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研究及广州的国际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肖路遥 《城市学刊》 2019年第1期58-63,共6页
基于对全球宜居城市内涵的理解,从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安全和谐、公共服务完善、出行高效便捷以及生活轻松舒适5个方面,构建全球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选取22个样本城市,进行宜居水平测度,并重点对广州的宜居水平进行国际... 基于对全球宜居城市内涵的理解,从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安全和谐、公共服务完善、出行高效便捷以及生活轻松舒适5个方面,构建全球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选取22个样本城市,进行宜居水平测度,并重点对广州的宜居水平进行国际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在生活轻松度和出行便利度方面表现良好,在生态优良度、公共服务完善度以及社会安全度方面还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宜居城市 指标体系 国际比较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世界城市建设的逻辑与实践
2
作者 覃剑 巫细波 《经济研究参考》 2025年第2期20-37,共18页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重塑,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纵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城市发展和世界城市网络演进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预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将有更多中国城市发展为...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重塑,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纵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城市发展和世界城市网络演进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预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将有更多中国城市发展为世界城市。在此进程中,面对国际形势动荡、经济下行、贸易碎片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关键,推动城市在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迈向更加确定的未来是中国城市迈向世界城市的重要选择。新质生产力作为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先进生产力,可通过推进城市动力变革、产业变革、要素变革、空间变革、制度变革和功能提升,持续增强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集散和配置能力,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城市 世界城市网络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家中心城市营商环境评价 被引量:34
3
作者 刘帷韬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88,共10页
以我国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当前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以及各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企业选择期、企业进入期、企业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展望期的国家中心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十... 以我国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当前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以及各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企业选择期、企业进入期、企业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展望期的国家中心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总体营商环境最好的依然是北京、上海、广州三座一线城市,各城市拥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同时,新一线城市在城市软环境、城市硬环境、政策执行环境、市场服务环境和问题解决环境等方面的改善幅度超过一线城市,并且两类城市间营商环境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分生命周期阶段的研究结果显示,各城市的企业选择期营商环境均有不同幅度的改善,但企业成长期和企业成熟期营商环境的改变不大,甚至部分城市有下降态势。鉴于此,在“十四五”期间,各城市应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力度优化企业存续期间营商环境,补齐全生命周期短板,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局势的变化,推动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改革,最终实现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评价 国家中心城市 企业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是否引发他国对华贸易摩擦:基于行业层面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邓路 刘帷韬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6,共13页
日益增多的对华贸易摩擦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然现象。某一行业或产品的技术进步可能给一国的出口贸易带来比较优势,但也可能引发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基于1996年~2014年间中国遭受12个重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救济案件数据,从行... 日益增多的对华贸易摩擦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然现象。某一行业或产品的技术进步可能给一国的出口贸易带来比较优势,但也可能引发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基于1996年~2014年间中国遭受12个重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救济案件数据,从行业层面实证检验我国行业技术进步招致贸易摩擦可能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行业技术进步越快,该行业遭遇他国贸易救济行为的可能性越大;技术进步对贸易救济的影响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和国别异质性,技术密集型行业、后发新兴行业的技术进步对贸易救济的影响更为显著,进口额大且进口渗透率高的行业更容易出现实质性的贸易救济措施裁决,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更为敏感。为应对频繁的贸易摩擦,我国应善于使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避开容易引发贸易救济的相关政策,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出口产品的性价比优势,积极开拓更多新兴贸易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国际贸易 中美贸易 贸易摩擦 贸易救济 贸易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异质性分组的进口产品、贸易自由化与出口产品质量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帷韬 刘德学 邓路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6-151,共16页
形成“优进优出,进出良性互动”的贸易模式,是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根本。通过重新测算进出口产品质量,并借助WIOT计算进口品完全消耗系数,将企业进出口两端进行产品层面的匹配,实证检验进口产品质量如何通过贸易自... 形成“优进优出,进出良性互动”的贸易模式,是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根本。通过重新测算进出口产品质量,并借助WIOT计算进口品完全消耗系数,将企业进出口两端进行产品层面的匹配,实证检验进口产品质量如何通过贸易自由化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水平提升后,企业进口产品质量能显著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但这种提升在不同性质产品和企业间有一定差异。同时,低生产率企业、成立时间较短的企业和小规模企业更有动力将进口产品投入生产中,以此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但进口贸易自由化程度加深后,进口产品质量提升所带来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主要集中在生产率较高、年龄较大和规模中等的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产品质量测度 市场势力 中间投入品 进出口产品配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政策抑制了实体公司金融化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帷韬 杨霞 刘伟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9,共13页
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微观企业行为具有不可忽视的引导效应。基于"十五"计划至"十三五"规划期间的产业政策信息和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对实体公司金融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总体上抑制... 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微观企业行为具有不可忽视的引导效应。基于"十五"计划至"十三五"规划期间的产业政策信息和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对实体公司金融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总体上抑制了实体公司金融化,并且该效应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而增强;相比民营企业,产业政策对实体公司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表现更强;对影响机制进一步检验发现,产业政策主要通过优化公司投资环境和缓解公司融资约束两种渠道来抑制实体公司金融化。因而应坚持产业政策带动的大方向,实施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战略,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坚持"虚实结合",以增强我国经济运行的整体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实体公司 金融化 金融资产配置 “脱实向虚” 投资环境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软实力能促进我国的出口贸易吗? 被引量:6
7
作者 邓路 刘帷韬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64,共8页
以技术、资本、劳动力等为主的硬实力决定着一国的比较优势,同时以文化、外交、价值观为内涵的国家软实力同样有助于贸易优势的形成。以2006—2016年海外各国孔子学院的数量衡量我国对他国的文化传播力度,以我国与各国的建交持续时间和... 以技术、资本、劳动力等为主的硬实力决定着一国的比较优势,同时以文化、外交、价值观为内涵的国家软实力同样有助于贸易优势的形成。以2006—2016年海外各国孔子学院的数量衡量我国对他国的文化传播力度,以我国与各国的建交持续时间和他国领事馆数量衡量我国的外交力度,在引力方程基础上通过LSDV和系统GMM方法检验我国软实力中的文化和外交要素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对外文化传播力度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正面促进作用,尤其有效推动了我国与文化差异大的贸易伙伴国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出口,且该效应在文化产品上体现得更为显著;我国外交力度对出口同样具有正面溢出效应,我国与他国邦交关系为出口贸易带来的好处并不亚于经济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软实力 文化传播力度 外交力度 出口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广东省开行中欧班列对策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揭昊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65,102,共6页
中欧班列对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日益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在对广东省开行中欧班列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广东省开行中欧班列制约因素,即整体规划滞后、协调机制不畅,... 中欧班列对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日益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在对广东省开行中欧班列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广东省开行中欧班列制约因素,即整体规划滞后、协调机制不畅,政府引导不足、平台亟待升级,参与主体众多、资源配置低效,园区发展缓慢、难以形成支撑,提出加强政府统筹、加快业务创新、增强辐射带动、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支持等广东省开行中欧班列对策,以实现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一带一路” 多式联运 制约因素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