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姑婆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类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莫郡兰 胡辛志 +2 位作者 张卫 郑宇翔 郑霞林 《广西植保》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研究了广西姑婆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类多样性及其区系,共发现蝴蝶5科79属143种,其中珍稀蝴蝶6种,广西新纪录1种;蛱蝶科的属种数最多,达38属73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类数的48.10%和51.05%。姑婆山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的蝴蝶以东洋种占比最... 研究了广西姑婆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类多样性及其区系,共发现蝴蝶5科79属143种,其中珍稀蝴蝶6种,广西新纪录1种;蛱蝶科的属种数最多,达38属73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类数的48.10%和51.05%。姑婆山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的蝴蝶以东洋种占比最高,达66.43%,其次为广布种,占22.38%。研究结果为姑婆山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多样性 寄主 地理分布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明的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
作者 王乐韵 王小云 +2 位作者 林开 郑霞林 李俊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9期180-183,188,共5页
该文探讨将生态文明观融入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具备生态思维和绿色防控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教学改革通过案例教学、互动讨论、田间实践等方式,将生态文明观贯穿于课程教学,重点围绕害虫综合治理(IPM)、生物防治、化... 该文探讨将生态文明观融入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具备生态思维和绿色防控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教学改革通过案例教学、互动讨论、田间实践等方式,将生态文明观贯穿于课程教学,重点围绕害虫综合治理(IPM)、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绿色生产实践展开。教学改革强调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害虫防治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培养系统思维和绿色防控能力。思政教育融合结果表明,改革可显著提升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的观察能力、绿色农业需求的分析能力及田间绿色防治措施的设置与评估能力。通过田间实践和模拟决策,学生不仅初步掌握了绿色防控技术,还深刻理解了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此类型的教育改革可为农业教育的绿色转型提供可行路径,为参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人才增加相应知识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 教学改革 绿色农业 生态文明建设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凭祥白云山生态公园蝴蝶种类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3
作者 莫郡兰 黄朝科 +2 位作者 张卫 陈建全 郑霞林 《广西植保》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研究了广西凭祥白云山生态公园蝴蝶种类多样性及其区系,共发现蝴蝶5科118属188种,其中珍稀蝴蝶6种,广西新纪录3种;蛱蝶科的属种数最多,达51属87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类数的43.22%和46.28%。广西凭祥白云山生态公园境内分布的蝴蝶以东... 研究了广西凭祥白云山生态公园蝴蝶种类多样性及其区系,共发现蝴蝶5科118属188种,其中珍稀蝴蝶6种,广西新纪录3种;蛱蝶科的属种数最多,达51属87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类数的43.22%和46.28%。广西凭祥白云山生态公园境内分布的蝴蝶以东洋种占比最高,达67.55%,其次为广布种,占22.34%。研究结果为广西凭祥白云山生态公园蝶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多样性 寄主 地理分布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旅游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耦合效应实证研究
4
作者 詹雷 徐梓浩 黄智刚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36-143,共8页
旅游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研究广西旅游业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广西2013—2022年旅游业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旅游业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应用修正耦合协... 旅游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研究广西旅游业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广西2013—2022年旅游业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旅游业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应用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最后使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具体因素。结果表明:(1)2013—2022年,广西旅游业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较高,整体发展态势良好;(2)从整体上来看,广西旅游业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二者之间由濒临失调到中级耦合协调,融合发展水平越来越高;(3)截至2022年,影响广西旅游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中,国际旅游收入和国际游客数量是旅游业新增影响因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对乡村振兴影响持续最久。最后,提出促进广西旅游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旅游业 乡村振兴 耦合效应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醋液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连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环境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肖健 谭俊杰 +3 位作者 林泽毅 林强 杨尚东 谭宏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1,共12页
为探索木醋液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态的作用,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连续3 a常规种植于相同田块,设置木醋液稀释300倍(A)、稀释600倍(B)、稀释900倍(C)处理,以无菌去离子水为对照(CK),探究不同稀释度木醋液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连作番茄植株根系生... 为探索木醋液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态的作用,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连续3 a常规种植于相同田块,设置木醋液稀释300倍(A)、稀释600倍(B)、稀释900倍(C)处理,以无菌去离子水为对照(CK),探究不同稀释度木醋液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连作番茄植株根系生长、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稀释度木醋液对青枯病菌和枯萎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种稀释度的木醋液中,稀释600倍的木醋液浇灌不仅有利于连作番茄根系的生长,而且有助于提高番茄连作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与对照(CK)相比,不同稀释度木醋液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细菌的相对丰度,提高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细菌以及子囊菌门(Ascomycota)、新赤壳属(Neocosmospora)、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木醋液具有显著抑制番茄青枯病及枯萎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浇灌稀释木醋液有利于连作番茄根系生长,改善连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环境生态的作用;其中,以稀释600倍(B)木醋液的改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番茄 连作障碍 抑菌活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淮山产业发展综述——产业概况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1
6
作者 宋霜 盘来生 +1 位作者 何龙飞 肖冬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10-115,共6页
近年来,广西淮山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种植面积有所下滑,产业发展处于转型期,面临挑战。文章介绍了广西淮山的主要产区种植情况、经营主体概况、加工和销售情况及广西淮山技术研发(包括种植采收、化肥施用等研发)现状。对... 近年来,广西淮山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种植面积有所下滑,产业发展处于转型期,面临挑战。文章介绍了广西淮山的主要产区种植情况、经营主体概况、加工和销售情况及广西淮山技术研发(包括种植采收、化肥施用等研发)现状。对淮山产业发展存在的机械化程度低、品质不稳定、缺乏影响力品牌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强化技术研究、加强农业保险宣传、深化产业链发展、做强地方品牌等发展建议,为广西淮山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山 产业发展 产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叶螨科名录(蜱螨亚纲:绒螨目)
7
作者 廖泽函 韦志横 +3 位作者 李元平 杨娟 王国全 李俊 《广西植保》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根据文献资料和作者的调查鉴定总结出广西叶螨科名录,共11属35种,并描述了寄主和分布。文中对部分有争议的种类和寄主植物的学名、中名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叶螨科 寄主植物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氮配施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路丹 卢昌友 +5 位作者 范晓苏 何明雄 梁琼月 欧仲升 李世勇 沈方科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9-38,共10页
【目的】探明有机无机氮配施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植烟土壤有机氮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烟草K326为试验材料,花生麸为有机氮源,采用大田试验,按有机无机氮质量比配施设置25︰75(T_(1))、35︰65(T_(2))、4... 【目的】探明有机无机氮配施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植烟土壤有机氮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烟草K326为试验材料,花生麸为有机氮源,采用大田试验,按有机无机氮质量比配施设置25︰75(T_(1))、35︰65(T_(2))、45︰55(T_(3))3个处理,以100%无机氮肥为对照(CK),分析各处理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差异变化。【结果】不同比例有机氮肥处理提高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的土壤pH,旺长期和成熟期土壤pH分别比CK提高0.12~0.42和0.19~0.44;降低烤烟旺长期土壤的铵态氮、硝态氮以及整个时期植烟土壤的无机氮含量(铵态氮与硝态氮之和),其中,以T_(2)的降幅最小。各比例有机氮处理降低打顶期植烟土壤的速效磷含量以及成熟期的速效钾含量,但对烤烟大田期植烟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T_(2)和T_(3)显著提高烤烟打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幅度为11.86%和10.44%。部分有机氮处理显著提高成熟期植烟土壤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降低真菌数量。T_(1)、T_(2)和T_(3)的细菌数量分别比CK提高38.03%、205.63%和36.62%。单因素分析表明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异系数较大,对有机氮处理的响应相对灵敏。主成分分析得到综合排名前3位的指标为土壤铵态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结论】有机无机氮肥配施提高植烟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促进有益微生物(细菌和放线菌)活动,提高植烟土壤质量,以有机无机氮质量配比为35︰65时土壤质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氮 无机氮 烟地 养分含量 微生物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杂草管理方式下的橘园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
9
作者 路丹 韦文茵 +5 位作者 黄雁飞 刘淑仪 范晓苏 邓婉珍 沈方科 黄太庆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3,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杂草管理方式对广西柑橘果园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为提高柑橘种植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防草布覆盖(grass-proof cloth mulching,GPM)和自然生草刈割(natural grass mowing,NGM) 2种杂草管理方式的田间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杂草管理方式对广西柑橘果园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为提高柑橘种植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防草布覆盖(grass-proof cloth mulching,GPM)和自然生草刈割(natural grass mowing,NGM) 2种杂草管理方式的田间试验,以常规喷施除草剂为对照(CK),采用土壤水分监测传感器检测不同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析各处理在柑橘周年生长期的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结果】橘园降雨集中在2020年10月—2021年2月,各处理5 cm土层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受降雨的强烈影响,表现出较大波动,其中GPM处理变化最大,为29.2%~45.0%。除20 cm土层外,GPM和NGM处理均能提高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GPM和NGM处理可显著提高柑橘花芽分化及开花坐果期、幼果期40和60 cm以及0~60 cm土层的土壤平均含水量,但对5和20 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在果实膨果期、转色及成熟期,GPM和NGM处理可显著提高5、40和60 cm以及0~6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在柑橘全生育期,GPM和NGM处理的6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增幅较大,分别比CK处理提高5.2%~7.4%和5.0%~7.4%。【结论】防草布覆盖和自然生草刈割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对橘园土壤蓄水保墒效果较好,推荐作为广西橘园杂草管理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草布覆盖 自然生草刈割 土壤含水量 橘园 杂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葡萄叶片中7种植物激素
10
作者 梁琼月 刘燕梅 +5 位作者 路丹 杨娟 农梦玲 韦燕燕 何冰 范晓苏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0-207,共8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建立葡萄叶片中7种植物激素(玉米素、玉米素核苷、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水杨酸和茉莉酸)含量的检测方法。用异丙醇+水+盐酸(2∶1∶0.003,V∶V∶V)混合液在4℃条件下震荡提取激素,提...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建立葡萄叶片中7种植物激素(玉米素、玉米素核苷、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水杨酸和茉莉酸)含量的检测方法。用异丙醇+水+盐酸(2∶1∶0.003,V∶V∶V)混合液在4℃条件下震荡提取激素,提取液经二氯甲烷萃取后,经UPLC-MS/MS定量测定。采用C18色谱柱,结合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及多反应监测模式MRM,通过正/负离子扫描方式进行扫描,用外标法对葡萄叶片中的植物激素进行定量分析。该实验所采用的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范围为0.020~0.0450ng/g,精密度和重现性均较好。该方法优化了前处理提取技术,提高了植物激素的提取和检测效率,灵敏度高。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和使用的实验装备具有将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相融合的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MS/MS) 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花生间作对土壤微生物磷限制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越 黄智刚 +6 位作者 吴丽雪 张天 巩怡斐 黎玉婷 唐秀梅 唐荣华 孙婷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70,共9页
基于甘蔗/花生间作、花生单作和甘蔗单作3个种植体系,通过测定土壤碳(β-1,4-葡萄糖苷酶,BG)、氮(氨基葡糖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磷(酸性磷酸酶,AP)相关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并用碳、氮和磷相关酶活性化学计量比... 基于甘蔗/花生间作、花生单作和甘蔗单作3个种植体系,通过测定土壤碳(β-1,4-葡萄糖苷酶,BG)、氮(氨基葡糖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磷(酸性磷酸酶,AP)相关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并用碳、氮和磷相关酶活性化学计量比表征微生物养分限制程度的方法,分析间作对土壤微生物磷的限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甘蔗单作外,其他单作、间作ln(NAG+LAP)/lnAP和lnBG/lnAP均<1,基于土壤酶活性比值计算的矢量角度>45°,表明花生和甘蔗单作、间作主要土壤微生物磷限制。花生和甘蔗间作土壤氮和磷养分显著高于单作;花生间作土壤AP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甘蔗则相反;花生间作矢量角度显著低于单作(P<0.05),甘蔗单作和间作差异不显著,表明间作有利于改善花作中土壤微生物磷的限制。相关分析表明,矢量角度与MB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MBN/MBP显著正相关,与N/P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微生物磷限制主要受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及其相对比值的调控。本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主要受磷限制,间作体系通过调控土壤养分以及微生物量相对比值从而缓解花生间作下土壤微生物磷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土壤微生物磷限制 酶化学计量比 矢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改水型耕地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袁鹏丽 覃佳宇 +3 位作者 周雨茜 龙新路 周勇 江立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7,共11页
为探究南方红壤地区旱地改水田(旱改水)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在广西典型旱改水地区选取传统旱地(HS0)、旱改水1 a稻田(HS1)、旱改水5 a稻田(HS5)和当地传统稻田(CK),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对比分析耕层土壤团聚体性状。结果显示:传统... 为探究南方红壤地区旱地改水田(旱改水)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在广西典型旱改水地区选取传统旱地(HS0)、旱改水1 a稻田(HS1)、旱改水5 a稻田(HS5)和当地传统稻田(CK),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对比分析耕层土壤团聚体性状。结果显示:传统旱地和实施旱改水后,HS0、HS1、HS5和CK处理下机械团聚体和水稳团聚体中>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R_(>0.25))分别为90.0%、94.0%、95.8%、98.1%和81.0%、70.6%、76.0%、95.4%;平均质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Φ_(MWD))分别为3.35、3.63、3.69、4.73 mm和2.25、0.94、1.54、4.63mm。与HS0相比较,HS1处理的水稳团聚体中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Φ_(GMD))降低了68%。与HS0相比较,>0.25 mm团聚体的破坏率(percentage of aggregate destruction,r_(PAD))随旱改水年限先增长后减小,HS1和HS5分别增加61%和34%,而CK显著降低76%。结构方程模型和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全氮含量是影响旱改水农田耕层土壤团聚体稳定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改水 红壤 耕地 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转录因子OsERF104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炬忠 韦萍 +4 位作者 朱德平 邵胜雪 陈珊珊 韦雅倩 高维维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0-913,共14页
乙烯响应因子(ERF)是植物中AP2/ERF转录因子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和调节激素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探究水稻ERF家族基因功能将为水稻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本研究克隆了OsERF104(LOC_... 乙烯响应因子(ERF)是植物中AP2/ERF转录因子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和调节激素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探究水稻ERF家族基因功能将为水稻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本研究克隆了OsERF104(LOC_Os08g36920)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序列全长849bp,编码283个氨基酸。OsERF104蛋白含有AP2/ERF转录因子家族特有的AP2保守结构域,与拟南芥中调控盐胁迫耐受性的AtERF96的蛋白序列相似性最高。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ERF104定位于细胞核,表明OsERF104是典型的核转录因子。OsERF104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启动子含有与激素响应、逆境胁迫及光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为了探究OsERF104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OsERF104的表达模式,发现OsERF104在水稻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叶鞘中的表达量最高,且该基因的表达受ABA和GA抑制,受JA、PEG和NaCl诱导。转录活性分析显示该基因全长和C端具有转录自激活活性,N端和AP2结构域不具有转录自激活活性。通过遗传转化获得OsERF104过表达和敲除的突变体转基因水稻。表型分析显示,与野生型ZH11相比,OsERF104过表达植株对ABA的敏感性及苗期的耐盐性显著增加,oserf104突变体则相反。由此推测,OsERF104正调控水稻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OsERF104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ERF104 转录因子 盐胁迫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控红火蚁球孢白僵菌饵剂的载体饵料与引诱剂筛选
14
作者 黄震 刘思 +1 位作者 农向群 高琼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0-690,共11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世界上危害性最严重的百种入侵生物之一,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球孢白僵菌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控资源,在红火蚁可持续治理中具有抑制种群为害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双重作用。为了筛选适用于...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世界上危害性最严重的百种入侵生物之一,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球孢白僵菌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控资源,在红火蚁可持续治理中具有抑制种群为害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双重作用。为了筛选适用于防控红火蚁的球孢白僵菌饵剂的理想载体饵料与引诱剂,本研究对爆裂玉米、小麦、白糯玉米、玉米糁、黄豆等5种植物源饵料及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橄榄油、蜂蜜、虾粉、鱼粉、火腿肠等8种引诱剂进行了田间引诱效果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植物源饵料小麦和引诱剂花生油对红火蚁的诱集效果最显著,且工蚁对其搬运量最大,表明二者可用作球孢白僵菌饵剂制备的配方基料。进一步优化配方,确定了小麦、花生油和球孢白僵菌孢子粉按35:1:9(w:w)混合的诱饵为防控红火蚁的最佳配方,能有效克服诱饵中球孢白僵菌孢子粉的驱避作用,显著提升诱集效果。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制微生物农药球孢白僵菌饵剂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对于红火蚁的可持续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虫生真菌 球孢白僵菌 生物防治 微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藏方式对葛根全粉香气成分影响
15
作者 覃春燕 王瑢 +4 位作者 石方刚 黄静丽 肖冬 何龙飞 王爱勤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7-11,共5页
葛根常用的储藏方式有架空储藏、低温冷藏和土埋储藏3种,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3种储藏条件下葛粉中香味成分含量的测定,探讨3种储藏条件下葛粉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为提高葛粉的质量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储藏... 葛根常用的储藏方式有架空储藏、低温冷藏和土埋储藏3种,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3种储藏条件下葛粉中香味成分含量的测定,探讨3种储藏条件下葛粉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为提高葛粉的质量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储藏方式下葛根全粉的香气成分有明显差异,鲜葛与经过架空储藏、低温冷藏和土埋储藏处理后的葛根,分别检测出了41种、39种、41种和40种挥发性香气成分。葛根的主要香气成分醇类和醛类,在3种储藏方式中低温冷藏相对含量是最高的,与鲜葛差异不大,在其他香气成分中,低温冷藏含量也是最接近鲜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全粉 储藏方式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泥沙入河负荷辨识方法
16
作者 杨翠红 王旭 +6 位作者 郭豪 李勇 陈婷婷 黄智刚 周小淇 吴宗猛 杨江怡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199,共7页
探讨适宜的确定甘蔗地侵蚀泥沙入河负荷的方法,对甘蔗种植区防控土壤侵蚀、合理选择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广西甘蔗种植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将特定单体化合物稳定性同位素技术(CSSI)分别与实地监测、^(7)Be示踪、RUSLE模型联合应... 探讨适宜的确定甘蔗地侵蚀泥沙入河负荷的方法,对甘蔗种植区防控土壤侵蚀、合理选择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广西甘蔗种植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将特定单体化合物稳定性同位素技术(CSSI)分别与实地监测、^(7)Be示踪、RUSLE模型联合应用,确定流域甘蔗地侵蚀泥沙的入河负荷。结果说明:1)那辣流域中,甘蔗地侵蚀泥沙的贡献比例在24.5%~42.8%之间,是入河泥沙的主要贡献来源之一;2)次降雨事件下,3种方法测定的流域土壤流失量在0.18~5.57 t/hm^(2)之间,不同方法测定的流域土壤流失量大小排序为:^(7)Be示踪>RUSLE模型>监测法;3)监测-CSSI法确定的甘蔗地泥沙入河负荷在0.04~1.07 t/hm^(2)之间,与其结果相比较,^(7)Be-CSSI法的相对误差为2.74%~1672.63%,Nash-Sutcliffe系数E为–1.47;RUSLE-CSSI法的相对误差在–16.42%~208.41%之间,E值为0.80。RUSLE-CSSI法比^(7)Be-CSSI法定量辨识甘蔗地侵蚀泥沙入河负荷的结果与监测-CSSI法的实测值相比,误差均较大。因此,2种方法均不适用于确定流域泥沙入河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雨 泥沙入河负荷 监测 7Be示踪 RUSLE模型 CS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硒镉高背景区域稻田富硒水稻生产的影响
17
作者 韦文茵 路丹 +3 位作者 龙海媛 李家瑜 索尔沁格 杨曙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78-83,共6页
为探讨生物炭对硒镉高背景区域稻田富硒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下水稻产量、稻米硒、镉含量,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效态硒、镉含量和硒、镉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BC2水平的生物炭... 为探讨生物炭对硒镉高背景区域稻田富硒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下水稻产量、稻米硒、镉含量,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效态硒、镉含量和硒、镉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BC2水平的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幅为6.2%,显著增加了糙米硒含量,降低了镉含量。施用生物炭提高了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并随着生物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施用生物炭提高了土壤有效态硒含量,降低了有效镉含量,其中BC3处理的土壤有效硒含量提高了118.3%,有效镉含量降低了20.2%;施用生物炭增加了土壤水溶态和交换态硒的含量占比,降低了土壤铁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硒的含量占比,其中对水溶态和交换硒影响较大,处理间的变异系数为21.4%和34.0%;施用生物炭可使土壤镉形态向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综上所述,适量生物炭施用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并实现稻米富硒降镉的目标,其中BC2处理的生物炭施用量效果最好,是富硒镉污染区农田生产富硒、安全水稻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水稻 富硒高镉土壤 硒形态 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毒力及防效
18
作者 徐小梅 韦洁玲 +5 位作者 孙东晗 马修国 李天娇 李一鸣 李卫国 何勇强 《广西植保》 2025年第1期25-29,共5页
采用牛津杯对峙法和比浊法比较研究了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毒力,采用温室盆栽方法测定了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00g/L50.5%春雷·硫磺WP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皿内抑制率为(28.69±1.15)%,显著低... 采用牛津杯对峙法和比浊法比较研究了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毒力,采用温室盆栽方法测定了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00g/L50.5%春雷·硫磺WP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皿内抑制率为(28.69±1.15)%,显著低于10.00 g/L 20%噻唑锌SC的抑菌率(67.36±0.32)%;二者的半数效应浓度分别为2.209μg/mL和1.931μg/mL;1.00 g/L 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45.99±10.34)%和(32.72±6.58)%,二者间差异显著。建议50.5%春雷·硫磺WP可作为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替代药剂,与20%噻唑锌SC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5%春雷·硫磺WP 水稻白叶枯病 抑菌率 毒力测定 盆栽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园林植物害虫名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俊延 陈绪梧 +1 位作者 陆温 郑霞林 《广西植保》 2017年第4期1-18,共18页
园林植物是建设人居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既可美化环境又可缓解和改善空气及噪音污染等。园林害虫的为害可影响园林植物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有效预测和防治园林害虫,笔者统计了1980—2017年发表的8目83科357种广西园林植物害虫及其寄主和... 园林植物是建设人居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既可美化环境又可缓解和改善空气及噪音污染等。园林害虫的为害可影响园林植物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有效预测和防治园林害虫,笔者统计了1980—2017年发表的8目83科357种广西园林植物害虫及其寄主和分布等,以期为广西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开展害虫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园林绿化 害虫 寄主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根土天牛成虫口器的超微结构
20
作者 刘长泰 管凯华 佟心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蔗根土天牛是重要农林业害虫。然而,蔗根土天牛成虫几乎不取食,其口器结构和感器与成虫期取食的其他天牛是否存在差异亟需开展研究。探明其成虫口器各结构形态及其感器的分布特点,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天牛的感受机制。【方法】利... 【目的】蔗根土天牛是重要农林业害虫。然而,蔗根土天牛成虫几乎不取食,其口器结构和感器与成虫期取食的其他天牛是否存在差异亟需开展研究。探明其成虫口器各结构形态及其感器的分布特点,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天牛的感受机制。【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蔗根土天牛成虫口器的超微结构,并分析了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结果】蔗根土天牛成虫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唇舌5部分组成,但唇舌及下颚须的内颚叶、外颚叶发生严重退化;上颚背面有大量毛形感器分布,内唇仅有锥形感器1一种类型;下颚须、下唇须是感器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区域,存在毛形感器、毛板、板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锥形感器5种感器类型,其中毛形感器有2种亚型,锥形感器有5种亚型。【结论】蔗根土天牛成虫因不取食,口器很多结构发生退化。感器类型与具有取食习性的天牛相似,但内唇感器、下颚须及下唇须表面ST数量明显较少,下颚须及下唇须端部感器数量较多。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天牛口器的功能形态及感受机制提供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根土天牛 昆虫口器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感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