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乐氟对学龄前儿童龋病预防效果的纵向队列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黎 农炳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0-283,共4页
目的:评价多乐氟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预防效果。方法:于2013-09选取本辖区幼儿园进入小班儿童322名,分为干预组(n=162)和对照组(n=160),干预组儿童每半年1次涂布多乐氟,并做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儿童仅做口腔卫生宣教,进行3年的队列研究,... 目的:评价多乐氟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预防效果。方法:于2013-09选取本辖区幼儿园进入小班儿童322名,分为干预组(n=162)和对照组(n=160),干预组儿童每半年1次涂布多乐氟,并做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儿童仅做口腔卫生宣教,进行3年的队列研究,对比干预效果。结果:2组儿童在3年中的龋均皆持续增高,但干预组的增长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第2、 3年的龋病发病率和患龋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儿童在3年中的患龋率与时间存在线性关系(χ~2=26.840,P<0.05),对照组儿童在3年中的龋病发病率,患龋率与时间存在线性关系(χ~2=89.162, 180.482,P<0.05)。结论:周期性应用多乐氟能降低学龄前儿童的龋病发病率和患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乐氟 学龄前儿童 龋病 纵向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黎 黄华 邱荣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7-821,共5页
目的:利用CBCT技术研究下颌第一乳磨牙的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收集3~10岁儿童拍摄的CBCT片,记录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及根管的数目和分布情况。应用SPSS 19. 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三根变异以及根管常见类型在性别间... 目的:利用CBCT技术研究下颌第一乳磨牙的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收集3~10岁儿童拍摄的CBCT片,记录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及根管的数目和分布情况。应用SPSS 19. 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三根变异以及根管常见类型在性别间及左右侧间分布的差异。结果:纳入164颗下颌第一乳磨牙,2个牙根者占89. 63%,3个牙根者占10. 37%,三根变异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7),左右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89); 2个根管者占31. 10%,3个根管者占60. 37%,4个根管者占8. 54%,其根管类型分为7种类型,常见的3种类型在性别间(P=0. 153)及左右侧间(P=0. 13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第一乳磨牙以2个牙根者居多,少数有3个牙根,三根变异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下颌第一乳磨牙有2~4个根管,分为7种根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下颌第一乳磨牙 牙根 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乳牙残冠残根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爱华 黄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00-603,共4页
婴幼儿乳牙残冠残根在去净龋蚀组织后,其抗力形与固位形均较差,常规修复及非吸收短桩修复易出现修复体脱落的现象;生物修复虽能改善修复效果,但存在伦理问题及潜在的排斥和感染风险;聚乳酸可吸收内固定装置的应用,为婴幼儿乳牙残根的修... 婴幼儿乳牙残冠残根在去净龋蚀组织后,其抗力形与固位形均较差,常规修复及非吸收短桩修复易出现修复体脱落的现象;生物修复虽能改善修复效果,但存在伦理问题及潜在的排斥和感染风险;聚乳酸可吸收内固定装置的应用,为婴幼儿乳牙残根的修复提供了广阔前景。本文就近年乳牙残冠残根修复治疗的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正畸粘接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哲珊 邱荣敏 黄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7-420,共4页
口腔正畸治疗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矫治的设计及医生的操作技巧,粘接剂的粘接性能也非常关键。良好的粘接是矫治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对粘接剂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将对常见的口腔正畸粘接剂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正畸粘接剂 玻璃离子 树脂 树脂增强玻璃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次数对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不同部位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璀 余佳 +1 位作者 蒙绍峰 高碧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评价烧结次数和渐变厚度及其交互性对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不同部位颜色的影响。方法在标准中切牙模型上制备贴面修复模型,用椅旁扫描仪采集光学印模,椅旁CAD/CAM系统制作24个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 目的评价烧结次数和渐变厚度及其交互性对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不同部位颜色的影响。方法在标准中切牙模型上制备贴面修复模型,用椅旁扫描仪采集光学印模,椅旁CAD/CAM系统制作24个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样本共4组(n=6),初次结晶组为对照组S0,其余按上釉烧结次数依次为S1、S2、S3组。使用Vita easyshade电子比色仪测定每个贴面的色彩参数L、C、H、a、b,用SAS 9.1.3统计软件采用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方法分析不同烧结次数以及不同部位厚度间各颜色指标的差异性。最后扫描电镜(SEM)观察每组贴面的晶体排列和致密度。结果随着烧结次数增加,试件的L值总体呈减小趋势(P<0.05)。C和b的烧结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除S2组与S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发现二硅酸锂晶体随着烧结次数增加,晶体变大,晶体间的孔隙变小,晶体间的锁结变得更为紧密。结论上釉次数和厚度及其交互性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色相、明度、彩度均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面 多次烧结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 颜色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膜生物相容性实验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哲珊 黄华 +2 位作者 邱荣敏 韦克珍 李丽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检测通过溶剂挥发成膜法制备的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制备聚乳酸根管桩膜,进而制备聚乳酸桩膜浸提液,检测聚乳酸桩膜的生物相容性。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用聚乳酸桩膜浸提液培养HGF,... 目的检测通过溶剂挥发成膜法制备的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制备聚乳酸根管桩膜,进而制备聚乳酸桩膜浸提液,检测聚乳酸桩膜的生物相容性。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用聚乳酸桩膜浸提液培养HGF,采用形态学观察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GF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毒性反应及活细胞率。将HGF接种于聚乳酸桩膜上,通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观察HGF在聚乳酸桩膜上的生长情况。将聚乳酸桩膜植入到SD大鼠皮下,于第1、4、8、12周从动物背部取出植入材料及周围皮下组织,观察切口大体表现,并对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通过观测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检验材料对局部组织炎症和异物反应的情况。结果聚乳酸桩膜浸提液对HGF的增殖无明显影响,无明显细胞毒性;HGF可在聚乳酸桩膜上黏附和生长。皮下植入实验:实验组标本的大体观察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均与对照组相似,符合生物安全性要求。结论通过溶剂挥发成膜法制备的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挥发法 聚乳酸 根管桩 乳牙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