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手术入路选择(附12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廖声潮 黄玮 +3 位作者 肖绍文 秦坤明 黄祜鸿 梁裕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4-215,共2页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 (JFN)临床特点、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对收治住院并经病理证实的 12例JFN进行临床分析 ,12例均采用Ⅰ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其中 4例采用枕下经迷路后入路 ;4例采用枕下经迷路入路 ;2例采用枕下经迷...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 (JFN)临床特点、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对收治住院并经病理证实的 12例JFN进行临床分析 ,12例均采用Ⅰ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其中 4例采用枕下经迷路后入路 ;4例采用枕下经迷路入路 ;2例采用枕下经迷路下及迷路后入路 ;2例经颞下经颈入路。 3例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 ,1例术后辅助X线放射治疗。结果  12例中全切除 9例 ,大部分切除 2例 ,死亡 1例。 8例术后原有脑神经症状加重 ,其中 5例出现了新的脑神经症状 ,2例术后脑神经症状逐渐改善 ,颅内感染 2例 ,脑脊液漏 1例。根据Samii分型 ,A型肿瘤患者术后出现的脑神经功能障碍 ,随诊多在半年内恢复 ,而B型及C型则较难恢复。结论 JFN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 ,但应根据病变的不同类型选择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 神经鞘瘤 临床表现 影像学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全 肖绍文 +2 位作者 谭源福 张超元 罗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49-650,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在12例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前,采用CT或MRI无间隙扫描,输入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注册。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实时定位中线结构、蝶窦前壁、鞍底确定入路,定位海绵窦...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在12例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前,采用CT或MRI无间隙扫描,输入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注册。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实时定位中线结构、蝶窦前壁、鞍底确定入路,定位海绵窦、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以防止损伤,术后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12例平均坐标误差(2.13±0.94)mm,靶点定位误差〈2 mm。手术时间70~90 min,平均85 min。12例垂体腺瘤全切9例,次全切除3例。一过性尿量增多2例,脑脊液鼻漏1例。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2例均于术后3~6个月复查头颅增强MRI,1例垂体腺瘤残瘤增大,行γ刀治疗。结论 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准确,安全,便捷,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导航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放化疗致慢性鼻窦炎患者症状困扰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梁秋婷 杨丽 +5 位作者 李家燕 叶夏兰 张妍欣 罗雨婷 韦淑 周芸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化疗致慢性鼻窦炎患者症状困扰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便利抽样法收集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放疗科门诊复查的鼻咽癌放化疗致慢性鼻窦炎患者1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化疗致慢性鼻窦炎患者症状困扰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便利抽样法收集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放疗科门诊复查的鼻咽癌放化疗致慢性鼻窦炎患者1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特异性量表、公众健康积极指数量表、中文版预后和治疗认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症状困扰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鼻咽癌放化疗致慢性鼻窦炎患者症状困扰得分为(27.05±6.3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鼻咽冲洗依从性、健康积极度得分、预后关注度得分为鼻咽癌放化疗致慢性鼻窦炎患者症状困扰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鼻咽癌放化疗致慢性鼻窦炎患者症状困扰处于轻度水平,且普遍存在。医疗人员亟需对鼻咽癌放化疗致慢性鼻窦炎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症状负担,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疗 化疗 慢性鼻窦炎 症状困扰 鼻腔冲洗 健康积极度 预后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药物联合诱导口腔癌FMR1NB表达的研究
4
作者 张煜萱 谢欢 +8 位作者 王燕靖 李枫 王国鉴 农蔚霞 刘畅 罗彬 谢小薰 沈宁 张庆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1-766,共6页
目的研究DNA去甲基化药物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人口腔癌细胞脆性X智障基因1邻近蛋白(FMR1NB)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探寻改善FMR1NB表达异质性的方法和策略。方法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DAC)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目的研究DNA去甲基化药物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人口腔癌细胞脆性X智障基因1邻近蛋白(FMR1NB)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探寻改善FMR1NB表达异质性的方法和策略。方法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DAC)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和丙戊酸(VPA)干预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和SCC-9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时定量RT-PCR(q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干预前后FMR1NB的表达变化;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干预前后FMR1NB启动子甲基化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AC及其与TSA和VPA联合组均能显著诱导Cal27和SCC-9中FMR1NB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DAC单独组比较,Cal27中各联合用药组的FMR1NB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但FMR1NB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而SCC-9中除DAC与TSA联合组不能明显提升FMR1NB mRNA表达水平之外,其余各组均能引起FMR1NB mRNA和蛋白水平的显著升高。此外,两株细胞中FMR1NB mRNA和蛋白表达在三药联合组和各两药联合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甲基化测定显示:除SCC-9的三药联合组之外,其余各给药组在两株细胞中FMR1NB启动子区的整体甲基化水平和所测各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论DAC及其TSA和VPA联合组普遍可介导FMR1NB启动子去甲基化而增强FMR1NB表达,其中两药联合组的增强表达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FMR1NB 表观遗传学药物 表达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24例报告 被引量:14
5
作者 谭源福 黄枯鸿 +8 位作者 梁浴盛 肖绍文 黄玮 秦坤明 杨雷霆 张超元 冯大勤 周全 陈玉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7-298,共2页
目的 提高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4例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诊疗过程。血肿跨矢状窦19例,跨横窦5例,均伴有窦上颅骨骨折。急性型9例,亚急性型13例,慢性型2例,均经CT诊断。保守治疗2例,开颅血肿清除22例... 目的 提高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4例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诊疗过程。血肿跨矢状窦19例,跨横窦5例,均伴有窦上颅骨骨折。急性型9例,亚急性型13例,慢性型2例,均经CT诊断。保守治疗2例,开颅血肿清除22例。结果 获完全恢复19例,轻瘫、生活尚能自理者2例,完全性偏瘫(重残)2例,死亡1例(该例同时合并有脑挫伤、出血性休克),无植物生存。结论 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只要重视跨窦颅骨骨折或骨折线向窦延伸这一线索,尽早进行影像诊断,及时予以血肿清除和有效止血,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硬膜外血肿 骑跨静脉窦 CT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与CTA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闭塞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莉 莫雪安 +4 位作者 陈娅 阮玉山 邹东华 秦超 梁志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对比CT动脉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24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例,于发病24h内进行TCD和CTA检查,分析TCD相对于CTA对急性颅内动...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对比CT动脉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24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例,于发病24h内进行TCD和CTA检查,分析TCD相对于CTA对急性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结果以CTA结果为标准,TCD的检测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98.3%,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97.4%,准确度为96.2%。结论TCD与CTA检查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阻塞状态的初筛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CT动脉血管成像 急性脑梗死 血管狭窄 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手术夹闭1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全 肖绍文 +2 位作者 谭源福 张超元 罗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7-267,275,共2页
关键词 小脑前下动脉 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例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诊治 被引量:2
8
作者 廖声潮 黄玮 +2 位作者 杨雷霆 肖绍文 秦坤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233,共2页
关键词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老年 2004年2月 诊治 显微手术切除 生长缓慢 早期诊断 巨腺瘤 大腺瘤 经蝶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12
9
作者 冯大勤 黄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73-175,179,共4页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颅内动脉壁的正常结构发生了病理改变,动脉壁异常处随着血流持续冲击形成的囊性膨出.发生率居脑血管意外的第3位.破裂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杨立庄等[1]的报道显示动脉瘤再出血占...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颅内动脉壁的正常结构发生了病理改变,动脉壁异常处随着血流持续冲击形成的囊性膨出.发生率居脑血管意外的第3位.破裂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杨立庄等[1]的报道显示动脉瘤再出血占14%~44%,再出血死亡率在20%~85%.早期外科治疗对减少术前再出血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非常重要.早期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由于具备入路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就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时机及介入技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外科治疗 脑血管意外 发生率 再出血 病理改变 正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D4a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菽嘉 肖绍文 +4 位作者 罗彬 蓝秀万 林文珍 林永达 谢小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2-435,440,共5页
目的:构建肿瘤相关抗原MAGE-D4a的原核重组体系,表达、纯化融合蛋白。方法:PCR法从胶质瘤组织cDNA中扩增MAGE-D4a基因全长编码区,连接入原核表达载体pMAL-c2,筛选、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DE3)诱导表达,... 目的:构建肿瘤相关抗原MAGE-D4a的原核重组体系,表达、纯化融合蛋白。方法:PCR法从胶质瘤组织cDNA中扩增MAGE-D4a基因全长编码区,连接入原核表达载体pMAL-c2,筛选、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DE3)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AmyloseResin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并且对纯化的融合蛋白进行质谱鉴定。结果:成功扩增了MAGE-D4a基因;重组质粒在Rosetta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出MBP/MAGE-D4a融合蛋白;优化了MAGE-D4a原核表达体系的最适条件;蛋白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表达的基因重组蛋白与目的蛋白相符。结论:获得了高效表达、可溶性的MAGE-D4a重组蛋白,为抗体的制备及血清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D4a 原核表达 纯化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与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赛华 戴世学 +4 位作者 梁仔 肖绍文 郭赛群 阮玉山 邱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CD8+CD28-调节性T细胞在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确诊未破裂动脉瘤患者20例,破裂者1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含量;并选择16例正常人及12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对照。对未破裂... 目的探讨CD8+CD28-调节性T细胞在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确诊未破裂动脉瘤患者20例,破裂者1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含量;并选择16例正常人及12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对照。对未破裂的患者进行为期2年随访,观察CD8+CD28-T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健康对照组的CD8+CD28-T细胞含量为27.82%±3.59%,胶质瘤患者的含量为23.71%±8.21%,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为13.87%±4.17%,而破裂者为6.93%±2.08%。破裂患者的CD8+CD28-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未破裂者(t=-1.865,P=0.041),且两组动脉瘤患者均低于正常人(均为P<0.01),但胶质瘤患者与正常人与无统计学差异(P=0.117);经过2年随访,共有5例患者失访,在余下的15例患者当中有3例发生破裂(分别在第16、18及22个月发生破裂),此3例患者第1年末的CD8+CD28-T细胞含量已明显低于随访前(P<0.05),且发生破裂后该细胞的含量显著低于第一年末(P<0.05)。结论 CD8+CD28-调节性T细胞减少可能与动脉瘤发生破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CD8+CD28-调节性T细胞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及其合酶与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永佳 黄玮 吴中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8-91,共4页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但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是由遗传学、血流动力学以及后天退行性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血流...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但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是由遗传学、血流动力学以及后天退行性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血流动力学等引起的血管壁的炎性损伤、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代谢障碍、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凋亡等,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关系密切。近年发现,一氧化氮作为重要的血管介质,其局部浓度的改变与许多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一氧化氮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平滑肌细胞凋亡 血流动力学 合酶 脂质代谢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生理过程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微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永佳 黄玮 +4 位作者 杨雷霆 秦坤明 冯大勤 廖声潮 黄光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916-917,925,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经鼻蝶显微切除手术治疗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12月37例垂体微腺瘤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5~10mm29例,2~4mm8例。36例为功能性腺瘤,其中泌乳素(PRL)腺瘤18例,促肾... 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经鼻蝶显微切除手术治疗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12月37例垂体微腺瘤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5~10mm29例,2~4mm8例。36例为功能性腺瘤,其中泌乳素(PRL)腺瘤18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13例,混合型腺瘤1例,生长激素(GH)腺瘤4例;无功能腺瘤1例。结果术后无功能性腺瘤1例头痛症状消失。PRL腺瘤和混合性腺瘤19例中泌乳7/7例停止,闭经10/13例恢复,其中3/5例不孕患者术后36个月内怀孕。库欣综合征13例中症状明显改善10例,无效3例。GH腺瘤4例肢端肥大现象均改善。结论垂体微腺瘤显微手术治疗应结合临床症状、内分泌检测和MRI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安全,有效。其中PRL腺瘤手术效果明显,ACTH腺瘤手术应注意争取全切,必要时可考虑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单鼻孔经蝶入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GE-E1 mRNA在胶质瘤中的定量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良 肖绍文 谢小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了解MAGE-E1 mRN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将它用于胶质瘤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建立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47例人胶质瘤及14例正常脑组织中MAGE-E1,管家基因HPRT1作为内参,以MAGE-E1/HPRT1值计算MAGE-E1 mRNA表达量,并对MAGE-E1 m... 目的:了解MAGE-E1 mRN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将它用于胶质瘤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建立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47例人胶质瘤及14例正常脑组织中MAGE-E1,管家基因HPRT1作为内参,以MAGE-E1/HPRT1值计算MAGE-E1 mRNA表达量,并对MAGE-E1 mRNA表达与临床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中,MAGEE1高度表达率分别为7.1%和66.0%,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AGE-E1 mRNA的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级别无关。结论:MAGE-E1 mRNA在胶质瘤中水平较高,提示MAGE-E1可能成为胶质瘤免疫治疗的候选靶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MAGE-E1 实时定量PCR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抑制蛋白在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磊 陈维平 黄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668-3670,共3页
作为细胞内细胞凋亡抑制作用最强的蛋白质家族之一,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被认为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在肿瘤抵抗放化疗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 凋亡抑制蛋白 胶质瘤 APOPTOSIS 应用 治疗 蛋白质家族 抑制作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海绵状血管瘤12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永佳 黄玮 +3 位作者 杨雷霆 秦坤明 冯大勤 廖声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54-555,共2页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cerebralcavernousan—glomas.ICCA)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而非真性肿瘤。其是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约占所有血管畸形的10%~15%。人群发生率约为0.4%~0.8%。ICCA好...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cerebralcavernousan—glomas.ICCA)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而非真性肿瘤。其是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约占所有血管畸形的10%~15%。人群发生率约为0.4%~0.8%。ICCA好发于幕上大脑皮质下.幕下少见.小脑的ICCA更为少见。但小脑的ICCA有其相应的临床特点.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2011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脑海绵状血管瘤12例的诊治经验,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睾丸抗原OY-TES-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抗体血清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希圣 严峻 +6 位作者 罗彬 贺菽嘉 范蓉 林永达 罗昱 肖绍文 谢小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71-674,共4页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预后差,生存率低。近年来,以利用癌睾丸(cancer-testis,CT)抗原作为靶抗原行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而OY-TES-1是CT抗原家族中的一员。本研究拟了解OY-TES-1在脑胶质瘤中的mRNA表...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预后差,生存率低。近年来,以利用癌睾丸(cancer-testis,CT)抗原作为靶抗原行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而OY-TES-1是CT抗原家族中的一员。本研究拟了解OY-TES-1在脑胶质瘤中的mRNA表达及其抗体出现情况,探讨将OY-TES-1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及辅助诊断的可能性。方法:收集51例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及配套血清,107例健康人血清。通过RT-PCR,从mRNA水平研究OY-TES-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及健康人血清OY-TES-1抗体;同时对OY-TES-1 mRNA的表达及血清抗体出现的临床意义做初步分析。结果:在脑胶质瘤患者中OY-TES-1 mRNA阳性率为80.4%(41/51),血清OY-TES-1抗体阳性率为15.7%(8/51),健康人血清则为阴性。OY-TES-1 mRNA的表达和血清抗体的出现均与脑胶质瘤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肿瘤大小等临床指标无关。结论:OY-TES-1在脑胶质瘤中存在较高的表达,并能引起部分患者的体液免疫反应,有望作为胶质瘤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Y-TES-1 胶质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球囊技术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治疗中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亮 冯大勤 +2 位作者 周传凯 黄国洲 廖振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66-869,共4页
目的总结双球囊技术(不可解脱球囊辅助可解脱球囊)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治疗中的应用经验,分析其适用范围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双球囊技术行介入治疗的18例Barrow A型外伤性CCF患者。治疗过程中先在瘘口远心端放置不... 目的总结双球囊技术(不可解脱球囊辅助可解脱球囊)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治疗中的应用经验,分析其适用范围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双球囊技术行介入治疗的18例Barrow A型外伤性CCF患者。治疗过程中先在瘘口远心端放置不可解脱球囊,然后放置可解脱球囊靠近瘘口区域,适当充盈不可解脱球囊辅助可解脱球囊进入瘘口,并继续缓慢充盈不可解脱球囊挤压可解脱球囊通过瘘口进入海绵窦内,最后充盈可解脱球囊闭塞瘘口。结果18例患者栓塞术后造影证实瘘口均完全闭塞获成,颈内动脉通畅。术后患者颅内杂音即刻消失,球结膜充血、水肿或突眼等症状逐步消除,无颅内缺血、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2~48个月,1例出现复发,仍予以双球囊技术治愈,随访18个月无复发。结论双球囊技术治疗Barrow A型外伤性CCF患者安全有效,具有创新性、可靠、费用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介入治疗 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被引量:2
19
作者 阮玉山 卢桂花 +3 位作者 罗昱 谭源福 张超元 肖绍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8期721-724,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10年12月血管内栓塞治疗17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6例在出血2天内1、1例在出血3~10天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应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 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10年12月血管内栓塞治疗17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6例在出血2天内1、1例在出血3~10天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应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3例,弹簧圈栓塞14例。结果 17例中成功栓塞16例,其中10例100%栓塞,3例95%栓塞,3例90%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弹簧圈栓塞,次日死亡)。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12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3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1例。16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无术后再出血,2例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绍文 张超元 +3 位作者 杨雷霆 冯大勤 黄玮 秦坤明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4期303-304,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应用效果。方法:在局麻或神经安定镇痛麻和肝素抗凝下,使用Seldingers技术,经Tracker微导管放置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结果:成功栓塞18例患者的20个颅内动脉瘤,其中18个为100%栓塞,...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应用效果。方法:在局麻或神经安定镇痛麻和肝素抗凝下,使用Seldingers技术,经Tracker微导管放置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结果:成功栓塞18例患者的20个颅内动脉瘤,其中18个为100%栓塞,1个为95%,另1个为90% 95%栓塞者为宽颈动脉瘤。而90%栓塞者为 Hunt分级Ⅳ级,存在严重脑血管痉挛,经解痉治疗效果不好,而放弃继续栓塞。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GDC是栓塞颅内动脉瘤较理想材料,具有安全可靠,效果确切,适合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尤其适合栓塞危险性较大的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微弹簧圈 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