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2022年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1
作者 李梦薇 韦柳华 +5 位作者 罗国兰 朱虹贞 林盛张 陈丽坤 蒋利君 王海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2,共8页
目的 了解2020-2022年连续3年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敏感性。方法 使用VITEK-2 Compact或纸片扩散法或E试验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CLSI M100 32^(nd) 2022年版药敏折点标准判读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 目的 了解2020-2022年连续3年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敏感性。方法 使用VITEK-2 Compact或纸片扩散法或E试验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CLSI M100 32^(nd) 2022年版药敏折点标准判读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共收集到临床分离株26 2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9%,革兰阴性菌72.1%。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0.0%和 72.2%。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未发现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菌株。屎肠球菌对大多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均未发现两者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但有少数菌株对利奈唑胺耐药。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中儿童株和成人株分别为691株和123株;两组菌株中PRSP分别为0.4%和1.6%,但均未发现有中介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的检出率三年间分别为1.2%、1.2%、13.8%;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菌株(CRPae 和CRAba)三年间分别为10.7%、17.5%、14.3%和68.4%、75.2%、77.3%。1 269株流感嗜血杆菌中儿童株和成人株各为84.6%和15.4%,两组菌株中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39.4%和46.8%;产酶株对氨苄西林耐药,但在不产酶株中已经发现有少数的氨苄西林耐药(BLNAR)株,其检出率为27.0%。结论 该院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形势严峻,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菌株的检出率较高,应加强院感防控措施和临床抗菌药物管理,及CRO的主动筛查。临床应多送检疑似感染部位的标本,在药敏报告发出前首先经验用药,待收到药敏报告后,再根据药敏报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监测 药敏试验 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仪 碳青霉烯类耐药菌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梦薇 韦柳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92,共9页
目的了解2016年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临床分离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CLSI 2015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结果 2016年共分离细菌5 48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0.3%,阳性菌为29.7%。MRSA和MRCNS分别... 目的了解2016年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临床分离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CLSI 2015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结果 2016年共分离细菌5 48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0.3%,阳性菌为29.7%。MRSA和MRCNS分别占各自菌种的18.3%(83/454)和72.5%(232/320)。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葡萄球菌。207株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中分离自儿童患者181株,占87.4%,分离自成人患者26株,占12.6%。检出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1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菌属中产ESBL株分别占49.0%(619/1 263)和31.8%(202/636)。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仍非常敏感,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总耐药率分别为0.6%(14/2 326)和1.5%(36/2 326)。结论细菌耐药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治疗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定期监测各地区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规范化抗感染治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阮海林 杨春旭 +6 位作者 冯小梅 何嗣华 王承辉 陈文震 黄翔 吴华容 卢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3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3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去向及转归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急性中毒患者l954例,男女比为1:1.23,女性多于男性。中毒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0~29岁年龄组(占37.21%),此年龄组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女63.41%、男36.59%),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占26.31%)。就诊时间分布特点呈无规律性波动,12月、1月、2月高发,占全年的39.92%。中毒患者的职业排在前4位的是个体开业、农民工、家务及待业人员、儿童和学生。50.92%的中毒发生在家里。就诊时间〉1h者占66.25%,自杀者占急性中毒的31.2%,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77.89%)。首位的中毒种类是其他化学品中毒(不包括药物和农药),占中毒总数的52.58%,居中毒类型第2位的为药物中毒,占14.28%。前6位的中毒病谱依次是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笨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鼠剂中毒。97.68%的患者治愈出院,1.02%死亡,结论苯研究为急诊科医生提供了有关综合性医院急诊中毒特点的基本资料,为急性中毒防治提供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急性 流行病学 急诊室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健康体检人群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慧 张红 +6 位作者 邓婷婷 黄剑辉 聂艳丽 彭亚娟 刘云惠 赵萍 李锦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柳州市健康体检人群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1186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甲状腺功能将其分为SCH组与正... 目的分析柳州市健康体检人群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1186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甲状腺功能将其分为SCH组与正常组,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SCH与MS检出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血糖、血脂水平、MS及各组分的检出率。结果 1186例研究对象共检出109例SCH,223例MS,检出率分别为9.2%和18.8%,其中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42.2%、32.6%、18.2%、32.3%。女性人群SCH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P < 0.05)。不同年龄分层的SCH与MS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即随着年龄的增长,SCH与MS的检出率均逐渐升高。SCH组患者年龄、收缩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和高血压、血脂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 < 0.05)。两组研究对象MS、肥胖、高血糖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柳州市健康体检人群的SCH发生率较高,尤其是中老年女性,SCH与血脂异常、高血压有相关性,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代谢综合征 血脂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内脏脂肪面积及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曾佳玲 蒙艳 +2 位作者 邓婷婷 李锦华 赵萍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72-1083,共12页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患病率明显升高,目前关于T2DM中NAFLD与内脏脂肪面积(VFA)及甲状腺结节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相关因素及NAFLD与VFA、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患病率明显升高,目前关于T2DM中NAFLD与内脏脂肪面积(VFA)及甲状腺结节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相关因素及NAFLD与VFA、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2023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腹部彩超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及非NAFLD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VFA、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FA)、胰岛素功能、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水平等指标的差异。依据VFA将研究对象分为内脏性肥胖组(VFA≥100 cm^(2))和非内脏性肥胖组(VFA<100 cm^(2)),比较两组年龄、性别、NAFLD及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差异。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NAFLD、VFA的相关因素及两者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分析,同时探讨甲状腺结节面积大小的相关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T2DM患者NAFLD及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BMI、腰臀围、腰臀比、VF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价值及最佳截断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78例T2DM患者,NAFLD组293例,NAFLD患病率50.69%,非NAFLD组285例。NAFLD组年龄小于非NAFLD组[(57.0±12.8)岁与(59.3±11.6)岁,P<0.05],NAFLD组体质量、BMI、腰围、臀围、VFA、SFA、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非NAFLD组,但其血肌酐(SCr)水平低于非NAFLD组(P<0.05)。内脏性肥胖组251例,非内脏性肥胖组327例,内脏性肥胖组年龄小于非内脏性肥胖组[(55.3±13.4)岁与(60.3±10.8)岁,P<0.05]。内脏性肥胖组患者NAFLD发生率高于非内脏性肥胖组(P<0.05)。内脏性肥胖组与非内脏性肥胖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64.94%与59.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发生NAFLD与体质量、BMI、腰围、臀围、腰臀比、VFA、SFA、HbA_(1c)、FINS、FCP、HOMA-IR、HOMA-β、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FT_(3)、CRP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T2DM患者VFA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腰围、臀围、腰臀比、SFA、舒张压、FINS、FCP、HOMA-IR、HOMA-β、TT_(3)、FT_(3)、CRP、NAFLD相关(P<0.05);甲状腺结节面积大小与身高、促甲状腺激素(TSH)、腰臀比呈负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TT_(3)、总甲状腺素(TT_(4))、甲状腺球蛋白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BMI、腰围、臀围、VFA、SFA、HbA_(1c)、FCP、HOMA-IR、FT_(3)、SCr、SUA、TC、TG是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OR=0.962)、VFA(OR=1.025)、SFA(OR=1.006)、FT_(3)(OR=1.429)、HOMA-IR(OR=1.140)是T2DM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性别(OR=0.342)、年龄(OR=1.073)、游离甲状腺素(FT_(4))(OR=1.140)是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各指标预测T2DM患者发生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BMI0.704、腰围0.704、臀围0.705、腰臀比0.629、VFA 0.757、HOMA-IR 0.569,最佳截断值依次为:BMI 25.37 kg/m^(2)(灵敏度67.7%,特异度36.0%)、腰围84.5 cm(灵敏度67.3%,特异度36.4%)、臀围96.5 cm(灵敏度69.4%,特异度38.9%)、腰臀比0.895(灵敏度38.8%,特异度19.1%)、VFA88.4 cm^(2)(灵敏度78.9%,特异度35.3%)(其中女性88.40 cm^(2),男性99.45 cm^(2))、HOMA-IR 3.08(灵敏度64.3%,特异度49.8%)。结论 T2DM患者NAFLD与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明显升高,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肥胖的T2DM患者,尤其内脏性肥胖患者更易罹患NAFLD、甲状腺结节及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HOMA-IR是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T2DM患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BMI、腰围、臀围、VFA均可用于预测T2DM患者发生NAFLD,但VFA的预测价值最高,HOMA-IR的价值最低;VFA预测T2DM患者NAFLD最佳截断值为88.4 cm^(2),女性与总体一致,男性为99.45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内脏脂肪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结节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斌 唐建荣 黄世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观察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TDC)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1)缺血再灌注组(I/R组),暴露腹腔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开放灌注120min;(2)PTDC组(P组),在肠缺血前5... 目的:观察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TDC)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1)缺血再灌注组(I/R组),暴露腹腔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开放灌注120min;(2)PTDC组(P组),在肠缺血前5min静脉给予PTDC100mg/kg;(3)假手术组(S组),仅暴露SMA,不行肠缺血再灌注及PTDC注射。所有动物于再灌注120min时处死,行肠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肠损伤程度并评分;检测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S组相比,I/R组、P组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P<0.05),MDA含量、MPO活性及小肠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1,P<0.05)。与I/R组相比,P组小肠损伤评分、MDA含量及MPO活性明显降低,GSH-PX活性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PDTC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道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与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脂质氧化程度及氧自由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小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胃肠间隙穿刺活检胰腺病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日光 刘春琳 +4 位作者 罗文苹 柳晨 庞清清 赵剑波 王国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胃肠间隙穿刺活检胰腺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CT引导下经胃肠间隙穿刺活检的单发胰腺病变患者,记录穿刺成功率;以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为标准,评估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有效性,观察其相关并发症。...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胃肠间隙穿刺活检胰腺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CT引导下经胃肠间隙穿刺活检的单发胰腺病变患者,记录穿刺成功率;以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为标准,评估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有效性,观察其相关并发症。结果对96例均顺利完成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100%(96/96)。活检病理诊断的敏感度为97.75%(87/89),特异度为100%(7/7),阳性预测值为100%(87/87),阴性预测值为77.78%(7/9),准确率为97.92%(94/96)。6例出现并发症,包括3例局限性胰周少量积液、1例少量腹腔积液及2例间歇性发热,后均改善;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活检针经胃肠间隙穿刺活检胰腺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穿刺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甘玲 华丽 陈绍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7-234,共8页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为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并且逐年增长,及早明确诊断和治疗对改善其生存至关重要。目前,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方式主...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为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并且逐年增长,及早明确诊断和治疗对改善其生存至关重要。目前,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方式主要为影像学和病理检查,但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有限。新兴的影像组学技术通过将视觉影像信息转化为深层次的特征来进行量化研究,定量地评估病变,有利于提高病情评价的精准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基于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影像组学能够无创精准地对常见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前预评估,进而指导临床决策。本文将从影像组学的基本概述、工作流程及其在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分子表达、疗效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优化医疗决策、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46例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研究 被引量:80
9
作者 阮海林 杨春旭 +1 位作者 丁爱国 黄福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0期1689-1691,共3页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方法对2003年用救护车送至我院的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去向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年内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6 646例,男女比为1.65∶1;年龄(40.18...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方法对2003年用救护车送至我院的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去向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年内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6 646例,男女比为1.65∶1;年龄(40.18±21.05)岁;每天12∶00~15∶00和21∶00~24∶00为到院高峰时间;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急性中毒、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居前5位.前6位疾病为颅脑损伤、四肢或身体未特指部位损伤、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或心梗、胸部心血管创伤;入院率为59.75%.结论 (1)新形势下急诊医学专业,特别是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的培训要以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分类和疾病谱为依据,根据疾病谱确立急诊学科的技术建设重点和人才培养方向;(2)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对人类健康和急诊学科建设有重大意义,要重视男性的安全防范教育;(3)要根据患者的就诊高峰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与院内急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转运 疾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指标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静 韩越 +2 位作者 练丹 龚国芸 李柳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评估作用。方法: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一般病史,均采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进行检查,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形成颈动脉斑块或狭...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评估作用。方法: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一般病史,均采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进行检查,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形成颈动脉斑块或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年龄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狭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①500例脑卒中高危风险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以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分别180例和141例,分别占总高危人群的36.00%和28.20%。②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成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占比明显升高(P<0.05)。③男女患者颈动脉形成斑块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4项指标是导致脑卒中高危状态/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影响因素。结论: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风险评估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24
11
作者 韦玮 方梓羽 +3 位作者 马艳群 张春兰 陈萍 吴伟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ERAS组和ERAS+TENS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6、24 h疼痛程度视觉模...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ERAS组和ERAS+TENS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6、24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于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30 min、术后清醒时检测血清β⁃内啡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ERAS组相比,ERAS+TENS组术后16 h内疼痛VAS评分下降,术后8 h和16 h时Ramsay镇静评分较升高(P<0.05)。手术开始30 min和术后清醒时,ERAS+TENS组β⁃内啡肽水平较ERAS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AS+TENS组非切口痛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TENS联合ERAS多模式镇痛可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提高镇静舒适度,但无法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经皮神经电刺激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扫描在食道异物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2
作者 甘莉 赵海波 +1 位作者 罗焕江 杨伟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食道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临床怀疑有食道异物患者,用3组不同的管电流(40、120、200 mA)行螺旋CT胸部扫描。进行VR等后处理技术重建,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析3组图像的质量、异物显示情...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食道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临床怀疑有食道异物患者,用3组不同的管电流(40、120、200 mA)行螺旋CT胸部扫描。进行VR等后处理技术重建,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析3组图像的质量、异物显示情况、食道异物检出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可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后处理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20、200 mA扫描诊断的准确性都为100%。结论: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可明确诊断食道异物,并可作为电子内窥镜检前的筛查确定手术路径。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不影响图像后处理效果,可清楚显示病变,适用于食道异物患者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重建 食道 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女性盆膈裂孔影响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静 龚国芸 +3 位作者 黄晴 练丹 李柳兰 邱洪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3-707,共5页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分析妊娠晚期女性盆膈裂孔(pelvic hiatus,PH)的形态结构。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出院的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产妇各50例,分别列为剖宫产组与经阴道分娩组,进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并选择同期妇科疾...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分析妊娠晚期女性盆膈裂孔(pelvic hiatus,PH)的形态结构。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出院的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产妇各50例,分别列为剖宫产组与经阴道分娩组,进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并选择同期妇科疾病体检的未育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正常PH与分娩后PH超声学表现,比较两种不同分娩方式不同时间PH左右径、前后径及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1)对照组PH形态:呈"菱形",裂隙样结构;剖宫产组产妇分娩后PH与对照组形态一致24例(48),其余26例PH形态呈"类椭圆形"。经阴道分娩组PH与对照组形态一致0例,均呈"类椭圆形",超声影像提示PH内结构模糊,回声紊乱;(2)剖宫产组、经阴道分娩组产前静息状态、缩肛运动、瓦氏动作时PH左右径、前后径与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组产后6周、3个月较明显产前缩小(P<0.05),经阴道分娩组产后三种状态下PH左右径、前后径与面积显著增大,3个月后减小,但均大于产前、对照组及剖宫产组(P<0.05),3个月后缩肛运动、瓦氏动作时PH左右径、前后径与面积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可清晰观察女性盆底结构,2种分娩方式均对女性PH具有影响,其中经阴道分娩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三维超声 剖宫产分娩 经阴道分娩 盆膈裂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海波 谢超贤 +2 位作者 滕才钧 韦建林 廖明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平扫,再用追踪触发技术,进行增强扫描和图像重建。结果主动脉夹层13例,主动脉瘤7例,均能显示主动脉夹层范围及主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平扫,再用追踪触发技术,进行增强扫描和图像重建。结果主动脉夹层13例,主动脉瘤7例,均能显示主动脉夹层范围及主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16排螺旋CT在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像技术 价值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 图像重建 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眼前节的变化 被引量:15
15
作者 曾招荣 李彬斌 +2 位作者 招志毅 戴静 王海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77-1081,共5页
目的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2种检测方法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的眼前节解剖结构变化,评估这2种检查... 目的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2种检测方法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的眼前节解剖结构变化,评估这2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35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监测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VCA)及眼压,于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用UBM及Visante OCT对眼前节进行生物学测量,分析术前术后眼前节参数的变化,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13.85±5.06)mmHg(1 kPa=7.5 mmHg)、(13.29±4.55)mmHg、(13.47±4.11)mmHg,与术前((17.07±4.02)mmHg相比均显著降低并保持平稳,术后1周、1个月、3个月BCVA分别为0.51±0.10、0.65±0.21、0.63±0.19,与术前(0.20±0.10)相比均显著提高。眼压和BCVA术前、术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3,P=0.000;F=106.27,P=0.000)。UBM和Visante OCT术后检测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分别为(3.41±0.44)mm、(3.45±0.39)mm,与术前分别为(1.93±0.28)mm、(1.95±0.32)mm相比明显加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42,t=-12.087,均为P=0.000),2种检测方法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3,P=0.890;t=-0.197,P=0.824)。UBM和Visante OCT检测术后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分别为(0.37±0.16)mm、(0.29±0.11)mm,与术前分别为(0.18±0.10)mm、(0.15±0.05)mm相比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561,t=-13.233,均为P=0.000),2种检测方法之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25,P=0.046;t=-4.054,P=0.000)。UBM和Visante OCT术后检测小梁虹膜夹角分别为(36.55±5.93)°、(29.83±4.87)°,与术前分别为(17.81±5.17)°、(12.44±4.25)°相比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28,t=-11.751,均为P=0.000),2种检测方法之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2,P=0.029;t=-3.381,P=0.000)。UBM和Visante OCT术后检测房角隐窝面积分别为(0.19±0.15)mm2、(0.12±0.10)mm2,与术前分别为(0.06±0.04)mm2、(0.05±0.06)mm2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22,t=-9.081,均为P=0.000),2种检测方法之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27,P=0.001;t=2.914,P=0.003)。结论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前房深度明显增加,房角结构得到改善,眼压得到有效控制。UBM和Visante OCT均可以客观测量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前节解剖参数,但临床应用价值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前节相干断层扫描仪 青光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IL-23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Th17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帆 伍伟锋 +2 位作者 颜玉鸾 庞羽 孔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重组IL-23(rIL-23)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Th1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VMC小鼠模型,1周后磁珠分离脾CD4+T淋巴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加入植物血凝素(PHA)与重组小鼠IL-23(rIL-... 目的:观察小鼠重组IL-23(rIL-23)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Th1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VMC小鼠模型,1周后磁珠分离脾CD4+T淋巴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加入植物血凝素(PHA)与重组小鼠IL-23(rIL-23)或PHA单独刺激进行体外培养5天。流式细胞术测定培养后Th17细胞占CD4细胞的百分比、RT-PCR测定培养细胞IL-17 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物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结果:与单纯PHA刺激比较,rIL-23刺激后Th17细胞明显增加(1.82%±0.17%比4.70%±1.29%),且培养细胞IL-17 mRNA及上清液中IL-17浓度也增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外源性rIL-23可以增加并维持Th17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IL-23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2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祺熠 魏立春 +10 位作者 郑志勇 苏奕明 郑毅 张科 罗长志 许太福 叶奕辉 蓝宇俭 韦肖敏 侯培勇 陆信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月我科对12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应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技术进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 目的探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月我科对12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应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技术进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部动脉瘤1例,升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合并壁内血肿2例。左锁骨下动脉开窗7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1例,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4例。急性期手术5例,慢性期手术7例。结果植入锥形大动脉覆膜支架12枚,Fluency plus直管型覆膜支架21枚。围手术期死亡2例(16.7%,2/12),其中术中升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8.3%,1/12),术后因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6.7%(2/12),分别为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呼吸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夹层破口(或溃疡、动脉瘤)隔绝良好,无内漏,开窗血管通畅。结论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中成功率高、内漏发生率低等优点,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腔内修复 原位开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龙腾河 廖明壮 罗焕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MSCT静脉成像(MSCTV)在下肢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下肢疾病的54例患者进行MSCTV、超声检查、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SCTV和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DSA检出39例患者有下肢静脉疾病,MSCTV检... 目的探讨MSCT静脉成像(MSCTV)在下肢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下肢疾病的54例患者进行MSCTV、超声检查、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SCTV和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DSA检出39例患者有下肢静脉疾病,MSCTV检出38例患者有下肢静脉疾病,超声检出26例患者有下肢静脉疾病。以DSA检查为金标准,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的敏感度66.67%(26/39),特异度100%(15/15),阳性预测值100%(26/26),阴性预测值53.57%(15/28);MSCTV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敏感度97.44%(38/39),特异度100%(15/15),阳性预测值100%(38/38),阴性预测值93.75%(15/16)。与DSA检查符合率:超声检查为75.93%(41/54),MSCTV为98.15%(53/54)。结论 MSCTV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与DSA的成像结果符合率高,对诊断下肢静脉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建红 陈海辉 +1 位作者 张日光 黄慧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825-2829,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n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n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第一周期的第3天给予6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若出现ANC减少,则在化疗第二个周期继续给予6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若未出现ANC减少,则在化疗第二个周期给予3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结果化疗第一周期、化疗第二周期3 mg PEG-rhG-CSF、化疗第二周期6 mg PEG-rhG-CSF后ANC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1%、31.6%、55.6%(P<0.05);三者之间的ANC减少症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一周期、化疗第二周期3 mg PEG-rhG-CSF、化疗第二周期6 mg PEG-rhG-CSF的FN发生率分别为4.3%、7.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有2例出现骨痛、1例出现乏力、1例出现肌肉疼痛,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5%。结论化疗期间使用PEG-rhG-CSF可有效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老年 消化道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注墨定位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炜 刘斌 杨志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5-376,共2页
目的探讨印度墨汁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定位的有效性。方法2006年3月—2008年6月,将61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术前经内镜注射印度墨汁染色定位,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定位。结果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印度墨汁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定位的有效性。方法2006年3月—2008年6月,将61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术前经内镜注射印度墨汁染色定位,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定位。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肿瘤可视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时,术前经内镜注射印度墨汁染色定位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病变部位,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切除范围更加准确,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印度墨汁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