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1
作者 黎洁仪 梁家鸿 +1 位作者 石伟伟 黄华栋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33,共5页
针对目前靶向技术应用仍无法满足把预警信息优先发送给灾害落区实时人群的问题,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运营商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运用靶向技术和手机短信发布优势进行精准区域预警发布的推送策略,设计广州靶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例表... 针对目前靶向技术应用仍无法满足把预警信息优先发送给灾害落区实时人群的问题,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运营商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运用靶向技术和手机短信发布优势进行精准区域预警发布的推送策略,设计广州靶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例表明:与群发和分区等发布设计相比,该系统可根据突发事件的实时动态做到定向、快速、全覆盖式服务,让预警信息精准直达一线受影响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靶向技术 预警发布 区域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预防雷灾装置的技术探讨——以广州农讲所建筑为例
2
作者 麦金婵 罗赐麟 +1 位作者 陈炜杰 杨一凡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5期140-142,共3页
广州农讲所古建筑采用2支高达24.78 m的ESE提前放电避雷针做防雷设备。介绍了广州农讲所的背景、地址、面积等基本信息,并对其所处雷电和雷灾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曲线比例分析图展示了这些数据。此外,还对古建筑防雷类别进行了划分... 广州农讲所古建筑采用2支高达24.78 m的ESE提前放电避雷针做防雷设备。介绍了广州农讲所的背景、地址、面积等基本信息,并对其所处雷电和雷灾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曲线比例分析图展示了这些数据。此外,还对古建筑防雷类别进行了划分,并采用了国际电工委员会认可的滚球法和法国电工委员会认可的提前放电避雷针法,这两种方法计算提前放电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通过滚球法和提前放电避雷针法的对比,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滚球法认为农讲所的双等高避雷针无法满足防雷要求,而提前放电避雷针法则认为农讲所的提前放电避雷针能够满足防雷要求。最后,对这两种结论进行了思考和讨论,以更好地保护古建筑免受雷击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球法 ESE 古建筑 防雷保护 农讲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气象观测站风向异常识别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志坚 张静 伍光胜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0-472,共13页
针对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存在高隐蔽度的异常风向问题,基于DBSCAN算法建立自动气象观测站风向异常识别方法。选取2016—2022年影响广州的寒潮、冷空气、台风等16个天气过程个例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历史风向数据和第2309号台风苏拉影响广州... 针对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存在高隐蔽度的异常风向问题,基于DBSCAN算法建立自动气象观测站风向异常识别方法。选取2016—2022年影响广州的寒潮、冷空气、台风等16个天气过程个例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历史风向数据和第2309号台风苏拉影响广州期间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实时风向数据进行风向异常识别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历史个例的风向可疑站点比例介于0.46%~5.56%,风向错误的站点比例介于0.25%~2.05%;在“苏拉”实时个例中识别出与地面主导风向存在显著偏离的异常风向站点有13个,造成风向异常的原因为风向传感器故障和站点观测环境影响。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的风向错误识别准确率提高了20.32百分点,为自动气象观测站历史风向数据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自动气象观测站设备运行监控及现场核查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DBSCAN 自动气象观测站 风向异常识别 数据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卷积的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研究
4
作者 张毅 谢宸浩 +3 位作者 陈雨欣 黎德波 张永华 熊梓立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强降水常常引发洪涝灾害,因此提高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准确性对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广州双偏振雷达数据与自动站雨量数据生成四维数据集,设计了3DPoly-QPENet、3DTime-QPENet、3DEcho-QPENet三种三维卷积QPE模型进行比较... 强降水常常引发洪涝灾害,因此提高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准确性对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广州双偏振雷达数据与自动站雨量数据生成四维数据集,设计了3DPoly-QPENet、3DTime-QPENet、3DEcho-QPENet三种三维卷积QPE模型进行比较试验。通过测试集的性能评估和典型暴雨个例的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四维数据集相较于传统的三维数据集,在捕捉降水分布特征和提升QPE拟合效果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2)三种三维卷积QPE模型呈现出与结构设计紧密相关的性能差异,其中3DPoly-QPENet在中等降水量区间(15~20 mm·h^(-1))的平均绝对误差(MAE)较另两种模型平均降低13%;3DTime-QPENet在高降水量事件(>50 mm·h^(-1))的MAE较另两种模型平均降低8.1%;3DEcho-QPENet全局误差均衡性最优,总体MAE较另两种模型平均降低20.4%;(3)三维卷积模型均系统性优于传统Z-R关系方法,平均RMSE降低46.6%,MAE下降48.6%,CC提升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降水估测 双偏振雷达 四维数据集 三维卷积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道路积水内涝图像识别方法
5
作者 张志坚 伍光胜 +3 位作者 黎洁仪 陈雨欣 张静 孙伟忠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8-930,共13页
为了提高超大城市积水内涝的监测预警能力,针对现有积水内涝检测方法实用性、实时性存在的不足,依托广州市9万余个高密度公共监控视频作为数据基础,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RTMDet(Real-Time Models for Object Detection)模型建立了一... 为了提高超大城市积水内涝的监测预警能力,针对现有积水内涝检测方法实用性、实时性存在的不足,依托广州市9万余个高密度公共监控视频作为数据基础,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RTMDet(Real-Time Models for Object Detection)模型建立了一种道路积水内涝图像识别方法,采用多线程技术实现大规模视频点图像的高效采集,同时基于实例分割RTMDet模型实现积水内涝目标的快速检测和识别。使用2018年8月15日—2020年5月23日通过视频接口和互联网收集的共8463张图像样本集构建识别模型,用2020年6月25日—2022年9月10日采集的6106张图像对模型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强降水过程中,模型能准确识别出具有明显积水内涝特征的图像及积水内涝特征所处图像的位置区域,数据清洗后模型总体识别准确率为86.60%;光线干扰和降水造成摄像头画面模糊是导致模型虚警的两大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已经在广州气象影响预报业务检验和广州市应急指挥决策辅助系统应用,为城市积水内涝自动监测和预警提供有效支撑,对水务、交通等气象业务场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涝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公共监控视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提取和集成学习的雷电预测能力提升 被引量:6
6
作者 陈靖宇 汤德佑 +1 位作者 伍光胜 胡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0-456,共7页
雷电是对人类社会有重大安全影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雷电进行监测、预警是降低其危害的重要手段。利用广州市黄埔区的大气电场仪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统计分析了反映雷电趋势的相关特征,并从中提取预警因子探讨与电场仪探测范围内雷电事件... 雷电是对人类社会有重大安全影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雷电进行监测、预警是降低其危害的重要手段。利用广州市黄埔区的大气电场仪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统计分析了反映雷电趋势的相关特征,并从中提取预警因子探讨与电场仪探测范围内雷电事件的相关性,基于基分类器BP神经网络,分别通过Bagging和Adaboost的方法建立集成模型。试验表明,在以30分钟为时间片的雷电事件预警中,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对比本试验提取的特征和其他研究提供的特征,误报率和漏报率分别降低了16.83%和15.19%;集成方法比未集成的单一BP神经网络误报率最大降低了11.46%,漏报率最大降低了4.73%,说明了特征提取和集成学习的方法能有效提升模型在雷电预测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预测 大气电场 闪电定位 特征提取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综合气象观测试验之测风激光雷达数据评估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志坚 张静 +1 位作者 伍光胜 高瑞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3-264,共12页
为评估用于超大城市综合气象观测试验的测风激光雷达,从最大有效探测高度和数据获取率两方面对测风激光雷达的探测能力进行分析,同时使用测风激光雷达与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的测风资料从不同观测高度、不同观测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 为评估用于超大城市综合气象观测试验的测风激光雷达,从最大有效探测高度和数据获取率两方面对测风激光雷达的探测能力进行分析,同时使用测风激光雷达与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的测风资料从不同观测高度、不同观测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测风激光雷达与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的风速、风向一致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9,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54 m/s、9.95°,且不同高度层的测风结果也较为一致,但雨天和雾天条件对测风激光雷达的最大有效探测高度和数据获取率影响较大,设备探测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风激光雷达 探测能力分析 综合气象观测试验 超大城市 数据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辐射计和气溶胶激光雷达的边界层高度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黄俊 廖碧婷 +3 位作者 沈子琦 张志坚 蓝静 王春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0-192,共13页
分别基于微波辐射计温湿度廓线资料的气块法、位温法和比湿法,地面气象资料的罗氏法及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的梯度法,计算得出广州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对比分析5种边界层高度结果及其与气象条件、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典型大气污染过... 分别基于微波辐射计温湿度廓线资料的气块法、位温法和比湿法,地面气象资料的罗氏法及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的梯度法,计算得出广州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对比分析5种边界层高度结果及其与气象条件、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典型大气污染过程分析边界层高度对PM_(2.5)、O_(3)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利用位温法、气块法、罗氏法、比湿法和梯度法计算得出广州地区平均边界层高度分别为2207 m、1239 m、901 m、717 m和660 m,位温法显著高估了广州地区的边界层高度;(2)利用气块法得出的混合层高度日变化能够较好地表征白天大气边界层演变特征,利用气块法和比湿法得出的白天混合层高度与近地面O_(3)浓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5以上,在O_(3)污染防治中,应同时考虑边界层内垂直输送的影响;(3)利用梯度法得出的边界层高度在污染天气时与PM_(2.5)浓度的相关性较好,能较好地表现出大气污染情况,在PM_(2.5)污染天气过程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气溶胶激光雷达 边界层高度 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粉丝偏好挖掘提升气象微博平台运维能力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晓宇 高亭亭 刘冠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3-720,共8页
公众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博作为新时代下的新媒体服务,在广州市气象局的日常气象信息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微博渠道积累的数据及用户需求进行文本数据分析挖掘,发现许多影响微博受欢迎程度的用户偏好特征... 公众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博作为新时代下的新媒体服务,在广州市气象局的日常气象信息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微博渠道积累的数据及用户需求进行文本数据分析挖掘,发现许多影响微博受欢迎程度的用户偏好特征,运用联合分析得到各个特征的重要性排序,并以此提出新媒体运维指引以及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的合理建议,从而在扩大微博影响力的同时增强广州市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的品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微博 联合分析 粉丝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W1全闪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闪电活动探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黄飞 李建勇 +4 位作者 周嘉健 朱家杉 邹庆彪 杜赛 谢宸浩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3-654,共12页
2020年12月,广东省ADTD(Advanced TOA and Direction)闪电定位系统升级改造为DDW1全闪三维闪电定位系统,于2021年1月业务运行,使得广东省拥有了闪电三维定位业务观测能力。DDW1闪电定位系统不仅在硬件性能、数据处理、探测效率和定位算... 2020年12月,广东省ADTD(Advanced TOA and Direction)闪电定位系统升级改造为DDW1全闪三维闪电定位系统,于2021年1月业务运行,使得广东省拥有了闪电三维定位业务观测能力。DDW1闪电定位系统不仅在硬件性能、数据处理、探测效率和定位算法等方面有提高,同时还新增了闪电辐射源的三维定位功能。基于DDW1闪电定位系统观测数据和广州S波段双极化天气雷达资料,分别对广东省2021年闪电时空分布以及一次飑线系统云闪三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闪电活动主要出现在5—9月,占总数92.9%,闪电活动多发时段为13—18时,占总数53.1%;广东省闪电聚集区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珠三角和粤西地区,地势高的山地地区闪电活动相对较少;云闪辐射源主要出现在强对流区底部,高度主要分布在1~5 km,占总数61.3%,一定程度上刻画了雷暴云中电荷区的分布情况。全闪定位结果与对应时刻雷达回波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探测 全闪三维定位 DDW1系统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雷电灾害风险定量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惺惺 鲁峻麟 +2 位作者 庄燕洵 叶泽文 殷启元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200-204,213,共6页
选取地闪密度、雷电流强度、GDP、人口密度、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6种评价指标,搭建PSR雷电风险定量化模型,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区域压力、区域状态和区域响应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广东省雷电灾害风险定量化结果。... 选取地闪密度、雷电流强度、GDP、人口密度、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6种评价指标,搭建PSR雷电风险定量化模型,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区域压力、区域状态和区域响应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广东省雷电灾害风险定量化结果。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位于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佛山、惠州、珠海,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从南往北区域风险逐渐降低;粤东区域有一片次高风险区,位于汕头西北大部、揭阳中东部和潮州西南大部分区域;粤西风险次高区主要位于茂名和湛江北部。通过广东省内1075个雷灾伤亡发生位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雷电风险区与实际雷灾发生情况相符,两者的二次回归相关系数达0.8820。该雷电灾害风险等级的直观显示能够为雷电安全资料不完整的地区(如偏远的农村地区)的雷电安全防护策略制定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做好各地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防雷减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PSR模型 定量化 雷电风险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