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3-2022年广昌县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睿 李婧 +1 位作者 付锡南 谢思童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102-105,114,共5页
基于1973—2022年广昌县域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通过线性气候倾向率分析、M-K突变检验分析和滑动t检验分析方法,对过去50年广昌县域气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去50年广昌县域年际平均气温呈显著性上升趋势,... 基于1973—2022年广昌县域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通过线性气候倾向率分析、M-K突变检验分析和滑动t检验分析方法,对过去50年广昌县域气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去50年广昌县域年际平均气温呈显著性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28℃/10 a,且2001年为突变年;年际累计降水量呈非显著性下降趋势,下降率为1.56 mm/10 a;年际总日照时数呈非显著性下降趋势,下降率为35.49 h/1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日照时数 变化趋势 江西广昌 1973—2022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州市汛期区域性暴雨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桂敏 梁易 +1 位作者 李颖芝 符志军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9期109-111,共3页
抚州市汛期暴雨天气多发,极易引发洪涝灾害,造成重大损失。开展暴雨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是检验防灾减灾服务水平的依据。受多种因素影响,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的研究具有很大的难度和复杂性。梳理了构建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的各... 抚州市汛期暴雨天气多发,极易引发洪涝灾害,造成重大损失。开展暴雨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是检验防灾减灾服务水平的依据。受多种因素影响,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的研究具有很大的难度和复杂性。梳理了构建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的各项因子指标,从防灾减灾综合效益分离出气象服务效益,为客观定量评估气象服务产生的效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灾害 气象服务效益 建模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温效应的抚州市电力负荷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3
作者 游霞 李颖芝 +1 位作者 桂敏 李杉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2期161-163,共3页
为开展精细化电力气象服务,利用2017—2020年5—9月江西省抚州市电网逐日日用电量、日峰负荷、日谷负荷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夏季持续高温天气过程中,电力气象负荷变化规律,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基于积温效应的抚州市夏季... 为开展精细化电力气象服务,利用2017—2020年5—9月江西省抚州市电网逐日日用电量、日峰负荷、日谷负荷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夏季持续高温天气过程中,电力气象负荷变化规律,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基于积温效应的抚州市夏季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结果显示:电力负荷随气温升高而增长,在持续3 d以上的炎热天气影响下,电力负荷波动更明显;引起电力负荷显著增长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的初始敏感值分别为28、35、25℃,强敏感值分别为30、36、27℃;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电力负荷平均相对误差均<5%,预测精度满足业务调度要求,可为夏季电力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决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效应 气象负荷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大风预警提示与检验平台
4
作者 张俊芬 陈睿 李婧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157-159,共3页
为充分发挥基层气象工作效能,提高暴雨、大风预警信息发布的有效性,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和江西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通过Electron桌面应用开发技术与JavaScript编程语言,开发暴雨大风预警提示与检验平台,实现了暴雨和大风天气... 为充分发挥基层气象工作效能,提高暴雨、大风预警信息发布的有效性,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和江西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通过Electron桌面应用开发技术与JavaScript编程语言,开发暴雨大风预警提示与检验平台,实现了暴雨和大风天气的实况监测、预警提示与检验功能,为今后基层气象精细化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大风 预警提示 预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5月18—19日江西省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5
作者 李婧 何淼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6期106-107,109,共3页
利用地面和高空、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对江西省一次典型暖区暴雨过程(2019年5月18—19日)进行分析及成因探讨。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具有历时短、强度大、降水集中和对流性质明显的特点,且以短时强降水为主,... 利用地面和高空、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对江西省一次典型暖区暴雨过程(2019年5月18—19日)进行分析及成因探讨。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具有历时短、强度大、降水集中和对流性质明显的特点,且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并伴有强雷电,局地出现冰雹和雷暴大风;低层暖湿气流和切变线是本次降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随着切变的南压,强降雨落区也向南移动,形成了江西省自北向南的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与暖区暴雨落区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水汽条件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