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枳壳活性成分川陈皮素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焦亡减轻AngⅡ诱导的心脏肥大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敏 陈靖 +4 位作者 曾艺 陈嘉钰 王宪庆 黄珊 蔡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2-480,共9页
目的:筛选中药枳壳中预防和治疗心脏肥大的关键活性成分和信号通路,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采用TCMSP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枳壳活性成分和靶点、心脏肥大的靶点以及细胞焦亡靶点。取靶点交集,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药物成分-疾病... 目的:筛选中药枳壳中预防和治疗心脏肥大的关键活性成分和信号通路,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采用TCMSP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枳壳活性成分和靶点、心脏肥大的靶点以及细胞焦亡靶点。取靶点交集,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采用川陈皮素(NOB)预处理1 h后,再给予100 nmol/L的血管紧张素II(Ang II)处理24 h后,采用RT-qPCR检测肥大基因心钠肽(ANP)、脑钠肽(BNP)和肌球蛋白重链7(MYH7)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焦亡相关因子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和caspase-1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asdermin D和caspase-1的蛋白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NOB是枳壳中调控心脏肥大的关键活性成分,并且焦亡相关通路可能参与了枳壳对心脏肥大的治疗作用。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NOB能够抑制Ang II诱导的心脏肥大和细胞焦亡。结论:中药枳壳中的关键活性成分NOB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焦亡减轻心脏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川陈皮素 心脏肥大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异黄酮调控SIRT1/NF-κB依赖的信号通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
2
作者 谭敏 黄丽端 +5 位作者 侯艳红 胡香月 陈靖 王宪庆 黄珊 蔡轶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2-1148,共7页
目的探讨补骨脂异黄酮(Corylin)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建立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并给予Corylin预处理。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肥大基因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 目的探讨补骨脂异黄酮(Corylin)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建立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并给予Corylin预处理。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肥大基因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采用Western blot、酶活性试剂盒检测SIRT1表达和酶活性。结果Corylin能够明显减轻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基因表达上调和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加。同时,Corylin可上调AngⅡ诱导的SIRT1蛋白表达及去乙酰化酶活性的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Corylin还可抑制AngⅡ所致NF-κB转录活性增加及其下游靶基因TNF-α、IL-6、L-1β的上调。而沉默SIRT1则取消了Corylin的心肌肥大保护作用及对SIRT1/NF-κB依赖通路的调控。结论Corylin通过调控SIRT1依赖的NF-κB信号通路抑制心肌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异黄酮 心肌肥大 SIRT1 NF-ΚB 血管紧张素Ⅱ 组蛋白去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三突变体对高糖、低氧环境下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3
作者 麦莉 潘永婷 +2 位作者 何文凯 吴晓倩 李明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617-2623,共7页
目的 探讨以腺病毒为载体的HIF-1α三突变体(Ad-HIF-1α-Trip)对高糖、低氧环境下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置于低氧浓度培养箱中培养,并随机分组,依据正常或高葡萄糖浓度的培养环境以及病毒转染情况分为4... 目的 探讨以腺病毒为载体的HIF-1α三突变体(Ad-HIF-1α-Trip)对高糖、低氧环境下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置于低氧浓度培养箱中培养,并随机分组,依据正常或高葡萄糖浓度的培养环境以及病毒转染情况分为4组,分别为低氧+正常葡萄糖浓度组(LO+NG组),低氧+高葡萄糖浓度组(LO+HG组),低氧+高糖+腺病毒空载体组(LO+HG+Ad-Null组),低氧+高糖+腺病毒HIF-1α三突变组(LO+HG+Ad-HIF-1α-Trip组)。低氧下培养12 h后,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9c2心肌细胞HIF-1α、PI3K和Akt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qRT-PCR、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高糖、低氧环境下HIF-1α、PI3K、Akt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下降,转染Ad-HIF-1α-Trip可增强其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高糖、低氧环境下,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而LO+HG+Ad-HIF-1α-Trip组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率降低。结论 Ad-HIF-1α-Trip可增强高糖、低氧环境下H9c2心肌细胞HIF-1α、PI3K、Akt的表达,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三突变体 腺病毒 PI3K-AKT信号通路 心肌细胞凋亡 糖尿病 糖尿病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治疗成人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的新型非阿片镇痛药——Suzetrigine
4
作者 田婕 江晟 常惠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19-1325,共7页
Suzetrigine是首个被批准上市的NaV1.8通道选择性阻滞剂。2025年1月30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Suzetrigine用于口服治疗中重度急性疼痛。在Suzetrigine的两项Ⅲ期临床试验(NAVIGATE-1与NAVIGATE-2)中,其在主要疗效终点[48 h内NPR... Suzetrigine是首个被批准上市的NaV1.8通道选择性阻滞剂。2025年1月30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Suzetrigine用于口服治疗中重度急性疼痛。在Suzetrigine的两项Ⅲ期临床试验(NAVIGATE-1与NAVIGATE-2)中,其在主要疗效终点[48 h内NPRS评分疼痛强度差异的时间加权总和(SPID48)]上相较于安慰剂均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最小二乘均值差分别为29.3(95%CI:14.0~44.6;P=0.0002)和48.4(95%CI:33.6~63.1;P<0.0001),提示其有明确的镇痛疗效。此外,由于Suzetrigine对NaV1.8的高度选择性,Suzetrigine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表现良好,可有效减少传统阿片类镇痛药常见的恶心呕吐、药物成瘾等不良反应,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zetrigine 钠通道阻滞剂 急性疼痛 镇痛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花蓼不同入药部位黄酮类成分治疗淋球菌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
5
作者 杨杰 张瑜 +3 位作者 郭步伐 彭启伦 叶茂 易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327,共17页
比较分析头花蓼茎、花及叶黄酮类成分治疗淋球菌感染作用机制的异同。本研究首先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HRMS)鉴定头花蓼茎、花及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然后,通过网络药理学比较头... 比较分析头花蓼茎、花及叶黄酮类成分治疗淋球菌感染作用机制的异同。本研究首先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HRMS)鉴定头花蓼茎、花及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然后,通过网络药理学比较头花蓼不同入药部位峰面积比值大于0.1%的黄酮类成分治疗淋球菌感染靶点的差异。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经UPLC-Q-Orbitrap-HRMS结果证实,头花蓼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分布的数量>叶>茎;头花蓼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分布的含量>花>茎,其中槲皮苷相对含量最高。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头花蓼不同入药部位黄酮类成分治疗淋球菌感染的共有核心靶点为TNFα、PTGS2、MMP-9、MMP-2和EGFR。经分子对接验证,头花蓼茎、花及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槲皮苷与PTGS2对接的结合能均低于-10 kcal/mol。上述研究结果揭示头花蓼不同入药部位黄酮类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差异以及头花蓼不同入药部位黄酮类成分通过多途径和多靶点治疗淋球菌感染,为头花蓼不同入药部位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花蓼 不同入药部位 淋球菌感染 网络药理学 UPLC-Q-Orbitrap-HRMS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CH-TXNIP-NLRP3信号通路在体内外阿尔茨海默病样病变中的调控作用
6
作者 谢秋雨 马建烽 +7 位作者 沈绮莹 何永祥 李晓冰 杨朔 向玉珂 覃媛 魏伟 刘英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9-1117,共9页
目的:在体内外实验中探讨E3泛素-蛋白连接酶ITCH通过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AD)样病变的调控作用。方法:(1)随机分组选取2、4、6月龄的5×FAD小鼠(AD模型)和... 目的:在体内外实验中探讨E3泛素-蛋白连接酶ITCH通过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AD)样病变的调控作用。方法:(1)随机分组选取2、4、6月龄的5×FAD小鼠(AD模型)和野生型(WT)小鼠各15只,采用硫磺素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内β-样淀粉蛋白(Aβ)斑块数量,其中免疫荧光染色法进一步用于分析TXNIP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泛素连接酶ITCH和TXNIP蛋白水平变化并用免疫共沉淀法分析二者的相互作用。(2)使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构造神经炎症模型,将其分为对照(CON)组和LPS+ATP处理组,选用Aβ刺激的BV2细胞构造AD炎症模型,根据处理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CON组、12 h处理组、24 h处理组和48 h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TCH、TXNIP和NLRP3炎症小体关键组分NLRP3和caspase-1及其下游分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在Aβ刺激的BV2细胞模型中选用腺病毒转染过表达ITCH(OE-ITCH),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Aβ寡聚体刺激组和OE-ITCH组,Western blot检测上述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5×FAD转基因小鼠皮层及海马区Aβ斑块沉积随月龄增长呈依赖性上升趋势(P<0.01),且与WT小鼠相比,其TXNIP蛋白表达水平同步升高,泛素连接酶ITCH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证实,2月龄和4月龄5×FAD小鼠脑内ITCH与TXNIP蛋白存在相互作用,但在4月龄时ITCH与TXNIP蛋白间相互作用显著减少。细胞实验结果显示,Aβ/LPS刺激后的BV2小胶质细胞中ITCH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同时伴随TXNIP、NLRP3炎症小体关键组分(NLRP3和caspase-1)及其下游分子IL-1β的表达同步上调(P<0.05);过表达ITCH显著抑制了Aβ刺激后BV2细胞TXNIP和NLRP3的异常激活和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体内外实验结果均显示ITCH蛋白可通过抑制TXNIP-NLR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而在AD模型中发挥抗AD样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ITCH蛋白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HuR与非编码RNA相互作用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黄勇 袁小漫 +1 位作者 刘凌蔚 李松沛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1-605,共5页
RNA结合蛋白人类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是胚胎致死性异常视觉样1(embryonic lethal abnormal vision-like 1,ELAVL1)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在人体细胞中普遍表达,主要通过与含AU富集元件(AU-enriched elements,AREs)的mRNA结合调节m... RNA结合蛋白人类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是胚胎致死性异常视觉样1(embryonic lethal abnormal vision-like 1,ELAVL1)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在人体细胞中普遍表达,主要通过与含AU富集元件(AU-enriched elements,AREs)的mRNA结合调节mRNA稳定性来参与转录后调控。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HuR还可与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相互作用来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包括长链ncRNA、环状RNA、微小RNA和穹窿体RNA等。HuR和这些ncRNA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由于肿瘤方面的研究已经有综述进行归纳总结,该综述主要总结HuR-ncRNA相互作用在肿瘤以外的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抗原R 非编码RNA MIRNA lncRNA circRNA 转录后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氨基烟酸的锰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及荧光传感性质 被引量:2
8
作者 江涛 梁晓彤 +4 位作者 廖思燕 刘小慧 余嘉俊 邹霖 邱燕璇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4,321,共9页
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将5-氨基烟酸(5-Hana)与MnCl_(2)反应,成功合成了一例新的三维Mn(II)金属有机框架[Mn_(2)(5-ana)_(4)(H_(2)O)]n(命名为Mn-MOF)。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 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将5-氨基烟酸(5-Hana)与MnCl_(2)反应,成功合成了一例新的三维Mn(II)金属有机框架[Mn_(2)(5-ana)_(4)(H_(2)O)]n(命名为Mn-MOF)。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具有双节点(2,8)-c配位网络结构,其中[Mn_(2)(CO_(2))_(2)(H_(2)O)]二聚单元作为8-连接节点,5-ana-配体作为2-连接节点。分子范德瓦耳斯表面静电势(ESP)分析表明,5-ana-配体的第一反应位点在羧基氧原子附近,ESP最小值为-143.37 kcal·mol^(-1),第二和第三反应位点分别位于吡啶环和氨基氮原子附近。Mn-MOF常温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荧光光谱测试显示配合物在256 nm光激发下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02 nm。更重要的是,Mn-MOF可以通过荧光猝灭实现对Fe^(3+)的选择性识别,且猝灭效率达到98.71%,可作为潜在的荧光探针分析水溶液中的Fe^(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烟酸 Mn(Ⅱ) 晶体结构 金属有机框架 荧光传感器 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激活心肌细胞β-catenin/FoxO1诱导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袁勋 班莉 +5 位作者 田松麟 朱秋连 张贵平 覃媛 潘丽 侯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411,共19页
【目的】探究甲亢激活心肌细胞β-catenin/FoxO1诱导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甲状腺激素(T40.1 mg/kg/day;腹腔注射)连续给药30 d构建甲亢诱导心室重构大鼠体内模型。利用β-catenin抑制剂MSAB(14 mg/kg)同时给药30 d,通... 【目的】探究甲亢激活心肌细胞β-catenin/FoxO1诱导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甲状腺激素(T40.1 mg/kg/day;腹腔注射)连续给药30 d构建甲亢诱导心室重构大鼠体内模型。利用β-catenin抑制剂MSAB(14 mg/kg)同时给药30 d,通过Western-blot检测心肌肥厚主要标志物ANP以及β-catenin、FoxO1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FoxO1的核内外表达及分布情况。利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使用甲状腺激素(T320 nmol/L)处理心肌细胞24 h构建体外甲亢诱导心肌细胞肥厚模型,利用β-cateninsiRNA(30 nmol/L)转染心肌细胞敲低β-catenin,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抑制β-catenin对甲亢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肥厚的影响。【结果】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后β-catenin入核增多并于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结合发挥转录调控作用。β-catenin在甲亢诱导的大鼠心室重构模型心肌细胞核内表达显著增加,而其经典下游转录因子TCF7l2表达无显著差异。我们的结果显示,MSAB抑制β-catenin明显改善甲亢诱导的大鼠心室重构。进一步研究表明甲亢诱导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心肌细胞β-catenin/FoxO1表达明显增强,抑制心肌细胞β-catenin/FoxO1改善甲亢诱导大鼠心肌肥厚。【结论】甲亢性心肌肥厚心肌细胞β-catenin/FoxO1活化,抑制β-catenin/FoxO1改善甲状腺激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心肌肥厚 Β-连环素 叉头盒O1蛋白 心肌细胞肥大 MSAB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润华 戴永祺 +2 位作者 张建业 李方德 鲁艳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43,共12页
微流控芯片是集成化、高通量、低成本、便携式的生物分析检测工具,近年来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中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微流控芯片及其系统在SARS-CoV-2检测中的最新进展,介绍并对比了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材料和成型工艺,着重阐... 微流控芯片是集成化、高通量、低成本、便携式的生物分析检测工具,近年来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中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微流控芯片及其系统在SARS-CoV-2检测中的最新进展,介绍并对比了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材料和成型工艺,着重阐述了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核酸分子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即时检测(POCT)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为检测方法的创新设计和芯片制备提供参考。将现有生物检测技术与微流控设备有效结合,可以实现SARS-CoV-2的高效、灵敏和准确检测,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病毒检测方法呈现出多样化、集成化的特点,是传统病毒检测方法的有效替代方案。本文探讨了各种检测技术的适用性和现有挑战,将帮助学者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生物医学分析检测研究,深化认识先进检测技术与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聚合物 SARS-CoV-2 核酸检测 P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MS和GC-MS代谢组学分析头花蓼不同入药部位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启伦 杨杰 +2 位作者 郭步伐 叶茂 易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1-2041,共11页
为了探究头花蓼不同入药部位黄酮类化合物分布的丰度,挖掘其潜在的药用价值。采用LC-MS和GC-MS代谢组学技术对头花蓼茎、花和叶进行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组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头花蓼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分布的数量(425个)>叶(376个)>... 为了探究头花蓼不同入药部位黄酮类化合物分布的丰度,挖掘其潜在的药用价值。采用LC-MS和GC-MS代谢组学技术对头花蓼茎、花和叶进行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组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头花蓼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分布的数量(425个)>叶(376个)>茎(354个);以差异倍数(fold change)≥2或≤0.5,P<0.05为依据在头花蓼茎与花、茎与叶及叶与花对比中分别筛选到333个、289个和366个黄酮类差异代谢物。头花蓼三组样本对比(茎与花、茎与叶、叶与花)的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于黄酮生物合成途径。3′,4′,5′,5,7-五羟黄酮、表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在花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茎或叶,并且是重要的药理活性物质。本研究全面分析和鉴定了头花蓼不同入药部位的黄酮类化合物,证实了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花,为后续深入挖掘和利用其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花蓼 不同入药部位 代谢组学 黄酮 3′ 4′ 5′ 5 7-五羟黄酮 表没食子儿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甲氧基黄酮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诗琪 陈映彤 +4 位作者 庄曼 余耿鑫 王晓燕 蔡轶 顾少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92-1398,共7页
目的:探究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3,5,6,7,8,3',4'-heptamethoxyflavone,HMF)对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株SW480和HCT116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SW480和HC... 目的:探究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3,5,6,7,8,3',4'-heptamethoxyflavone,HMF)对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株SW480和HCT116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SW480和HCT116细胞用不同浓度(0、12.5、25和50μmol/L)的HMF处理48 h后,采用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速率;通过DCF-DA活性氧实验分析其氧化应激水平;通过RT-qPCR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1,NQO-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显示,SW480和HCT116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HMF处理后增殖能力显著减弱(P<0.05)。Transwell实验证明,HMF处理后SW480和HCT116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5)。划痕实验结果表明,经过HMF处理,SW480和HCT116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到明显的限制(P<0.05)。DCF-DA染色结果提示,HMF作用后SW480和HCT116细胞中的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的RT-qPCR实验结果表明,HMF可显著抑制抗氧化分子HO-1和NQO-1的mRNA表达。结论:HMF可能通过诱导人CRC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抑制其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甲氧基黄酮 结直肠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艳平 高文慧 +3 位作者 伍艳婷 杨俊 周毅 简晓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97-260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F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组,对3组的一般资... 目的探讨影响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F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组,对3组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N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本组FN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86.15%,单因素分析显示,3组患者粒缺时间、体能状况评分(PS评分)、降钙素原(PCT)和给药时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粒缺时间<7 d、PS评分<2、PCT<0.5 ng/mL的患者临床疗效更好。结论FN的治疗过程中应重点关注PS评分和PCT高的患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纠正粒缺情况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缺伴发热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γ刺激hUC-MSCs分泌外泌体促进调节性T细胞生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翔宇 李晓红 +6 位作者 肖静 胡洁媚 冯娟 霍然 何国东 吴岳恒 余细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生理和炎性微环境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能否通过外泌体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来发挥免疫抑制功能。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h UC-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h UC-MSC... 目的探讨生理和炎性微环境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能否通过外泌体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来发挥免疫抑制功能。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h UC-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h UC-MSCs。IFN-γ模拟体内炎性微环境,以未预处理为对照,分别提取外泌体,得到Nor-h UC-exo和IFN-γ-stimulated h UC-exo,分析其浓度及粒径分布等特征、并鉴定表面标记蛋白CD63的表达。采用h UC-MSCs、Nor-h UCexo、IFN-γpretreated-h UC-MSCs、IFN-γstimulated h UC-exo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5 d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的增殖、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 h UC-MSCs高表达CD73、CD44等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IFN-γ刺激前后外泌体粒径无明显变化,但IFN-γ刺激后分泌量和CD63增加(P<0.05)。CFSE染料示踪结果显示,h UC-MSCs来源的外泌体抑制PBMCs增殖(P<0.01),且IFN-γ刺激后明显提高外泌体的免疫抑制能力(P<0.01)。在活化T细胞中,IFN-γ-stimulated h UC-exo组Treg比例(11.53±0.88%)与IFN-γpretreated-h UC-MSCs组(7.54±0.50%)(P<0.05)、Norh UC-exo组(6.60±0.56%)(P<0.01)、对照组(3.87±0.73%)(P<0.01)相比升高。结论 h UC-MSCs可通过分泌外泌体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在炎症因子刺激下h UCMSCs分泌的外泌体明显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h UC-exo可能是潜在的免疫抑制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炎性微环境 免疫调节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个品种来源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的测定 被引量:17
15
作者 罗琥捷 杨宜婷 +4 位作者 李晓伟 罗美霞 胡坪君 陈浩 郑国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5-569,共5页
目的测定11个品种来源陈皮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中多甲氧基黄酮的含有量。方法 HPLC法筛选提取溶剂(甲醇、无水乙醇、95%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18批样品中该类成分的含有量,以川陈皮素为对照品,检... 目的测定11个品种来源陈皮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中多甲氧基黄酮的含有量。方法 HPLC法筛选提取溶剂(甲醇、无水乙醇、95%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18批样品中该类成分的含有量,以川陈皮素为对照品,检测波长330 nm。结果乙酸乙酯提取效果最好,故选择其作为提取溶剂。川陈皮素在3.024~13.10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101.37%,RSD1.34%。不同品种来源样品中多甲氧基黄酮含有量有明显差异,以茶枝柑、大红袍、福橘、芦柑、南丰蜜橘、砂糖桔为高,均在0.4%以上。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有效克服其他黄酮类成分的干扰,适用于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含有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品种来源 多甲氧基黄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上调4周运动大鼠骨骼肌收缩功能和线粒体生物合成 被引量:7
16
作者 邱霓 方伟进 +2 位作者 李聪 李晓媚 熊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59-1265,共7页
目的:观察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物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其信号通路在4周运动大鼠NO水平及骨骼肌收缩功能与线粒体生物合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4周运动大鼠模型,检测离体比目鱼肌对电刺激的单次、强直和疲劳收缩的最... 目的:观察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物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其信号通路在4周运动大鼠NO水平及骨骼肌收缩功能与线粒体生物合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4周运动大鼠模型,检测离体比目鱼肌对电刺激的单次、强直和疲劳收缩的最大张力;并检测骨骼肌中ATP和线粒体DN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NRF)mRNA的表达以反映线粒体生物合成及功能;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清ADMA浓度;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中内源性ADMA生成酶PRMT1和ADMA代谢酶DDAH2种亚型以及NOS 3种亚型蛋白的表达;用比色法测定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大鼠比目鱼肌对电刺激诱导的各种收缩张力均明显增强,比目鱼肌ATP含量、线粒体DNA含量和PGC-1α、NRF mRNA增加显著(P<0.01)。运动组大鼠比目鱼肌中构成型NOS(cNOS)的蛋白表达及其NOS活性明显上调(P<0.01),而NO含量仅小幅增加(P<0.05);同时,4周运动增加大鼠血清ADMA浓度,并伴有骨骼肌DDAH2表达下调。结论:短期耐力运动增强比目鱼肌单次收缩、强直收缩和抗疲劳收缩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过度增加的cNOS促使ADMA水平反馈性升高,从而维持骨骼肌NO低幅度增加,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运动 骨骼肌 收缩功能 一氧化氮 线粒体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运动8周对大鼠骨骼肌收缩功能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邱霓 李聪 +3 位作者 方伟进 韦雪梅 何玉莲 熊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1-697,共7页
目的探讨8周耐力运动对不同类型骨骼肌收缩功能及线粒体能量代谢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经8周平台跑步训练的♂SD大鼠的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观测给予不同方式电刺激后两种类型骨骼肌收缩能力和抗疲劳能力的变化以及ATP含量和线粒... 目的探讨8周耐力运动对不同类型骨骼肌收缩功能及线粒体能量代谢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经8周平台跑步训练的♂SD大鼠的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观测给予不同方式电刺激后两种类型骨骼肌收缩能力和抗疲劳能力的变化以及ATP含量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耐力运动8周可一定程度提高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在单次电刺激和强直电刺激下的收缩力,明显改善比目鱼肌的抗疲劳能力。ATP含量在两类肌肉中均明显升高,但只有比目鱼肌线粒体DNA、PGC-1α、NRF基因的转录及PGC-1α蛋白明显上调,并伴随p-AMPK/AMPK蛋白比值明显增加。结论耐力运动8周改善骨骼肌的收缩能力,但仅增加富含氧化型肌纤维的比目鱼肌的抗疲劳能力,这可能与耐力运动激活氧化型肌纤维的AMPK,上调PGC-1α转录和表达,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运动 比目鱼肌 趾长伸肌 骨骼肌收缩 线粒体生物合成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食8周对大鼠不同类型骨骼肌收缩功能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邱霓 李聪 +3 位作者 方伟进 何玉莲 韦雪梅 熊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200,共8页
目的:探讨限食对不同类型骨骼肌收缩功能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为阐明限食的有益作用及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每天按正常大鼠摄食量的60%饲养动物以制备限食8周大鼠模型,麻醉下分离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记录电刺激诱导骨骼肌单次、... 目的:探讨限食对不同类型骨骼肌收缩功能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为阐明限食的有益作用及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每天按正常大鼠摄食量的60%饲养动物以制备限食8周大鼠模型,麻醉下分离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记录电刺激诱导骨骼肌单次、强直和疲劳收缩,观测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COX I)和核基因β-actin拷贝数的比值以反映线粒体生物合成,检测骨骼肌ATP含量以反映线粒体功能。结果:限食8周对电刺激诱导的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单次和强直收缩均有增强作用,但仅提高比目鱼肌的抗疲劳作用;限食也增加两种肌肉的ATP含量,但对比目鱼肌更明显;限食虽对2种肌肉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具有增加作用,但只上调比目鱼肌内线粒体生物合成及其调节基因PGC-1α和NRF的转录。结论:限食8周增强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对电刺激的收缩反应,尤其对富含氧化型肌纤维的比目鱼肌更明显;其机制除与限食促进这2种肌肉AMPK活化、增加ATP供应以外,还与上调比目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及其调控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食 比目鱼肌 趾长伸肌 骨骼肌收缩 线粒体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梅 滕文浩 +3 位作者 姜雯雯 向继洲 刘慧 杨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5-631,共7页
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参与调节多种重要的细胞功能。既往研究表明,EGFR在促进心肌肥大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拟观察EGFR是否参与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心血管重构。方法本实验采用经典... 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参与调节多种重要的细胞功能。既往研究表明,EGFR在促进心肌肥大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拟观察EGFR是否参与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心血管重构。方法本实验采用经典的"两肾一夹"(2K1C)Goldblatt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观察血压、左室心指数和心血管系统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和主动脉EGFR以及磷酸化ERK的表达。结果术后2周,2K1C大鼠收缩压急剧升高;6周后,左室心指数增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胸主动脉内中膜增厚,表明肾血管性高血压诱导了心血管重构。与假手术组相比,2K1C大鼠心肌和主动脉EGFR表达增加,且与收缩压升高的程度相关(P<0.05)。磷酸化ERK 1/2的水平也明显上调。结论 EGFR及下游激酶ERK 1/2参与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并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肾一夹(2K1C) 肾血管性高血压 心血管重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MAPK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奈酚抑制人胆囊癌细胞增殖及其对mTORC1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侯敬申 梁颖涛 +1 位作者 王伟雄 赵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9-425,共7页
目的:探讨山奈酚对人胆囊癌细胞(SGC-996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浓度为0、25、50、75、100、125、150、175μmol/L的山奈酚干预SGC-996细胞24、48、72h后,CCK-8法检测SGC-996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干预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 目的:探讨山奈酚对人胆囊癌细胞(SGC-996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浓度为0、25、50、75、100、125、150、175μmol/L的山奈酚干预SGC-996细胞24、48、72h后,CCK-8法检测SGC-996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干预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P-S6K1及P-S6等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干预24h时,浓度为0~175μmol/L的山奈酚对SGC-99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干预48h时,浓度为75μmol/L及以上的山奈酚可明显抑制SGC-996细胞的增殖(P<0.05);干预72h时,浓度为50μmol/L的山奈酚也可显著抑制SGC-996细胞的增殖(P<0.05).浓度为100μmol/L山奈酚干预48h,可显著诱导细胞凋亡(P<0.05),显著降低P-S6K1和P-S6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山奈酚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明显抑制SGC-996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而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mTORC1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奈酚 人胆囊癌细胞 细胞凋亡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