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对胸部CT图像质量及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数据可重复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志娟 李姝霖 +1 位作者 马昆 向之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算法比较,观察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对于胸部CT图像质量、肺结节检出率及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数据可重复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75例同期接受胸部超低剂量CT(ULD-CT)及标准剂量CT(SDCT)检查的肺结... 目的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算法比较,观察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对于胸部CT图像质量、肺结节检出率及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数据可重复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75例同期接受胸部超低剂量CT(ULD-CT)及标准剂量CT(SDCT)检查的肺结节患者、共211个肺结节,分别以高强度DLIR(DLIR-H)、中强度DLIR(DLIR-M)及50%水平ASIR-V算法(50%ASIR-V)重建ULD-CT图像,以50%ASIR-V获得SDCT图像。针对ULD-CT和SDCT图像,以相同ROI内肺实质CT值标准差(SD)代表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计算肺结节检出率,并在不同图像间加以比较。基于自动分割法提取50%ASIR-V SDCT及各ULD-CT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分别计算各ULD-CT与50%ASIR-V SDCT影像组学特征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并与不同ULD-CT算法进行比较。结果相比50%ASIR-V SDCT图像,以不同算法重建的ULD-CT图像SD均较高而SNR均较低(P均<0.05)。ULD-CT图像中,DLIR-H、DLIR-M及50%ASIR-V图像之间,SD依序增加而SNR渐次减低(校正P均<0.05)。以50%ASIR-V SDCT图像为标准,于DLIR-H、DLIR-M及50%ASIR-V ULD-CT中均检出207个(207/211,98.10%)肺结节。ULD-CT图像中,50%ASIR-V重建图像肺结节纹理特征数据与50%ASIR-V SDCT的可重复性低于DLIR-H及DLIR-M重建图像(校正P均<0.05),而后二者与50%ASIR-V SDCT的可重复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0.05)。基于3种算法重建的ULD-CT所获肺结节与50%ASIR-V SDCT一阶特征及形状特征数据的可重复性较好(中位ICC均>0.75),不同算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以DLIR-H和DLIR-M算法重建胸部ULD-CT可在降低图像噪声的同时提高图像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肺结节影像学特征的可重复性,尤以DLIR-H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MRI影像演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贺雪平 叶裕丰 +3 位作者 李燕花 荘高明 刘德祥 王丽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RSSI)MRI影像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4年9月期间确诊的RSSI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8例,女27例,年龄(62.77±13.28)岁。记录患者...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RSSI)MRI影像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4年9月期间确诊的RSSI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8例,女27例,年龄(62.77±13.28)岁。记录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头颅MRI影像资料,根据随访MRI梗死灶演变结局分为腔隙化组及非腔隙化组(脑白质高信号和梗死灶消失),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SSI腔隙化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入选的105例RSSI患者中,63例(60.00%)演变为腔隙灶,34例(32.38%)演变为脑白质高信号,8例(7.62%)梗死灶消失。两组间性别、初始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梗死灶直径、陈旧性腔隙灶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始DWI梗死灶直径(OR=1.394,P<0.001)、陈旧性腔隙灶数量(OR=1.455,P=0.028)是RSSI演变为腔隙灶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约60%有症状的RSSI病灶演变为腔隙灶,随访中病灶均有缩小,梗死灶直径越大、陈旧性腔隙灶数量越多,越容易腔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小梗死 脑小血管病 磁共振成像 影像演变 梗死灶直径 陈旧性腔隙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5-5p通过靶向GPRC5A逆转胃癌细胞对曲妥珠单抗的耐药性研究
3
作者 朱显军 张丹妮 +5 位作者 罗喜俊 梁俊杰 李涛 唐兴奎 何嘉琳 李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9-934,共6页
目的:探究微小核糖核酸miR-195-5p在调控胃癌对曲妥珠单抗耐药性中的作用,并验证其与靶基因GPRC5A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方法:建立曲妥珠单抗耐药的胃癌细胞系(NCI-N87和MKN45)。使用CCK-8实验评估曲妥珠单抗处理下的细胞存活率。通过RT-... 目的:探究微小核糖核酸miR-195-5p在调控胃癌对曲妥珠单抗耐药性中的作用,并验证其与靶基因GPRC5A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方法:建立曲妥珠单抗耐药的胃癌细胞系(NCI-N87和MKN45)。使用CCK-8实验评估曲妥珠单抗处理下的细胞存活率。通过RT-qPCR测定miR-195-5p的表达水平。转染miR-195-5p模拟物以评估曲妥珠单抗敏感性和增殖的变化。同样通过RT-qPCR测量GPRC5A的表达,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认miR-195-5p与GPRC5A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与耐药细胞相比,亲本细胞对曲妥珠单抗更敏感,耐药细胞中miR-195-5p表达显著降低(P<0.01)。在耐药细胞中过表达miR-195-5p增强了对曲妥珠单抗的敏感性并减少了增殖(P<0.01)。GPRC5A在耐药细胞中上调(P<0.01),miR-195-5p直接靶向GPRC5A,影响曲妥珠单抗处理下的细胞增殖。结论:miR-195-5p可能通过靶向GPRC5A调节胃癌细胞对曲妥珠单抗的敏感性,表明其作为指导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分子标志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195-5p GPRC5A 曲妥珠单抗 耐药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嵌合体技术:靶向乳腺癌不可成药靶点的新工具
4
作者 陈中午 沈三弟 +1 位作者 宋筱羽 肖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4-1254,共11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且致命的癌症之一,其治疗效果往往受限于耐药性和不可成药靶点的存在。传统小分子药物难以有效干预某些关键转录因子、非编码RNA等靶点,亟需新的治疗策略。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且致命的癌症之一,其治疗效果往往受限于耐药性和不可成药靶点的存在。传统小分子药物难以有效干预某些关键转录因子、非编码RNA等靶点,亟需新的治疗策略。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PROTACs)通过将致病蛋白质招募至细胞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实现靶蛋白的特异性降解。而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ribonuclease targeting chimeras,RIBOTACs)则借助小分子配体结合RNA,并引导内源性核糖核酸酶切割降解目标RNA,从而实现对致病RNA的精准清除。靶向嵌合体技术通过“降解而非抑制”的新机制,拓展了药物研发的靶点范围,为乳腺癌(尤其是难治性、耐药性)病例提供了新的精准治疗策略。不仅克服了传统药物在结合位点缺乏或选择性差方面的局限,还能显著降低药物剂量与不良反应。现有研究已初步验证PROTACs和RIBOTACs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力,其应用涵盖临床前研究和早期临床试验中靶点设计、分子机制等的探索。基于对靶向嵌合体技术在乳腺癌等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及PROTACs与RIBOTACs作用机制的解析,揭示该技术在不可成药靶点干预中的拓展潜力,为寻找安全性更优、治疗效能更高的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未来,随着药物递送系统优化和临床试验深入,PROTACs与RIBOTACs有望与免疫治疗、化疗等方式协同应用,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具前景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可能推动肿瘤学向更广泛的不可成药靶点干预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嵌合体技术 乳腺癌 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 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 不可成药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序列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的下肢动脉病变诊断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丽 贺雪平 +1 位作者 邓炜 叶裕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6,共7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延迟进动定制激发(delay alternating with nutation for tailored excitation, DANTE)和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延迟进动定制激发(delay alternating with nutation for tailored excitation, DANTE)和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 SPACE)的多序列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MR-VWI)对下肢动脉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7例LEAD患者和26例无LEAD患者的病例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在3.0 T MRI设备上接受了T2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urbo spin echo, TSE)、T1w DANTE-SPACE、对比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 CE)T1w DANTE-SPACE和CE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MR-VWI扫描。两名放射科医师在双盲条件下分别测量了T1w DANTE-SPACE和T2w TSE序列图像相应位置的管腔面积(lumen area, LA)、管壁面积(vessel wall area,VWA)、平均管壁厚度(average vessel wall, AVW)和最大管壁厚度(maximum vessel wall, MVW)等形态学指标。每位医师在3周间隔后对相同指标进行了重复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CC)和Bland-Altman方法评估了两种扫描技术以及不同组别之间的T1w DANTE-SPACE形态学测量指标的观察者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了准确性。结果T1wDANTE-SPACE与T2wTSE成像技术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和对比度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观察者对形态学测量指标的ICC值在0.85~0.99之间。在不同组别中,T1w DANTE-SPACE形态学测量指标的两次测量ICC值为0.90~0.99。Bland-Altman分析显示,观察者间和两次测量间的大部分形态学测量指标均在95%的一致性限度内。T1w DANTE-SPACE技术在LEAD组不同血管节段的形态学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904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825~0.983]和0.905 (95%CI:0.835~0.976)。当腘小腿动脉段的血管壁厚度为1.00 mm,LA为10.88 mm时,LEAD的敏感度分别为79.2%和85.4%,特异度分别为96.2%和92.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4%和95.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和77.4%。结论 多序列MR-VWI在评估LEAD斑块形态学指标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和高准确性,支持其在LEAD的MRI检查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病变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发电系统运行数据时间序列补齐与降维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浚铿 刘桂雄 +1 位作者 谢方静 吴叠恩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2,共7页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 generation system,PGS)往往存在运行数据采集缺失及维数过多问题,这给平稳电力供应的PGS发电功率准确预测建模带来困难。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应用插补+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 generation system,PGS)往往存在运行数据采集缺失及维数过多问题,这给平稳电力供应的PGS发电功率准确预测建模带来困难。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应用插补+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PGS数据时间序列补齐与降维方法,以采集时间戳的环境、光伏发电数据完整为目标,采用线性插值、多重插补、生成对抗插补网络等3种典型插补算法对PGS数据时间序列补齐构成完整数据集,并对数据集所包含13种输入变量、3种输出变量进行PCA处理,有效地减少数据维度及减低建模难度。实验选取环境温度、光伏发电功率缺失数据,时间序列补齐数据表明多重插补相对于线性插值、生成对抗插补网络效果更佳;对环境温度、光伏发电功率补齐数据PCA处理,5主成分累计贡献率>95%,较好地完成时间序列补齐与降维处理,有助于数据后续建模、预测及其他挖掘工作,其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运行数据 补齐处理 数据降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0007766作为miR-1972海绵调控HER2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峻秀 朱艺 +5 位作者 宋筱羽 柘钞 肖雨晗 刘云多 李林海 肖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5-930,共16页
背景与目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是乳腺癌最重要的转移驱动因子之一,20%~30%的乳腺癌患者为HER2高表达型。HER2的表达水平可以在多个分子层面受到调控并且决定了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潜能,... 背景与目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是乳腺癌最重要的转移驱动因子之一,20%~30%的乳腺癌患者为HER2高表达型。HER2的表达水平可以在多个分子层面受到调控并且决定了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潜能,但HER2的表达如何在mRNA水平受到调控仍不清楚。Circ-0007766是源自HER2的编码基因酪氨酸激酶受体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2,ERBB2)形成的circRNA,circ-0007766能否通过内源竞争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ceRNA)机制调控HER2表达仍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Circ-0007766作为miR-1972海绵调控HER2表达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高通量circRNA芯片筛选出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特异性高表达的circRNA;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circ-0007766的亚细胞定位;采用microRNA检测原位杂交(BaseScope)实验分析circ-000776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诊断意义;通过体外转染克隆质粒和siRNA构建过表达和敲低circ-0007766的乳腺癌细胞模型;采用transwell实验评估circ-0007766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测定MDA-MB-231与SK-BR-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用transwell实验评估circ-0007766能否通过miR-1972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circ-0007766能否通过结合miR-1972调控HER2的表达。通过RNA反义纯化(RNA antisense purification,RAP)实验进一步验证circ-0007766和miR-1972是否具有直接相互作用;在MDA-MB-231细胞中进行RNA免疫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检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测定HER2 mRNA的相对3'UTR。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irc-0007766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circ-0007766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并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质。Circ-000776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表达显著升高,且在HER2阳性乳腺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ER2阴性样本。在HER2阴性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敲低)circ-0007766能够促进(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Circ-0007766与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miR-1972直接结合,形成ceRNA调控网络,抑制由miR-1972介导的HE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Circ-0007766能够上调由miR-1972负调控HER2介导的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CircRNA通过封存miRNA发挥ceRNA的功能,从而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最后,我们发现circ-0007766和HER2在乳腺癌细胞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而miR-1972和HER2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Circ-0007766能特异性靶向miR-1972,从而阻碍miR-1972对HER2表达的调控作用。结论:本研究发现circ-0007766通过miR-1972/HER2信号轴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为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circ-0007766 miR-1972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