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调整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超 何磊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0期111-115,共5页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亿万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大局稳定,但农村水源地保护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科学合理进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与调整是防治饮用水水源污染、降低饮用水污染治理成本、协调水源地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关系的...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亿万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大局稳定,但农村水源地保护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科学合理进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与调整是防治饮用水水源污染、降低饮用水污染治理成本、协调水源地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前提。以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农村为例,在重点结合当地水源地水质、环境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生态红线、环境管理和社会经济要求,选择合理的筛选划分方法,确定了保护区的范围和边界坐标。具体的划定调整思路与策略如下:①充分了解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提升农村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科学合理性;②按照河流型保护区划定原则,采用类比经验法,确定一级、二级保护区的水域和陆域范围;③完成广州市从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后,还需要进行水源地水质安全保护措施强化,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饮用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 保护区 划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2022年臭氧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黄继章 高健 +9 位作者 余美芳 高锐 裴成磊 杨素霞 张金谱 宋伟 李磊 李银松 郭昊 叶子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00-3110,共11页
选取2022年O_(3)及其前体物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和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2022年广州市O_(3)污染特征,识别了O_(3)生成控制区及关键敏感型物种,并从O_(3)前体物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3个方... 选取2022年O_(3)及其前体物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和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2022年广州市O_(3)污染特征,识别了O_(3)生成控制区及关键敏感型物种,并从O_(3)前体物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3个方面开展了O_(3)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O_(3)生成以VOCs控制和NO_(x)-VOCs协同控制为主,现阶段VOCs和NO_(x)减排比例应不低于1:1;O_(3)生成对含氧VOCs最为敏感,其次是植物源VOCs(BVOCs)、烯烃、芳香烃和烷烃;2022年广州市O_(3)前体物NO_(x)和VOCs浓度同比下降14.7%和30.4%,但副高强盛、台风外围环流影响频繁叠加强辐射、高温、低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抵消了广州市本地前体物减排的成效,造成O_(3)浓度上升,其中典型O_(3)污染过程(2022年9月16~22日)气流轨迹由西北、西南方向气团转变为东和东南方向气团,易受到来自周边城市区域传输影响.建议下一步持续推动NO_(x)减排,促进O_(3)对NO_(x)敏感性向正敏感性的转变,同时积极构建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降低区域传输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臭氧污染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前体物 气象条件 区域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何磊 俞龙生 +1 位作者 江东鹏 李志琴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1,共6页
基于广州市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量数据,采用排泄系数法和分区统计,估算广州市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畜禽养殖污染物流失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广州市畜禽养殖业分布呈明显的圈层结构,畜禽养殖场呈现围... 基于广州市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量数据,采用排泄系数法和分区统计,估算广州市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畜禽养殖污染物流失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广州市畜禽养殖业分布呈明显的圈层结构,畜禽养殖场呈现围绕中心城区的环状分布,城郊区县是畜禽养殖业的分布重点。(2)广州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流失总量较高,尤其是近郊区县污染物流失严重。(3)畜禽养殖污染物对流溪河、东江、增江、西航道等水体造成影响。针对广州市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为行业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 非点源污染 空间分布 环境影响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番禺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及其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喻怀义 俞龙生 +1 位作者 李志琴 郭涛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4期418-425,共8页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广州市番禺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4期Landsat TM影像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的数量、类型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08年间,研究区城镇用地从8577 hm^2扩大到24244 hm^2,...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广州市番禺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4期Landsat TM影像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的数量、类型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08年间,研究区城镇用地从8577 hm^2扩大到24244 hm^2,扩大了182.6%,农业用地从41014 hm^2减少到22868 hm^2,减少了44.2%,水域从11620 hm^2增加到16253 hm^2,增加了39.8%。大量农业用地和低密度植被向城镇用地流转。(2)研究区1990~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强度较小,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203;2000~2005年和2005~2008年时段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大,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4.315和5.380。(3)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率和GDP增长密切相关。城镇建设用地随城市化进程逐渐上升,农业用地随城市化进程加快急速减少,植被与城市化率和GDP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以上分析表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政策因素以及经济利益也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时空动态 驱动力 番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片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优化调整建议要点——以广州市某片区规划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永胜 《绿色科技》 2019年第6期135-137,共3页
以广州市某片区规划为例,在规划方案分析基础之上,从规划协调性分析、环境承载力分析和规划布局分析等角度找出拟规划方案中不符合规划和管理政策规定要求之处,分析了环境容量是否能够支撑规划目标及规模,以及提出了更好的布局优化调整... 以广州市某片区规划为例,在规划方案分析基础之上,从规划协调性分析、环境承载力分析和规划布局分析等角度找出拟规划方案中不符合规划和管理政策规定要求之处,分析了环境容量是否能够支撑规划目标及规模,以及提出了更好的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建议,为更好地指导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分析和理论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环评 协调性分析 优化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牛红义 吴群河 陈新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2-810,共9页
随着广州市截污工程的实施,珠江(广州河段)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沉积物内源污染将成为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我们测定了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中Cu、Pb、Zn、Cr、Cd、Hg和As 7种重金属的浓度,研究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 随着广州市截污工程的实施,珠江(广州河段)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沉积物内源污染将成为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我们测定了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中Cu、Pb、Zn、Cr、Cd、Hg和As 7种重金属的浓度,研究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主干流河道的顺流断面中,各种重金属元素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倒"W"型分布。在各内河涌的各监测断面中,花地涌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最高,乌涌最低,其余各河涌居中。各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似,除了Hg与Cd、Cr、As之外,其他各元素之间均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Cr和Cd、Cu和Cd、Cr和Cu之间的相关性显著,表明这些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的浓度具有共同变化的趋势。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元素的生态危害系数的大小顺序为:Hg>Cd>Cu>As>Pb>Zn>Cr,其中Hg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对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和多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的分析,生态风险最大的断面是5#(黄歧)、6#(黄沙)、16#(花地涌北出口)、7#(横滘)和14#(增埗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南沙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分与管理体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俞龙生 李志琴 +1 位作者 梁志斌 何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21-428,共8页
以广州南沙新区为研究区尝试建立城市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和管理体系,在对南沙新区生态资源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明确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 以广州南沙新区为研究区尝试建立城市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和管理体系,在对南沙新区生态资源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明确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建设、生态保护现状等实际情况,将南沙新区划分为红线区、黄线区、蓝线区和绿线区4个级别的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根据生态服务功能等级分别划分对应的各级别区域范围,明确各划分单元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提出各类区域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空间规划 管理政策 南沙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环境标准中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展毅 曾凡进 +2 位作者 朱智成 程小谷 曾立民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6年第5期14-18,共5页
综述了我国不同介质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介绍了样品采集和前处理、分析方法、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技术内容,以及VOCs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VOCs监管控制的现状和重点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VOCs环... 综述了我国不同介质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介绍了样品采集和前处理、分析方法、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技术内容,以及VOCs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VOCs监管控制的现状和重点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VOCs环境标准体系、完善分类监管的优先控制物种清单、尽快实现VOCs监测工作的常态化、推广应用先进的VOCs监测技术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环境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 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研究--以广东大鹏半岛为例 被引量:44
9
作者 喻本德 叶有华 +4 位作者 郭微 俞龙生 黄涛 孙芳芳 罗建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2-971,共10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一项创新性的环境保护制度,但目前其划分和实施管理机制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以大鹏半岛为研究区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分区模式研究。通过生态调查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大鹏半岛的功能定位、地形地貌特征、典...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一项创新性的环境保护制度,但目前其划分和实施管理机制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以大鹏半岛为研究区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分区模式研究。通过生态调查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大鹏半岛的功能定位、地形地貌特征、典型生态系统类型、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和自然遗迹的分布状况、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续性特征,构建了全面反映生态特征的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差别化管理的思路,探讨了分区、分类、分级的生态保护管理体系,创新了流域生态管理模式。以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基础划分7个重点区域进行分类分级保护模式,重点保护面积为171.59 km2,占基本生态控制线面积的77.3%。重点保护区域包括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红花岭海岸森林公园、大鹏半岛中部生态廊道、坝光古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国家湿地公园、东涌红树林湿地公园、西涌香蒲桃Syzygium odoratum林自然保护小区。该模式的实施既能较好地保护大鹏半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资源,也能够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是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分区管理制度的有益尝试,为生态保护红线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中国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体系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 分区建设 大鹏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近10年地面风的特征分析
10
作者 林璇 袁帅 +2 位作者 何钰清 范秀玲 林绍军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161-163,共3页
利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13—2022年气象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近10年的地面风特征。结果表明:(1)白云机场近10年年均大风日数为9.5d,76.9%的大风天气出现于春、夏季,87.4%的大风天气伴随着雷雨天气一并出现。(2)白云机场盛行风向为东... 利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13—2022年气象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近10年的地面风特征。结果表明:(1)白云机场近10年年均大风日数为9.5d,76.9%的大风天气出现于春、夏季,87.4%的大风天气伴随着雷雨天气一并出现。(2)白云机场盛行风向为东风(E),对本场影响最大的3个风向为E、N和NEN,本场近10年最大平均风速为4.49 m/s,风向是NEN和N。(3)冬季是白云机场一年中平均风速最大的季节,最大的小时平均风速为11.08 m/s。(4)近10年的地面风速变化呈现出“一峰一谷”的大陆型特征,即白天风速大、夜间风速小,午后湍流旺盛时段也是平均风速最大时段,最大平均风速出现在17:00(北京时间),最小平均风速出现在日出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风 变化特征 白云机场 大风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多尺度航摄数据联合解算对复杂区域实景三维模型构建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杨光 彭林 陈国梁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本文结合环境保护与资源调查应用领域,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完成试验区外业采集,针对山区、复杂建筑等高差大、纹理弱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增加了航飞尺度的多样性,使用优化后的SFM_MVS算法联合解算多尺度数据,弥补了普通消费级相... 本文结合环境保护与资源调查应用领域,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完成试验区外业采集,针对山区、复杂建筑等高差大、纹理弱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增加了航飞尺度的多样性,使用优化后的SFM_MVS算法联合解算多尺度数据,弥补了普通消费级相机在大高差区域的一系列问题,成功完成了广州某重点区域的山林地、古建筑实景三维模型建设。模型完整性相较传统无人机摄影测量航飞结果提升约30%。本文的航飞设计与联合解算方法为复杂区域的实景三维模型采集和环境资源调查提供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 实景三维模型 联合解算 环境调查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宝春 陈彦军 +2 位作者 李伟铿 陈慧明 罗家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0-605,共6页
以广东省环境信息GIS综合发布平台发布的2005年至2010年间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等级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首次采用网格化分析、均值分析、标准差分析、专题图渲染等分析方法,针对空间网格的空气质量年度均值、标准... 以广东省环境信息GIS综合发布平台发布的2005年至2010年间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等级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首次采用网格化分析、均值分析、标准差分析、专题图渲染等分析方法,针对空间网格的空气质量年度均值、标准差等指标,对近5年来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在横向上从珠三角空间区域范围,纵向上5年时间尺度内时空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解决了在大地理区域、5年时间尺度空气质量分等定级过程中的区域边界划分问题。结果表明:珠三角的RAQI区域均值从2006年的2.3下降到2010年的2.02,空气质量整体上逐年改善;区域污染高值中心由东莞西部逐步向佛山中部转移;珠三角的肇庆南部、佛山中部、中山北部以及广州的南沙等区域空气质量变化幅度较大;惠州、深圳、香港等地区的空气质量较好,也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化分析 均值分析 标准差分析 专题图渲染 空气质量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原位化学氧化修复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章生卫 程小谷 +2 位作者 于李罡 严青云 巫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6-60,共5页
针对某地块地下水中石油烃(C6~C36)污染物,该文采用过硫酸盐作为氧化剂、氢氧化钠为活化剂开展污染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修复技术中采用正三角形方式布设药剂投入点,单点影响半径设计为3 m,注入间距5.2 m,过硫酸盐、氢氧化钠药剂... 针对某地块地下水中石油烃(C6~C36)污染物,该文采用过硫酸盐作为氧化剂、氢氧化钠为活化剂开展污染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修复技术中采用正三角形方式布设药剂投入点,单点影响半径设计为3 m,注入间距5.2 m,过硫酸盐、氢氧化钠药剂投入量为地下水质量的4%~6%、0.52%~0.78%。根据监测井水质采样分析结果,实时更新地块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在地下水中石油烃(C6~C36)污染物降解中作用明显,均达到目标修复值。硫酸盐出现局部超标和反弹现象,但残余硫酸盐对未来受体和环境的风险仍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石油烃(C6~C36) 原位化学氧化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浮床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彬 靖元孝 +1 位作者 王忠正 杨丹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0-95,共6页
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为速生常绿木本植物,它产生的茶树油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工业.该文研究了互叶白千层浮床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并与风车草浮床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8—12月,互叶白千层浮床系统对污水... 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为速生常绿木本植物,它产生的茶树油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工业.该文研究了互叶白千层浮床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并与风车草浮床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8—12月,互叶白千层浮床系统对污水净化能力较强,TN、TP、BOD5、CODCr、NH4-N和NO3-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39%、83.32%、84.96%、69.91%、72.53%和76.23%,分别为风车草浮床系统的87.55%、95.03%、97.48%、98.24%、88.73%和89.37%;在温度较低的1月,互叶白千层浮床系统对污水净化能力明显下降,TN、TP、BOD5、CODCr、NH4-N和NO3-N去除率分别为29.83%、61.33%、70.53%、49.89%、39.03%和53.84%,分别为风车草浮床系统的38.67%、68.24%、86.77%、77.70%、64.20%和6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净化效果 浮床系统 互叶白千层 风车草 木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SO_2污染区划及来源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志铭 王雪梅 +6 位作者 李伟铿 司徒淑娉 钟流举 陈多宏 陈巧俊 杨柳林 李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9-145,共7页
文章利用珠三角粤港空气质量监测网13个空气质量监测点2009年11月SO2监测浓度,通过聚类分析对珠三角SO2进行污染特征区划,最终选定该时段内3个核心关注区域,分别为广州中心城区、佛山江门片区、珠江口西侧片区。发现佛山江门片区的污染... 文章利用珠三角粤港空气质量监测网13个空气质量监测点2009年11月SO2监测浓度,通过聚类分析对珠三角SO2进行污染特征区划,最终选定该时段内3个核心关注区域,分别为广州中心城区、佛山江门片区、珠江口西侧片区。发现佛山江门片区的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珠江口西侧片区。根据一定标准,选定11月23-27日为典型污染过程,11-16日为典型清洁时段。利用MM5-CALPUFF模式对这3个区域,在典型污染过程与清洁时段内的SO2平均浓度进行来源分析,发现在选定的模拟时段内,广州中心城区在污染过程中以本地污染为主(贡献率达62.47%),清洁时段则广州本地污染(49.43%)与东莞输送污染(40.27%)并重;佛山江门片区在污染过程和清洁时段均以外地输送污染(分别为65.06%和68.92%)为主,主要输入源地是广州和东莞;珠江口西侧片区在污染过程和清洁时段均是输送污染与本地污染并重(污染过程输送污染44.10%,本地污染51.83%;清洁时段输送污染50.25%,本地污染41.11%),其中污染过程中,输送污染的主要输入源地是深圳与东莞,清洁时段输送污染比重略大于本地污染,主要输入源地只有东莞。研究结果为控制及治理珠三角SO2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SO2污染区划 来源定量分析 MM5-CALPUF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屋顶绿化植物松叶佛甲草的耐热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微 李婷婷 +3 位作者 郑娟华 陈平 俞龙生 孙延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3-46,共4页
以景天科植物松叶佛甲草Sedum mexicanum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其植物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采用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其高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形态特征表现较好,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和... 以景天科植物松叶佛甲草Sedum mexicanum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其植物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采用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其高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形态特征表现较好,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和电解质渗出率的增加缓慢,MDA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不大。经梯度高温处理试验,处理温度与细胞伤害率之间呈显"S"型曲线,经显著性检验,符合Logistic方程,并根据公式计算得高温半致死温度为62.27℃。与其他景天属植物抗旱耐热性指标比较,松叶佛甲草的抗旱耐热性指标属于较好水平,表明松叶佛甲草是能较好适应屋顶干旱环境的候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屋顶绿化 松叶佛甲草 干旱胁迫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时空演化分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彦军 李伟铿 +1 位作者 张宝春 陈慧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6-141,共6页
利用广东省环境信息GIS综合发布平台发布的2005—2010年间珠三角区域范围内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等级数据,采用网格化分析、空间统计分析、专题图分级渲染模型,对珠三角区域的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周期... 利用广东省环境信息GIS综合发布平台发布的2005—2010年间珠三角区域范围内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等级数据,采用网格化分析、空间统计分析、专题图分级渲染模型,对珠三角区域的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周期年度珠三角区域网格空气质量频数统计上近似呈正态分布,近5来空气质量空间分布形态由以东莞、佛山为污染中心的哑铃形向以佛山中部为中心并且长轴为西北-东南向的椭圆形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化分析 空间统计分析 正态分布 时空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规划方法及案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君瑜 车汶蔚 +1 位作者 张宝春 梁玉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4-149,共6页
在总结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实际规划过程中的经验、参考已有的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规划实践中的不足,将情景分析法、模型分析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应用于规划中,提出并发展了一套解决城市或地区... 在总结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实际规划过程中的经验、参考已有的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规划实践中的不足,将情景分析法、模型分析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应用于规划中,提出并发展了一套解决城市或地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规划的整体技术方案,并通过该方法体系在珠海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规划中的实际案例分析,显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为全国其他城市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合理规划提供了一个实例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污染燃料 禁燃区规划 方法体系 空气质量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物毒性风险 被引量:6
19
作者 牛红义 吴群河 +1 位作者 陈新庚 韦彩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5-190,共6页
在珠江广州河段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SQGs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物毒性风险进行了评价。监测结果表明:在城区中心区上游河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比深层沉... 在珠江广州河段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SQGs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物毒性风险进行了评价。监测结果表明:在城区中心区上游河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比深层沉积物高;在城区中心区河段,大部分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而在中心区下游河段,表现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比深层低的特点。沉积物中各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均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在沉积物中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具有共同变化的趋势。SQGs法的评价结果表明,Cu和Zn的潜在生物毒性较大,Pb和Cr的潜在生物毒性较小。从重金属毒性单位总和(∑TUs)的沿程分布可以看出,生物毒性风险由中心区上游到中心区下游整体上表现出"低-高-低"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沉积物 重金属 生物毒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云辉 文荣联 莫测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6-98,共3页
探讨了土壤有机污染的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植物修复包括植物提取、根降解和土壤酶修复技术,研究了以植物为载体的相关修复措施如接种微生物、添加增溶剂、组织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法等,并对今后土壤有机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土壤 有机污染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