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合并传染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秦轶灵 梁忠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08-109,共2页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病的基本情况,为防控提供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法定报告传染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染病8种,共235例,年均发病率15.40‰;发病率前2...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病的基本情况,为防控提供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法定报告传染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染病8种,共235例,年均发病率15.40‰;发病率前2位分别为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构成比分别为45%和36%;男性发病率(19‰)高于女性(9.15‰),流浪人员发病率(23.17‰)高于非流浪人员(8.76‰)。结论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性疾病中以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为主,男性患者和流浪人员是重点关注对象;病区应严格落实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 传染病 交叉感染 防控对策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精神病院和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家属睡眠质量对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妃妹 谢美娟 +1 位作者 陈雅静 廖湘交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1期102-104,共3页
目的了解精神病院和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家属的睡眠质量差异。方法选取192例某精神病院探视住院患者家属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8例在某综合医院住院的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一般人口学资... 目的了解精神病院和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家属的睡眠质量差异。方法选取192例某精神病院探视住院患者家属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8例在某综合医院住院的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睡眠质量问题发生情况、PSQI得分情况及男女睡眠情况。结果两组年龄、月收入、婚姻状况及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为34.9%(67/192),低于对照组的53.4%(4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8,P<0.05)。两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睡时间得分(1.19±0.90)分、睡眠总分(6.68±3.67)均低于对照组的(1.55±0.90)、(7.95±3.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女性家属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得分及睡眠总分均高于男性,对照组女性家属睡眠质量得分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家属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得分及睡眠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女性家属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得分极睡眠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家属睡眠问题严重,女性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长、睡眠障碍严重,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睡眠问题主要表现在女性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短,应多关心各类患者的女性家属的睡眠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院 综合医院 家属 睡眠质量 对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精神病院住院药房652例不合理处方事前干预的调查分析
3
作者 钟婵 陈庆强 郭轶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对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药房不合理处方实施事前干预的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由专职药师对住院处方进行审核,对2015年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药房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统计... 目的对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药房不合理处方实施事前干预的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由专职药师对住院处方进行审核,对2015年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药房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5年住院药房共审核出652例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类型前三位分别为:超剂量用药(56.29%),用法不适宜(17.33%)和重复医嘱(15.03%),涉及十类共62种药物,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舍曲林(12.11%)、艾司西酞普兰(10.40%)、丙戊酸镁(9.73%)、奥氮平(8.92%)和齐拉西酮(8.45%)。结论精神病院住院药房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为超剂量用药、用法不适宜和重复医嘱,涉及药品主要为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和丙戊酸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处方 不合理用药 事前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韦冬梅 倪军 黄燕萍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1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有效沟通在精神病治疗以及精神病康复期护理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并诊断为精神类疾病的12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使用常规的护... 目的探讨有效沟通在精神病治疗以及精神病康复期护理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并诊断为精神类疾病的12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护理周期为20 d,然后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A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DS)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有效沟通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于SAS和SDS的评分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病护理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沟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能够显著的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沟通 精神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浪精神病患者Q-Tc、Q-Tcd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关锟联 李桂云 宋俐雯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1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流浪活动对精神病患者是否有心室复极影响,从而评价流浪精神病患者入院时心脏事件的安全性。方法对50例初诊流浪精神病患者,50例普通精神病患者在入院时及住院4周后分别进行进行心电图检查,测量得出的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 目的探讨流浪活动对精神病患者是否有心室复极影响,从而评价流浪精神病患者入院时心脏事件的安全性。方法对50例初诊流浪精神病患者,50例普通精神病患者在入院时及住院4周后分别进行进行心电图检查,测量得出的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以正常职工体检人员5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组和普通精神病患者入院时比较,以及和对照组比较,均有QT间期延长,QT弥散度增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4周后流浪精神病患者组和普通精神病患者组较入院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数值增大,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流浪期间有Q-Tc延长、QT离散度增大,存在心脏复极影响,存在心脏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精神病患者 QT间期 QT离散度 心脏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应对精神病患者暴力降阶技术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亚玲 罗祎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84-1188,共5页
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暴力及国内医护人员应对暴力的现状,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分析,阐述了国外主要应对暴力的3类降阶技术模型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国内研究应对暴力的降阶技术提供参考及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 暴力 心理健康 暴力降阶技术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护理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琴 胡建平 +2 位作者 黄海燕 陈琦 龙梅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精神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 92例精神病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两组均采用精神病护理模式,干预组采取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和护理满... 目的探讨精神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 92例精神病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两组均采用精神病护理模式,干预组采取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组的精神状况评分(35.02±3.26)分及生活质量评分(85.42±3.83)分均优于对照组的(69.75±4.21)、(61.32±5.7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病护理中,对精神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进行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精神病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周堪清 黎丽华 潘桂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1期158-159,共2页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及生活管理等常规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进行干预,比...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及生活管理等常规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前后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1,P<0.05)。观察组护理前MOAS评分为(3.21±0.48)分,护理后为(0.37±0.12)分;对照组护理前MOAS评分为(3.44±0.59)分,护理后为(2.16±0.34)分。两组患者护理后MOAS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MO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进行干预,有助于提高其服药依从性的同时改善患者攻击性行为,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对自身及周边人、事、物的破坏程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精神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霞 郑婵燕 苏敏芝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6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疗的16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社会...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疗的16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安全护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护理文书质量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社会适应度、情绪控制度、症状控制度、体力适应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职业功能、父母职能、婚姻职能、社交能力、家庭职能、兴趣活动、责任心等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精神病 个性化护理 效果分析 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美 郝军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4期97-101,共5页
目的研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强制性住院治疗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风险的影响,为精神科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强制性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共70例,采用随机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 目的研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强制性住院治疗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风险的影响,为精神科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强制性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共70例,采用随机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基本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根据暴力行为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采用自制基础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阳性与阴性评定量表(PANSS)对病情进行干预前后两次评定、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相关分量表及我院自制暴力风险评估表对暴力风险进行干预前后两次评估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人口学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在PANSS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分、总分及攻击症状群等方面、MOAS言语攻击、财产攻击、体力攻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力风险评估阳性例数及阳性率相同、暴力风险评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在PANSS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分、总分及攻击症状群等方面及MOAS言语攻击、财产攻击、体力攻击等方面评分较前均有改善,我院自制暴力风险评估阳性例数、阳性率及暴力风险评估值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具有暴力行为风险的强制性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该类人群的精神病情、能有效的降低暴力行为风险并控制暴力行为的发生,降低社会危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 精神病 暴力风险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性精神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1
作者 覃志松 刘如芹 +1 位作者 尹竹芳 陈琦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3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究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性精神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老年性精神病患者,以入院编号单双数分为奥氮平组和喹硫平组,每组60例。奥氮平组给予奥氮平片进行治疗,喹硫平组给予喹硫平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简明... 目的探究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性精神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老年性精神病患者,以入院编号单双数分为奥氮平组和喹硫平组,每组60例。奥氮平组给予奥氮平片进行治疗,喹硫平组给予喹硫平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表(BPRS)总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奥氮平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喹硫平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PRS总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PRS总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奥氮平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性精神病的效果基本一致,但喹硫平相较于奥氮平的药物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精神病 奥氮平 喹硫平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爱勤 刘旭 +1 位作者 陈泳康 刘红珊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期127-129,133,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用于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将12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纳入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用于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将12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纳入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分值、健康知识得分、精神病人康复疗效量表(IPRO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分值。结果 1个月时、2个月时观察组ITAQ分值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干预1个月及2个月时观察组健康知识得分较对照组高;干预2个月时观察组IPROS、SANS分值均较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流浪精神病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增加患者康复知识,改善其阴性症状,对康复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自知力 治疗态度 健康知识 阴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在女性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谢小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6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女性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疗的160例女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康复疗...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女性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疗的160例女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康复疗效。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惹性、敌对猜疑等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中积极因素评分及消积因素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工作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个人卫生能力、社会兴趣等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女性精神病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生活及社会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精神病 人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允贞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5期100-102,108,共4页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均为本院收治的流浪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共抽取100例。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5...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均为本院收治的流浪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共抽取100例。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单纯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5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SAS、SDS)评分、精神疾病好转时间、躯体疾病康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精神疾病好转时间为(5.21±1.03)d、躯体疾病康复时间为(3.26±1.52)d、住院时间为(7.64±3.55)d,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发现,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0)显著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流浪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可观,具有在今后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 精神障碍 躯体疾病 护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护理对“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秀环 邓凤坚 李梁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6期248-249,共2页
目的探讨采取人文护理对"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88例"三无"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文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 目的探讨采取人文护理对"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88例"三无"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文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前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为(86.00±2.56)分、对照组为(85.24±2.49)分;观察组护理后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为(56.45±1.65)分、对照组为(76.34±1.98)分;护理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三无"精神病患者进行人文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护理 “三无”精神病 心理干预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患者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晓华 陈志根 何婉仪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患者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比较基线期与治疗后6个月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患者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比较基线期与治疗后6个月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6个月,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态模型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空腹胰岛素显著高于基线期水平,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基线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导致了患者体重指数增加和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体重指数 胰岛素低抗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患者护理的风险管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龙梅香 李永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3期150-151,共2页
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的风险贯穿于诊断、治疗及康复的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之中,风险管理是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水平的有效保证,因此研究及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在护理人员、精... 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的风险贯穿于诊断、治疗及康复的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之中,风险管理是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水平的有效保证,因此研究及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在护理人员、精神病患者及环境等方面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护理风险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精神病患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技能训练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艳清 文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9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行为技能训练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疗的94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管理,观察组给予行为技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 目的探讨行为技能训练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疗的94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管理,观察组给予行为技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综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康复状态量表(MRSS)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物质生活维度、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等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明显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技能训练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有明显的疗效,能够促进精神及整体症状的改善,提高社会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救助 精神病 行为技能训练 预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病的调查分析和护理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欧阳少维 覃远丽 萧浩枫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6期212-214,共3页
目的 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病的调查分析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病46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核病、乙型肝炎、带状疱疹、梅毒及HIV阳性感染率,分析流浪精神病患者发生传染... 目的 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病的调查分析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病46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核病、乙型肝炎、带状疱疹、梅毒及HIV阳性感染率,分析流浪精神病患者发生传染病的原因,总结护理方法.结果 共检出乙型肝炎38例(82.6%),结核病4例(8.7%),HIV阳性1例(2.2%),梅毒1例(2.2%),带状疱疹2例(4.3%);传染病发生原因主要与环境因素、社会因素、营养因素有关;护理应做好入院检查、隔离及卫生处置等,尽早对患者进行救治.结论 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病的危险性较大,护理的难度较高,临床护理应做到早期检查、隔离和治疗,减少传染病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精神病 传染病 传染类型分析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婵燕 黄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间收治的62名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科室内常规护理;另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的63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间收治的62名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科室内常规护理;另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的63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舒适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症状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研究组NOSIE与ADL量表与生活质量评分中各项指标均优于护理前及同期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模式 精神病 生活质量 行为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