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卢利沙星片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海 修清玉 +3 位作者 方正 陈吉泉 黄仲义 何志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评价普卢利沙星片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方法。试验组用普卢利沙星片和左氧氟沙星模拟片各2片,2次/d,疗程7~14d;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片和普... 目的:评价普卢利沙星片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方法。试验组用普卢利沙星片和左氧氟沙星模拟片各2片,2次/d,疗程7~14d;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片和普卢利沙星模拟片各2片,2次/d,疗程7~14d。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65例,可进行疗效评价260例,试验组(普卢利沙星)131例,对照组(左氧氟沙星)129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和90.91%,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06%(95/101)和95.96%(95/9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6%(7/133)和3.79%(5/132),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恶心、腹泻、头痛、皮疹、ALT升高、BUN升高、Cr升高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卢利沙星片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感染,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卢利沙星 左氧氟沙星 急性细菌感染 随机对照试验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Th1/Th2细胞免疫应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学的变化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超乾 徐永健 +4 位作者 钟小宁 杨丹蕾 刘先胜 熊维宁 张珍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5-577,585,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Th细胞优势应答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细胞学变化 ,了解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 用鸡卵清蛋白 (OVA)致敏Wistar大鼠 (每组 10只 ) ,制作致敏大鼠哮喘模型 ;用”冻干BCG”皮内注射制作BCG免... 目的 探讨不同Th细胞优势应答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细胞学变化 ,了解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 用鸡卵清蛋白 (OVA)致敏Wistar大鼠 (每组 10只 ) ,制作致敏大鼠哮喘模型 ;用”冻干BCG”皮内注射制作BCG免疫大鼠模型。收集BALF并做HE染色 ,进行细胞分类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 ,测定BALF中 ,CD2 + 、CD2 8+ 及γδTCR+ 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密度 (MIF)。用原位杂交法 ,检测肺组织中IL 4mRNA和IFN γmRNA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 4和IFN γ的浓度。结果 哮喘组BALF中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EOS)、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总数 ,均显著多于正常组 (P <0 .0 1) ;BCG免疫组BALF中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总数也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哮喘组BALF中 ,CD2 + 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少于正常组 (P <0 .0 1) ,非CD2 + 细胞明显增加。但哮喘组CD2 + T细胞的MFI显著高于正常组及BCG组 (P <0 .0 5 ) ;BCG组BALF中 ,CD2 + T细胞的百分率与正常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其CD2 + T细胞的MFI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哮喘组和BCG组BALF中 ,CD2 8+ 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显著多于正常组 (P <0 .0 1) ;BCG组CD2 8+ 细胞的MFI高于哮喘组 (P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细胞 免疫应答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细胞学 哮喘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时肺动脉高压与肺血管壁改建与炎症的关系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建全 钟小宁 +1 位作者 蒋明 柳广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11-1815,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肺气肿气道及肺部炎症在肺动脉重塑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3组,每组8只;慢支、肺气肿4周组(A组)、慢支、肺气肿6周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和每天烟熏的混合刺激方...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肺气肿气道及肺部炎症在肺动脉重塑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3组,每组8只;慢支、肺气肿4周组(A组)、慢支、肺气肿6周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和每天烟熏的混合刺激方法制作慢支、肺气肿动物模型。测定各组血气分析、肺血流动力学和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计数;观测气道、肺泡组织及肺血管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1)A、B组BALF细胞总数显著高于C组,细胞分类及气道壁浸润的细胞中,A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B组以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为主,其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具有慢支、肺气肿的病理特征。(2)A、B组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与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S)高于C组(P<0.05)。A、B肌化型动脉(MA)数量比亦高于C组(P<0.05)。(3)A、B组MA百分比、mPAP与平均肺泡面积,BALF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对小气道浸润程度呈正相关,与PaO2无相关性。在A组中,MA百分比、mPAP与BALF细胞数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而在B组中,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巨噬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1)慢支、肺气肿在无低氧血症时已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及肺动脉重塑,其发生机制与气道及肺部的炎症浸润及炎症破坏程度相关。(2)此阶段肺动脉重塑改变以肺小动脉肌化为主要特点,并与肺血流动力学改变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慢性 肺气肿 炎症 肺动脉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威 尹瑞兴 +5 位作者 陈泉芳 巫艳彬 苌海华 廖园莉 白玉龙 黄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1-933,共3页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194例,其中男162例,女32例;年龄32~86岁,平均(59.9±7.1)岁.明确AM...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194例,其中男162例,女32例;年龄32~86岁,平均(59.9±7.1)岁.明确AMI患者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并按就诊时间(visiting time,VT)的不同分为4组:0 h<VT≤2 h组(25例)、2 h<VT≤4 h组(54例)、4 h<VT≤6 h组(55例)以及VT>6 h组(60例).分别记录各组Q波、R波、ST段以及T波的改变情况,并对各组的阳性改变率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 4组间的性别、年龄及Killip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发生改变总阳性率为26.3%(51/194),其中有Q波改变的占11.8%(6/51),有R波改变的占17.6%(9/51),有ST段改变的占25.5%(13/51),有T波改变的占45.1%(23/51).0 h<VT≤2 h组、2 h<VT≤4 h组、4 h<VT≤6 h组以及VT>6 h组的心电图阳性改变率分别为24.0%(6/25)、38.9%(21/54)、18.2%(10/55)以及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2 h<VT≤4 h组心电图阳性改变率均高于4 h<VT≤6 h组和VT>6 h组( P<0.05),且2 h<VT≤4 h组的阳性改变率最高(38.9%).结论 AMI超急性期的心电图改变集中在发病的2 ~4 h,以T波改变多见;识别AMI超急性期的心电图临床特点,有助于及早诊断AMI,为临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肌梗死 超急性期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烟对小鼠C2C12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何志义 梁毅 +2 位作者 梁秋丽 李梅华 钟小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浓缩物(CSC)对小鼠骨骼肌C2C12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C2C12传代后分为对照组、0.3%CSC孵育组、3%CSC孵育组,细胞在含有马血清的DMEM培养基第6-7d可分化成熟的肌细胞。细胞分别在第1d、第3d在相...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浓缩物(CSC)对小鼠骨骼肌C2C12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C2C12传代后分为对照组、0.3%CSC孵育组、3%CSC孵育组,细胞在含有马血清的DMEM培养基第6-7d可分化成熟的肌细胞。细胞分别在第1d、第3d在相应组中加入CSC,并在第6d进行各项检测:通过光学显微镜来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通过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和肌酸磷酸激酶(CK)的浓度,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蛋白表达,通过凝胶迁移率阻滞实验来检测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结果:在细胞形态上0.3%和3%的CSC能够抑制骨骼肌肌管的形成;0.3%和3%CSC处理组细胞中GSH和CK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在0.3%和3%的CSC孵育组中MYHC蛋白表达明显减少,0.3%和3%的CSC孵育组中NF-κB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CSC一方面加重细胞氧化应激,使细胞的GSH减少,同时导致细胞的炎症反应增加,导致NF-κB的活性增加。二者相互作用引起骨骼肌细胞的分化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成肌细胞 香烟烟雾浓缩物 谷胱甘肽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三十余年肺淋巴管肌瘤病130例临床与病理文献复习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龙举 梁毅 +1 位作者 钟小宁 刘积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我国30余年来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治疗进展及预后。方法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淋巴管肌瘤病""PLAM"为关键词,对1979年1月—2013年10月发表的... 目的探讨我国30余年来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治疗进展及预后。方法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淋巴管肌瘤病""PLAM"为关键词,对1979年1月—2013年10月发表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提取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1篇,共130例患者,其中男1例(0.8%),女129例(99.2%)。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94.6%,123/130),其次为咳嗽、胸腔积气、胸痛、咳痰、胸闷、咯血、乳糜胸;122例患者经肺活检确诊,最常见的肺活检方式为气管镜活检(41.0%,50/122),其次为胸腔镜肺或胸膜活检(26.2%,32/122);最常见的肺外表现或合并症为累及腹膜后淋巴结(52.1%,25/48),其次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5%,6/48)、乳糜性腹腔积液(12.5%,6/48);典型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薄壁囊状影(93.8%,122/130),其次为胸腔积气(50.0%,65/130)和胸腔积液(40.8%,53/130);86例患者行肺功能检查,主要肺功能障碍类型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65.1%,56/86)和弥散功能障碍(38.4%,33/86);病理检查结果可见异常平滑肌细胞围绕肺泡壁、淋巴管、血管分布,形成囊状结节;9例患者行肺移植手术,治疗均有效。结论 PLAM主要发病于育龄期妇女,进行性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症状,有特征性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目前内科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肺移植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对于PLAM患者应优先评估考虑进行肺移植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肌瘤病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化疗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泉芳 王威 +5 位作者 邹小英 凌志安 巫艳彬 孔晋亮 徐邦浩 杜清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282例肺癌化疗患者按有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成VTE组(n=72)与无VTE组(n=210),记录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既往史、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血小板计数、血黏稠度、D...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282例肺癌化疗患者按有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成VTE组(n=72)与无VTE组(n=210),记录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既往史、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血小板计数、血黏稠度、D-二聚体以及治疗措施。结果:VTE组的腺癌占65.28%、Ⅳ期占87.50%、血黏稠度增高占65.28%和D-二聚体增高占70.83%,均高于无VTE组的51.43%、75.71%、51.43%和56.67%(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分期、D-二聚体水平、吸烟、年龄以及血黏稠度水平与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高度相关,其OR值分别为3.802、2.339、5.814、3.875与6.4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效果:72例肺癌化疗合并VTE患者1例并发大出血死亡;其余经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后36例治愈,8例好转,总有效率为61.11%。结论:Ⅳ期的肺腺癌、吸烟、高龄以及血黏稠度和D-二聚体的增高为肺癌化疗患者合并VTE的重要危险因素;及时评估肺癌化疗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与早期抗凝治疗,可提高其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T淋巴细胞在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大鼠肺血管炎症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梁毅 钟小宁 +2 位作者 何志义 张建全 曾晶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CD8+T淋巴细胞在慢性支气管炎(CB)与肺气肿大鼠肺血管炎症中的分布、作用以及红霉素(EM)对CD8+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1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用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分成3组:A组(正常对照组,n=7),B组(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组,n=7),C... 目的:探讨CD8+T淋巴细胞在慢性支气管炎(CB)与肺气肿大鼠肺血管炎症中的分布、作用以及红霉素(EM)对CD8+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1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用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分成3组:A组(正常对照组,n=7),B组(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组,n=7),C组(红霉素治疗组,n=7)。采用2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及烟熏4周的混合刺激方法制作CB与肺气肿大鼠模型,C组同时使用红霉素治疗4周。4周后对大鼠肺脏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B组各大鼠CD8+T淋巴细胞浸润血管比例增多,肺腺泡内血管外膜CD8+T淋巴细胞浸润增多,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CD8+T淋巴细胞浸润血管比例减少(P<0.01)。血管外膜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P<0.01),CD8+T细胞浸润减少(P<0.01)。肺血管外膜CD8+T细胞数与肌化型动脉内膜厚度及肺腺泡内肌化型动脉比例呈正相关(P<0.01)。小气道CD8+T淋巴细胞浸润病理积分与肺血管外膜CD8+T淋巴细胞数亦呈正相关(P<0.01)。结论:CB与肺气肿大鼠气道壁及肺腺泡内动脉外膜CD8+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血管外膜CD8+T淋巴细胞与血管重塑有相关性。EM对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大鼠气道、肺血管浸润的CD8+T淋巴细胞及血管重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肺血管 CD8+T淋巴细胞 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检查对哮喘长期缓解患儿气道炎症的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蒋敏 农光民 +4 位作者 李树全 邓家珍 余奇松 李燕 张毓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41-945,共5页
目的探索常用无创性检查对哮喘长期缓解的评价。方法选择45例哮喘患儿,分发作组、短期缓解组、长期缓解组;另设对照组12例。检测肺功能、乙酰甲胆碱(Mch)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液计数EOS%、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痰液及血清嗜酸性细胞阳... 目的探索常用无创性检查对哮喘长期缓解的评价。方法选择45例哮喘患儿,分发作组、短期缓解组、长期缓解组;另设对照组12例。检测肺功能、乙酰甲胆碱(Mch)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液计数EOS%、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痰液及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ELISA法检测痰液及血清IL-5。结果①46.15%长期缓解期患儿FEF75<80%预计值,高于对照组(P<0.05);FEF25为(106.3±14.8)%,高于发作组(P<0.05)。②长期缓解患儿气道高反应性(AH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缓解期患儿痰液EOS%,血清ECP,痰液、血清IL-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ECP高于对照组(P<0.05)。④各小气道通气指标与Mch激发试验、痰液EOS%、ECP、IL-5呈负相关(P均<0.05)。⑤小气道阻塞哮喘患儿AHR重于小气道功能正常者(P<0.05),小气道阻塞患儿各小气道指标与痰IL-5呈负相关(P<0.05)。⑥Mch激发试验与痰液、血清ECP,痰液IL-5呈正相关(P均<0.05)。⑦两组缓解期患儿肺功能,AHR,痰液EOS%、ECP、IL-5,血清ECP、IL-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⑧上述指标对哮喘长期缓解无预测价值(P>0.05)。结论长期缓解哮喘患儿存在一定程度小气道功能异常及气道炎症,痰液ECP是反映气道炎症更敏感的指标。研究所选取的无创性检查对评价哮喘缓解均有一定指导作用,但对哮喘长期缓解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长期缓解 气道炎症 无创性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T细胞在大鼠慢性支气管炎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积锋 钟小宁 +4 位作者 何志义 牙蕾蕾 覃向林 张建全 陈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CD8+T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中增多且持续存在,观察CD8+T细胞在烟草烟雾暴露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大鼠慢性支气管炎的膜性支气管表达以探讨CD8+T细胞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方法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 目的 CD8+T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中增多且持续存在,观察CD8+T细胞在烟草烟雾暴露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大鼠慢性支气管炎的膜性支气管表达以探讨CD8+T细胞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方法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吸烟组、慢性支气管炎组、N-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NAC)组,假吸烟组经气道注入等渗盐水,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采用2次气管内注入LPS及烟熏4周法制备,NAC组在慢性支气管炎组基础上予NAC(200 mg/kg)灌胃干预。各组大鼠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膜性支气管的病理形态并进行炎症病变病理评分,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Ⅰ类主要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MHC I)、CD8+T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免疫组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结果假吸烟组、NAC组病理积分[1.17±2.40、4.66±2.25]均较慢性支气管炎组(10.83±3.31)明显降低(P<0.05),假吸烟组与NAC组病理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支气管炎组NF-κB、MHC I、CD8+T细胞、VEGF表达的中位数(4.84、2.48、5.35、5.02)较假吸烟组(1.18、1.25、1.33、1.18)、NAC组(2.18、1.46、2.35、2.02)明显升高(P<0.05),而假吸烟组与NA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支气管炎组NF-κB、MHC I与CD8+T细胞呈正相关(r=0.670,P<0.01;r=0.701,P<0.01),CD8+T细胞与VEGF、小气道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689,r=0.782)。结论 NAC可能通过抑制小气道上皮组织生成NF-κB、MHC I来减轻CD8+T细胞和VEGF的表达从而减轻小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T细胞 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慢性支气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硬化病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雷玲 钟小宁 +3 位作者 赵铖 米存东 李佳荃 曾晶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9-264,共6页
目的:研究T辅助细胞17(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小鼠模型外周血、皮肤、肺部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博莱霉素注射4周组(SSc组),观察小鼠皮肤/肺部炎症和纤维化(pulmo... 目的:研究T辅助细胞17(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小鼠模型外周血、皮肤、肺部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博莱霉素注射4周组(SSc组),观察小鼠皮肤/肺部炎症和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的病理切片,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外周血、皮肤/肺组织CD4+IL-17+Th17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皮肤/肺部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RORγt)、IL-17A和IL-6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7、IL-6水平,并分析这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Sc组比对照组皮肤炎症和肺纤维化评分(Ashcroft评分)明显增加(2.6±0.84 vs.0.4±0.52,2.80±1.81 vs.0.60±0.70),皮肤/肺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含量明显增多[(3.17±1.74)mg/g vs.(1.45±0.40)mg/g,(0.53±0.14)mg/g vs.(0.38±0.16)mg/g],均P<0.05。SSc组外周血、皮肤和肺组织Th17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07±0.89)%vs.(1.02±0.32)%,(5.80±2.02)%vs.(1.64±0.58)%,(5.24±2.43)%vs.(1.92±0.98)%,P<0.01];与对照组相比,SSc组皮肤/肺组织IL-17A、IL-6 mRNA的表达量,皮肤RORγt mRNA的表达量增高,均P<0.05。SSc组外周血IL-17、IL-6含量明显增高(P<0.01)。外周血Th17细胞、IL-17和IL-6的含量与皮肤/肺部炎症、PF评分、皮肤HYP含量呈密切正相关,皮肤/肺组织Th17细胞分别与皮肤/肺部炎症、皮肤/肺HYP含量密切正相关。结论:Th17细胞在SSc小鼠模型外周血、皮肤及肺组织表达增高,与皮肤/肺部炎症、纤维化病变密切正相关,并通过IL-17、IL-6等细胞因子参与SSc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硬皮病 系统性 肺纤维化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Th9细胞数量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增加 被引量:7
12
作者 姜晓红 陈一平 +3 位作者 封广艺 罗明洁 孙起翔 李超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Th9细胞数量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了解它们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16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8只。建立哮喘模型后,2组小鼠分别用小动物无创肺功能仪行气...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Th9细胞数量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了解它们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16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8只。建立哮喘模型后,2组小鼠分别用小动物无创肺功能仪行气道反应性检测;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9(IL-9)、IL-10、IL-13水平;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肺脏IL-9+、IL-10+、IL-13+淋巴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百分数。结果哮喘组气道反应性明显高于正常组,气道炎症明显;BALF中IL-9、IL-13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肺脏IL-9+、IL-13+淋巴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正常组,IL-10+淋巴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支气管哮喘小鼠肺内IL-9+细胞数量增加、IL-9水平升高,IL-10表达减少,Th9细胞可能在哮喘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9细胞 白细胞介素9 白细胞介素10 哮喘 气道反应性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卫士”APP应用于糖尿病延续护理的实践 被引量:67
13
作者 戴霞 麻晓君 +4 位作者 陆丽荣 韦春 罗祖纯 韦薇 王明远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7期963-967,共5页
目的:评价"糖卫士"APP应用于糖尿病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将项目小组自主研发的"糖卫士"APP与医院"糖尿病管理平台"对接后试用于临床。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0人,分为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对照组... 目的:评价"糖卫士"APP应用于糖尿病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将项目小组自主研发的"糖卫士"APP与医院"糖尿病管理平台"对接后试用于临床。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0人,分为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对照组采用电话随访,实验组采用"糖卫士"APP进行延续护理。结果: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和血脂等代谢指标、监测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按时复诊率和满意度也好于对照组。结论:基于"糖卫士"APP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延续护理,有利于改善其代谢指标、监测依从性、按时复诊率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应用软件 糖尿病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烟烟雾提取物通过氧化应激下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诱导小鼠骨骼肌细胞早衰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文婷 苏文燕 +3 位作者 杨霞 白晶 钟小宁 何志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0-633,638,共5页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是否通过氧化应激减少抗衰老分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的表达而诱导骨骼肌细胞早衰。方法诱导C2C12成肌细胞分化成骨骼肌细胞,观察CSE处理对骨骼肌细胞氧化应激、衰老和HDAC2表达的影响,应用氧化剂H2O2...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是否通过氧化应激减少抗衰老分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的表达而诱导骨骼肌细胞早衰。方法诱导C2C12成肌细胞分化成骨骼肌细胞,观察CSE处理对骨骼肌细胞氧化应激、衰老和HDAC2表达的影响,应用氧化剂H2O2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为工具药,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应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衰老细胞百分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DAC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DAC2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E和H2O2可增加小鼠骨骼肌细胞MDA含量和ROS水平,而降低SOD、GSH-Px的活性,同时伴有β半乳糖苷酶的水平增加和抗衰老分子HDAC2 mRNA和蛋白水平的降低。NAC预处理后,可降低CSE诱导的MDA含量和ROS活性,提高SOD、GSH-Px的活性,同时β半乳糖苷酶表达降低,HDAC2的水平升高。结论 CSE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降低HDAC2诱导小鼠骨骼肌细胞早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衰老 香烟提取物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吸烟所致大鼠肺部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邹小英 何志义 +3 位作者 邓家珍 邓静敏 柳广南 钟小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13-2015,共3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香烟烟雾诱导肺部炎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吸烟组、NAC干预组(吸烟+NAC灌胃)、正常对照3组,每组8只;NAC干预组、吸烟组大鼠被动吸烟共4周,干预组大鼠每天上午吸烟前给予NAC灌胃共...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香烟烟雾诱导肺部炎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吸烟组、NAC干预组(吸烟+NAC灌胃)、正常对照3组,每组8只;NAC干预组、吸烟组大鼠被动吸烟共4周,干预组大鼠每天上午吸烟前给予NAC灌胃共4周。通过肺组织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改变、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记数并分类、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谷胱甘肽(GSH)含量及BALF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NAC干预组气道炎症浸润较被动吸烟组明显减轻,BALF中IL-8浓度明显低于吸烟组,GSH浓度明显高于吸烟组,NF-κB的表达明显低于吸烟组。结论:NAC可增强气道的抗氧化能力,并通过下调NF-κB活性,抑制IL-8的合成,减轻肺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气道炎症 白细胞介素-8 NF—κB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小鼠肥胖哮喘模型建立及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一平 姜晓红 +3 位作者 封广义 孙起翔 罗明洁 李超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8-292,共5页
目的建立并比较不同品系小鼠营养性肥胖哮喘模型。方法选用KM、C57BL/6J、BALB/c3个品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肥胖组、肥胖哮喘组,分别以高脂饲料或普通饲料饲喂12周后,以卵清蛋白(OVA)或磷酸盐缓冲液(PBS)致敏激发小鼠,实... 目的建立并比较不同品系小鼠营养性肥胖哮喘模型。方法选用KM、C57BL/6J、BALB/c3个品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肥胖组、肥胖哮喘组,分别以高脂饲料或普通饲料饲喂12周后,以卵清蛋白(OVA)或磷酸盐缓冲液(PBS)致敏激发小鼠,实验终点测定小鼠体重、身长、脂肪重量、肝脏重量、Lee's指数、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OVA特异性IgE浓度。观察各组脂肪细胞形态及气道病理学改变。测定各组小鼠的特殊气道阻力(sRaw)。结果 KM肥胖组体重及Lee's指数增长最快,但哮喘特征性表现不明显;C57BL/6J小鼠能形成哮喘特征性表现,但肥胖相关指标差异无显著性;BALB/c肥胖组小鼠肥胖指标较之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经OVA致敏激发后,BALB/c小鼠显示出更加明显的哮喘症状、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表现。结论 BALB/c小鼠经高脂饲料诱导,OVA致敏激发能形成良好的肥胖合并哮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哮喘 动物模型 KM小鼠 C57BL/6J小鼠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抵抗的体外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雪皎 钟小宁 +2 位作者 何志义 覃向林 张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5-537,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ease,COPD)是以气道、肺部及全身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吸烟及有害颗粒的吸入是导致炎症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常用的治疗COPD的抗炎药物,但临床疗效不满意,可能与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ease,COPD)是以气道、肺部及全身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吸烟及有害颗粒的吸入是导致炎症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常用的治疗COPD的抗炎药物,但临床疗效不满意,可能与COPD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活性下降导致的糖皮质激素抵抗有关[1-2]。既往的研究表明红霉素可以增加氧化应激下单个核细胞HDAC的活性,并减少NF-κB转录活性及IL-8的合成[3]。因此,本实验采用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建立糖皮质激素抵抗的体外细胞模型,从而为进一步寻找有效的减轻COPD糖皮质激素抵抗的药物及其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单个核细胞 糖皮质激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上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表达减轻氧化应激下THP-1细胞的糖皮质激素抵抗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扬 何志义 +6 位作者 孙雪皎 黎展华 赵琳 毛从政 黄冬妹 张建全 钟小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红霉素(EM)对氧化应激下人THP-1单核细胞糖皮质激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EM预孵育THP-1细胞后予烟草烟雾提取物(CSE)刺激细胞,用质粒脂质体法将构建好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沉默RNA(HDAC2-siRNA)转染细胞,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 目的探讨红霉素(EM)对氧化应激下人THP-1单核细胞糖皮质激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EM预孵育THP-1细胞后予烟草烟雾提取物(CSE)刺激细胞,用质粒脂质体法将构建好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沉默RNA(HDAC2-siRNA)转染细胞,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HDAC2表达情况。结果 EM组的IL-8抑制率明显高于CSE组,而低于对照组(P<0.05),EM组地塞米松半数抑制浓度(IC50-Dex)低于CSE组,而高于对照组(P<0.05)。EM组HDAC2蛋白的表达高于CSE组,而低于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应用HDAC2-siRNA转染细胞后HDAC2 mRNA及HDAC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空转组,而加用EM后其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CSE刺激下的THP-1细胞对地塞米松的敏感性明显降低,EM可通过上调HDAC2蛋白的表达减轻氧化应激下THP-1细胞的糖皮质激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氧化应激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糖皮质激素抵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测定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干扰素-γ和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巫艳彬 吴聪 +4 位作者 孔晋亮 蔡双启 冯挺眉 卢桦崧 梁象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不同病因胸腔积液中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干扰素-γ(IFN-γ)和腺苷脱氨酶(ADA)的浓度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3例胸腔积液及其同源外周血,分为结核组、恶性组、细菌感染组及漏出液组。...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不同病因胸腔积液中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干扰素-γ(IFN-γ)和腺苷脱氨酶(ADA)的浓度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3例胸腔积液及其同源外周血,分为结核组、恶性组、细菌感染组及漏出液组。测定三种指标浓度,并对结果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结核组胸水SLPI、IFN-γ及ADA浓度较恶性组、感染组及漏出液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SLPI、IFN-γ和ADA对于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均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联合SLPI、IFN-γ和ADA能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效能,其中以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最佳。结论:单独测定SLPI、IFN-γ及ADA均有助于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但联合测定更能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腔积液 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 Γ-干扰素 腺苷脱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PBMC中IL-08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丹蕾 徐永健 +2 位作者 李超乾 张珍祥 倪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8mRN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集20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A组)和15例正常人(B组)的PBMC。A组的每份PBMC分4组培养:A1组为空白对照,A2组和A3组...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8mRN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集20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A组)和15例正常人(B组)的PBMC。A组的每份PBMC分4组培养:A1组为空白对照,A2组和A3组分别加入100μmol/L及1mmol/L的非选择性PDE抑制剂茶碱,A4组加入选择性PDEⅣ抑制剂Rolipram。应用RT-PCR检测IL-8mRNA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用Westernblot检测I-κB蛋白的含量。结果:(1)A1组PB-MC中IL-8mRNA的表达及NF-κB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均显著高于B组;IκB的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2)与A1组比较,A2组和A3组的PB-MC中IL-8mRN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A4组IL-8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3)与A1组比较,A2组NFκB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及IκB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A3组的PBMC中NFκB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下降(P<0.05),IκB蛋白的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A4组PB-MC中,NF-κB阳性细胞的百分率较A1组明显下降,I-κB蛋白的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COPD患者PBMC中IL-8mRNA的表达较正常增高,提示IL-8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选择性PDEⅣ抑制剂Roli-pram可抑制IL-8基因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阳性细胞百分率的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白细胞介素-8 核因子ΚB 肺疾病 阻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