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鳖蛋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分离纯化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华宇 廖彭莹 +5 位作者 张天丰 张新锐 邓纭宁 李耀华 韦金锐 陈俊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活性评估。优选预测活性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和活性验证,并用分子对接工具分析活性肽与ACE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鳖蛋黄菠萝蛋白酶酶解物的水解度为(17.70±0.34)%,抑制ACE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为(0.210±0.019)mg/mL。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活性组分F3中鉴定出36条肽段,选择6条活性评分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其中肽段YNGIWPRD和ASDILPKK的IC_(50)值分别为(0.019 00±0.000 36)、(0.170 0±0.001 3)mg/m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二者均通过多条氢键与ACE紧密结合。综上,从鳖蛋黄中筛选出2条新的ACE抑制活性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蛋黄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 分离纯化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及成分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梁钰莹 万宛若 +6 位作者 谢滟 秦柳柳 覃豪丽 郝二伟 杜正彩 邓家刚 侯小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骨髓衰竭,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中药防治虚劳、血证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涉及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调控作用。本文从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免疫异常、骨髓微环...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骨髓衰竭,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中药防治虚劳、血证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涉及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调控作用。本文从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免疫异常、骨髓微环境异常3个方面分类阐述中药复方及成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及相关因子表达,并对中药复方中常用药物频次及归经分析,发现补虚药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使用频次最高,与其以虚为主的病症相符合,并发现与之相关脏器为肝、脾、肾。综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中药对其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对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药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免疫异常 骨髓微环境异常 中药复方 中药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阳药肉桂防治糖尿病的科学内涵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冯晓桃 程永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72-1477,共6页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机体阳气易被痰瘀所阻,并可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故消渴的治疗要重视扶阳,保护机体阳气。基于扶阳学说对消渴的认识,扶阳药肉桂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肉桂能改善糖脂...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机体阳气易被痰瘀所阻,并可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故消渴的治疗要重视扶阳,保护机体阳气。基于扶阳学说对消渴的认识,扶阳药肉桂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肉桂能改善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和促进胰岛素分泌,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并能抑制AGEs形成及其诱导的病理生理效应,促进伤口愈合。本文探讨扶阳药肉桂防治糖尿病的科学内涵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扶阳学说理论,并为临床应用肉桂防治糖尿病提供新策略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扶阳学说 糖尿病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尾叶的干法预处理及其乙酰化产物的制备与表征
4
作者 张健 林日辉 +3 位作者 银江林 李彦姿 付雨璐 刘晓霞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97-4005,共9页
甘蔗尾叶(ST)是可再生大宗农业副产物和潜在重要工业原料,有效预处理是其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步骤。对比分析ST和pST1、pST2、pST3(3种干法预处理甘蔗尾叶)的化学组分和微观结构,发现干法预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半纤维素并保留纤维素,以pST3效... 甘蔗尾叶(ST)是可再生大宗农业副产物和潜在重要工业原料,有效预处理是其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步骤。对比分析ST和pST1、pST2、pST3(3种干法预处理甘蔗尾叶)的化学组分和微观结构,发现干法预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半纤维素并保留纤维素,以pST3效果最佳,半纤维素去除率和纤维素保留率分别为89.51%和90.58%。分别以pST3和ST为底物,利用乙酸酐-硫酸体系进行乙酰化,分析乙酰化反应效率的差异,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等表征产物,结果表明干法预处理有效增加乙酰化反应活性,Ace-pST3(pST3乙酰化产物)产率为Ace-ST(ST乙酰化产物)的2.07倍,Ace-pST3为含木质素的醋酸纤维素,具有良好热塑性,可制备紫外光屏蔽膜。因此,甘蔗尾叶在干法预处理后直接制备热塑性醋酸纤维素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甘蔗尾叶 干法预处理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瘀论治脂质代谢紊乱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瑜善 冯晓桃 邢楠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9,共8页
瘀血贯穿于脂质代谢紊乱发展全过程,是其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瘀血阻滞是脂质代谢紊乱重要病机。从瘀论治能有效治疗脂质代谢紊乱,其潜在药理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肠道脂质消化吸收、增加脂质排泄;限制肝脏和脂肪组织脂质合成,促进脂质氧化... 瘀血贯穿于脂质代谢紊乱发展全过程,是其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瘀血阻滞是脂质代谢紊乱重要病机。从瘀论治能有效治疗脂质代谢紊乱,其潜在药理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肠道脂质消化吸收、增加脂质排泄;限制肝脏和脂肪组织脂质合成,促进脂质氧化利用和白色脂肪棕色化,减轻脂质沉积;调控肝脏、巨噬细胞、脂肪细胞等脂质转运和血脂运输,减少细胞脂质含量。此外,从瘀论治还能通过以下途径改善包括肝脏、脂肪组织在内的脂质代谢: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善肠道渗透性和恢复肠壁完整性;通过抑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等途径而抗氧化;调节免疫细胞、抑制炎症细胞趋化和极化、控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κB,NF-κB)信号通路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活化而改善炎症反应;通过改善自噬而影响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过程。探讨有关从瘀论治脂质代谢紊乱的药理作用机制,这将有助于为临床推广应用从瘀论治脂质代谢紊乱提供新策略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代谢 血瘀证 活血化瘀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药水河剑水提和醇提取物急性毒性试验及抗炎镇痛有效部位筛选
6
作者 周楚惠 邓青梅 +3 位作者 陈勇 杨温玲 韦培 覃雪美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19-124,共6页
对水河剑(Diplazium lanceum)药材水提物及醇提物的急性毒性进行初步研究,并筛选水河剑药材具有抗炎镇痛效果的极性部位。使用最大给药量测定方法对小鼠灌胃给药,得到水河剑水提物及醇提物的最大耐受量(MTD),考察水河剑用药的安全性;采... 对水河剑(Diplazium lanceum)药材水提物及醇提物的急性毒性进行初步研究,并筛选水河剑药材具有抗炎镇痛效果的极性部位。使用最大给药量测定方法对小鼠灌胃给药,得到水河剑水提物及醇提物的最大耐受量(MTD),考察水河剑用药的安全性;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及热板法考察水河剑不同极性部位的镇痛效果;采用小鼠耳肿胀法考察水河剑药材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炎效果;用ELISA法,测乙酸乙酯提取物(高、中、低)对小鼠耳部二甲苯致炎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河剑水提物及醇提物急性毒性试验中均未能得到半数致死量(LD_(50)),水河剑药材水提物和醇提取物最大耐受量分别为238.0、165.2 g/kg;水河剑药材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小鼠的舔足时间都有所延长;水河剑药材不同极性部位均对小鼠扭体有抑制效果,各组镇痛率为11.14%~40.36%,其中镇痛效果最好的为乙酸乙酯部位,其次为石油醚部位;水河剑药材不同部位均对小鼠耳肿胀有抑制效果,各组耳肿胀抑制率为24.71%~48.47%,乙酸乙酯及石油醚部位抗炎效果最好;乙酸乙酯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_(2)(PGE_(2))炎症因子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乙酸乙酯低、中剂量组的IL-1β、PGE_(2)含量及乙酸乙酯低剂量组的TNF-α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河剑(Diplazium lanceum) 最大耐受量 急性毒性试验 抗炎镇痛 有效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焦次第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炜 胡跃强 +4 位作者 吴林 王庆高 罗试计 黄家兴 谢岚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297-330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焦次第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多中心收治的200例CHF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方案分为对照组(n=100,予以常规治疗)和治疗组(n=10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焦次第疗法),比... 目的探讨三焦次第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多中心收治的200例CHF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方案分为对照组(n=100,予以常规治疗)和治疗组(n=10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焦次第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HFQ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并评估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00%、6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9,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LHFQ评分、NT⁃proBNP、Ang⁃Ⅱ降低(P<0.05),其6 min步行距离、LVEF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LHFQ评分、NT⁃proBNP、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其6 min步行距离、LVEF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焦次第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运动耐量,降低NT⁃proBNP、Ang⁃Ⅱ等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抑制心室重构,促进心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次第疗法 慢性心力衰竭 脑利钠肽前体 心功能 血管紧张素Ⅱ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焦次第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对神经功能缺损及行为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炜 胡跃强 +5 位作者 吴林 肖榕 陆岸英 陈华丽 韦华军 唐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究三焦次第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宾阳县中医医院及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究三焦次第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宾阳县中医医院及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血管性痴呆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三焦次第疗法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69/75),较对照组的66.67%(50/75)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SDSVD评分、NFDS评分、ADL评分、BB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焦次第疗法可显著缓解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行为能力,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三焦次第疗法 神经功能缺损 行为能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豆根多糖对PRRSV感染RAW264.7细胞存活率及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玲 李飞 +4 位作者 韦英益 何家康 陈海兰 胡庭俊 廖玲玲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51-2156,共6页
【目的】探讨山豆根多糖(SSP)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存活率及分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为研发出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新型兽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0、100、200和400μg/mL SSP作用... 【目的】探讨山豆根多糖(SSP)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存活率及分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为研发出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新型兽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0、100、200和400μg/mL SSP作用于PRRSV体外感染8 h的RAW264.7细胞,通过MTT法评价SSP对PRRSV感染RAW264.7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SSP对PRRSV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L-8、IL-10和MCP-1。【结果】PRRSV感染RAW264.7细胞8 h极显著降低了细胞存活率(P〈0.01,下同),而200-400μg/mL SSP能极显著升高PRRSV感染RAW264.7细胞存活率。PRRSV感染RAW264.7细胞8 h可极显著升高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IL-8、IL-10和MCP-1水平,而SSP能有效降低PRRSV感染RAW264.7细胞分泌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其中以200-400μg/mL SSP的抑制效果最佳。【结论】SSP通过提高炎症细胞存活率及抑制其分泌炎性因子水平,从而有效干预PRRSV感染免疫细胞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山豆根多糖 RAW264.7细胞 存活率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尾海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颜栋美 王伟 +3 位作者 李蜜 江蕾 易湘茜 高程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5-1101,共7页
【目的】研究茅尾海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抑菌活性,挖掘更多潜在新物种和高效活性物质,为进一步研究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细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研发新型高效生物农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采集无瓣... 【目的】研究茅尾海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抑菌活性,挖掘更多潜在新物种和高效活性物质,为进一步研究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细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研发新型高效生物农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采集无瓣海桑根际土壤,采用6种分离培养基分离可培养细菌;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其物种多样性,并采用牛津杯法考察根际细菌对甘蔗鞭黑粉菌的抑制活性。【结果】从无瓣海桑根际中分离得到可培养细菌97株,通过16S r RNA序列比对排重后,从中获得57株不同细菌,可归为4门5纲9目15科21属,有1株Cellvibrio sp.的潜在新种。其中29株细菌能够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分别有12、14和14株细菌对甘蔗鞭黑粉菌菌丝生长、"+"担孢子增殖和"-"担孢子增殖表现出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范围为7.54~21.81 mm,其中有9株细菌能够抑制2~3种甘蔗鞭黑粉菌的形态。【结论】广西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中无瓣海桑根际细菌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蕴藏着潜在新物种资源,且富含抑菌活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根际 细菌多样性 甘蔗鞭黑粉菌 抑菌活性 茅尾海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62通过调控自噬与抗氧化通路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跃强 唐农 +3 位作者 秦红玲 廖泰荣 李媛媛 王启芝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P62介导的微管结合蛋白轻链3(LC3)和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表达的变化。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每组40只...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P62介导的微管结合蛋白轻链3(LC3)和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表达的变化。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每组40只,分别于12h,1、2和3d取材,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化学荧光法测定脑组织活性氧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中自噬及凋亡形态结构变化,分别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P62和LC3和Keap1 mRNA和蛋白在缺血半暗带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中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1d时达峰值[(238.23±25.51)%vs (134.60±12.48)%,P<0.01];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可见不同程度自噬小体形成,细胞发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P62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1d达最低值(1.915±0.711 vs 1.253±0.679;0.10±0.02 vs 0.16±0.04,P<0.01);各时间点LC3、Keap1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1d达到最高值(0.862±0.501 vs 1.450±0.245,1.125±0.421 vs 2.037±0.730;1.25±0.17 vs 0.36±0.07,1.35±0.14 vs 0.24±0.05,P<0.05,P<0.01)。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LC3和Keap1表达水平增加,而P62表达减少,诱导了细胞自噬和氧化应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脑缺血 氧化性应激 再灌注损伤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0585例放化疗致口腔炎病例的中药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聪 郝二伟 +3 位作者 夏中尚 杜正彩 邓家刚 侯小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30-1436,共7页
目的 通过分析中医方药治疗放疗及化疗所致口腔炎的文献,探讨其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1987-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基于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和clementine12.0软件,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24... 目的 通过分析中医方药治疗放疗及化疗所致口腔炎的文献,探讨其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1987-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基于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和clementine12.0软件,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243篇临床应用报道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243篇临床应用报道中包含放化疗致口腔炎病例共10585例,处方238首,中药230味。230味处方中药使用频次前五的依次是甘草、金银花、生地黄、麦冬、玄参;功效归属类型排在前三的依次是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四性类型排在前三的依次为寒、微寒、平;五味类型排在前三的依次为甘味、苦味、辛味;归经类型排在前三的依次为肺经、胃经、心经。在关联规则分析中,符合支持度≥10%及置信度≥70%分析条件的关联规则共37条,其中包含药对关联规则6条,3味药关联规则19条,4味药关联规则12条,核心药物为使用频次较多的前五味中药。结论 中医治疗放化疗致口腔炎的用药规律为:清热药+补阴药+利咽药、清热药+利咽药及清热药+补阴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放化疗 口腔炎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阿尔茨海默病树鼩模型的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奔 覃梅春 +5 位作者 黄金兰 吴登攀 郭尔楚 许哲郝 刘志萍 钟振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17-1622,共6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树鼩模型大脑神经病理改变,探索优化的AD树鼩模型。方法 50只树鼩随机分为5组:D-半乳糖复合鹅膏蕈氨酸(IBO)高、低剂量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合双侧大脑基底注射IBO),Aβ_(2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树鼩模型大脑神经病理改变,探索优化的AD树鼩模型。方法 50只树鼩随机分为5组:D-半乳糖复合鹅膏蕈氨酸(IBO)高、低剂量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合双侧大脑基底注射IBO),Aβ_(25-35)复合IBO高、低剂量组(双侧基底前脑注射)及对照组,10只/组。HE染色法观察各组树鼩大脑神经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树鼩大脑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 AT)和突触素(SYP)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造模树鼩大脑神经细胞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形态损伤改变,以D-半乳糖复合IBO高剂量组和Aβ_(25-35)复合IBO高剂量组改变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造模组的Ch AT和SYP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以Aβ_(25-35)复合IBO高剂量组下降明显。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造模组的Aβ_(1-42)、APP和p-tau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以Aβ_(25-35)复合IBO高剂量组升高明显。结论 Aβ_(25-35)合并IBO注射Meynert核损毁造模方法更适合构建AD树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树闙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突触素 Β淀粉样蛋白 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 磷酸化TAU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角叉菜胶诱导血瘀证树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奔 黄金兰 +6 位作者 郭茜茜 冯晓桃 郭尔楚 张晟瑞 陈文雅 何育炉 钟振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219-2222,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剂量的角叉菜胶诱导建立血瘀证树鼩模型表征及血液学观察,探索由角叉菜胶诱导的血瘀证树鼩模型的最佳剂量。方法:32只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25 mg/kg)、中剂量组(50 mg/kg)、高剂量组(75 mg/kg),8只/组,腹腔注... 目的:通过对不同剂量的角叉菜胶诱导建立血瘀证树鼩模型表征及血液学观察,探索由角叉菜胶诱导的血瘀证树鼩模型的最佳剂量。方法:32只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25 mg/kg)、中剂量组(50 mg/kg)、高剂量组(75 mg/kg),8只/组,腹腔注射角叉菜胶3 d,造模24 h后肉眼结合体征采集分析系统定性定量观察表征,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4项。结果:造模24 h后,造模动物精神萎靡、舌底脉络增粗增长,随着剂量增加,固定性疼痛概率增多、舌质、爪部和鼻唇部皮肤颜色变深变暗。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高剂量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卡松屈服应力和血浆黏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延长(P<0.01),而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的APTT、PT、TT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FIB含量增加(P<0.01)。结论:高剂量的角叉菜胶所诱导的血瘀树鼩模型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叉菜胶 血瘀证 树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瑶药五指毛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赵帅 郝二伟 +5 位作者 杜正彩 谢金玲 韦玮 秦健峰 侯小涛 邓家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06-1516,共11页
瑶药五指毛桃为桑科榕属植物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的根,为岭南地区的药物,也是广西常用的瑶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瑶药五指毛桃各方面研究逐渐深入,其有效成分、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应用开发研究备受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 瑶药五指毛桃为桑科榕属植物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的根,为岭南地区的药物,也是广西常用的瑶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瑶药五指毛桃各方面研究逐渐深入,其有效成分、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应用开发研究备受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基于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献,对瑶药五指毛桃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质量标志物概念,基于从化学成分与传统药性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的相关性、化学成分的可测性和入血成分等几个方面对瑶药五指毛桃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瑶药五指毛桃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毛桃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6
作者 何育佩 杜正彩 +4 位作者 侯小涛 谢金玲 秦健峰 郝二伟 邓家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3-433,共11页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率日益提高,由于其难愈性、易复发性的特点而成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UC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其病理病机及选择合适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近50年来,有关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方法众多,主要方法涉及化学法、免疫...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率日益提高,由于其难愈性、易复发性的特点而成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UC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其病理病机及选择合适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近50年来,有关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方法众多,主要方法涉及化学法、免疫法、转基因或敲除基因。此外,也有结合中医理论而开展的病证结合模型法,包括肝郁型、脾虚湿困型、脾肾阳虚型、湿热型等。其中化学诱导法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实验动物以大鼠、小鼠为主。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动物的选择、造模方法及模型成功与否的判定指标进行归纳总结及比较研究,旨在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动物模型 方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黄春桃 侯小涛 +3 位作者 杜正彩 杨雪 郝二伟 邓家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254-4266,共13页
安神中药应用于临床治疗失眠历史悠久,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在安神中药中占有较大比例。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国内外关于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与神经系统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改善睡眠、抗抑郁、... 安神中药应用于临床治疗失眠历史悠久,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在安神中药中占有较大比例。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国内外关于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与神经系统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改善睡眠、抗抑郁、抗焦虑、抗惊厥、改善学习记忆、抗癫痫,此外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糖降脂、抗菌抗炎、调节免疫等其他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萜类、蒽醌类、酚酸类、生物碱等成分,此外还含二苯乙烯苷类、甾体类、鞣花酸类以及其他化合物。现对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性 植物类安神中药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从瘀毒论血脂异常 被引量:11
18
作者 高美 唐爱华 +3 位作者 冯晓桃 李双蕾 许淑华 张志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60-63,共4页
"络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指导中医诊疗疾病的重要理论之一。血脂异常是一种血液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基于"络病理论"来进一步探讨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及治法... "络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指导中医诊疗疾病的重要理论之一。血脂异常是一种血液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基于"络病理论"来进一步探讨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及治法,通过"络病理论"及瘀毒的致病特点,分析瘀毒与血脂异常发病的关系,进而阐释瘀毒阻络、毒伤络脉、络脉虚损导致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认为络脉作为聚血之所,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其密切相关,由于络脉管腔狭窄,且位于表里营卫之间,外邪易于侵袭,容易产生瘀血,瘀血阻络日久化毒,瘀毒胶着滞于络脉,损伤脉体,可致络脉虚损,进而发为血脂异常。治疗上结合络脉"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以及治瘀、治毒之法则,并分析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认为治疗血脂异常宜采用活血化瘀、祛毒通络之法,以期为血脂异常的中医诊疗提供理论参考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瘀毒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虚血瘀证树鼩动物模型构建初探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尔楚 黄金兰 +3 位作者 陈奔 郭茜茜 冯晓桃 钟振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216-2218,2222,共4页
目的:探索肾虚血瘀证树鼩动物模型的制做方法。方法:将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结合肾上腺素)和模型2组(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结合角叉菜胶),5只/组,通过观察树鼩表征、脏器指数、血液流变学、下丘脑-垂体-靶腺轴... 目的:探索肾虚血瘀证树鼩动物模型的制做方法。方法:将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结合肾上腺素)和模型2组(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结合角叉菜胶),5只/组,通过观察树鼩表征、脏器指数、血液流变学、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评判肾虚血瘀证模型是否建立。结果:造模后动物均出现"耗竭"现象,肾、前列腺、脾、睾丸不同程度肿大,模型2组甲状腺萎缩;模型1组血清中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及模型2组中甲状腺激素(FT3、FT4)、E2水平显著下降;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模型2组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增高,而模型1组无显著变化。结论: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与肾上腺素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肾虚血瘀证树鼩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血瘀 树鼩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中药秋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秀彩 杜正彩 +6 位作者 郝二伟 谢金玲 韦林垚 吴东阳 陈锋 侯小涛 邓家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11-4723,共13页
秋茄(Kandelia candel)属于红树科(Rhizophoraceae)秋茄属(kandelia),是一种生长于滨海滩涂的海洋植物,在广西沿海地区被民间用作药物使用。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萜类、酚酸类、有机酸、甾醇、含氮化合物、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 秋茄(Kandelia candel)属于红树科(Rhizophoraceae)秋茄属(kandelia),是一种生长于滨海滩涂的海洋植物,在广西沿海地区被民间用作药物使用。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萜类、酚酸类、有机酸、甾醇、含氮化合物、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秋茄具有抗肿瘤、抑菌、抗氧化、降血糖和血脂、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深入总结秋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为该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黄酮类 萜类 酚酸类 鞣质 抗肿瘤活性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