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性定量联用技术的加热卷烟气溶胶中醇类、酯类、酮类香味物质分析
1
作者 薛云 刘启斌 +7 位作者 吴彦 李京鑫 胡紫雲 陆漓 李典 严俊 黄忠辉 景延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3-174,共12页
为了给加热卷烟烟具优化、烟弹设计及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加热卷烟气溶胶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定性分析,结合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法(GC-FID)实现准确定量检测,建立加热卷烟气溶胶中23种醇类、酯类、酮类香... 为了给加热卷烟烟具优化、烟弹设计及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加热卷烟气溶胶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定性分析,结合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法(GC-FID)实现准确定量检测,建立加热卷烟气溶胶中23种醇类、酯类、酮类香味物质的同时测定方法。通过对比不同超声提取参数(超声时间、萃取溶剂用量、超声功率)对23种香味物质的提取效果,确定最佳提取方案;同时利用建立的超声萃取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UE-GC-FID)的方法,检测不同加热方式(电阻加热、红外加热)、不同口味[原味(OR)、薄荷味(ME)]、不同温度(150.00、200.00、250.00、300.00℃)条件下加热卷烟主流烟气中23种香味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样品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30.00 min、萃取溶剂用量25.00 mL、超声功率500.00 W;该方法在10.00~240.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14),23种香味物质检出限(LOD)及定量限(LOQ)分别为0.0755~1.2858μg/mL、0.2410~4.1480μg/mL;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2418%~2.1287%、1.5566%~4.8125%;3个梯度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3803%~104.6450%。醇类物质在电阻加热、ME口味、300.00℃条件下含量最高,为16.3180μg/支;酯类物质在红外加热、OR口味、300.00℃条件下含量最高,为12.5565μg/支;酮类物质在红外加热、OR口味、300.00℃条件下含量最高,为22.7120μg/支;23种香味物质总量则在红外加热、OR口味、300.00℃条件下最高,为50.3476μg/支;但不同成分最佳释放条件存在显著差异。综上,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且完全可以满足加热卷烟烟气中23种醇类、酯类、酮类香味物质准确定量分析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香味物质 检测方法 加热方式 温度 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卷烟纸中的应用
2
作者 薛云 吴艺虹 +6 位作者 刘远上 黄家乐 周鹏飞 白家峰 贾学伟 代玉祥 许春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2,共9页
为探究烟草精油微胶囊在卷烟纸加香的效果,首先通过水中蒸馏法制备烟草精油,采用复凝聚法,以烟草精油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司班-80为乳化剂,制备烟草精油微胶囊并测定包埋产率,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红外光谱分析仪等... 为探究烟草精油微胶囊在卷烟纸加香的效果,首先通过水中蒸馏法制备烟草精油,采用复凝聚法,以烟草精油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司班-80为乳化剂,制备烟草精油微胶囊并测定包埋产率,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对微胶囊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最后将微胶囊进行卷烟纸加香并对加香后的卷烟进行感官评价和烟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壳聚糖为壁材、烟草精油为芯材制备烟草精油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221.1 nm,包埋产率为75.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烟草精油微胶囊观察发现,其呈现表面光滑饱满的球状。对烟草精油、壳聚糖和烟草精油微胶囊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对比三者的特征吸收峰可以证明烟草精油被包埋在壳聚糖中。感官评吸结果表明,加香后的卷烟感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烟草精油微胶囊与烟草精油按体积比1∶2复配后加香效果更为显著,感官评吸得分可达86.6。与未加香空白组卷烟相比,添加复配溶液的卷烟烟气成分中烟碱、醇类、醛类、酸类、酯类、酮类成分的含量均有提高,卷烟香味、吃味和劲头均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精油 微胶囊 卷烟纸加香 感官评价 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中烟智慧审计建设之经责审计
3
作者 刘梅玲 刘焰 佟成生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36,共8页
根据国家和行业要求,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广西中烟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开放、融合、动态、智能”的智慧审计平台和“数据驱动、持续监测、远程分析、现场查证”的新型审计模式。本文聚焦经责审计,基于广西中烟智... 根据国家和行业要求,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广西中烟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开放、融合、动态、智能”的智慧审计平台和“数据驱动、持续监测、远程分析、现场查证”的新型审计模式。本文聚焦经责审计,基于广西中烟智慧审计建设概况,从其经责审计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梳理智慧经责审计的建设需求,包括系统功能、系统对接、新技术应用、审计资源对接等需求,进而开展流程优化和模型算法设计,旨在为广西中烟智慧经责审计的落地提供指导,为其他企业的智慧经责审计建设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智慧经责审计建设过程中,需要应用网络爬虫工具、光学字符识别、自动语音识别、数据挖掘分析、文本挖掘分析、数据可视化、移动互联网、审计机器人等新技术,需要同时对接内部数据资源和外部数据资源,以实现经责审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审计 经责审计 新技术 业务流程 模型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K326与Y87烟叶品种外观质量指标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张楠 梁桂广 胡建斌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33-37,共5页
烟叶外观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烟叶的内在质量,通过对烤烟外观特征分析,可以为种植户和卷烟企业选择烟叶生产地、烟叶品种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广西靖西和富川2个产地的“K326”与“Y87”烤... 烟叶外观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烟叶的内在质量,通过对烤烟外观特征分析,可以为种植户和卷烟企业选择烟叶生产地、烟叶品种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广西靖西和富川2个产地的“K326”与“Y87”烤烟品种外观质量指标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知烟叶颜色、成熟度、油分3个指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且“Y87”品种烤烟的颜色、成熟度、油分3个外观质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比“K326”品种烤烟的高,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可知广西靖西和富川2个烟叶产地的“K326”和“Y87”2个品种的烟叶外观特征指标具有较强相似性,广西产区烤烟烟叶外观质量基本不受种植产地和品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K326” “Y87” 品种 外观质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在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白家峰 梁永伟 +5 位作者 刘远上 胡志忠 刘鸿 宁振兴 熊亚妹 许春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61-166,共6页
为提高再造烟叶的物理性能,使用2种纳米纤维素(纤维素纳米晶须CNC和纤维素纳米纤丝CNF)替代部分木桨纤维,比较其对再造烟叶松厚度、抗张强度的影响,选择添加效果较好的纤维素纤丝,然后考察其不同添加量对再造烟叶松厚度、抗张强度、热... 为提高再造烟叶的物理性能,使用2种纳米纤维素(纤维素纳米晶须CNC和纤维素纳米纤丝CNF)替代部分木桨纤维,比较其对再造烟叶松厚度、抗张强度的影响,选择添加效果较好的纤维素纤丝,然后考察其不同添加量对再造烟叶松厚度、抗张强度、热解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纳米纤维素的添加对再造烟叶主流烟气粒相物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木浆纤维添加量下,添加CNF对再造烟叶抗张强度的提升效果强于CNC,且两者的添加对再造烟叶松厚度均无显著影响;在烟草浆料中添加CNF可以有效提高再造烟叶基片的抗张强度,随着CNF添加量的增加,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的抗张强度随之增大;再造烟叶的热稳定性随CNF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质量损失达到5%时温度(T-5%)、质量损失达到50%的温度(T-50%)和最终残渣量逐渐增加,而质量损失最大时温度(Tmax)未发生明显变化;添加少量CNF对再造烟叶主流烟气粒相物成分没有显著影响。CNF的添加可有效替代部分木浆纤维,从而降低木浆纤维的添加量,在提升再造烟叶抗张强度的同时,还提高了烟草薄片的热稳定性,为开发一种满足加工工艺需求的新型再造烟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再造烟叶 松厚度 抗张强度 热解性能 粒相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中烟正安基地适宜烤烟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13
6
作者 蔡联合 白森 +2 位作者 胡建斌 齐永杰 龙晓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筛选适宜在正安基地种植的烤烟品种,为促进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方法】2012年在正安烟区对8个烤烟品种进行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病害调查,分析和比较其经济效益、品质、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等。【结果】... 【目的】筛选适宜在正安基地种植的烤烟品种,为促进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方法】2012年在正安烟区对8个烤烟品种进行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病害调查,分析和比较其经济效益、品质、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等。【结果】在8个烤烟品种中,KRK26、云烟97、贵烟4号、南江3号和云烟202的生育期较长,有利于烟株田间的干物质积累与转化;KRK26、云烟97、贵烟4号在生长前期的长势较强,大田生长中后期趋于中等,符合优质烤烟的生长规律。相对于其他品种,贵烟4号的发病率较低,抗病性相对较好,烤后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上中等烟比例均表现最好;各种化学成分较适宜,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外观质量、感官质量总体表现较好,烟叶的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结论】建议在正安基地单元进一步推广应用贵烟4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品种筛选 广西中烟 正安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主烟区土壤和初烤烟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雪芹 陈志燕 +2 位作者 王维刚 曾德芬 周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对广西主烟区土壤和烟叶中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4个主烟区土壤铜、铁含量丰富,有8.62%土壤缺锰,18.57%的土壤严重缺锌;烟叶中铁含量偏高,锰含量偏低,锌含量适中。因此,在烤烟生产上要因地制宜,注意增施锌肥,控制铁肥,喷施... 对广西主烟区土壤和烟叶中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4个主烟区土壤铜、铁含量丰富,有8.62%土壤缺锰,18.57%的土壤严重缺锌;烟叶中铁含量偏高,锰含量偏低,锌含量适中。因此,在烤烟生产上要因地制宜,注意增施锌肥,控制铁肥,喷施锰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植烟土壤 烤烟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中烟基地初烤烟叶钾氯含量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宾玲 蔡联合 +1 位作者 奚家勤 郭建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明广西中烟基地烟叶钾、氯含量状况,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从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广西等6省(区)24个广西中烟烟叶基地采集2010~2012年生产的上、中、下3个部位的初烤烟叶样品210份,分别参照Y... 【目的】探明广西中烟基地烟叶钾、氯含量状况,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从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广西等6省(区)24个广西中烟烟叶基地采集2010~2012年生产的上、中、下3个部位的初烤烟叶样品210份,分别参照YC/T 217-2007和YC/T 162-2011标准测定样品的钾、氯含量,计算钾氯比值,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样品钾含量范围在0.82%~3.83%,均值为1.98%,超过50.00%的样品钾含量小于2.00%;样品氯含量范围为0.04%~1.54%,均值为0.37%,有35.36%的烟叶样品处于适宜的氯含量范围;钾氯比在1.15~58.99,均值为10.27,有72.40%的样品钾氯比大于4.00。不同产地中以湖北恩施的烟叶钾含量最高,达2.23%,其次为湖南邵阳(2.20%);云南产区、湖南邵阳和广西贺州的烟叶氯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含量分别为0.41%、0.40%和0.44%;各产区烟叶钾氯比较适宜,其中以湖北恩施的钾氯比最高,为23.56,其次是重庆奉节(20.22)。下部烟叶钾含量均值最高,为2.42%,中部叶次之;不同部位烟叶钾氯比较适宜。【结论】广西中烟各基地产区下部烟叶钾含量均值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部、上部烟叶钾含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下部、中部烟叶钾氯比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部烟叶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烤烟叶 钾氯比 分析 评价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秸秆基活性炭制备工艺的优化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黄世杰 方志辉 +5 位作者 周芸 梁淼 李瑞丽 张嘉辉 陈志燕 张峻松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为明确烟草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及其对孔隙结构的影响,选用烟草秸秆为碳源,以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微孔率为考察指标,通过BET比表面积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烟秆基活性炭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结... 为明确烟草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及其对孔隙结构的影响,选用烟草秸秆为碳源,以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微孔率为考察指标,通过BET比表面积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烟秆基活性炭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活化剂制备出的活性炭表面形貌及孔隙结构有较大差异,官能团的种类基本一致,但是含量与比例有所差异。活化温度对比表面积以及总孔体积有较大影响,而微孔率主要影响因素是活化时间。通过优化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以KOH为活化剂,物料比(烟秆∶活化剂,质量比)1∶2、浸渍时间12 h、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60 min。所制备出的最优烟秆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980.91 m^(2)/g,总孔体积为1.2151 cm^(3)/g,微孔率为66.66%。最优烟秆基活性炭对β-苯乙醇的吸附率达到101.49%,35 d的脱附率为35.78%。最优条件下制备出的烟草秸秆基活性炭孔隙结构发达,官能团种类丰富,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为烟草秸秆废弃物的多用途利用及高性能烟秆基活性炭的制备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废弃物 烟草秸秆 活性炭 工艺优化 性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坐标注意力机制增强的CenterNet模型在烟草甲检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孙俊峰 王保录 +1 位作者 黄琰淦 黄滔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91-196,215,共7页
通过在CenterNet模型中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使CAM-CenterNet模型更多地关注对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以下简称烟虫)表征能力好的通道和位置,降低烟丝、烟末等杂质的干扰,将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平均精度(mAP)、... 通过在CenterNet模型中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使CAM-CenterNet模型更多地关注对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以下简称烟虫)表征能力好的通道和位置,降低烟丝、烟末等杂质的干扰,将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平均精度(mAP)、每秒帧率(FPS)以及模型参数量(Params size)作为评价指标,对CAM-CenterNet模型、CenterNet模型、YOLOv3模型和Faster R-CNN模型的烟虫检测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召回率和平均精度方面,YOLOv3模型表现最好,CAM-CenterNet模型稍落后于YOLOv3模型,但高于其他模型;在帧率方面,CAM-CenterNet模型检测烟虫图像的速度较YOLOv3模型更快,且模型参数量更少,对设备配置要求更低。在检测个体较小的烟虫时,CAM-CenterNet模型的烟虫检出数量高于Faster R-CNN模型、YOLOv3模型。CAM-CenterNet模型不仅能更多地关注烟虫目标特征,而且能很好地抑制烟丝、烟末等杂质带来的干扰,实现烟虫的有效检测。CAM-CenterNet模型能满足卷烟厂对烟虫检测速度和精度的要求,可以为烟厂的烟虫整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标注意力机制 CenterNet模型 CAM-CenterNet模型 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中烟贺州基地烤烟质量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亚杰 农李政 +2 位作者 胡志忠 龙晓彤 曾德芬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2期99-104,共6页
为充分挖掘贺州基地烟叶特色,以基地主栽品种云烟87为样品材料,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综合工业可用性进一步评价。结果表明,基地烟叶质量有所提升,工业可用性越来越强,浓香型特征有待... 为充分挖掘贺州基地烟叶特色,以基地主栽品种云烟87为样品材料,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综合工业可用性进一步评价。结果表明,基地烟叶质量有所提升,工业可用性越来越强,浓香型特征有待进一步提高。可为今后开展基地优质特色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质量状况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中烟隆回基地适宜烤烟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齐永杰 刘聪聪 +2 位作者 潘武宁 徐文兵 蔡联合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22-24,共3页
以云烟87为对照,对K326、中烟201、湘烟3号等烤烟品种进行了田间品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云烟87、K326、中烟201相比,湘烟3号品种田间抗病性强,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相对适宜,感官质量较好,在隆回基... 以云烟87为对照,对K326、中烟201、湘烟3号等烤烟品种进行了田间品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云烟87、K326、中烟201相比,湘烟3号品种田间抗病性强,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相对适宜,感官质量较好,在隆回基地单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回 烤烟 品种筛选 质量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13
作者 王政 韩家宝 +7 位作者 农尚健 谢晏芬 邓泳 董瑜 保华 彭国建 李先才 李晓婷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9-1100,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为烤烟生产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100为试验材料,设不施氮(N0,0 kg/ha)、常规减氮45.0%(N1,55 kg/ha)、常规减氮22.5%(N2,7...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为烤烟生产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100为试验材料,设不施氮(N0,0 kg/ha)、常规减氮45.0%(N1,55 kg/ha)、常规减氮22.5%(N2,78 kg/ha)、常规施氮(N3,101 kg/ha)、常规增氮22.5%(N4,124 kg/ha)5个处理,烤烟成熟期采集根际土壤样品,测定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差异。【结果】与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除有机质含量稍降低外,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水溶性氯、有效硼和有效锌含量均明显提高;此外,N2N4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硼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碱解氮、有效硼和水溶性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pH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不同施氮处理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为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优势菌门,施氮增加了根际土壤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随施氮水平提高,Gaiella、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壤霉菌属(Agromyces)相对丰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施氮处理降低了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多粘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等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主要受土壤pH及碱解氮、有效锌、水溶性氯含量,以及纤维素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论】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存在差异,合理施氮(78 kg/ha)可提高土壤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土壤pH和碱解氮、有效锌、水溶性氯含量及纤维素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是影响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氮肥 根际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植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韦育新 徐宸 +4 位作者 周鑫斌 罗建钦 韦建玉 李承荣 黄崇峻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5,共9页
通过大样本采样方法,采集了重庆市2513份植烟土壤,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理统计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土壤交换性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镁平均含量为0.88 cmol/kg,缺乏比例为49.5%,偏高比例为37.3%,适宜比例仅为13.2... 通过大样本采样方法,采集了重庆市2513份植烟土壤,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理统计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土壤交换性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镁平均含量为0.88 cmol/kg,缺乏比例为49.5%,偏高比例为37.3%,适宜比例仅为13.2%。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空间上呈现无规律的斑块状分布;与10年前相比,大部分植烟区县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明显下降。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受到交换性钙、有机质、pH和土壤团聚体等指标的影响。重庆市烟区在指导镁肥施用时要注意其空间差异性,对土壤的镁素进行差异化的分区管理,可以通过含镁改良剂(如硅钙钾镁肥)调节土壤pH、施用有机肥调节土壤理化性状从而达到调节土壤镁素供应能力,该研究可为重庆市烟区土壤分区精准施用镁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烟区 土壤交换性镁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烟末和玫瑰混合提取的新型烟用香精及其应用研究
15
作者 吴彦 梁永伟 +4 位作者 薛云 李天笑 孙丽莉 许春平 徐志强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4,共9页
将酶解预处理的低次烟叶和玫瑰干花瓣进行混合提取,采用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法制备浸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混合提取的工艺参数(乙醇体积分数、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物料比)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单独提取和混合提取浸膏香味成分的差... 将酶解预处理的低次烟叶和玫瑰干花瓣进行混合提取,采用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法制备浸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混合提取的工艺参数(乙醇体积分数、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物料比)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单独提取和混合提取浸膏香味成分的差异及卷烟加香效果。结果表明:低次烟叶最优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6 h、酶添加量150 U/g;各因素对香味成分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物料比,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9%,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1.8∶1,物料比1∶35;玫瑰样品、烟末样品、烟末和玫瑰混合提取样品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有44种、47种、64种,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325.19μg/g、1289.6μg/g、1642.89μg/g,其中混合提取样品中的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化合物含量较单独提取明显增多,烟碱含量有所降低。将最优工艺条件下的烟末和玫瑰混合提取样品应用于卷烟加香后,卷烟的香气质有所提升,且伴有花香和甜香,香味更加丰富饱满,刺激性降低,余味更加纯净舒适,感官品质更好,因此,混合提取技术在制备烟用香精方面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次烟叶 玫瑰 混合提取 香味成分 烟用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深耕下不同外源物对上部烟叶品质的调控
16
作者 苏赞 胡逸超 +7 位作者 熊坤龙 龚嘉 彭光爵 陈义昌 郑卜凡 梁靖淞 陈伟浩 李俊霖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5,共10页
以烟草‘K326’为材料,综合分析了大田垂直深耕(DT)、垂直深耕+腐熟有机肥(DTY)、垂直深耕+腐殖酸(DTF)、垂直深耕+生物菌肥(DTJ)4个处理对植烟土壤性质、烤烟干物质积累量、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物理特性、感官质量和外观质量的影响。... 以烟草‘K326’为材料,综合分析了大田垂直深耕(DT)、垂直深耕+腐熟有机肥(DTY)、垂直深耕+腐殖酸(DTF)、垂直深耕+生物菌肥(DTJ)4个处理对植烟土壤性质、烤烟干物质积累量、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物理特性、感官质量和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DT处理相比,DTY、DTF处理的土壤速效钾、有机质、总氮、有效磷质量分数及烟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升;DTY处理提高了烤后倒4、6烟叶的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CCUI)、外观质量总分(AQC)和烤烟经济效益指数(ECI);DTF处理提高了倒2、4烟叶的感官质量总分(SQC)、物理特性指数(PPI)和ECI。整体而言,垂直深耕结合不同外源物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植烟土壤地力并调节上部烟叶品质,其中垂直深耕结合腐熟有机肥对上部倒4、6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及外观质量提升效果较好,而垂直深耕结合腐殖酸施用则会改善烤烟倒2、4烟叶的物理特性,提高感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垂直深耕 外源添加物 土壤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甜醇甜香型与清甜香型烟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差异分析
17
作者 蔡联合 苏赞 +2 位作者 梁伟 陈义昌 邹克兴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01-106,共6页
为探明焦甜醇甜香型烟叶和清甜香型烟叶的质量和烟气风格,更好地指导卷烟配方用烟,分析了两种香型烟叶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清甜香型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焦甜醇甜香型烟叶,两种香型C3FA烟叶的总糖含量分... 为探明焦甜醇甜香型烟叶和清甜香型烟叶的质量和烟气风格,更好地指导卷烟配方用烟,分析了两种香型烟叶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清甜香型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焦甜醇甜香型烟叶,两种香型C3FA烟叶的总糖含量分别为31.0%和27.4%,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6.3%和22.0%,C3F烟叶的总糖含量分别为27.0%和20.2%,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3.3%和16.1%;化学成分协调性上清甜香型烟叶的糖碱比表现较好,清甜香型C3FA和C3F烟叶的糖碱比分别为10.31和8.38,而钾氯比表现欠佳;两种香型烟叶在多酚类物质含量上的差异较大,清甜香型烟叶除莨菪亭外,其余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焦甜醇甜香型烟叶,两种香型C3FA烟叶总酚类物质含量分别36.82和24.55 mg·g^(-1),C3F烟叶的总酚类物质含量分别为38.94和25.16 mg·g^(-1);两类型烟叶中的非挥发性有机酸均以苹果酸含量最高,且焦甜醇甜香型烟叶的苹果酸含量明显高于清甜香型烟叶,焦甜醇甜香型C3FA烟叶的苹果酸含量为47.2 mg·g^(-1),C3F烟叶的苹果酸含量为64.8 mg·g^(-1)。在感官质量上,两种类型烟叶的香韵特征差异较大,其中清甜香型烟叶的香韵表现更为丰富,主要以干草香和清甜香为主,而焦甜醇甜香型烟叶主要以干草香和焦甜香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甜醇甜香型 清甜香型 烟叶 化学成分 感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打叶复烤加工强度对烤烟致香成分的影响
18
作者 齐永杰 徐文兵 +6 位作者 张晓龙 路小改 农正斌 潘武宁 徐茂华 毛春堂 彭博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99-106,共8页
【目的】探明不同打叶复烤加工强度对烤烟致香成分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打叶复烤工艺参数和改善复烤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现行复烤工艺为对照(CK),一润热风温度、回潮一区温度、回潮二区温度、干燥一区温度、干燥三区温度、... 【目的】探明不同打叶复烤加工强度对烤烟致香成分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打叶复烤工艺参数和改善复烤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现行复烤工艺为对照(CK),一润热风温度、回潮一区温度、回潮二区温度、干燥一区温度、干燥三区温度、冷却温度为关键工艺参数,基于均匀设计方案设置6组不同加工强度处理,测定烟叶致香成分。【结果】N6组合工艺(一润热风温度78℃、干燥一区温度60℃、干燥三区温度60℃、回潮一区温度62℃、回潮二区温度67℃、冷却温度34℃)能显著提升复烤后烟叶叶绿醇、5,6-二甲基-2-苯并咪唑啉酮和新植二烯含量,分别较CK提升4950.00%、875.86%和22.06%。N_(4)组合工艺(一润热风温度76℃、干燥一区温度62℃、干燥三区温度59℃、回潮一区温度61℃、回潮二区温度66℃、冷却温度37℃)能显著提升复烤后烟叶新植二烯和烯烃类物质总量,分别较CK提高28.46%和27.34%。N_(5)组合工艺(一润热风温度80℃、干燥一区温度58℃、干燥三区温度64℃、回潮一区温度63℃、回潮二区温度64℃、冷却温度36℃)则不利于提升烟叶致香成分。【结论】N_(4)、N_(6)工艺组合能有效提升复烤后烟叶致香成分,改善复烤后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打叶复烤 加工强度 致香成分 叶绿醇 新植二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苗整齐度评估分析模型研究
19
作者 李群岭 孙佳照 +4 位作者 王振国 成鑫 冉渝澳 李力 丁伟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为实现集约化育苗工厂内烟苗整齐度的快速判断分析,本研究采用广义加性模型,对烟草苗床数据进行分析,筛选烟草苗床整齐度指标。通过随机森林算法、BP神经网络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烟苗整齐度评估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分别进... 为实现集约化育苗工厂内烟苗整齐度的快速判断分析,本研究采用广义加性模型,对烟草苗床数据进行分析,筛选烟草苗床整齐度指标。通过随机森林算法、BP神经网络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烟苗整齐度评估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分别进行优化。采用深度学习算法AlexNet、ResNet-101和GoogleNet,2种优化器Adam和Nadam构建烟草苗床整齐度图像识别模型。结果表明,烟苗株高、茎围、有效叶数对烟苗整齐度有显著影响;粒子群优化随机森林算法模型性能最优,训练集准确率为96.67%,测试集准确率为88.00%,R~2=0.69,MAE=0.13;Adam-GoogleNet模型识别性能最优,对烟苗整齐度测试数据识别平均准确率为93.89%。研究结果可为烟草苗床整齐度科学评价提供合理依据,为烟苗整齐度图像识别系统开发提供模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苗床 整齐度指标 深度学习 整齐度模型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卷烟3种茉莉加香缓释颗粒香气成分差异
20
作者 白家峰 刘亚龙 +4 位作者 宗东岳 薛云 胡志忠 贾学伟 许春平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13-125,共13页
【目的】探明不同茉莉加香缓释颗粒的挥发性成分特征及差异,为茉莉加香缓释颗粒的质量检测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方法】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测定3种茉莉加香缓释颗粒(茉莉加香缓释颗粒1、... 【目的】探明不同茉莉加香缓释颗粒的挥发性成分特征及差异,为茉莉加香缓释颗粒的质量检测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方法】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测定3种茉莉加香缓释颗粒(茉莉加香缓释颗粒1、茉莉加香缓释颗粒2、茉莉加香缓释颗粒3)的挥发性成分化学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比较三者的成分差异,再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特征差异成分,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关键香气成分,并根据感官评吸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判定感官属性和关键香气成分间的关系。【结果】3种茉莉加香缓释颗粒共检测出6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烯烃类27种、酯类16种、醛类2种、醇类4种、烷烃类9种、其他类4种;茉莉加香缓释颗粒1与颗粒2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较为接近,与颗粒3差异较大;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以变量重要排序(VIP>1)为标准,筛选出5种主要的特征差异成分,分别为苯甲酸苄酯、α-衣兰油烯、α-摩勒烯、(-)-Alpha-蒎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根据ROAV确定水杨酸甲酯、乙酸苄酯、乙酸叶醇酯为茉莉加香缓释颗粒3区别于其余颗粒香气差异的关键香气成分;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发现花香与苯甲酸甲酯相关性较强,果香和青香与水杨酸甲酯、芳樟醇、乙酸苄酯相关性较强,清甜香与α-法尼烯、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相关性较强。【结论】HS-SPME-GC-MS结合统计学方法可精准区分3种茉莉加香缓释颗粒的香气特征,并筛选出关键差异成分。相较于传统感官评价,该方法能显著提升检测客观性与效率,为加香颗粒的质量鉴别与工艺优化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加香缓释颗粒 香气成分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