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岸高等学校通识教育课程比较--以屏东大学和广州大学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晖 兰应飞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6,共7页
本文以屏东大学和广州大学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课程特色等方面比较研究了两岸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在思考通识教育理念的本质和功能之基础上,对通识教育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互相借鉴,对两岸大学的通识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等学校 通识教育课程 屏东大学 广州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时代“教育评价”概念的神话、风险与想象性重构 被引量:1
2
作者 苏启敏 陶燕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9,共12页
随着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推进,数智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育评价”概念作为规范教育评价活动的框架概念,其内在异化表现为对“如何评价”的技术旨趣日益浓厚,而对如何让教育变得更美好的初衷却逐渐被遗忘。“... 随着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推进,数智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育评价”概念作为规范教育评价活动的框架概念,其内在异化表现为对“如何评价”的技术旨趣日益浓厚,而对如何让教育变得更美好的初衷却逐渐被遗忘。“教育评价”概念的“教育”本源受到技术决定论、技术还原论和技术超越论等神话的遮蔽,使数智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潜藏数字拜物教、人类特征数字符号化、数字化歧视等风险。为此需要对“教育评价”概念作出一种想象性重构,通过应然状态下概念使用条件的归纳来限定实然状态下概念对数智技术的底线要求,以保证概念能始终反映“教育”本源及其人性基础。这将确保教育评价中数智技术应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数智技术 技术神话 数字化风险 概念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基本条件与路径选择——“教育、科技、人才”普遍现代化的视角
3
作者 刘子云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9,共11页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科技、人才的普遍现代化。追问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不能规避“人”的现代化问题,其本质特征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中国范式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成熟的现代工业文明...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科技、人才的普遍现代化。追问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不能规避“人”的现代化问题,其本质特征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中国范式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成熟的现代工业文明秩序作为外部条件,较稳定的工业技术文化内核作为内部条件,以及内外部深度融合的耦合机制。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需优化路径选择:以“人本化”的价值伦理回应高等教育现代化价值指涉;用“工业化”的文明秩序创造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条件;推进“本土化”的改革创新,开拓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途径;用“全球化”的中国经验生成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 人的现代化 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的历史逻辑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谢颖 刘晖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0,共6页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两大核心支柱,在人才培养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前教育领域呈现出科技教育蓬勃发展,人文教育却渐趋式微的态势。本研究聚焦于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的历史演进脉络,旨在深入剖...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两大核心支柱,在人才培养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前教育领域呈现出科技教育蓬勃发展,人文教育却渐趋式微的态势。本研究聚焦于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的历史演进脉络,旨在深入剖析二者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通过构建双螺旋结构模型,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深入剖析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在该模型下的协同成效。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促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深度协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教育 人文教育 协同发展 历史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教育学可以为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发展贡献什么?——基于代表性教材的话语分析
5
作者 杨光钦 王静 +1 位作者 赵南 周方莹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共16页
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教育学需要加快自身知识体系建设。除了自我建构、外部借鉴等发展路径之外,通过吸纳二级学科积累的成熟且有价值的观点、理论或视角来扩展、丰富或深化一级学科的知识体系,也不失为一条重要的促进一级学科发展的有效... 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教育学需要加快自身知识体系建设。除了自我建构、外部借鉴等发展路径之外,通过吸纳二级学科积累的成熟且有价值的观点、理论或视角来扩展、丰富或深化一级学科的知识体系,也不失为一条重要的促进一级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学前教育学和教育学各自具有代表性的教材进行话语分析,可以发现,学前教育学在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课程与教学、教育系统衔接等基本主题上的陈述或论述,对教育学扩展、丰富或深化自身关于教育社会功能、教育作用机制、课程内涵、教学法、教育系统内部纵向与横向衔接等方面的讨论具有重要的促进价值。教育学通过进一步抽象或整合加工学前教育学等二级学科贡献的有价值的成熟观点、理论或视角,提升自身讨论的广度与深度,不仅有助于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而且会促使自身更好地发挥作为一级学科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知识体系 学科共识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及自我肯定和生存理由的中介效应
6
作者 周晓文 卿再花 崔洪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14-818,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及自我肯定和生存理由在其关系中的作用。方法:在广东省选取843名大学生,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自杀意念条目、家庭功能问卷(APGAR)、一般健康问卷(GHQ-20)自我肯定分量表、...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及自我肯定和生存理由在其关系中的作用。方法:在广东省选取843名大学生,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自杀意念条目、家庭功能问卷(APGAR)、一般健康问卷(GHQ-20)自我肯定分量表、生存理由量表中文版(RFL-C)进行调查。结果:APGAR得分、自我肯定分量表得分、RFL-C得分均与自杀意念条目得分负相关(r=-0.10、-0.14、-0.11,均P<0.01);自我肯定、生存理由的中介作用及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是-0.03、-0.02、-0.01,分别占总效应的42.86%、28.56%、14.29%。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可能与家庭功能相关,可以通过增强自我肯定与生存理由来降低自杀意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家庭功能 自我肯定 生存理由 自杀意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导向的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生产
7
作者 吴重涵 朱重旺 王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9,共12页
家庭教育学历史上以学校教育学为理论原型,(发展)心理学占据统治地位,事实上成为较为微观和狭义的“父母教养学”,这与现代家庭教育的真实图景并不相符。采用“儿童在家庭是如何改变的”问题域的视角,我们看到家庭教育正在形成多学科交... 家庭教育学历史上以学校教育学为理论原型,(发展)心理学占据统治地位,事实上成为较为微观和狭义的“父母教养学”,这与现代家庭教育的真实图景并不相符。采用“儿童在家庭是如何改变的”问题域的视角,我们看到家庭教育正在形成多学科交叉并可能形成交叉学科的景观,改变着家庭教育学科的走向、重心,形成了开放的家庭教育研究版图。家庭教育主要是“事物的教育”,是家庭生活中儿童的体验性改变,父母的教养作为“人的教育”包含其中;家庭教育是社会机制和心理机制的统一,其中社会机制更具有决定性意义。研究家庭中儿童改变的社会机制的社会科学,正在形成以社会学视角为核心,经济学、家庭史和儿童史等为重要视角的新的社会学科交叉群落;研究心理机制则以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学习理论为核心,脑科学和生理学等为重要视角形成另一个学科交叉领域。两者构成解释性家庭教育知识体系的“双核心”学科交叉态势,并可以按照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形成“现代家庭教育学”交叉学科。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并指出了社会学以学科分支和整体理论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家庭教育问题域研究中,为交叉学科导向的“双核心”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生产模式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交叉学科 社会学 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亲社会支出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8
作者 邝可欣 龙慧芳 +2 位作者 林苹 王阳 周蕾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72,共7页
编制大学生亲社会支出量表(College Student Prosocial Spending Scale,CSPSS)并检验其信效度。通过文献分析和访谈等方法形成初始量表;选取550名大学生进行预测试,549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CSPSS包含公益型和关系型2个维度,共14个条... 编制大学生亲社会支出量表(College Student Prosocial Spending Scale,CSPSS)并检验其信效度。通过文献分析和访谈等方法形成初始量表;选取550名大学生进行预测试,549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CSPSS包含公益型和关系型2个维度,共14个条目。两因子模型拟合良好(χ^(2)/df=2.75,CFI=0.94,TLI=0.93,RMSEA=0.06,SRMR=0.05);总量表和各维度的α系数均高于0.80。CSPSS与自尊不稳定性、抑郁、焦虑和压力负相关,与亲社会行为、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及自尊正相关;控制亲社会行为后,亲社会支出对基本心理需求满足、自尊、自尊不稳定性和抑郁仍有额外影响。综上,CSPSS信效度良好,可作为亲社会支出的有效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支出 亲社会行为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学前教育政策:历史、经验与走向 被引量:9
9
作者 吴小平 赵景辉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65,共11页
加拿大学前教育政策始于联邦建立前,历经前政府干预、援助儿童家庭、辅助地方政府、建设国家学前教育体系等四个阶段,逐渐形成"强地方弱中央"的管理体系、趋向一体的幼儿教育与保育、重视公平和质量的政策倾向等特色。但由于... 加拿大学前教育政策始于联邦建立前,历经前政府干预、援助儿童家庭、辅助地方政府、建设国家学前教育体系等四个阶段,逐渐形成"强地方弱中央"的管理体系、趋向一体的幼儿教育与保育、重视公平和质量的政策倾向等特色。但由于过度依赖市场力量,出现了财政投入增长慢、不稳定,保教学位不足,保教收费高,补助少,保育教师待遇差,工会化程度低等问题。基于此,加拿大儿童保育政策会议提议建立国家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加拿大学前教育政策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学前教育政策 政府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吗——基于对广州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叶平枝 汤建静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4-51,共8页
利用广州市及全国2005~2012年的学前教育发展基础数据,采用刘占兰等人提出的学前教育发展指标,本研究考察了2005~2012年广州市学前教育在教育机会、教育投入、教育质量及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方面的变化状况。结果发现:与全国和学... 利用广州市及全国2005~2012年的学前教育发展基础数据,采用刘占兰等人提出的学前教育发展指标,本研究考察了2005~2012年广州市学前教育在教育机会、教育投入、教育质量及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方面的变化状况。结果发现:与全国和学前教育发达地区相比,广州市学前教育发展呈现出高入园率、低投入、低公办园率、低学历等特点;存在着学前教育投入不足而GDP领先、公办园匮乏民办园发达、师幼比正常教师学历偏低、入园率奇高而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偏低等问题。政府应从关注入园率的提升到关注质量的改善;从增加学前教育投入到增加与优化并举;教师教育应从非学历教育到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行;发展机制应从大力发展公办园到公办、民办共举共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发展 教育机会 教育投入 教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非学术性职业:比较视野下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孟卫青 吴开俊 姚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3,共9页
基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部分国家的官方数据,呈现近年发达国家学术型博士毕业生职业多元化发展,尤其是非学术性就业的整体特点和学科差异,分析国外促进博士毕业生职业多元化的教育支持策略。当下中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博士生教育需培养... 基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部分国家的官方数据,呈现近年发达国家学术型博士毕业生职业多元化发展,尤其是非学术性就业的整体特点和学科差异,分析国外促进博士毕业生职业多元化的教育支持策略。当下中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博士生教育需培养各行业的高端人才服务于社会发展。面对非学术性就业增长趋势,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要持有更具平衡性的观念,继续扩大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丰富学位类别,整合性地考虑学术目标和国家战略、教育和职业、高校和外界的关系,促进博士毕业生职业多元性发展,实现博士生教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公共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型博士生教育 职业多样化 非学术性就业 平衡性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评价改革的演变、取向与趋势——基于国家政策文本的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苏启敏 陶燕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53,172,共17页
基于国家政策文本的分析,中国教育评价改革经历从重视考试、教学和毕业(升学)到关注招生录取、学习过程及能力发展再到聚焦学业、素养及质量与标准的演变。改革的不同阶段分别体现为三种不同的取向:科学化、重智、效率优先;兼顾量化与... 基于国家政策文本的分析,中国教育评价改革经历从重视考试、教学和毕业(升学)到关注招生录取、学习过程及能力发展再到聚焦学业、素养及质量与标准的演变。改革的不同阶段分别体现为三种不同的取向:科学化、重智、效率优先;兼顾量化与质性、能力与公平;回归真实、关注过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呈现为:评价目的从选拔人才转向人的全面发展;评价内容从知识技能为本转向核心素养为本;评价形式从偏重结果增值转向过程与结果增值并重;评价手段从人工操作转向技术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改革 教育评价现代化 国家政策文本 教育政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技术文化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定位、专业与师资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洪捷 巫锐 +4 位作者 高帆 徐理勤 鱼顺 任平 王兆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25,34,共24页
工业技术文化伴随工业生产而形成与发展,是关于工业生产与技术的价值信念体系,它是工业社会的主导文化,也是以职业技术类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基础。德国的工业技术文化在产生渊源和作用方式上都具有特异性,它为德国的校企合作提... 工业技术文化伴随工业生产而形成与发展,是关于工业生产与技术的价值信念体系,它是工业社会的主导文化,也是以职业技术类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基础。德国的工业技术文化在产生渊源和作用方式上都具有特异性,它为德国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文化上的共通性和亲缘性,为相关制度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和前提。笔谈对德国技术类教育的几个剖面分别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的案例,从宏观或中观视角,观察工业技术文化如何在其中发生作用,以及在工业技术文化视角下,教育调控、双元制等如何得以协调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技术文化 技术教育 应用科学大学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双元制” 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优化研究——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视角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开俊 朱星谕 黄炳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97,共15页
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核心主题。本研究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为视角,通过考察我国经济强省和教育大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结特点和经验,以期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 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核心主题。本研究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为视角,通过考察我国经济强省和教育大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结特点和经验,以期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经验。研究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瓶颈是过度指标考核及学术导向,导致校企联合培养质量打折扣;行业企业参与联合培养成本高、供需错位,导致动力性不强;专业学位点及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滞后,难以跟上生产实践需要;多元主体协同松散,治理机制不健全,导致难以支撑“有组织育人”。分类发展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亟待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优化政校院企多元主体协同新机制,以教育为主体深化分类培养改革,以科技为支撑促进科教深度融合,以人才为支点强化人才能力导向,以产业为依托深化区域产教融合,以制度为保障优化多元主体组织架构,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支撑作用,打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需求导向 协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教材赋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杜玉霞 姜雨欣 +1 位作者 高学敏 贺卫国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28,共9页
数字教材是新形态教材,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资源,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数字教材在促进义务教育变革、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应用成效初显,已成为新时代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然而,在推进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过程中,... 数字教材是新形态教材,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资源,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数字教材在促进义务教育变革、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应用成效初显,已成为新时代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然而,在推进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过程中,由于发展不成熟、支持服务不完善、传统教育惯性延续等问题导致其发展陷入困境,难以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强国建设。文章在系统剖析其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破解困境的系列对策,包括构建立体互动的数字教材研究与发展体系、建设多元协同的支持服务体系、构建人机协同的个性化能力发展体系、建立多方联动的监测与评价机制、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跨区域协作交流机制等,以期促进数字教材的健康发展与有效应用,充分赋能我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材 义务教育 高质量发展 困境 破解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合作视阈下大学、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的空间实践——以深圳虚拟大学园(SZVUP)为个案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子云 谢爱磊 孟久儿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0,共10页
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了现代大学推进校企合作的空间创新,以推进大学、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空间社会学视角下,校企合作将大学、科技、人才勾连为一个关系紧密的社会空间。以作为校企合作典范的“深圳虚拟大学园”为个案,通过... 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了现代大学推进校企合作的空间创新,以推进大学、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空间社会学视角下,校企合作将大学、科技、人才勾连为一个关系紧密的社会空间。以作为校企合作典范的“深圳虚拟大学园”为个案,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科技、人才协调融合发展中,存在“并置与内聚、分异与区分、切割与剥离”等空间实践,同时存在“差异的空间、秩序的空间、竞争的空间、矛盾的空间”等空间表征。未来要推进大学、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则需要持续推进校企合作空间创新,从观念迭代、体制创新、秩序再构等维度加以反思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深圳虚拟大学园 社会空间 协调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社会中我国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发展的现状调查与提升建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裘指挥 王茜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82,共13页
数字社会背景下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话题。本研究通过关键事件访谈与问卷调查开发量表工具,对我国广东、湖南、江西三省的2179名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数字社会中我国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发展普遍表现出“重... 数字社会背景下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话题。本研究通过关键事件访谈与问卷调查开发量表工具,对我国广东、湖南、江西三省的2179名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数字社会中我国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发展普遍表现出“重批判、规则,轻引导、支持”的特点,且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水平存在明显分层,可将其命名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群体类别,分别占总样本人数的26.04%、47.63%、23.74%、2.59%。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低社会经济地位家长在个人品质、数字规范与数字批判方面较弱,农村家长在数字活动组织参与、自我评价方面发展水平偏低。综上,建议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客观权衡数字技术的教育影响;提升家长责任伦理意识与意义感体验,鼓励其积极寻求外界教育支持;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为不同家长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指导服务与资源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中国模式”的概念史寻绎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晖 蔡志奇 张艳芳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中国高等教育快速而独特的发展使“高等教育中国模式”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概念。厘清这一概念的源起和本质,对于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推进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概念史研究范式,梳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 中国高等教育快速而独特的发展使“高等教育中国模式”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概念。厘清这一概念的源起和本质,对于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推进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概念史研究范式,梳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文献并综合分析话语内涵的演进发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是它的最初形态,独立自主这一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它的思想内核,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它生成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是它的本质内涵;它在政治和经济变迁中被持续建构和反复定义,彰显出丰富的价值。“高等教育中国模式”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注脚和学理概括,也必将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国模式 概念史 高等教育治理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历程、特征与挑战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景辉 李思蕊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58,共18页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美国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历经起步阶段政府介入服务到发展阶段形成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框架,再到全面完善阶段构建流动儿童家庭...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美国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历经起步阶段政府介入服务到发展阶段形成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框架,再到全面完善阶段构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三个历史阶段,呈现出服务理念从机会公平走向结果公平、服务对象从单一主体转为家庭整体训练、服务主体从各司其职趋向多方协同共治、服务手段从信息共享转为精准技术治理的显著特征。美国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发展已趋于成熟,但仍存在贫困与就业困难阻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效果、移民增多与地方竞争增加财政压力以及信息和政策壁垒制约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获得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流动儿童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博士生教育:国家战略、资助制度与改革动向
20
作者 孟卫青 吴开俊 +1 位作者 陈鸣敏 唐婷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5,共10页
美国博士生教育是世界上培养年轻一代研究者和大学教师的典范模式之一。博士生教育是美国学术研究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和研究相结合,美国将博士生教育成功纳入国家创新、研究和开发战略体系中,服务于国家目标和确保美国的... 美国博士生教育是世界上培养年轻一代研究者和大学教师的典范模式之一。博士生教育是美国学术研究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和研究相结合,美国将博士生教育成功纳入国家创新、研究和开发战略体系中,服务于国家目标和确保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为保障博士生教育健康发展,联邦政府和大学密切合作,建立了强有力的资助体系,尤其是经济资助和学术训练一体化、践行财政公平和体现学科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博士生教育 国家战略 资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