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行为干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黄爱勤 刘旭 +1 位作者 陈泳康 刘红珊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期127-129,133,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用于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将12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纳入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用于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将12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纳入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分值、健康知识得分、精神病人康复疗效量表(IPRO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分值。结果 1个月时、2个月时观察组ITAQ分值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干预1个月及2个月时观察组健康知识得分较对照组高;干预2个月时观察组IPROS、SANS分值均较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流浪精神病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增加患者康复知识,改善其阴性症状,对康复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自知力 治疗态度 健康知识 阴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技能训练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朱艳清 文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9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行为技能训练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疗的94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管理,观察组给予行为技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 目的探讨行为技能训练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疗的94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管理,观察组给予行为技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综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康复状态量表(MRSS)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物质生活维度、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等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明显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技能训练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有明显的疗效,能够促进精神及整体症状的改善,提高社会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救助 精神病 行为技能训练 预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属参与式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黄素媚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4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心理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心理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家属参与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入院2个月、入院4个月在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情况、自知力及精神症状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社会功能情况采用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ADL)、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自知力及精神症状方面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ADL评分、BP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ITAQ评分、PS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家属参与式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患者配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参与式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 服药依从性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药依从性的提高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廖敬良 钟远慧 +1 位作者 王昭 唐柳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服药依从性的提高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出院的76例符合《国际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十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 目的探讨服药依从性的提高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出院的76例符合《国际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十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均常规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定期电话随访健康指导及强调服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随访6个月时。采用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量表观察服药依从性情况及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PANSS评分、GQOLI-74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时两组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提高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可以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门诊 服药依从性:精神症状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曾妙容 黄新英 李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5期91-94,共4页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健康教育措施对住院精神分裂患者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长于45d的精神分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依...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健康教育措施对住院精神分裂患者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长于45d的精神分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依循最新的循证护理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ise30)及自制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及自制服药依从性量表的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45d及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及自制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均较入院时及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最新的循证护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在临床工作中应依循循证护理理论对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以期提高患者的短期治疗疗效及远期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健康教育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治疗依从性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住院患者观察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艳玲 梁丽芬 +1 位作者 余春燕 谢小惠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7期115-117,149,共4页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效果分析。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治疗的368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护士风险认知情况、...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效果分析。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治疗的368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护士风险认知情况、患者安全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率、坠床率、噎食发生率、自杀自伤发生率、护理用药错误率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后护士在换药前后核对、接触血液的处理措施、关键流程的交接核对、针刺伤的处理措施、标本采集的核对、坠床的处理措施、常见的风险事件的知晓等护士风险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住院环境整洁舒适、病房保持安静、指示标识清晰、设备精良、设施安全性高、医院保安满意度、护理服务态度、提供安全教育、院内申诉渠道等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全方位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娱治疗配合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仲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1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工娱治疗配合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均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规组3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36例患者实施工娱治疗配合人性化护... 目的分析工娱治疗配合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均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规组3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36例患者实施工娱治疗配合人性化护理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阴性症状量表(SAN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结果护理后,两组SANS量表(情感平淡、思维缺乏、意志缺乏、兴趣缺乏、注意障碍)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常规组SQL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显著降低(P<0.05),且护理后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AS量表与SDS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护理后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工娱治疗配合人性化护理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心理状态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娱治疗 人性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梅玫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0期108-111,共4页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8年1~12月在我院精神科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PANSS评分变化、心理状态变化、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护...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8年1~12月在我院精神科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PANSS评分变化、心理状态变化、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PANSS评分中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症状、总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和SDS评分也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QOLI-74评分中的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健康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有效提升护理依从率,缓解精神症状,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优质护理 PANSS评分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海霞 吴莉 崔文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6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阳性症状评分(11.16±3.52)分、阴性症状评分(11.95±1.08)分、精神病理评分(23.62±3.15)分及总分(46.73±3.1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6.95±4.09)、(16.35±3.16)、(28.69±4.07)、(61.99±4.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与对照组的94.7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BG、2 h PG、HbA1c、BM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5.12±0.65)mmol/L、2 h PG(7.28±1.05)mmol/L、HbA1c(5.05±1.36)%、BMI(23.65±2.17)kg/m^(2)均低于对照组的(6.08±0.70)mmol/L、(10.16±1.15)mmol/L、(7.11±1.39)%、(25.60±2.36)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高于治疗前,HDL-C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3.91±0.38)mmol/L、TG(0.88±0.35)mmol/L、LDL-C(3.10±0.75)mmol/L低于对照组的(4.70±0.55)、(1.16±0.50)、(3.95±0.80)mmol/L,HDL-C(1.16±0.30)mmol/L高于对照组的(1.01±0.2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5.79%低于对照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均可获得确切疗效,但齐拉西酮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较小,且药物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奥氮平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磺必利与哌罗匹隆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对内分泌指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莉 叶芬 +1 位作者 甘静文 郭月平 《北方药学》 2021年第11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究氨磺必利与哌罗匹隆在女性精神分裂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哌罗匹隆组,各42例。氨磺必利组给予氨磺必利片口服,哌罗匹隆组给予盐酸哌罗匹隆片口服,持续治... 目的:探究氨磺必利与哌罗匹隆在女性精神分裂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哌罗匹隆组,各42例。氨磺必利组给予氨磺必利片口服,哌罗匹隆组给予盐酸哌罗匹隆片口服,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内分泌指标[催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孕酮(P)]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PRL、FSH、LH、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哌罗匹隆组PRL[(43.56±10.48)ng/mL]低于氨磺必利组[(164.42±25.36)ng/mL],FSH、LH、P[(4.11±0.52)mIU/mL、(7.33±1.19)mIU/mL、(1.27±0.09)ng/mL]均高于氨磺必利组[(3.61±0.46)mIU/mL、(5.51±1.80)mIU/mL、(1.02±0.11)ng/mL](P<0.05);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ANSS中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总分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哌罗匹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低于氨磺必利组的28.57%(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哌罗匹隆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哌罗匹隆对患者内分泌系统不良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女性 氨磺必利 哌罗匹隆 内分泌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雪山 朱永梅 韦杰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0期115-117,共3页
目的研究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救治六区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划分普通组28例与心理组28例,普通组接受一般护理流程,对后组... 目的研究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救治六区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划分普通组28例与心理组28例,普通组接受一般护理流程,对后组在前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观察生存质量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心理组患者抑郁症状评分较高(P〈0.05);普通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较低(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对其进行全面基础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做好心理护理措施,大部分患者心理抑郁状况改善良好且生存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糖尿病 精神分裂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精神疾病便秘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佳垚 梁丽嫣 崔文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8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疾病便秘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疗的90例老年精神疾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缓解率、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疾病便秘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疗的90例老年精神疾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缓解率、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便秘缓解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观察组护理后增加粗纤维饮食、晨起饮水、每天运动、定时排便等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领域、环境领域、心理领域、精神/个人信仰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whoqol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精神疾病便秘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便秘症状,增强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精神疾病 便秘 综合护理 护理依从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心理结合自我效能干预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一帆 彭燕萍 +2 位作者 杜淑华 秦萍 陈立勇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4期164-165,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集体心理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康复模式诊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体心理结合自我效能干预进行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 目的:研究、分析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集体心理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康复模式诊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体心理结合自我效能干预进行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BPRS、IPROS、SAPS和SANS总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集体心理结合自我效能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心理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新英 黄新丽 +1 位作者 李玲 黎雪芬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7期102-105,108,共5页
目的 探讨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人格障碍病例临床资料,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入选病例BRPS评分分别为(42.76±6.18)分和(19.07&#... 目的 探讨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人格障碍病例临床资料,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入选病例BRPS评分分别为(42.76±6.18)分和(19.07±3.42)分,减分率为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80例病例种,顺利康复出院68例(85.0%),病情有显著好转10例(12.5%),转院治疗2例(2.5%),经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精神状态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显著好转(P〈0.05),99%的患者成功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且干预后其服药依从性为97.50%,与干预前的81.25%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护理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晓敏 徐嘉颖 杜淑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2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的心理状况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86例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心理状况以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过观察照料者心理状况以及护理干预效果看出,干预前后照...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的心理状况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86例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心理状况以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过观察照料者心理状况以及护理干预效果看出,干预前后照料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恐怖以及精神病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2,0.519,0.245,0.324,0.617,P> 0.05),而干预后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以及总分较干预前改善(t=3.733,2.454,1.986,1.995,5.671,P <0.05);照料者经过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6,5.545,P <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可能存在不同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改善其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果观察 阿尔茨海默病 心理状况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