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秩和比法的不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 被引量:15
1
作者 甘泳江 陆芸芸 梁丹燕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8-422,共5页
目的通过运用秩和比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科室进行风险评估,筛选出医院感染高风险的科室,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秩和比法,选择7项指标对某院2016年临床部门的医院感染控制进行风险评估,划分出高度、中度、... 目的通过运用秩和比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科室进行风险评估,筛选出医院感染高风险的科室,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秩和比法,选择7项指标对某院2016年临床部门的医院感染控制进行风险评估,划分出高度、中度、低度风险的界定线。结果 2016年28个临床科室各评价指标完成情况中未出现全优或全差的现象。秩和值与概率单位存在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r=0.944,P<0.01,直线回归方程RSR=-0.022+0.106Y)。对各科室的RSR值进行频数分析,结果符合正态分布(K-S检验,P=0.873),大部分科室处于中度风险,只有少数科室处于高度或低度风险。处于高度风险的6个科室及RSR值分别为神经内科(0.7165)、重症医学科(0.6763)、创伤手外科(0.6652)、神经外科(0.6406)、关节外科(0.6317)和呼吸内科(0.6205)。结论运用秩和比法可以真实、客观、科学地评估医院感染风险,明确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点,提高高风险科室的资源配置,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风险评估 秩和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猪乳腺的最佳模式
2
作者 王阳 张晖 +4 位作者 李洪兵 程令刚 杜凯 何文 张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8-501,共4页
目的 观察对猪乳腺行微波消融(MWA)的最佳模式。方法 分别对4只猪以不同模式行MWA:模式1为约400 J能量+5 mm针型,模式2为约400 J能量+3 mm针型,模式3为约1 000 J能量+3 mm针型,模式4为约2 000 J能量+3 mm针型;比较不同模式下消融灶超声... 目的 观察对猪乳腺行微波消融(MWA)的最佳模式。方法 分别对4只猪以不同模式行MWA:模式1为约400 J能量+5 mm针型,模式2为约400 J能量+3 mm针型,模式3为约1 000 J能量+3 mm针型,模式4为约2 000 J能量+3 mm针型;比较不同模式下消融灶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仅对模式2、3、4消融灶切开送病理)和消融致皮肤热损伤发生率。结果 MWA前及以模式1~4行MWA后,猪乳腺硬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281,P=0.009);MWA后乳腺硬度均明显高于MWA前(P均<0.05),模式1消融灶硬度明显大于模式2~4(P均<0.05)。超声造影显示消融灶长径为(21.24±3.68)mm,与大体标本所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宽径为(9.43±1.50)mm,大于大体标本所见(P=0.001)。大体标本显示,模式2、3、4之间,消融灶长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模式1行MWA后猪皮肤见3处红肿、1处水泡,以模式4行MWA后见3处红肿、2处水泡,模式2、3均未见皮肤热损伤;各模式间皮肤热损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低能量+3 mm发射前端针型为MWA用于猪乳腺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消融技术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增生性外毛根鞘瘤
3
作者 苏雪芳 潘延斌 +2 位作者 成先桂 卢斌珠 覃文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9-170,共2页
报告1例增生性外毛根鞘瘤。患者女,59岁。头皮红色肿块6年。皮肤科检查:头顶部一淡红色类圆形肿块,表面凹凸不平。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由真皮层内多个大小不等鳞状细胞团块构成,周边基底样细胞栅栏状排列,有毛鞘角化现象,缺乏颗粒层,... 报告1例增生性外毛根鞘瘤。患者女,59岁。头皮红色肿块6年。皮肤科检查:头顶部一淡红色类圆形肿块,表面凹凸不平。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由真皮层内多个大小不等鳞状细胞团块构成,周边基底样细胞栅栏状排列,有毛鞘角化现象,缺乏颗粒层,肿瘤团块中央形成囊腔,内含无定型物质及钙化灶。诊断:增生性外毛根鞘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毛根鞘瘤 增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9
4
作者 黄剑锋 黄昌杰 +2 位作者 湛永滋 王湘萍 李冬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 探讨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用于肺占位性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DLTRA CUT型 1 6G、1 8G、2 0G软组织切割式活检针在PICKERIQCT机导向下穿刺诊断 35例肺占位性疾病。结果  3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 ,经病理检查证实 2 6例为原发性... 目的 探讨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用于肺占位性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DLTRA CUT型 1 6G、1 8G、2 0G软组织切割式活检针在PICKERIQCT机导向下穿刺诊断 35例肺占位性疾病。结果  3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 ,经病理检查证实 2 6例为原发性恶性肿瘤 ,1例转移性癌 ,3例结核 ,3例炎性假瘤 ,2例未能明确诊断 ,诊断率为 94.3%。术后 5例出现少量气胸 ,2例出现血丝痰 ,均未做特殊处理。结论 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是比较安全、实用的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 肺肿瘤 肺占位性疾病 穿刺活检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巍 李建民 +5 位作者 粟景艳 潘小明 张晖 梁婷 陆伟 王大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09例共207个乳腺良性结节。MWA治疗前分别行超声和(或)MR检查,后行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消融后超声和(或)MRI显像判断...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09例共207个乳腺良性结节。MWA治疗前分别行超声和(或)MR检查,后行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消融后超声和(或)MRI显像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消融治疗后1h结节最大径及体积增大,治疗后1、3、6及12个月后结节逐渐缩小。消融治疗前,灰阶超声显示结节呈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楚;CDFI显示结节内血流信号为0~Ⅱ占93.24%(193/207);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1~2分占87.92%(182/207);CEUS和(或)MR增强扫描显示结节内均有不同程度增强。消融治疗后,灰阶超声显示原结节区域呈不均匀高回声,边界不清;治疗后1、3、6及12个月,超声检查显示结节边界逐渐清晰,回声较治疗前轻度增强;CDFI显示血流分级为0级占89.85%(186/207);消融治疗后1h,超声弹性成像显示结节硬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治疗后1、3、6及12个月复查,结节硬度逐渐下降;CEUS和(或)增强MRI显示结节完全消融或大部分消融且消融后可见消融灶周边环状水肿带。穿刺活检见消融区呈凝固样坏死改变。结论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创伤小、恢复快、无瘢痕,具有患者易耐受、可门诊治疗等优势,是治疗乳腺良性结节安全、有效、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 介入性 微波 消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与低分子肝素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抗凝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赵志权 磨红 +5 位作者 蒙洁英 何联义 赵奇胜 徐瑾 宁燕虹 唐喜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06-2008,共3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抗凝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在行CBP治疗时,实验组采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抗凝,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CBP治疗中监...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抗凝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在行CBP治疗时,实验组采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抗凝,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CBP治疗中监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管路动脉压、静脉压变化;观察管路、滤器凝血情况;观察患者有无组织器官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阿加曲班组治疗后4h及8h静脉端APTT明显增高,动脉端APTT也增高,但不如静脉端明显,而且治疗后恢复接近治疗前水平。低分子肝素组滤器及或管路凝血发生率26.7%;阿加曲班组滤器及或管路凝血发生率6.7%。阿加曲班组滤器及或管路凝血或器官出血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已观察到阿加曲班的体外抗凝效果有优于低分子肝素的趋势,而很少并发出血,可应用于伴有出血倾向的MODS患者行CBP治疗时的抗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阿加曲班 低分子肝素钙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马赫 钟日胜 +3 位作者 宾文武 黄燕娟 姚洁民 辜春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行急诊开颅手术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99例,男161例,女38例,ASAⅠ~Ⅳ级,按是否使用自体输血分为自...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行急诊开颅手术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99例,男161例,女38例,ASAⅠ~Ⅳ级,按是否使用自体输血分为自体血组(n=108)和异体血组(n=91)。均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术中及术后通过回输自体血和/或输注RBC以维持Hb 70~100g/L。记录手术后并发症和输血不良反应,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判断患者临床转归情况。结果自体血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体血组(33%vs.56%,P<0.01),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体血组(5%vs.14%,P<0.05),GOS=4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异体血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异体输血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3,95%CI1.381~2.529)。结论自体输血能减少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输血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治疗 回收式自体输血 创伤性颅脑损伤 术后并发症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12
8
作者 湛永滋 黄昌杰 +1 位作者 黄剑锋 王湘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4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与卡铂联合治疗 ,吉西他滨 10 0 0mg/m2 ,静脉滴注第 1、8、15天 ,卡铂AUC 5 ,静脉滴注第 1天 ,2 8天为一周期 ,每例患...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4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与卡铂联合治疗 ,吉西他滨 10 0 0mg/m2 ,静脉滴注第 1、8、15天 ,卡铂AUC 5 ,静脉滴注第 1天 ,2 8天为一周期 ,每例患者治疗 2周期以上。结果 全组完全缓解 2例 ,部分缓解 18例 ,稳定15例 ,进展 6例 ,总有效率为 48.8%。初治组有效率为 5 5 .6% ,复治组为 43 .5 % (P >0 .0 5 )。全组中位生存期 11.8月 ,1年生存率为 49%。KPS评分增加者占 70 .7% ( 2 9/4 1)。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 ,Ⅲ~Ⅳ度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 3 4.1%和 2 9.3 % ,其余毒副反应均轻微 ,可耐受。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或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 ,毒性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联合用药 卡铂 药物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毒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郭筱燕 黄学成 王琦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5-300,共6页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不同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80岁的择期PCI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0 mg他汀组(40例)、40 mg他汀组(40例)和60 mg他汀组(40例),在入院后48~72 h...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不同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80岁的择期PCI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0 mg他汀组(40例)、40 mg他汀组(40例)和60 mg他汀组(40例),在入院后48~72 h内接受PCI。分别于PCI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钙20、40、60 mg/d,观察3组患者术后心脏生化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等指标变化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最终20 mg他汀组有34例患者、40 mg他汀组有40例患者、60 mg他汀组有38例患者完成本课题研究,20、40、60 mg他汀组PCI术后12 h、术后24 h hs-CRP与术前对比显著升高(P〈0.05),60 mg他汀组术后24 h CKMB、c TNI、hs-CRP显著低于20 mg他汀组(P〈0.05)。60 mg他汀组PCI术后30 d内总MACE事件显著低于20 mg他汀组(2.6%比26.5%,P=0.003),主要原因是60 mg他汀组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显著低于20 mg他汀组(2.6%比20.6%,P=0.016)。三组药物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择期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钙60 mg/d可以显著减少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钙 高龄患者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抑制作用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燕娟 邹建平 +1 位作者 黄国勇 冉雪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08-309,共2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4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均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全麻组(Ⅱ组)。于麻醉前、腹内压达12mmHg后1min和30min、术毕30min监测HR、SBP、DBP的变化。并于上述时...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4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均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全麻组(Ⅱ组)。于麻醉前、腹内压达12mmHg后1min和30min、术毕30min监测HR、SBP、DBP的变化。并于上述时点采集血标本用放免法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管紧张素-Ⅱ(A-Ⅱ)、皮质醇(COR)、醛固酮(ALD)和血糖(BG)变化。结果(1)两组手术前后HR无明显变化,在气腹1minⅠ组HR高于Ⅱ组(P<0·01)。(2)Ⅰ组SBP在气腹30min和术毕均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Ⅱ组在气腹1min,DBP明显升高(P<0·01),SBP较高(P<0·05),DBP直到术毕仍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组间BP比较,在气腹后至术毕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3)气腹1min时两组的COR比麻醉前降低(P<0·05)。随手术时间延长,两组COR、ALD和Ⅱ组BG的升高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组间相比,气腹1minⅠ组ACTH高于Ⅱ组(P<0·01);气腹30minⅠ组的COR高于Ⅱ组(P<0·01)。结论全麻抑制激素作用较强,硬膜外麻醉能较好地消除气腹引起BP升高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全麻 妇科 腹腔镜手术 应激反应 抑制作用 麻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RH拮抗剂方案与GnRH激动剂长方案在PCOS患者行IVF-ET的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谭秀群 丘映 +2 位作者 黄颖 唐稚莉 莫风媚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4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组41例和GnRH激动剂长方案(对照组)63例,统计比较两组促性腺激素(Gn)的...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4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组41例和GnRH激动剂长方案(对照组)63例,统计比较两组促性腺激素(Gn)的用量及用药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的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GnRH拮抗剂组的Gn使用量及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GnRH拮抗剂组HCG日的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GnRH拮抗剂组HCG日L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nRH拮抗剂组的周期取消率4.88%低于对照组的25.40%(P<0.05),GnRH拮抗剂组的OHSS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的12.70%(P>0.05)。结论 GnRH拮抗剂方案较GnRH激动剂长方案能减少周期取消率、降低OHSS发生风险,而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方面不受影响;GnRH拮抗剂方案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PCOS患者行IVF-ET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RH拮抗剂 GNRH激动剂 综合征 多囊卵巢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综合征 卵巢过度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湛永滋 黄昌杰 +3 位作者 黄剑峰 石桂英 王湘萍 李冬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24-526,共3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单纯采用放疗或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均不甚理想。为此,本研究探讨了针对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12例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 背景与目的:目前,单纯采用放疗或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均不甚理想。为此,本研究探讨了针对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12例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B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同步化疗,C组采用超分割放疗同步化疗,D组采用加速超分割分段放疗同步化疗。4组肿瘤灶放疗总剂量均为65~70 Gy,B、C、D组在放疗同时给予依托泊苷、顺铂化疗两个周期,A、B、C、D 4组在放疗结束后,均给予上述方案维持化疗2至4个周期。结果:A、B、C、D组有效率分别为50.9%、73.5%、75.5%、77.3%。经统计处理,B、C、D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而B、C、D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8.3%、15.1%、7.55%;58.5%、32.1%、20.8%;62.3%、33.9%、22.6%;60.3%、35.8%、22.6%。B、C、D 3组的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B、C、D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是目前不能手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疗 化疗 同步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月内婴儿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变化与体格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13
13
作者 覃月和 潘革 +1 位作者 李惠玲 林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6个月内婴儿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变化与体格发育值的关系。方法对85例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及29例足月适于胎龄儿于生后3d、3个月、6个月时进行放射免疫法... 目的探讨6个月内婴儿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变化与体格发育值的关系。方法对85例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及29例足月适于胎龄儿于生后3d、3个月、6个月时进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GH、IGF-1、IGFBP-3,同时测量婴儿体质量、身长、头围、胸围。结果生后3d小于胎龄儿的体格发育值和血清GH、IGF-1、IGFBP-3均分别低于适于胎龄儿(P均<0.05),早产儿均小于足月适于胎龄儿(P<0.05)。3、6个月时LBWI的体格发育值和血清GH、IGF-1、IGFBP-3浓度均低于足月适于胎龄儿(P<0.05)。生后3d、3个月、6个月时各体格发育值与各激素浓度均呈正相关。结论新生儿血清GH、IGF-1、IGFBP-3浓度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LBWI生后6个月血清GH、IGF-1、IGFBP-3仍存在相对低水平状态,体格发育值仍落后于正常足月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体格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经阴道超声联合引导经皮穿刺消融特殊部位子宫良性病变的可行性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巍 杜悦 +3 位作者 张红霞 汪洪斌 陈雪梅 何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经腹经阴道超声联合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特殊部位子宫良性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症状性子宫良性病变37例。于静脉麻醉下行经腹及经阴道超声扫查、超声造影、人工腹水建立、穿刺活检、消融治疗,将病灶位... 目的探讨经腹经阴道超声联合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特殊部位子宫良性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症状性子宫良性病变37例。于静脉麻醉下行经腹及经阴道超声扫查、超声造影、人工腹水建立、穿刺活检、消融治疗,将病灶位于浆膜下毗邻直肠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根据穿刺路径是否经过宫腔或是否为黏膜下子宫肌瘤分为经腹超声引导组18例和联合超声引导组19例,比较两组消融过程的超声显示清晰度、疗效和短期并发症情况。结果37例患者中,子宫肌瘤27例,子宫腺肌症10例。经腹超声引导组和联合超声引导组病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超声引导组病灶19个,消融过程中均可完整清晰显示;经腹超声引导组病灶21个,受消融气体影响,消融灶后方均难以显示。经腹超声引导组17例进行阴道塞纱,2例建立人工腹水;联合超声引导组均未进行阴道塞纱和人工腹水建立。术后经腹超声引导组中16个病灶进行补充消融,联合超声引导组中9个病灶进行补充消融,补充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6,P>0.05)。两组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6,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C级以上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3,P>0.05)。结论经腹经阴道联合超声引导子宫特殊部位良性病变可显著增加消融灶及其周边组织的超声显示率,对安全有效地实施子宫良性病变的消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症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造影剂 微波消融 经皮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超声显像在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巍 李建民 +5 位作者 潘小明 张晖 梁婷 梁海云 陆伟 王大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932-93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超声(ultrasound,US)显像评价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结节患者20例共41个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前分别行US和MRI检查...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超声(ultrasound,US)显像评价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结节患者20例共41个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前分别行US和MRI检查,观察结节的位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分布及造影增强等情况,超声引导定位,精确地将微波电极穿入结节内行微波消融,治疗后利用MRI和US显像判断消融治疗的效果。结果消融治疗前后结节平均大小分别为(17.5±5.6)mm和(15.9±6.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2,P=0.012)。消融治疗前,灰阶超声结节表现为低回声,边界多清楚(83%);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和MRI增强扫描显示结节内均有不同程度增强。消融治疗后,灰阶超声显示原结节区域呈不均匀高回声,边界不清;CEUS检查结节呈无增强35个(85%),结节边缘少量星点状增强6个,经再次消融治疗后结节内无增强;MRI显示结节内均呈无增强,消融区域周边见水肿带。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消融区呈凝固样坏死。结论MRI有助于全面了解结节的大小、空间结构及血流分布;US显像术前了解结节情况,实时引导和监测消融过程,两者联合应用对制定正确的消融策略和远期疗效的评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腺结节 超声检查 乳房 磁共振成像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生精细胞完全体外成熟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锋 邹彦 +3 位作者 邓志华 檀大羡 丘映 罗开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535-1538,共4页
目的在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人类睾丸生精细胞在体外培养分化、成熟进行初步探索,为临床治疗无精子症奠定基础。方法将14例患者的睾丸组织分离成生精细胞混悬液,采用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共培养或分选出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培养,... 目的在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人类睾丸生精细胞在体外培养分化、成熟进行初步探索,为临床治疗无精子症奠定基础。方法将14例患者的睾丸组织分离成生精细胞混悬液,采用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共培养或分选出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培养,观察培养前后各级生精细胞的分化或成熟情况。结果14例患者睾丸生精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和成熟。初级精母细胞能分化为精子细胞,分化率平均为4.54%-6.51%;Sa期精子细胞能变形、成熟为Sc期精子细胞,成熟率为3.13%~5.74%。结论人类生精细胞经体外培养能进一步分化、成熟。初级精母细胞能分化为早期精子细胞,Sa期精子细胞可变形为更成熟形式的Sc期精子细胞。甚至可以通过使用被拉长的精细胞或圆形细胞进行显微受精,以达到妊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生精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分割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 被引量:4
17
作者 湛永滋 黄昌杰 +2 位作者 黄剑峰 王湘萍 李冬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5,共4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常规分割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疗效不甚理想,5年生存率仅在23%~40%之间。为此,本研究探讨加速分割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82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加速分割放疗同步... 背景与目的:目前,常规分割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疗效不甚理想,5年生存率仅在23%~40%之间。为此,本研究探讨加速分割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82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加速分割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同步放化疗组每周照射6d,每天照射1次,每次照射剂量为1.8~1.9Gy,总剂量为72~76Gy,且在放疗同时给予卡培他滨化疗;常规分割放疗组每周照射5d,每天照射1次,每次照射剂量为2Gy,总剂量亦为72~76Gy。结果:同步放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为92.7%,显著高于常规分割放疗组的71.0%(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局部复发率(17.1%)显著低于常规分割放疗组(36.5%)(P<0.05),而其远处转移率(19.5%)亦显著低于常规分割放疗组(41.5%)(P<0.05)。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3.5%和41.3%,同步放化疗组显著优于常规分割放疗组(P<0.05)。而同步放化疗组的骨髓抑制及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则显著高于常规分割放疗组(P<0.05)。结论:加速分割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对晚期鼻咽癌有较好的疗效,且其毒副反应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加速分割放疗 化疗 同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GF、BDNF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刚 李林 +3 位作者 张波 唐俊 韦程寿 黄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术后PRP组在损伤段脊髓注入RPR,BMSCs组注入B...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术后PRP组在损伤段脊髓注入RPR,BMSCs组注入BMSCs,PRP+BMSCs联合组注入BMSCs+PRP复合物,对照组不注入任何物质。术前3d和术后8周对大鼠后肢的恢复能力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造模后第8周,处死动物,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脊髓中NGF、BDNF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具有明显提高,PRP+BMSCs组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最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脊髓的NGF、BDF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RP、BMSC能恢复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提高脊髓中NGF、BDNF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脉期能谱CT技术对提高肝硬化门静脉成像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黄瑞岁 丁可 +3 位作者 尹华 韦学 赵沁萍 何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技术对提高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明确有肝硬化病史的42例患者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平扫、动脉期采用常规螺旋扫描,门静脉期使用能谱扫描模式获得门静脉期最佳对比信噪比(CNR)单能图像和传统... 目的:探讨能谱CT技术对提高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明确有肝硬化病史的42例患者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平扫、动脉期采用常规螺旋扫描,门静脉期使用能谱扫描模式获得门静脉期最佳对比信噪比(CNR)单能图像和传统混合能量图像(QC图像),并行门静脉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测量两组图像中门静脉和肝实质的CT值、图像噪声,用肝实质作为对照测量门脉主干的CNR,并由两名具有10年以上腹部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在盲法条件下对2组重建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名医师对重建图像质量一致性评估采用Kappa检验。结果:门静脉最佳CNR单能图像能量水平集中在50~53 ke V左右。最佳CNR单能图像上门静脉和肝实质的CT值、图像噪声和门静脉-肝实质的CNR(分别为(300.82±33.07)HU,(147.53±22.65)HU,26.48±3.87,5.87±1.35)均高于QC图像(分别为(150.05±27.36)HU,(98.96±16.33)HU,16.78±3.10,3.06±0.99),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名医师对最佳CNR单能重建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Kappa值为0.759)高于QC重建图像(Kappa值为0.521);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7±0.72)分和(3.06±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能谱CT最佳CNR单能量图像能明显提高肝硬化门静脉与肝实质的CNR,使门静脉及其分支的图像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0年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8
20
作者 甘泳江 黎冬梅 韦香妮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了解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对该院2001—2010年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1—2010年共分离出930株阴沟肠杆菌,其中分离于痰标本498株、咽拭子32株、... 目的了解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对该院2001—2010年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1—2010年共分离出930株阴沟肠杆菌,其中分离于痰标本498株、咽拭子32株、尿标本162株、血液标本30株、分泌物155株、其他体液3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上升较快。结论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并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株,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遏制耐药株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抗感染 细菌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