘切口及入路术式,依次翻开耳前皮瓣和颞深筋膜腮腺组织瓣,打开关节囊,显露颞下颌... 目的:探讨改良耳屏缘切口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36例颞下颌关节病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耳屏缘切口及入路术式,依次翻开耳前皮瓣和颞深筋膜腮腺组织瓣,打开关节囊,显露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根据不同疾病对其进行各种手术操作。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开口度27.8~41.2mm,平均37.5mm,创口瘢痕短小隐蔽、美观,无面瘫、涎瘘、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改良耳屏缘切口入路显露关节区充分,术后瘢痕小且不明显,并可极大降低面神经损伤和术后发生涎漏的几率,是颞下颌关节手术的理想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改良耳屏缘切口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向成骨细胞分化诱导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旋平 周诺 +3 位作者 杨媛媛 江献芳 李华 谢庆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8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并观察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采用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兔BMSCs,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对细胞进行鉴定,并向成骨细胞分化诱导培养,通过钙钻法检测碱...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并观察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采用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兔BMSCs,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对细胞进行鉴定,并向成骨细胞分化诱导培养,通过钙钻法检测碱性磷酸酶表达,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能力。结果:分离培养3d,可见贴壁细胞呈三角形、成纤维形或多角形外观,培养10~12d细胞长满瓶底,传代后细胞增殖明显加快;使用条件培养基传代培养2周,细胞呈集落生长后开始形成钙结节,茜素红染色阳性。结论:全骨髓贴壁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分离培养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兔BMSCs,经过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对人鳞状上皮舌癌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华生 黄旋平 林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613-2616,共4页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DAC)对体外培养的人鳞状上皮舌癌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将体外培养的人鳞状上皮舌癌SCC-9细胞分为0、1、2、3四组。1、2、3三组样本采用3个梯度浓度的DAC进行处理,取未经DAC...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DAC)对体外培养的人鳞状上皮舌癌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将体外培养的人鳞状上皮舌癌SCC-9细胞分为0、1、2、3四组。1、2、3三组样本采用3个梯度浓度的DAC进行处理,取未经DAC处理的0组作为对照组。药物处理48 h后,Q-MSP检测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q PCR技术检测SCC-9细胞p16基因m 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SCC-9细胞p16蛋白表达。结果:Q-MSP检测结果显示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与非甲基化呈杂合状态。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实验组SCC-9细胞p16基因m RNA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中p16蛋白较对照组呈现高表达状态。结论:DAC可能具有逆转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具有促使p16基因m RNA和蛋白恢复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舌鳞状细胞癌 p16 甲基化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癌原发灶及其颈部淋巴转移灶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曦 黄旋平 +1 位作者 吴忆霖 徐华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8-871,共4页
对32例舌鳞癌的原发灶及其颈部淋巴转移灶标本的DNA分别进行亚硫酸氢钠处理,并设计相应引物(P16-M、P16-U)进行Q-MSP扩增,检测样本中的甲基化比例,比较2组甲基化一致性。发现原发灶与其颈部淋巴转移灶p16甲基化状态的一致率为90.62%,一... 对32例舌鳞癌的原发灶及其颈部淋巴转移灶标本的DNA分别进行亚硫酸氢钠处理,并设计相应引物(P16-M、P16-U)进行Q-MSP扩增,检测样本中的甲基化比例,比较2组甲基化一致性。发现原发灶与其颈部淋巴转移灶p16甲基化状态的一致率为90.62%,一致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推测舌癌原发灶及其颈部转移淋巴结中p16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现象具有一致性,两者可作为互相预测p16甲基化状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癌(TSCC) P16基因 甲基化 逆转甲基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慧萍 李晶 +1 位作者 于大海 李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l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变化在髁突软骨生长发育中的意义。方法:选用3周龄SD大鼠的髁突软骨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建立二氯化...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l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变化在髁突软骨生长发育中的意义。方法:选用3周龄SD大鼠的髁突软骨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建立二氯化钴(CoCl2)化学低氧的细胞培养模型,RT-PCR检测常氧状态下与低氧后12、24、48 h内大鼠髁突软骨细胞HIF-1α和VEGF的mRNA表达。结果:髁突软骨细胞低氧培养后12、24 h、48 h时间点HIF-1α和VEGF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VEGF、HIF-1α表达12 h与24 h、12 h与48 h、24 h与48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F-1α表达逐次升高,而VEGF在12 h达到最高点后逐次下降,但是均高于常氧状态下。结论:低氧早期可上调髁突软骨细胞HIF-1α、VEGF mRNA表达,可能在髁突软骨血管形成及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低氧 髁突软骨细胞 二氯化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食物硬度对大鼠生长早期髁突软骨中VEGF、aggrecanase-1和TIMP-3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煜 黄慧萍 +1 位作者 于大海 李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2-756,共5页
目的:通过改变食物硬度造成大鼠生长早期颞下颌关节软骨的负荷改变,检测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聚集蛋白聚糖酶-1(aggrecanase-1)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因子-3(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 目的:通过改变食物硬度造成大鼠生长早期颞下颌关节软骨的负荷改变,检测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聚集蛋白聚糖酶-1(aggrecanase-1)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因子-3(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3)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髁突软骨发育中的意义。方法:40只21 d龄SD雌性大鼠同时哺乳与喂食粉末样食物,第28天断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仍喂食粉末样食物,实验组改喂同种成分的硬块状食物,食物改变后,在24、48h、7 d,14d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解剖切取双侧髁突软骨,半定量RT-PCR检测其中VEGF、aggrecanase-1和TIMP-3 mRNA表达。结果:在硬食物组7 d和14 d髁突软骨中VEGF mRNA的表达均高于软食物组(P<0.05);在硬食物组7 d髁突软骨中aggrecanase-1 mRNA的表达高于软食物组(P<0.05);在软食物组24 h髁突软骨中TIMP-3 mRNA的表达高于硬食物组(P<0.05),其他时间点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改变食物负荷后aggrecanase-1和TIMP-3 mRNA在大鼠生长发育早期的髁突软骨中的表达变化是一种在生理范围内的暂时、适应性改变;而VEGF mRNA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髁突软骨的发育并且与食物负荷的持续性成正相关,但晚于aggrecanase-1和TIMP-3 mRNA表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聚集蛋白聚糖酶-1 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 髁突软骨 食物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系统与骨组织创伤 被引量:3
19
作者 廖妮 周诺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S1期210-213,共4页
一氧化氮是在一氧化氮合酶作用下氧化产生的一种小分子自由基气体,参与全身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信息传递、血管张力调控、免疫防御、组织损伤和修复等。下面就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系统在骨组织创伤修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骨组织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放射治疗后组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涛 廖天安 +2 位作者 王鸿 邓伟 于大海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观察其是否能改善放射治疗损伤区组织的生长情况。方法以60Coγ射线照射大鼠右后肢,在照射结束后第1天,将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注射至照射区肌肉组织细胞,共注射2次,间... 目的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观察其是否能改善放射治疗损伤区组织的生长情况。方法以60Coγ射线照射大鼠右后肢,在照射结束后第1天,将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注射至照射区肌肉组织细胞,共注射2次,间隔2周,治疗结束后行检测VEGF165mRNA、VEGF蛋白含量,并观察其血管神经的显微结构。结果注射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治疗后,照射区组织中的VEGF165mRNA及VEGF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血管、神经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能有效修复肌肉组织的放射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放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