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两岸高等学校通识教育课程比较--以屏东大学和广州大学为例 |
刘晖
兰应飞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2
|
数智技术赋能时代“教育评价”概念的神话、风险与想象性重构 |
苏启敏
陶燕琴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3
|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基本条件与路径选择——“教育、科技、人才”普遍现代化的视角 |
刘子云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的历史逻辑与实践路径 |
谢颖
刘晖
|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学前教育学可以为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发展贡献什么?——基于代表性教材的话语分析 |
杨光钦
王静
赵南
周方莹
|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及自我肯定和生存理由的中介效应 |
周晓文
卿再花
崔洪波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交叉学科导向的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生产 |
吴重涵
朱重旺
王茜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大学生亲社会支出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邝可欣
龙慧芳
林苹
王阳
周蕾
|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加拿大学前教育政策:历史、经验与走向 |
吴小平
赵景辉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10
|
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吗——基于对广州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分析 |
叶平枝
汤建静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11
|
面向非学术性职业:比较视野下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启示 |
孟卫青
吴开俊
姚远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12
|
中国教育评价改革的演变、取向与趋势——基于国家政策文本的分析 |
苏启敏
陶燕琴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2
|
|
13
|
工业技术文化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定位、专业与师资 |
陈洪捷
巫锐
高帆
徐理勤
鱼顺
任平
王兆义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14
|
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优化研究——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视角 |
吴开俊
朱星谕
黄炳超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5
|
|
15
|
数字教材赋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
杜玉霞
姜雨欣
高学敏
贺卫国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9
|
|
16
|
校企合作视阈下大学、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的空间实践——以深圳虚拟大学园(SZVUP)为个案 |
刘子云
谢爱磊
孟久儿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17
|
数字社会中我国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发展的现状调查与提升建议 |
裘指挥
王茜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8
|
“高等教育中国模式”的概念史寻绎 |
刘晖
蔡志奇
张艳芳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9
|
美国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历程、特征与挑战 |
赵景辉
李思蕊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0
|
美国博士生教育:国家战略、资助制度与改革动向 |
孟卫青
吴开俊
陈鸣敏
唐婷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