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被引量:13
1
作者 章喜明 魏悦姿 +3 位作者 阳范文 张建 李结松 田秀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3-206,269,共5页
为解决医学院校工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科教融合与校企融合不充分、产学研结合不足,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育人模式单一、能力培养有待提高等问题,研究探讨了通过“校企医孵”四方共同打造生物医学工程“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 为解决医学院校工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科教融合与校企融合不充分、产学研结合不足,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育人模式单一、能力培养有待提高等问题,研究探讨了通过“校企医孵”四方共同打造生物医学工程“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试行“三协同”“三尽早”和“四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摸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近5年的实践表明,该育人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初步创业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新工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创新创业 教育体系 协同育人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结合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2
作者 杨权 黄俊 邱怀娜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505-2508,共4页
翻转课堂、雨课堂、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和基于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模式(OBE)等新颖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在医学免疫学理论课上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实验教学作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翻转课堂、雨课堂、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和基于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模式(OBE)等新颖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在医学免疫学理论课上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实验教学作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研究尝试将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改革,并与线上自主学习相结合,以学生分组讲解为主,并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此教学模式更突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善于思考、语言表达、动手操作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实验教学 翻转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实结合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51
3
作者 章喜明 李锦新 +5 位作者 朱晓琴 戴建威 宣爱国 马长玲 周丽芬 魏悦姿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73-276,共4页
为解决珍稀标本和病种来源及高危险性、高耗材等传统医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在实体实验的基础上,构建与实验课程对应、功能互补、内容拓展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并依托该平台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1~2年级本科生试... 为解决珍稀标本和病种来源及高危险性、高耗材等传统医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在实体实验的基础上,构建与实验课程对应、功能互补、内容拓展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并依托该平台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1~2年级本科生试行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拓展学习时空与提高学习兴趣。5年多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虚拟仿真 虚实结合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系统慢病:铁死亡、离子通道、环状RNA及肠道菌群
4
作者 刘金保 陈亚红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共3页
呼吸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功能系统之一,负责气体交换、维持组织器官的氧气供应以及二氧化碳排出。主要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结构,与血液循环系统密切合作。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对维持人体代谢平衡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然而... 呼吸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功能系统之一,负责气体交换、维持组织器官的氧气供应以及二氧化碳排出。主要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结构,与血液循环系统密切合作。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对维持人体代谢平衡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环境污染、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等为代表的一类疾病,其以气道、肺部长期损伤为特征,病程较长且通常不可完全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健康问题 死亡风险 血液循环系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系统 人体代谢 氧气供应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被引量:1
5
作者 符雯 胡雅梦 +1 位作者 陈鑫 刘金保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2,共9页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整合了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炎症的非凋亡形式的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积累。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铁死亡参与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的发病机制。此外,铁死亡相...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整合了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炎症的非凋亡形式的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积累。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铁死亡参与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的发病机制。此外,铁死亡相关基因和分子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些基因和分子具有作为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本文主要对铁死亡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进一步讨论了现有的靶向铁死亡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进展,以及将实验研究转化为临床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炎症 线粒体 脂质代谢 铁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啮齿类疟原虫对小鼠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梁晓枫 张玉红 齐艳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4,共10页
疟疾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古老疾病,疟原虫是其病原体。机体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方式对抗疟原虫的侵袭。固有免疫是第一道防线,通过固有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发挥作用;适应性免疫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抵抗疟原虫。由... 疟疾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古老疾病,疟原虫是其病原体。机体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方式对抗疟原虫的侵袭。固有免疫是第一道防线,通过固有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发挥作用;适应性免疫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抵抗疟原虫。由于抗疟药物的广泛使用,疟原虫逐渐产生抗药性,迫切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啮齿类疟原虫是研究疟疾的良好模型,通过研究其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加深对疟疾的了解,并为新治疗靶点提供思路。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啮齿类疟原虫、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以及目前的一些治疗新靶点,旨在促进对疟疾免疫反应的理解,并探索新的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类疟原虫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因子 疟疾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7
作者 卢少华 庄海霞 +1 位作者 朱晨 冯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6,共15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是全球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线粒体作为细胞能量代谢中心,在CVD病理进程中的功能障碍已成为关键标志。这种功能失调可引发氧化应激、钙离子失衡和ATP减少,导致心肌细胞损伤。...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是全球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线粒体作为细胞能量代谢中心,在CVD病理进程中的功能障碍已成为关键标志。这种功能失调可引发氧化应激、钙离子失衡和ATP减少,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降解受损线粒体的保护机制,在维持心肌细胞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揭示,线粒体自噬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CVD中具有显著调控作用。并且已有多种药物在靶向调节线粒体自噬活性中显示出很好的潜力,这为CVD治疗提供新思路。本综述系统阐述了线粒体自噬在CVD发病中的分子机制、生理病理功能及潜在治疗应用的最新进展,为深化对CVD认知和开发创新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线粒体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学效应诱导的近红外光响应温和光热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嘉民 张亚茹 +2 位作者 谭美玲 田秀梅 侯智尧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89-1903,共15页
癌症是世界上高致死率的疾病之一,传统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和手术等由于其局限性而常常使疗效不尽如人意。光热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PTT)是基于光热治疗剂的光热转换效应,将近红外光能量转换为热能并杀死癌细胞。然而,PTT消融肿... 癌症是世界上高致死率的疾病之一,传统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和手术等由于其局限性而常常使疗效不尽如人意。光热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PTT)是基于光热治疗剂的光热转换效应,将近红外光能量转换为热能并杀死癌细胞。然而,PTT消融肿瘤所需的温度较高,通常会引起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采用较低治疗温度(38~43℃)的温和光热治疗(Mild photothermal therapy,mPTT)对于推动PTT进入肿瘤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即便小幅度的温度升高也会使癌细胞处于热应激状态并使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表达上调,影响mPTT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为了改善mPTT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以树枝状介孔硅包覆稀土荧光纳米晶的纳米复合材料(DCNP@DMSN)作为基质材料,在其表面上修饰MnFe2O4纳米酶并在孔道内装载吲哚菁绿(ICG),设计了一种近红外荧光成像介导和动力学效应诱导的近红外光(NIR)响应mPTT协同治疗体系。该体系呈现出肿瘤微环境响应的化学动力学效应和近红外光激发的光动力学效应,产生的活性氧物质及脂质过氧化物可下调低温光热处理产生的热应激性HSP70的表达,实现动力学效应诱导的mPTT,在4T1乳腺癌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性能。同时,该平台具备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功能,可实现对活体肿瘤的定位。这对开发多功能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实现治疗过程的可视化、个体化以及精准化,改善肿瘤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治疗 光动力治疗 纳米酶 近红外荧光成像 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8经TFEB介导促进溶酶体再生而调节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
9
作者 许浩 孙雪妮 +7 位作者 吴天祺 刘进源 黄倩琳 莫蝶 王嘉馨 陈沈娴 邓伯丹 许小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目的:探讨CD38对巨噬细胞溶酶体再生及胆固醇外流的影响。方法: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敲除(LDLr^(-/-))小鼠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为细胞模型。采用活细胞成像系统观察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ADP)对巨噬细胞溶酶体数量的影响;利用ELIS... 目的:探讨CD38对巨噬细胞溶酶体再生及胆固醇外流的影响。方法: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敲除(LDLr^(-/-))小鼠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为细胞模型。采用活细胞成像系统观察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ADP)对巨噬细胞溶酶体数量的影响;利用ELISA检测巨噬细胞内NAADP的水平;细胞经NA处理后,利用RT-q PCR检测CD38 m RNA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D38蛋白表达和转录因子EB(TFEB)磷酸化水平;利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CD38/NAADP信号通路对溶酶体数量和胆固醇外流的影响。结果:NAADP可显著增加巨噬细胞中溶酶体的数量(P<0.05),这种效应可被NAADP拮抗剂NED-19、Ca^(2+)螯合剂BAPTA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s A明显抑制(P<0.05);CD38可明显促进巨噬细胞中NAADP的合成(P<0.05);NAADP合成底物NA可明显促进CD38 m RNA和蛋白表达(P<0.05);NA还可显著降低TFEB的磷酸化水平,且这一效应也可被NED-19、BAPTA和Cs A明显抑制(P<0.05);阻断CD38/NAADP信号通路可明显抑制NA诱导的溶酶体数量增加和溶酶体游离胆固醇及胞质胆固醇酯的外流(P<0.05);在LDLr/CD38双基因敲除巨噬细胞中,NA诱导的溶酶体数量增加和溶酶体游离胆固醇及胞质胆固醇酯的外流效应消失,CD38基因回补后,这一效应即可恢复(P<0.05)。结论:CD38可经TFEB介导,触发巨噬细胞溶酶体再生,进而促进巨噬细胞溶酶体游离胆固醇和胞质中胆固醇酯的外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8 溶酶体再生 巨噬细胞 胆固醇 转录因子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PK抑制剂联合溶瘤病毒增强对肝癌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育民 杜端明 +5 位作者 刘春霖 洪跃飞 江磊昌 罗伟芝 彭尧 JOHN Bell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231-2234,2239,共5页
目的:寻找协同增强VSVΔ51溶瘤病毒(OV)对肝癌杀伤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并探索其协同机制。方法:通过将不同机制的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与VSVΔ51联合,筛选对肝癌细胞裂解能力最强的药物组合;通过体内抑瘤能力实验检测联合疗法的体内... 目的:寻找协同增强VSVΔ51溶瘤病毒(OV)对肝癌杀伤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并探索其协同机制。方法:通过将不同机制的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与VSVΔ51联合,筛选对肝癌细胞裂解能力最强的药物组合;通过体内抑瘤能力实验检测联合疗法的体内抗肿瘤活性;通过电镜观测联合疗法处理后内质网的肿胀程度及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的水平,探索联合疗法协同增效的机制。结果:细胞存活实验表明,DNA-PK抑制剂M3814与VSVΔ51联合后较M3814单独给药细胞毒性明显增强,沉默靶细胞DNA-PKcs基因后也能显著增强VSVΔ51的肿瘤裂解能力(P<0.0001);体内实验表明,M3814与VSVΔ51联合治疗较单独治疗而言肿瘤抑制能力显著增强(P<0.001);电镜观测结果显示M3814与VSVΔ51联合处理靶细胞后内质网肿胀程度增加(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M3814与VSVΔ51联合治疗后的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增加(P<0.001)。结论:M3814联合VSVΔ51可以增强内质网应激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有可能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溶瘤病毒 DNA-PK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 1通过下调PPAR-γ受体提升人乳牙牙髓干细胞骨向分化效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威 刘梦佳 张清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9-175,共7页
目的:研究SIRT1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s)成骨分化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特异性SIRT1激活剂SRT1720和抑制剂EX527,预处理SHEDs 3 d后作为工作细胞用于实验。CCK-8实验检测SRT1720和EX527与SHEDs共培养1、2、3、7 d后的细胞增殖能力变... 目的:研究SIRT1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s)成骨分化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特异性SIRT1激活剂SRT1720和抑制剂EX527,预处理SHEDs 3 d后作为工作细胞用于实验。CCK-8实验检测SRT1720和EX527与SHEDs共培养1、2、3、7 d后的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筛选出最佳浓度为0.5μmol/L的SRT1720和EX527溶液,利用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SHEDs骨向分化。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及定量检测,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等方法分别检测早、晚期成骨分化,通过RT-PCR检测骨向分化标志物ALP、Runx2、骨桥蛋白、Ⅰ型胶原、骨钙蛋白以及SIRT1、PPAR-γ等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研究SIRT1调控SHEDs体外骨向分化的可能机制。结果:SIRT1激活剂组骨向分化标志物基因mRNA较SIRT1抑制剂组增强,表明随着SIRT1表达上调,SHEDs的成骨分化效能也一并上调,而PPAR-γ受体相应下调。结论:SIRT1的表达与SHEDs的骨向分化能力呈正相关,SIRT1促进骨向分化的作用与BMP信号通路中的PPAR-γ受体下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 人乳牙牙髓干细胞 PPAR-Γ 骨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酸经LXRα/NPC1途径促进巨噬细胞溶酶体胆固醇外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萍 张汉斌 +3 位作者 刘钰林 方淑香 李平 许小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59-1367,共9页
目的:探讨烟酸(NA)对巨噬细胞溶酶体游离胆固醇外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佛波酯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形成的巨噬细胞为细胞模型,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技术观察NA对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孵育的巨噬细胞溶酶体胆固醇外流... 目的:探讨烟酸(NA)对巨噬细胞溶酶体游离胆固醇外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佛波酯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形成的巨噬细胞为细胞模型,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技术观察NA对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孵育的巨噬细胞溶酶体胆固醇外流的作用,以及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ADP)拮抗剂Ned-19、Ca2+螯合剂BAPTA、肝X受体α(LXRα)siRNA和尼曼-皮克C1蛋白(NPC1)siRNA对NA效应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A、Ned-19和BAPTA对LXRαmRNA和NPC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NA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oxLDL孵育的巨噬细胞溶酶体胆固醇外流;这种效应可被Ned-19和BAPTA显著抑制。NA可明显促进NPC1蛋白及LXRαmRNA表达;这种效应也可被Ned-19和BAPTA明显抑制。LXRαsiRNA可明显抑制NA对NPC1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siRNA沉默LXRα和NPC1表达也可明显减弱NA促溶酶体胆固醇外流的效应。结论:NA可显著促进巨噬细胞溶酶体胆固醇外流,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NAADP的生成,进而促进溶酶体瞬时感受器电位黏脂蛋白1(TRPML1)通道Ca2+的释放,后者经LXRα促进NPC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 巨噬细胞 溶酶体 胆固醇 肝X受体Α 尼曼-皮克C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BAT共混体系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7
13
作者 颜颖达 赵珊 +9 位作者 阳范文 李荣荣 王晨光 梁毓 陈晓明 章喜明 田秀梅 周苗 王晗 陈新度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41,46,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多官能团增塑增容剂HM–530A增容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LA/PBAT)共混体系,系统研究了HM–530A用量对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结构、加工性能和热性能影响。随着HM–530A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平衡扭...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多官能团增塑增容剂HM–530A增容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LA/PBAT)共混体系,系统研究了HM–530A用量对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结构、加工性能和热性能影响。随着HM–530A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平衡扭矩降低,熔体流动速率增大,当HM–530A用量为12%时,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0 g/(10 min),较未增塑时提高5倍。随着HM–530A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不断降低,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增塑改性后的撕裂强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当HM–530A用量为9%时,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为254%、拉伸强度为31.7 MPa、撕裂强度为22.2 N/cm,综合性能良好。差示扫描量热曲线显示,随着HM–530A用量增加,共混体系的结晶温度逐步升高,PBAT的熔融峰消失,PLA和PBAT的相容性改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当HM–530A用量为9%时,共混体系脆冷断面的褶皱和粗糙度明显增加,呈现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增容 增塑 共混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组织补片熔体电纺三维打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阳范文 章喜明 +3 位作者 谢国喜 张智勇 刘跃军 杨崇岭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3-207,285,共6页
针对医用组织补片熔体电纺三维打印实验设备成本高、原材料昂贵和实验耗时长等问题,利用3D虚拟仿真技术将熔体电纺三维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医用组织补片微观结构设计和打印过程等进行实时模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仿... 针对医用组织补片熔体电纺三维打印实验设备成本高、原材料昂贵和实验耗时长等问题,利用3D虚拟仿真技术将熔体电纺三维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医用组织补片微观结构设计和打印过程等进行实时模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该系统具有基础知识学习、知识点测试、线上虚拟操作和线上产品设计四大功能。学生采用课前线上学习、在线虚拟仿真实验、在线产品研发设计与线下实操相结合的混合式实验模式,提高了对医用组织补片产品研发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该系统的应用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性思维、产品研发和医工结合等能力,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电纺 三维打印 医用组织补片 虚拟仿真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硫化氢供体对癫痫大鼠模型海马Nrf2蛋白表达和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艺泷 黄宝怡 +7 位作者 黄文幸 钟宇婷 詹芷晴 邓镇 汪鹏 刘国辉 朱晓琴 苏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0-704,共5页
目的探究新型硫化氢(H_(2)S)供体对癫痫大鼠海马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表达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 目的探究新型硫化氢(H_(2)S)供体对癫痫大鼠海马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表达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制备急性大鼠癫痫模型,并经侧脑室给予不同的药物处理。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致痫组(epilepsy,EP组),硫化氢干预组(H_(2)S+EP组),硫化氢干预+Nrf2蛋白抑制剂(鸦胆子苦醇,brusatol)组(H_(2)S+Brusatol+EP组)。行为学观察评估大鼠癫痫发作情况,BL-420系统监测各组大鼠脑电波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海马组织SOD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组织Nrf2蛋白的表达。结果行为学观察显示,与EP组相比,H_(2)S+EP组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发作级别降低;与H_(2)S+EP组相比,H_(2)S+Brusatol+EP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缩短,发作级别增加。脑电图结果显示,与EP组相比,H_(2)S+EP组癫痫发作波幅减小;与H_(2)S+EP组相比,H_(2)S+Brusatol+EP组大鼠癫痫发作波幅增大。分光光度法结果显示,与EP组相比,H_(2)S+EP组大鼠海马组织SOD活性显著增高(P<0.05);与H_(2)S+EP组相比,H_(2)S+Brusatol+EP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EP组相比,H_(2)S+EP组海马组织Nrf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_(2)S+EP组相比,H_(2)S+Brusatol+EP组Nrf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EP组相比,H_(2)S+Brusatol+EP组Nrf2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_(2)S可以抑制癫痫发作,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Nrf2蛋白的表达,增高SOD活性,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癫痫 NRF2 超氧化物歧化酶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和记忆的跨代遗传:果蝇能告诉我们真相吗?(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 朱岩 +1 位作者 刘力 焦仁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7-347,共11页
学习记忆是一个获取、储存和再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并以行为作为输出信号.学习记忆是高等生物适应动态环境不可或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缺陷会导致精神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阿尔兹海默病等.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这些精神类疾病能够... 学习记忆是一个获取、储存和再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并以行为作为输出信号.学习记忆是高等生物适应动态环境不可或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缺陷会导致精神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阿尔兹海默病等.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这些精神类疾病能够遗传给后代,所以以动物模型来研究学习和记忆的跨代遗传机制已经开始.在这篇综述里,首先简要概括了目前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分子机制、神经环路和跨代遗传的可能机制;然后,讨论了利用果蝇模型来研究学习和记忆跨代遗传的可能性.最后,我们提供了可能的策略用以揭示果蝇学习和记忆跨代遗传的表观遗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代遗传 学习和记忆 获得性行为 表观遗传印记 果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H_2S供体激活PI3K/Akt对癫痫大鼠脑内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思远 蔡昕 +6 位作者 卢晓桦 铁子慧 叶芷钘 刘丹琼 都昇 雷水生 朱晓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H_2S供体对癫痫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即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影响Bcl-2/Bax蛋白表达进而减少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方法通过腹腔注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的方法建立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 目的研究新型H_2S供体对癫痫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即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影响Bcl-2/Bax蛋白表达进而减少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方法通过腹腔注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的方法建立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模型,并经侧脑室注射给予不同药物处理,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PTZ致痫组(SE组)、H_2S预处理组(H_2S+SE组)、DMSO预处理组(DMSO+SE组)、抑制剂组(LY294002+SE组)。采用行为学观察记录大鼠癫痫发作情况;植入脑电引流电极记录大鼠海马脑电变化;TUNEL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PI3K、Akt、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观察发现LY294002+SE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最高,DMSO+SE组和SE组次之,H_2S+SE组较低;H_2S+SE组癫痫发作潜伏期最长,DMSO+SE组和SE组次之,而LY294002+SE组最短。脑电图检测提示LY294002+SE组平均波幅最高,其次为DMSO+SE组和SE组,高于H_2S+SE组,对照组无痫样波。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DMSO+SE组和SE组相比,LY294002+SE组海马CA1区凋亡最严重,而H_2S+SE组凋亡细胞较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I3K、Akt、Bcl-2/Bax表达量从低到高依次为正常对照组、LY294002+SE组、SE/DMSO+SE组、H_2S+SE组;与SE组相比,H_2S+SE组Bcl-2/Bax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结论H_2S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改变该通路所介导的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比例,从而发挥抑制癫痫、保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H_2S供体 PI3K/Akt通路 Bcl-2/Bax表达 海马神经元凋亡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L抑菌改性及其在肿瘤放疗体位固定器3D打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海莲 梁宇熙 +7 位作者 阳范文 陈锦龙 宋佳奇 李荣荣 魏悦姿 章喜明 田秀梅 周苗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3,45,共6页
选择聚己内酯(PCL)为基材,添加滑石粉和纳米氧化锌进行改性,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在温度150℃、转速250 r/min条件下制备PCL抑菌改性材料,研究了滑石粉用量对材料拉伸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以及纳米氧化锌种类对材料抑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择聚己内酯(PCL)为基材,添加滑石粉和纳米氧化锌进行改性,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在温度150℃、转速250 r/min条件下制备PCL抑菌改性材料,研究了滑石粉用量对材料拉伸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以及纳米氧化锌种类对材料抑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滑石粉含量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熔体流动速率(MFR)和断裂伸长率呈现先增大然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滑石粉含量(质量分数)为10%时,MFR和断裂伸长率到达最大值,分别为2.69 g/10 min和813%;平衡扭矩随之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当滑石粉含量为10%时到达最小值3.2 N·m。在此基础上添加4种纳米氧化锌制备PCL抑菌3D打印材料,发现粒径为20~30 nm的纳米氧化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得到的最佳配方为:PCL 85%、纳米氧化锌4%、偶联增容改性剂YY–5021 1%和滑石粉10%,材料的MFR为2.5 g/10 min、拉伸强度为19.3 MPa、断裂伸长率为803%。将制备的PCL抑菌改性材料用于体位固定器的3D打印,在打印温度220℃、填充度100%、填充打印速度40 mm/s、底板温度30℃的条件下打印出外观良好、尺寸精准的体位固定器,其在肿瘤放疗体位固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抑菌改性 肿瘤放疗 体位固定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肿瘤光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被引量:5
19
作者 常梦宇 王曼 +1 位作者 侯智尧 林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95-1013,共19页
由于其非侵入性、时空可控性和高效性,光热治疗(PTT)在抗肿瘤治疗领域迅猛发展。然而,PTT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的临床转化。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光热转换原理和PTT抗肿瘤机制。随后着重总结了PTT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其非侵入性、时空可控性和高效性,光热治疗(PTT)在抗肿瘤治疗领域迅猛发展。然而,PTT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的临床转化。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光热转换原理和PTT抗肿瘤机制。随后着重总结了PTT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并列举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主要包括:调控纳米材料的形貌、构建异质结结构、选择合适的光学窗口来提高纳米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设计多模态协同治疗模式来克服单一PTT的局限性;提高纳米材料的肿瘤富集量来增强抗癌治疗效果;以及构建肿瘤微环境激活的光热转换试剂和设计低温PTT模式来提高纳米药物的生物安全性。最后,对PTT的未来前景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治疗 光热转换效率 协同治疗 肿瘤微环境激活治疗 低温热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在大鼠癫痫持续状态的动态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嫣 朱紫婷 +5 位作者 王林杰 都昇 邱敏 林俊东 雷水生 朱晓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研究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致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status epilepticus,SE)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72 h内的动态表达以及SE后脑水肿的变化,为下一步抑制AQP4的表达选择最佳时间点。方法腹腔注射PTZ建立大鼠SE... 目的研究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致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status epilepticus,SE)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72 h内的动态表达以及SE后脑水肿的变化,为下一步抑制AQP4的表达选择最佳时间点。方法腹腔注射PTZ建立大鼠SE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SE后0、12、24、48、72 h组(腹腔注射PTZ致痫)。采用干-湿重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的水含量;免疫组化检测AQP4在海马内的表达及分布;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干-湿重法结果提示SE后12 h大鼠脑水含量开始增加,至24 h大鼠脑水含量达到最高,然后降低,至72 h时大鼠脑组织水含量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QP4主要表达于海马CA3区;Western blot、qRT-PCR结果显示致痫组大鼠海马组织内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从SE后12 h开始增加,24 h到达高峰(均P<0.05),然后下降,至72 h时仍有表达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E后24 h AQP4的表达达到最高峰,且脑水肿最为明显,此时可能是抑制AQP4表达从而控制癫痫的最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脑水肿 癫痫持续状态 戊四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