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甘蔗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月桂 吴建涛 +6 位作者 杨俊贤 谢静 潘方胤 吴文龙 刘福业 邓海华 齐永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5-168,174,共5页
广东省是我国甘蔗生产的主产区,是国家三大甘蔗优势区域之一,具有大力发展甘蔗产业的基础和条件。本研究利用SWOT-AHP法,从广东省甘蔗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4个方面,设置了甘蔗优势区域、国内食糖需求旺盛、生产成本提高... 广东省是我国甘蔗生产的主产区,是国家三大甘蔗优势区域之一,具有大力发展甘蔗产业的基础和条件。本研究利用SWOT-AHP法,从广东省甘蔗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4个方面,设置了甘蔗优势区域、国内食糖需求旺盛、生产成本提高、蔗糖体制落后等20个评价指标,对广东省甘蔗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甘蔗产业发展应采取依靠自身优势和利用外部有利环境的SO发展战略,以实现其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甘蔗产业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广东省甘蔗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健文 冯淑杰 +6 位作者 钟玫 刘睿 沈万宽 陈仲华 杨湛端 徐苑娴 邓海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54-157,共4页
利用SSR标记分析了30个来自广东省甘蔗主产区的甘蔗黑穗病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用19对带型较稳定且条带清晰的引物从供试菌株群体中检测到了3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得到2.05条多态性带。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约0.74的相似系数水平,... 利用SSR标记分析了30个来自广东省甘蔗主产区的甘蔗黑穗病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用19对带型较稳定且条带清晰的引物从供试菌株群体中检测到了3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得到2.05条多态性带。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约0.74的相似系数水平,SSR标记把30个菌株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1有22个菌株,包含了绝大部分来自粤西和粤北的菌株及全部的广州市郊菌株;在约0.8的相似系数水平,类群1可以进一步分为2个亚群体,亚群体1包含了90%的粤北菌株,亚群体2则包含了50%的粤西菌株。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遗传多样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呈显著相关,而与品种间的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粉菌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甘蔗品种区试中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勇生 吴文龙 +3 位作者 刘福业 潘方胤 沈万宽 邓海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84-188,共5页
针对广东省2004-2005年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应用Tai氏方法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交互效应的结果表明,粤糖96-86高产、适应性强、稳定性好,居于首位;粤糖95-168和ROC22高产但适应性较低,粤糖96-24、粤糖97-64和ROC10低产但适应性强,粤糖96-... 针对广东省2004-2005年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应用Tai氏方法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交互效应的结果表明,粤糖96-86高产、适应性强、稳定性好,居于首位;粤糖95-168和ROC22高产但适应性较低,粤糖96-24、粤糖97-64和ROC10低产但适应性强,粤糖96-177产量低而且适应性差,它们的稳定性表现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区域试验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甘蔗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思路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俊贤 黄振瑞 吴文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针对广东省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建设广东省甘蔗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并简要阐述了甘蔗产业公共服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甘蔗 服务平台 建设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开花生物学特性及花粉活力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常海龙 胡后祥 +9 位作者 张伟 陈俊吕 邱永生 周峰 张垂明 吴其卫 吴建涛 刘壮 许环映 王勤南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7-12,共6页
在温室内观察甘蔗开花动态,用TTC法测定甘蔗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花穗上小蠡花开放顺序,一般是自上而下,由外至内;ROC22和科五花粉活力于开花第1天达到80%以上,第2天有小幅度上升,之后迅速降低,第7天仅... 在温室内观察甘蔗开花动态,用TTC法测定甘蔗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花穗上小蠡花开放顺序,一般是自上而下,由外至内;ROC22和科五花粉活力于开花第1天达到80%以上,第2天有小幅度上升,之后迅速降低,第7天仅采到少许花粉,但活力仍在32%左右。甘蔗雌蕊柱头开花前1天具有可授性,自交授粉后的1~2 d内保持强可授性,之后柱头迅速变黑枯萎;未授粉柱头花开后的9 d内一直保持靓丽的艳红色,具强可授性。柱头可授性的最佳时期为开花后第1~9天,甘蔗的最佳授粉期为母本开花2 d后再授以父本花粉,4 d内即可完成杂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动态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杂交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广东省甘蔗新品种区域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初报
6
作者 冯奕玺 刘福业 +1 位作者 潘方胤 吴文龙 《广西蔗糖》 2008年第2期7-10,共4页
区域品种比试验结果表明,粤糖99-66蔗产量、含糖量均居参试品种之首,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增产增糖极显著,增产增糖幅度大,农艺性状较好;粤糖00-236蔗产量、含糖量均排第2位,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增产显著,增糖极显著,增产增糖... 区域品种比试验结果表明,粤糖99-66蔗产量、含糖量均居参试品种之首,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增产增糖极显著,增产增糖幅度大,农艺性状较好;粤糖00-236蔗产量、含糖量均排第2位,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增产显著,增糖极显著,增产增糖幅度大,特早熟,糖分高,农艺性状优良,是一个质与量结合较好的甘蔗新品种;粤糖00-318和粤糖01-79蔗产量、含糖量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增糖,但增产增糖效果不明显,甘蔗蔗糖分均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高,农艺性状较优良,分别排第3位和第4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种质资源材料抗螟虫性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龚恒亮 李金玉 +3 位作者 孙东磊 刘少谋 黄忠兴 安玉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8-21,共4页
采用螟虫自然侵染的方法,对857份甘蔗种质资源材料抗螟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包括泰糖1号、崖城57-423在内的64份材料在苗期表现较高的抗螟虫性,包括泰糖1号、崖城75-423、NCO376在内的93份材料在中后期对螟虫具有较高的抗虫性。甘蔗种... 采用螟虫自然侵染的方法,对857份甘蔗种质资源材料抗螟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包括泰糖1号、崖城57-423在内的64份材料在苗期表现较高的抗螟虫性,包括泰糖1号、崖城75-423、NCO376在内的93份材料在中后期对螟虫具有较高的抗虫性。甘蔗种质资源材料的抗螟虫性也非一成不变,有些材料的抗螟虫性可不受栽培植期或发育阶段的影响,另一些材料则可因栽培植期或发育阶段不同而变化。同时还从叶片形态、蔗茎表皮硬度和解剖结构特性以及植株组织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变化等现象,对甘蔗抗螟性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种质资源材料 抗螟虫性 栽培植期 发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及其病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沈万宽 姜子德 +1 位作者 邓海华 刘睿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63-2068,共6页
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a)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一种世界性重要甘蔗病害,也是中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使甘蔗产量及品质均受到严重损失。综述甘蔗黑穗病病原特征、分类归属、生理分化、遗传多样性、快速检测,以及甘蔗... 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a)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一种世界性重要甘蔗病害,也是中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使甘蔗产量及品质均受到严重损失。综述甘蔗黑穗病病原特征、分类归属、生理分化、遗传多样性、快速检测,以及甘蔗黑穗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并探讨进一步研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 甘蔗鞭黑粉菌 遗传多样性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甘蔗K^+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陈迪文 卢颖林 +5 位作者 江永 黄莹 敖俊华 周文灵 黄振瑞 李奇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2-14,共3页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4个不同基因型甘蔗(YT60、YT55、ROC22、BC2-32)根系K+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YT55最低养分浓度临界值最低(Cmin值最小),对K+的亲和力最高(Km值最小),而BC2-32的Cmin值最大,对K+的亲和力最低(Km值最大)。Imax在...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4个不同基因型甘蔗(YT60、YT55、ROC22、BC2-32)根系K+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YT55最低养分浓度临界值最低(Cmin值最小),对K+的亲和力最高(Km值最小),而BC2-32的Cmin值最大,对K+的亲和力最低(Km值最大)。Imax在各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吸收动力学 基因型 养分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甘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劳方业 刘睿 +5 位作者 何慧怡 邓海华 陈仲华 陈健文 符成 张垂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8,共6页
采用15对多态性较好的AFLP引物对广东育成的41个甘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位点平均为61.5,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40%。41个甘蔗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10~0.9211,平均为0.6842,遗传多样性属中等水... 采用15对多态性较好的AFLP引物对广东育成的41个甘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位点平均为61.5,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40%。41个甘蔗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10~0.9211,平均为0.6842,遗传多样性属中等水平。聚类分析把41个品种分为2大类,在系谱中亲缘关系密切的大多数品种,如粤农81-762与粤农85-1285和粤农86-295,粤糖57-423与粤糖85-5和粤糖85-177等都能分别聚在一起。但也有例外,如粤糖83-251和粤糖83-271,都是CP72-1210×华南56-12组合的后代,但没有归为同一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不同年代的品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最高是80年代,为0.3072,最低是60年代,为0.1162;不同单位选育的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为0.2756~0.3061。加强新种质利用是有效提高甘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AFL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常海龙 张垂明 +5 位作者 张伟 陈俊吕 邱永生 周峰 吴其卫 王勤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14-18,共5页
为探明造成甘蔗花穗杂交结实率低的原因,以多花粉ROC22、科五和自交不育系粤糖92-1287、桂糖96-211为试材,对其散粉量、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开花散粉集中在7:30~8:30,随时间推移花粉活力逐渐降低,13:00... 为探明造成甘蔗花穗杂交结实率低的原因,以多花粉ROC22、科五和自交不育系粤糖92-1287、桂糖96-211为试材,对其散粉量、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开花散粉集中在7:30~8:30,随时间推移花粉活力逐渐降低,13:00后完全丧失活性;在0℃干燥条件下,适于花粉短期贮存;柱头全天都具有可授性,高温会影响柱头可授性。甘蔗最佳授粉时间为8:00~8:30,此时花粉活性较好,柱头可授性最强,花粉量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散粉量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亲本评价研究(Ⅱ)——BLUP方法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勇生 邓海华 +2 位作者 刘福业 张琼 吴文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6-29,共4页
采用最优线性无偏估计(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方法对甘蔗亲本的单性状育种值进行估计,目的在于为亲本的正确选择与科学组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对2010年YT系列的4个母性亲本21个杂交组合的实生苗后代单丛产量的单性状... 采用最优线性无偏估计(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方法对甘蔗亲本的单性状育种值进行估计,目的在于为亲本的正确选择与科学组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对2010年YT系列的4个母性亲本21个杂交组合的实生苗后代单丛产量的单性状育种值进行计算,结果发现,4个母本的优劣顺序为YT00-236>YT01-125>YT00-319>YT83-257,而3个区组效应差异不大。建议结合甘蔗生产实际,进一步探索适宜的亲本评价与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育种值 BLUP 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及技术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汉亮 林明江 +4 位作者 李继虎 胡玉伟 黄志武 毛玉玲 管楚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132-137,共6页
介绍了甘蔗主要害虫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应用性诱剂或灯光进行监测,建立虫情监测网络,提出以性诱剂、赤眼蜂、杀虫灯、高效低毒杀虫剂等关键技术的协调应用,构建甘蔗害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以虫情测报为指导,在甘蔗生长前期... 介绍了甘蔗主要害虫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应用性诱剂或灯光进行监测,建立虫情监测网络,提出以性诱剂、赤眼蜂、杀虫灯、高效低毒杀虫剂等关键技术的协调应用,构建甘蔗害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以虫情测报为指导,在甘蔗生长前期施用高效低毒杀虫剂防治主要害虫、利用性诱剂诱杀防控螟虫,在中期及中后期针对螟虫实施以性诱剂和赤眼蜂协调应用关键技术、针对天牛和金龟子使用灯光诱杀防控技术,并加强田间管理。以期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充分利用和发挥天敌资源作用,营造良性的蔗田生态环境,实现甘蔗害虫的可持续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害虫 性诱剂 赤眼蜂 杀虫灯 绿色防控 技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处理防治甘蔗宿根矮化病的效果及对再生植株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万宽 陈仲华 +1 位作者 杨湛端 邓海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在我国蔗区普遍发生,研究其防治方法十分必要。应用50℃2 h热水处理严重感染RSD的粤糖00-236,新台糖22号种茎,用斑点酶标记免疫试验(Dot blot en-zyme immunoassays,DB-EIA)检测RSD病原菌(L...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在我国蔗区普遍发生,研究其防治方法十分必要。应用50℃2 h热水处理严重感染RSD的粤糖00-236,新台糖22号种茎,用斑点酶标记免疫试验(Dot blot en-zyme immunoassays,DB-EIA)检测RSD病原菌(Leifsonia xylisubsp.xyli,Lxx),研究热水处理脱菌效果;并以粤糖00-236热水处理种茎与未处理种茎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热水处理对种茎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50℃2 h热水处理种茎可极显著的杀死感病种茎中的RSD病原细菌Lxx,对RSD有较好的防效,但不能彻底去除感病种茎中的Lxx。与未经热水处理种茎再生植株相比,经热水处理的粤糖00-236感病种茎再生植株的茎长、节间长度、一茎重显著增加,有效茎数极显著增多,生长速度加快,蔗茎产量增加23.2%,但成熟期甘蔗品质几乎无差异。另外,热水处理对种茎蔗芽有损伤,降低了种茎萌芽率。结果表明:50℃2 h热水处理甘蔗种茎能有效的防治甘蔗RSD,促进甘蔗生长,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宿根矮化病 斑点酶标记免疫试验 热水处理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旋翼无人机施药防治甘蔗绵蚜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龚恒亮 孙东磊 +3 位作者 陈立君 卢颖林 赵欢欢 安玉兴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7-693,共7页
本文报道了应用多旋翼无人机喷施农药防治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大爆发的研究。作者根据甘蔗绵蚜大爆发的特点,应用多旋翼无人机进行飞防试验;并根据多旋翼无人机施药特点,自行研究了2种微胶囊杀虫剂ALV-1501和ALV-15... 本文报道了应用多旋翼无人机喷施农药防治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大爆发的研究。作者根据甘蔗绵蚜大爆发的特点,应用多旋翼无人机进行飞防试验;并根据多旋翼无人机施药特点,自行研究了2种微胶囊杀虫剂ALV-1501和ALV-1502,以及2种喷雾助剂SPA-01和SPA-02,进行防治蚜虫试验。试验结果显示:ALV-1501剂量2.25 L/hm2,药后1 d防治效果为60.02%,药后5 d为54.14%,ALV-1502剂量2.1 L/hm2,药后1d和5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35%和81.35%。ALV-1501中分别添加0.6 L/hm2SPA-01和SPA-02,防治效果分别比单用提高1.42-1.47倍和1.16-1.45倍;ALV-1502中分别添加0.6 L/hm2SPA-01和SPA-02,防治效果分别比单用时提高1.23-1.25倍和1.15-1.16倍。3 m/s、5 m/s和8 m/s 3个飞行速度试验,对绵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9.72%-99.97%、81.6%-99.81%和63.52%-68.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翼无人机 甘蔗 绵蚜 药剂 喷雾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金龟子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汉亮 管楚雄 +1 位作者 林明江 黄志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68,共4页
为迅速控制金龟子等地下害虫的严重为害,采用灯光诱杀和低毒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技术,采取产研合作模式对金龟子等地下害虫进行治理。两年的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金龟子的为害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蔗龟枯心苗平均相对防效达76.75%~82.17%... 为迅速控制金龟子等地下害虫的严重为害,采用灯光诱杀和低毒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技术,采取产研合作模式对金龟子等地下害虫进行治理。两年的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金龟子的为害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蔗龟枯心苗平均相对防效达76.75%~82.17%;金龟子虫口密度下降率分别达69.47%和93.86%;可留宿根面积占当年收获面积比例分别提高到60.8%和64.32%;甘蔗平均单产、蔗糖分和产糖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金龟子 灯光诱杀 可持续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甘蔗品系对养分胁迫响应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曾巧英 江永 +4 位作者 黄莹 符成 敖俊华 齐永文 李奇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38-43,共6页
为了评价割手密、斑茅与甘蔗杂交后的后代材料在养分缺乏情况下的养分利用特性,在砂培条件下,以斑茅、割手密和甘蔗杂交后代品系及甘蔗栽培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氮、低磷和低钾胁迫对甘蔗各品系的植株生长及甘蔗养分含量、积累量的影响。... 为了评价割手密、斑茅与甘蔗杂交后的后代材料在养分缺乏情况下的养分利用特性,在砂培条件下,以斑茅、割手密和甘蔗杂交后代品系及甘蔗栽培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氮、低磷和低钾胁迫对甘蔗各品系的植株生长及甘蔗养分含量、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低磷和低钾胁迫均显著影响甘蔗植株生长,表现出植株株高、茎粗、地上部分干重及根系干重下降,以YC10-29在低钾胁迫下、YC06-92在低磷胁迫下降幅较小;在养分胁迫下,甘蔗植株的根冠比增加,低磷和低钾胁迫降低了根茎粗,而总根长增加,以YC06-92在低钾胁迫下总根长增加最多,约为对照的2.67倍;3种养分胁迫均影响植株对其他两种养分的吸收利用,表现出低钾胁迫下植株的磷含量增加,而低氮胁迫下植株钾含量和磷含量增加、且低氮胁迫下磷和钾的累积量分别高于在低磷和低钾胁迫下的磷和钾的积累量,其中以ROC22最为明显。含有割手密和斑茅血缘的品系YC10-29和YC06-92具有较高的耐低钾和低磷胁迫特性,而ROC22具有较高的耐低氮胁迫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养分胁迫 植株生长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斑茅血缘甘蔗亲本的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忠兴 符成 +4 位作者 黄锦福 陈西文 周峰 吉家乐 刘少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49-57,共9页
含斑茅血缘的甘蔗亲本对改良甘蔗品种的抗旱性很重要。以ROC10作对照,在苗期和伸长期对含斑茅血缘的5个甘蔗亲本YCE03-106、YEC04-42、YCE07-24、YCE07-56和YCE07-71进行水分胁迫试验,从株高伤害率、丙二醛(MDA)、相对质膜透性(PMP)、... 含斑茅血缘的甘蔗亲本对改良甘蔗品种的抗旱性很重要。以ROC10作对照,在苗期和伸长期对含斑茅血缘的5个甘蔗亲本YCE03-106、YEC04-42、YCE07-24、YCE07-56和YCE07-71进行水分胁迫试验,从株高伤害率、丙二醛(MDA)、相对质膜透性(PMP)、光合潜能(Fv/Fm)与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5个方面采用显著性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分分析两种方法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YCE03-106抗旱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血缘 抗旱性 干旱胁迫 FV/FM Y(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粤糖96-86适宜施肥水平和播种量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方胤 刘福业 +3 位作者 吴文龙 杨俊贤 陈勇生 邓海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3-17,共5页
应用L9(34)正交设计,在湛江蔗区进行糖能兼用型甘蔗新品种粤糖96-86的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 m2施用尿素50 kg、过磷酸钙200 kg、氯化钾40 kg及播种3 000段双芽苗的条件下栽培的粤糖96-86经济效益最佳,每667 m... 应用L9(34)正交设计,在湛江蔗区进行糖能兼用型甘蔗新品种粤糖96-86的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 m2施用尿素50 kg、过磷酸钙200 kg、氯化钾40 kg及播种3 000段双芽苗的条件下栽培的粤糖96-86经济效益最佳,每667 m2工农业总产值达2 260.8元;当过磷酸钙用量从100 kg增加到150 kg以及播种量从2 700段增加到3 000段时,蔗茎产量有增加的趋势;每667 m2施用过磷酸钙150 kg的甘蔗蔗糖分含量为15.69%,比施用过磷酸钙200 kg和100 kg处理分别提高0.22%和0.29%,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每667 m2施用氯化钾40 kg的甘蔗蔗糖分为15.79%,比施用氯化钾50 kg和60 kg处理分别提高0.38%和0.44%,差异均达极显著;此外,各施肥处理和不同播种量处理的含糖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糖能兼用 施肥水平 播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宿根矮化病诊断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万宽 邓海华 周国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1-565,共5页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我国的一种主要甘蔗病害,没有明显的外部症状,我国常用的诊断方法是内部症状检查。为了探明内部症状(分为边部维管束和中部维管束)诊断的可靠性及实际应用价值,应用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的...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我国的一种主要甘蔗病害,没有明显的外部症状,我国常用的诊断方法是内部症状检查。为了探明内部症状(分为边部维管束和中部维管束)诊断的可靠性及实际应用价值,应用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的斑点酶标免疫试验(Dot blot enzyme immunoassays,DB-EIA)与之比较。结果表明:边部维管束法与DB-EIA检测阳性一致率为30.4%(7/23)、阴性一致率为73.3%(11/15);中部维管束法与DB-EIA检测比较,阳性一致率为50%(5/10),阴性一致率为75%(6/8);2种内部症状诊断的准确性没有明显差异,但中部维管束法诊断准确性略高于边部维管束法。这一结果表明,与DB-EIA相比,内部症状诊断可靠性较差,是一种相当粗略的诊断方法,诊断结果仅能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宿根矮化病 斑点酶标免疫试验 内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