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锰互作对红锥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欧阳子龙 雷康 +3 位作者 贾湘璐 滕维超 谭长强 申文辉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1-49,共9页
为探究硅和锰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幼苗的影响,测定不同浓度硅和锰处理下红锥幼苗的生长生理特性指标。结果表明,仅添加锰或硅的处理中,随着硅或锰浓度增加,红锥幼苗株高和地径相对增量、根系形态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 为探究硅和锰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幼苗的影响,测定不同浓度硅和锰处理下红锥幼苗的生长生理特性指标。结果表明,仅添加锰或硅的处理中,随着硅或锰浓度增加,红锥幼苗株高和地径相对增量、根系形态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则相反。低浓度锰(200、600μg/g)或硅(500、1000μg/g)对红锥幼苗生长发育有利,但高浓度锰(1500、3000μg/g)或硅(2000μg/g)表现为抑制。适量硅(500、1000μg/g)能缓解高浓度锰的胁迫作用,使受到抑制的红锥幼苗生长生理指标得到改善,但过量硅(2000μg/g)加剧了胁迫。适量硅和锰同时添加可促进红锥幼苗的生长发育,其中同时添加600μg/g锰和500μg/g硅的处理效果最佳;高浓度的硅和锰同时添加则导致严重的抑制。红锥具有一定耐锰性(锰的添加范围为1500μg/g以内),广西部分区域锰矿具有红锥的生产培育和生态林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指标 生理指标 红锥幼苗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离子胁迫下大豆根尖柠檬酸的分泌及SGA1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列耿 杨曙 +2 位作者 张永先 唐健 黎晓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6-670,共5页
为揭示铝离子诱导大豆根尖分泌有机酸的特点及介导有机酸分泌的信号途径,采用溶液培养试验方法调查A1C13对大豆品种(广州本地2号)根尖有机酸分泌及SGA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A1C13胁迫下大豆活体根尖分泌柠檬酸,且分泌量随着... 为揭示铝离子诱导大豆根尖分泌有机酸的特点及介导有机酸分泌的信号途径,采用溶液培养试验方法调查A1C13对大豆品种(广州本地2号)根尖有机酸分泌及SGA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A1C13胁迫下大豆活体根尖分泌柠檬酸,且分泌量随着铝浓度(25、50μmolL^-1A1C13)和处理时间(2~12h)的增加而增加;大豆根尖以模式11分泌柠檬酸,处理后的前4h,分泌速率很低,其后显著提升;有机酸明显分泌的诱导期长达6h;在50μmolLA1C1,的溶液中添加异三聚体G蛋白抑制剂百日咳毒素(200ngmL^-1),柠檬酸分泌减少38.7%。RT-PCR分析结果显示,A1C13溶液诱导大豆根尖SGAl基因的表达,其表达水平随着铝处理时间(O.5~12.0h)的延长有提升的趋势,而诱导的SGAl基因表达明显早于有机酸开始分泌时间(6h)。这些结果表明,铝离子诱导大豆根尖分泌柠檬酸及SGAl基因的表达,异三聚体G蛋白可能作为铝胁迫信号开关器参与有机酸分泌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L3 大豆 柠檬酸 异三聚体G蛋白 SGA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寄生曲霉Q527对黄野螟的感染作用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赵鹏飞 常明山 +3 位作者 罗辑 吴耀军 杨娟 杨振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06-112,173,共8页
【目的】为了获取更多控虫真菌资源,对从野外的黄野螟死亡幼虫分离得到的一株曲霉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和培养,为培养高致病性生防真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寄生曲霉Q527为试验材料,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寄生曲霉Q527对黄野螟的感染作用,利... 【目的】为了获取更多控虫真菌资源,对从野外的黄野螟死亡幼虫分离得到的一株曲霉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和培养,为培养高致病性生防真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寄生曲霉Q527为试验材料,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寄生曲霉Q527对黄野螟的感染作用,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产孢量法对其培养条件及产孢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寄生曲霉Q527对黄野螟幼虫具有良好的感染作用,浸渍法接种7 d后校正感染率达83.3%;寄生曲霉Q527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在此培养基培养7 d平均菌落为78.18 mm;pH为8适应生长和产孢分别为78.12 mm和2.61×10~9个;其不耐高温,在65℃停止生长和孢子萌发;乳糖作为碳源有效促进寄生曲霉Q527菌丝生长,大小为37.97 mm;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有效促进寄生曲霉Q527产孢,产孢量为2.03×10~9个;蛋白胨作为氮源有效促进寄生曲霉Q527菌丝生长和产孢,分别为51.06 mm和2.96×10~9个;在黑暗状态中生长最好,分别为78.17 mm和2.63×10~9个。【结论】寄生曲霉Q527对黄野螟具有较强的致死性且具有生长速度快和适应性强等生物学特性,在黄野螟的生物防治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黄野螟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