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清远地区鼠咬热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令清 汤英贤 +3 位作者 陈凌娟 何倩君 李玉珍 温伟洪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3-554,共2页
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主要寄居在野鼠、宠物鼠和健康实验大鼠等动物的鼻咽、中耳及气管上部等部位,对人类等有极强致病性。常呈多形性,如短杆状、丝状等,或可呈念珠状长链,最后分裂成球杆形。引起人感染的一般是... 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主要寄居在野鼠、宠物鼠和健康实验大鼠等动物的鼻咽、中耳及气管上部等部位,对人类等有极强致病性。常呈多形性,如短杆状、丝状等,或可呈念珠状长链,最后分裂成球杆形。引起人感染的一般是鼠咬伤(鼠咬热)或污染的水或食物,表现为寒战、高热、呕吐、头痛、丘疹、关节疼痛,病死率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咬热 念珠状链杆菌 人畜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翠芳 陆冬凌 +7 位作者 缪雨 孙帅帅 杜海宇 刘文林 尹忠熙 余枭凤 张志钢 张秋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技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并有住院手术指征的患儿79人(共127例患耳),随机分为3组: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组、鼓膜切开组及鼓膜...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技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并有住院手术指征的患儿79人(共127例患耳),随机分为3组: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组、鼓膜切开组及鼓膜置管组,对比3组治疗方式在治疗有效率、术后感染、遗留穿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月3组的有效率分别是100.00%、66.67%、96.15%(P<0.05);术后第6月3组有效率分别是100.00%、89.58%、92.00%(P>0.05)。术后1月有效率比较,鼓膜置管组与鼓膜切开组以及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组与鼓膜切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组与鼓膜置管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月及第6月,3组术后并发急性中耳炎病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6月3组出现鼓膜穿孔的病例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可作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外科治疗的一个有效的选择,其操作简便,而且具有安全性和微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 鼓膜打孔 低温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打击单核细胞外泌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内皮细胞炎症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明 杨经文 +3 位作者 李悦 施学智 李华楚 童华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0-675,共6页
目的观察热打击单核细胞外泌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内皮细胞炎症的作用。方法制备中暑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n=6)与中暑组(n=6),分离单核细胞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鉴定;对外泌体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并采用注释数据库进行功能描述;采... 目的观察热打击单核细胞外泌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内皮细胞炎症的作用。方法制备中暑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n=6)与中暑组(n=6),分离单核细胞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鉴定;对外泌体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并采用注释数据库进行功能描述;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验证中暑大鼠及患者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HMGB1的表达变化;将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对照组、中暑组以及中暑+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组,分别添加来自对照组、中暑组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上清中提取的外泌体及EP,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皮细胞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健康志愿者及中暑患者外泌体NLRP3及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暑组大鼠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数量(×104/单核细胞)明显增多(11.24±2.66 vs.1.52±0.21,P<0.001)。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中暑组外泌体HMGB1表达较对照组上调18.63倍(P<0.001),且在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富集。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中暑组大鼠外泌体内含HMGB1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13±0.22 vs.1.00±0.15,P<0.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中暑组患者外泌体内含HMGB1水平(ng/m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29±0.11 vs.0.12±0.04,P=0.006)。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暑组内皮细胞中NLRP3及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与中暑组比较,中暑+EP组NLRP3及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打击可提高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HMGB1水平,并可能通过HMGB1介导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外泌体 单核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打击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R-155对肝细胞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明 李悦 +3 位作者 杨经文 施学智 肖吉彪 童华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7-1022,共6页
目的研究热打击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肝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及其与外泌体miR-155的关系。方法将单核细胞THP-1分为对照组、热打击组、乌司他丁组,分别提取3组细胞的外泌体,将其孵育肝细胞系HepG2细胞后,检测肝细胞上清中谷丙转氨酶(ALT)... 目的研究热打击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肝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及其与外泌体miR-155的关系。方法将单核细胞THP-1分为对照组、热打击组、乌司他丁组,分别提取3组细胞的外泌体,将其孵育肝细胞系HepG2细胞后,检测肝细胞上清中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肝细胞存活率,以及肝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mRNA水平,评估外泌体对肝细胞的作用;采用RT-qPCR检测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R-155含量的变化;通过数据库检索、双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析miR-155的潜在靶点;观察热打击单核细胞外泌体对肝细胞miR-155的影响,以及使用乌司他丁或miR-155抑制剂处理对这些外泌体功能的影响。结果热打击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使肝细胞上清ALT及LDH水平、TNF-αmRNA及IL-6 mRNA水平明显增高(P<0.01),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热打击能增加单核细胞及其释放外泌体内含的miR-155水平;miR-155可能以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分子1(SOCS1)作为靶基因发挥作用;采用热打击单核细胞外泌体孵育肝细胞可使后者miR-155水平增高,乌司他丁或miR-155抑制剂能降低热打击单核细胞外泌体miR-155水平并减少肝细胞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打击单核细胞可上调肝细胞炎性因子导致的炎症损伤,这可能是通过释放外泌体miR-155至肝细胞并以SOCS1为潜在靶点实现的;乌司他丁可能缓解此条件下肝细胞内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外泌体 单核细胞 乌司他丁 肝细胞 MIR-1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可的松对中暑大鼠去甲肾上腺素低反应性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明 陈怀生 +4 位作者 李悦 杨经文 施学智 梁泳欣 童华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5-690,共6页
目的观察氢化可的松对中暑大鼠去甲肾上腺素低反应性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接受中暑造模和氢化可的松干预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中暑组、氢化可的松对照组和氢化可的松中暑组。4组大鼠均在麻醉状态下监测颈动脉血... 目的观察氢化可的松对中暑大鼠去甲肾上腺素低反应性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接受中暑造模和氢化可的松干预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中暑组、氢化可的松对照组和氢化可的松中暑组。4组大鼠均在麻醉状态下监测颈动脉血压,并分别完成下列3部分实验,每部分实验中各组大鼠的样本量均为8只。(1)两次负荷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1μg/kg)静脉推注实验:观察4组大鼠接受两次负荷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后平均动脉压(MAP)升幅及回落至基线的时间;(2)恒定低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25μg/(kg.h)]持续泵注实验:观察4组大鼠MAP维持水平及总体生存时间;(3)血管反应性相关生化指标检测:接受恒定低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注的4组大鼠被处死后,留取血清和主动脉组织,检测血管扩张因子(血清NO、前列腺素E2)、激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炎因子[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以及主动脉组织α1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1)生理盐水中暑组大鼠接受负荷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注射后MAP升幅和持续时间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尤以第2次注射后明显。氢化可的松中暑组MAP升幅和持续时间高于生理盐水中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接受恒定低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注后,生理盐水中暑组MAP维持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与生理盐水中暑组比较,氢化可的松中暑组大鼠MAP增加,生存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理盐水中暑组大鼠血清NO、前列腺素E2、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促炎因子水平明显增加,主动脉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相较于生理盐水中暑组,氢化可的松中暑组的促炎因子水平下降,主动脉α1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衰竭的中暑大鼠存在对去甲肾上腺素的低反应性,氢化可的松能增加MAP和存活时间,改善低反应性,抑制炎性因子水平并增加主动脉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低反应性 缩血管药 氢化可的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zopanib血药浓度个体差异与细胞色素P4503A4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吴茂锋 刘畅 +5 位作者 戴慧晖 麦长凤 黄丹丽 缪经纬 刘丽忠 方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376-1380,共5页
目的:分析健康受试者口服pazopanib片后体内药代动力学(PK)规律,初步探讨pazopanib片PK个体差异的遗传学机制。方法:14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在给药当天单次口服pazopanib片(200 mg)后,采集基线至96 h血液样本,用LC-MS/MS法测定服药后各... 目的:分析健康受试者口服pazopanib片后体内药代动力学(PK)规律,初步探讨pazopanib片PK个体差异的遗传学机制。方法:14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在给药当天单次口服pazopanib片(200 mg)后,采集基线至96 h血液样本,用LC-MS/MS法测定服药后各时间点血药浓度,用WinNonlin 6.3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相关参数,采用SNapShot法测定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基因多态性。结果:Cmax变化范围(7361.65-26081.00)ng/mL,平均值±标准差(15410.72±6366.21)ng/mL;tmax变化范围(1.50-4.00)h、平均值±标准差(2.50±0.83)h;AUC0-t变化范围(228013.55-775231.63)ng·mL-1·h,平均值±标准差(516279.90±175688.41)ng·mL-1·h。个体间Cmax、AUC相差达3倍以上,tmax可相差2倍以上;14例受试者CYP3A4(RS35599367)位点皆为野生型。结论:pazopanib片在中国健康男性志愿者中个体差异较大,未观察到CYP3A4(rs3559936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pazopanib个体间PK差异可能与其他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ZOPANIB 细胞色素P4503A4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对巨噬细胞极化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孟奇 赵国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9-574,共6页
经典活化型巨噬细胞(M1型)和替代活化型巨噬细胞(M2型)是两种具有不同表型和功能的巨噬细胞亚群。巨噬细胞能响应微环境信号,迅速从一种极化状态转换到另一种极化状态。巨噬细胞极化受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 经典活化型巨噬细胞(M1型)和替代活化型巨噬细胞(M2型)是两种具有不同表型和功能的巨噬细胞亚群。巨噬细胞能响应微环境信号,迅速从一种极化状态转换到另一种极化状态。巨噬细胞极化受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干扰素调节因子(IRF)等转录因子调控,进而参与多种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调控NF-κB抑制蛋白(IκB)磷酸化改变NF-κB核移位,或通过与p65/p50形成复合物抑制NF-κB与其靶基因启动子结合,进而调控巨噬细胞极性;lncRNA可直接调控Janus激酶2(JAK2)/STAT通路,或间接通过细胞因子信号传送阻抑物(SOCS)调控STAT表达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调控;lncRNA通过调控多梳抑制复合物2(PRC2)等间接影响IRF的转录,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深入了解lncRNA对巨噬细胞极化转录调控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巨噬细胞极化 转录因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CRKP耐药和毒力基因检测及分子进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祖阳 徐令清 何倩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60-1067,共8页
目的了解临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临床标本分离的CRKP 36株,对菌株进行药敏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基因... 目的了解临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临床标本分离的CRKP 36株,对菌株进行药敏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基因、毒力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序列分型(ST分型),基于wzi测序结果进行血清型分型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36株CRKP均检出bla_(KPC)基因,未检出bla_(IMP)、bla_(VIM)、bla_(OXA-48)基因。黏液丝试验均为阴性,未检出K1、K2、K5、K20、K57五种常见荚膜血清型,36株CRKP rmp A2、wca G、ybt S、aerobactin、iut A、iro N、ycf、mrk D、mrk A、sil S、uge、P lvpk、fim H、wzi基因检出率为100%;Ter W为86.11%;fim A、mag A均为阴性。MLST结果分析显示,36株均为ST11型。仅32株成功测序wzi基因,wzi分型结果为K14.K6496.88%(31/32),K243.12%(1/32)。基于测序结果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32株菌中31株100%同源,1株与浙江菌株KP1806999%同源。结论该院CRKP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是携带bla_(KPC)基因,优势ST分型为ST11,wzi分型以K14.K64为主,且携带了大量的毒力基因。分子进化树提示存在同源性感染,怀疑有输入性传播,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医院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分子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表型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可可 曾高峰 +2 位作者 江婷 王燕 赵国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7-295,共9页
分化成熟的血管平滑肌主要功能是收缩血管、调节血管周径及血压等.在高磷、高糖、维生素D3、炎症等因素的作用下,平滑肌细胞可转分化为成骨样细胞参与血管钙化的形成,诱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非编码RNA是经基因转录但不翻译为蛋白质的一类... 分化成熟的血管平滑肌主要功能是收缩血管、调节血管周径及血压等.在高磷、高糖、维生素D3、炎症等因素的作用下,平滑肌细胞可转分化为成骨样细胞参与血管钙化的形成,诱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非编码RNA是经基因转录但不翻译为蛋白质的一类RNA总称,其通过调控多种细胞活动来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已有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可通过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表型转化影响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几方面综述非编码RNA在血管平滑肌成骨样表型转化中的调节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血管钙化的分子机制以及发现防治血管钙化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血管平滑肌细胞 成骨样表型转化 成骨相关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咽部淋巴管瘤性息肉3例临床病理分析
10
作者 黄勇杰 罗枫 曾思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探讨口咽部淋巴管瘤性息肉(lymphangiomatous polyps,LA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口咽部LAP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物均呈息肉状,有蒂或无蒂,灰白、灰黄或灰红色。镜下见... 目的探讨口咽部淋巴管瘤性息肉(lymphangiomatous polyps,LA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口咽部LAP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物均呈息肉状,有蒂或无蒂,灰白、灰黄或灰红色。镜下见表面被覆鳞状上皮,上皮可见增生或角化,局部糜烂,可见淋巴细胞“亲上皮”现象;上皮下由纤维和增生、扩张的淋巴管组成,扩张的淋巴管腔内含有蛋白性液体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大小形态相对单一,可有或无淋巴滤泡;间质疏松、轻度水肿,并夹杂一些脂肪组织和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其间夹杂散在分布的B细胞,淋巴管及血管内皮CD31或CD34阳性。3例术后分别随访26、18和13个月均无复发及恶化迹象。结论口咽部LAP罕见,综合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肿物切除后可治愈,暂未发现复发及恶性转化的病例,但仍需避免误诊为淋巴瘤等恶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肿瘤 淋巴管瘤性息肉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