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脑电锁相刺激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妮 覃玉荣 +1 位作者 熊艳婷 李卓然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5-213,共9页
锁相刺激技术在神经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需解决脑电信号(EEG)和刺激信号之间相位锁定的问题。由于EEG复杂的时变性,目前还缺乏用于实现与EEG锁相的有效刺激算法。为此,提出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自回归(AR)预... 锁相刺激技术在神经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需解决脑电信号(EEG)和刺激信号之间相位锁定的问题。由于EEG复杂的时变性,目前还缺乏用于实现与EEG锁相的有效刺激算法。为此,提出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自回归(AR)预测的锁相刺激方法。首先对采集的EEG进行VMD处理,得到多个本征模态信号;然后对每个本征模态信号采用AR模型进行预测,将所有模态对应的预测值叠加;最后依据叠加结果的频率和相位特征,生成与EEG锁相的刺激。分别对模拟EEG和20名受试者(年龄20~36岁,男性12名,女性8名)的睁、闭眼静息态EEG进行测试。结果表明,VMD-AR方法能很好地克服EEG非平稳性的影响而生成具有更高锁相值(PLV)的刺激;预测时长从0.01 s增大至0.4 s时,睁眼EEG的PLV从0.99减小至0.39,闭眼EEG的PLV从0.99减小至0.65;建模时长从0.25 s增大至2.5 s时,睁眼EEG的PLV从0.64增大至0.83,闭眼EEG的PLV从0.53增大至0.65;在所有测试条件下,VMD-AR方法的锁相性能均优于AR和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AR方法EMD-AR。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非平稳信号的闭环锁相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模态分解 自回归模型 脑电 锁相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血红蛋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FTIR光谱 被引量:9
2
作者 丘家杵 阮萍 +3 位作者 雍军光 冯博华 黄代政 沈洪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5-1430,共6页
为了探究健康人固体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的谱学特征,将21~80岁健康人分成四个年龄阶段组,采用葡聚糖层析法高度纯化新鲜血液红细胞内的Hb,利用冷冻干燥法获得结构稳定的Hb固体,测定四组样本... 为了探究健康人固体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的谱学特征,将21~80岁健康人分成四个年龄阶段组,采用葡聚糖层析法高度纯化新鲜血液红细胞内的Hb,利用冷冻干燥法获得结构稳定的Hb固体,测定四组样本的Hb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FTIR光谱;利用OMNIC 8.0软件的QC比较分析功能、全光谱特征分析和二级结构分析首次归纳得出健康人Hb的紫外光谱及FTIR光谱。分析显示样本间,四组间Hb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FTIR光谱高度相同,FTIR光谱间的匹配度高达95%;所有样本Hb的紫外光谱均有5个特征吸收峰,吸收峰所在位置的吸光度、波长相同;FTIR光谱均有13个特征吸收峰,吸收峰所在位置的吸光度、波数是相同的;Hb紫外吸收光谱显示健康人Hb拥有相同的三级结构,FTIR光谱的特征吸收带AmideⅠ带二阶导数谱匹配度高达99%,其二级结构均由11个子峰构成,组成则以α-螺旋为主。研究得出健康人Hb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FTIR光谱,并通过初步分析得到Hb的光谱学特征和结构特点,有助于研究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 血红蛋白 紫外光谱 FTIR 参照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自回归预测的实时相位估计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妮 覃玉荣 孙鹏飞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3-190,共8页
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 stimulation,TES)等无创刺激方式在与大脑内在神经电活动锁相时,能更有效的调节神经振荡活动。由于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复杂的时变性,现有的方法难以同时满足相位估计精度和实时性的... 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 stimulation,TES)等无创刺激方式在与大脑内在神经电活动锁相时,能更有效的调节神经振荡活动。由于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复杂的时变性,现有的方法难以同时满足相位估计精度和实时性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用于锁相刺激系统的实时相位估计方法。该方法对EEG信号进行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建模,然后利用AR模型预测EEG信号并进行相位特征点识别,再通过相位特征点计算出待刺激点的相位。采用该方法对20名受试者(年龄20~36岁,男性12名,女性8名)的闭眼静息EEG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方法的性能与模型系数更新时长、预测步长及EEG的窄带功率大小有关,对高窄带功率的EEG数据具有更优性能;在最佳模型参数下(模型系数更新时长为5 s、预测步长为30),20名受试者的平均锁相指数(phase locking value,PLV)为0.968,平均相位误差(average phase error,APE)为13.33°。相对于平均周期法,该方法具有更高的PLV值和更低的相位误差,可用于闭环锁相经颅电刺激仪器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回归模型 脑电 相位估计 锁相 T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VEP次谐波的诱发因素和功率变化——建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妮 覃玉荣 +2 位作者 高欢 黎钰钦 孙鹏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98-1010,共13页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在大脑的感知、认知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目前,对SSVEP次谐波的诱发机制尚未清楚.为此,本文通过视皮层网络模型进行SSVEP次谐波诱发因素和功率变化的研究;通过测试20名受...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在大脑的感知、认知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目前,对SSVEP次谐波的诱发机制尚未清楚.为此,本文通过视皮层网络模型进行SSVEP次谐波诱发因素和功率变化的研究;通过测试20名受试者头表SSVEP,对建模仿真结果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和噪声强度是影响SSVEP的1/2次谐波诱发和功率变化的3个重要参数.次谐波诱发是3个参数协同作用的结果:a.在刺激频率和噪声强度相同时,1/2次谐波功率随刺激强度的变化曲线与Sigma函数相似,存在无诱发区、线性增长区和饱和区,在无诱发区,1/2次谐波功率近似为0;在线性增长区,1/2次谐波功率和刺激强度成正比;在饱和区,1/2次谐波功率趋于恒定;b.在噪声强度相同时,能明显诱发出1/2次谐波的刺激参数区域呈现非线性同步中的阿诺德舌头变化规律,即能诱发1/2次谐波的有效刺激频率范围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宽;c.在刺激参数相同时,噪声强度的大小决定了1/2次谐波能否被诱发;噪声强度越大,对1/2次谐波的诱发及功率抑制作用就越强.本文的实验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模型仿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为理解SSVEP次谐波的产生机制及其有效应用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次谐波 周期刺激 Wilson-Cowa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牙数控直流电流源的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琥石 徐雪芳 +5 位作者 林伟龙 陈妮 覃茂昌 梁妮 陶陶 何婷婷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6期118-122,共5页
普通的直流电流源输出的电流值单一,只能在特殊的场合使用,通用性不强。而可以实现多级电流输出调节的传统直流电流源往往采用电位器调节输出电流,精度差,无法实现精确步进,且输出值经常跳变,使用不便。为了精确控制输出的电流值并满足... 普通的直流电流源输出的电流值单一,只能在特殊的场合使用,通用性不强。而可以实现多级电流输出调节的传统直流电流源往往采用电位器调节输出电流,精度差,无法实现精确步进,且输出值经常跳变,使用不便。为了精确控制输出的电流值并满足新时代环境下的用电需求,文中提出一种蓝牙数控直流电流源的设计方案。系统采用STC12C5A60S2作为主控芯片,通过按键或者蓝牙调控改变输出的数字量;通过DAC0832构成的D/A转换模块将数字量转换为模拟电压,此电压经过反相放大器放大后,输入到由运算放大器LM675组成的电压转电流电路,将电压转换为相应的电流,只要控制单片机输出的数字量即可调节输出电流值。此外,实现步进10 mA,输出电流范围为200 mA~1 A,在LCD1602液晶屏上显示输出的电流值。经测试,所设计系统的输出电流具有较高精度,输出稳定、调节方便、控制精度高、显示直观、人机交互友好,使用蓝牙还可以实现电流值的远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C12C5A60S2 电流源 蓝牙 数模转换 数控 LM675 LCD1602 高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