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闪提技术提取罗汉果甜甙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兆 荣永海 +1 位作者 王志滨 荣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61-564,463,共5页
通过比较超声法、微波法及闪提法提取罗汉果甜甙的效率,发现闪提法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得到罗汉果甜甙的最佳闪提条件为:料液比1∶20、转速6000 r/min、常温下提取4 min。最佳条件下甜甙提取率为10.057%,说明闪式提取... 通过比较超声法、微波法及闪提法提取罗汉果甜甙的效率,发现闪提法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得到罗汉果甜甙的最佳闪提条件为:料液比1∶20、转速6000 r/min、常温下提取4 min。最佳条件下甜甙提取率为10.057%,说明闪式提取技术是一种高效和低成本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提法 微波法 超声法 正交设计 罗汉果甜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式提取法提取罗汉果多酚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灿 荣永海 +1 位作者 王志滨 荣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50-53,共4页
为建立高效、便捷的罗汉果多酚的提取工艺,采用闪式法提取罗汉果多酚,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罗汉果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5:1(mL/g)、电压153V、温度8.5℃、时间3.5min,在此条件下罗汉果多酚的提取率达到2.73%。本研究建立了闪... 为建立高效、便捷的罗汉果多酚的提取工艺,采用闪式法提取罗汉果多酚,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罗汉果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5:1(mL/g)、电压153V、温度8.5℃、时间3.5min,在此条件下罗汉果多酚的提取率达到2.73%。本研究建立了闪式提取法提取罗汉果多酚的数学模型,并得到了最佳的提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多酚 闪式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罗汉果内生真菌SG-59产荧光物质的培养基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海燕 李艳艳 +3 位作者 王志滨 林翠梧 张雷 罗丽红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1-244,共4页
在单因素实验和多因数-二水平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选取水溶性淀粉、酵母浸膏和培养时间为自变量,以荧光物质的总荧光强度作为因变量,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罗汉果内生真菌SG-59产荧光物质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此菌株... 在单因素实验和多因数-二水平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选取水溶性淀粉、酵母浸膏和培养时间为自变量,以荧光物质的总荧光强度作为因变量,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罗汉果内生真菌SG-59产荧光物质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此菌株产荧光物质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水溶性淀粉36.5 g/L,酵母浸膏7.0 g/L,500 mL培养瓶装液量为170 mL,28℃静置培养27 d。这将为大规模发酵和进一步研究这些荧光物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内生真菌 荧光物质 培养基 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无籽罗汉果果实中挥发油成分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海燕 罗丽红 +2 位作者 王志滨 林翠梧 覃江克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9-492,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无籽罗汉果果实中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鉴定出挥发油中的24个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乙二醇异丙醚(27.21%)、1,2-苯二甲酸丁基-2-乙基己酯(13.5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85%)、天竺葵醛(10.2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无籽罗汉果果实中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鉴定出挥发油中的24个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乙二醇异丙醚(27.21%)、1,2-苯二甲酸丁基-2-乙基己酯(13.5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85%)、天竺葵醛(10.22%)、(E)3-癸烯酸(6.52%)、丁酸丁酯(4.99%)、乙酸-2-十三烷酯(4.86%)等。与普通罗汉果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发现,其组成与普通罗汉果挥发油相似,但是含量有所变化。测试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无籽罗汉果挥发油提供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籽罗汉果 普通罗汉果 水蒸气蒸馏法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分析红树林内生真菌#3895菌体低极性成分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海燕 张怀泉 +3 位作者 王志滨 林翠梧 佘志刚 林永成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346,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树林内生真菌#3895菌体的低极性成分,得油率为2.5%.首次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海洋真菌的菌体低极性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35个峰,鉴定了其中的28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4.15%。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树林内生真菌#3895菌体的低极性成分,得油率为2.5%.首次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海洋真菌的菌体低极性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35个峰,鉴定了其中的28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4.15%。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酮类(38.15%)、酰胺类(13.27%)、醇类(8.73%)和醛类(6.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内生真菌 水蒸气蒸馏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