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嘌呤的电化学还原及其动力学参数测定
1
作者 吴海珊 刘海坤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9-75,共7页
根据完全不可逆过程的循环伏安理论测定了嘌呤的动力学参数.嘌呤2个峰的电子传递系数α分别为0.5和0.3,标准异相速度常数ks分别为4×10-2cm/s和2×10-3cm/s,峰电位处的正向电子传递速度常数k(... 根据完全不可逆过程的循环伏安理论测定了嘌呤的动力学参数.嘌呤2个峰的电子传递系数α分别为0.5和0.3,标准异相速度常数ks分别为4×10-2cm/s和2×10-3cm/s,峰电位处的正向电子传递速度常数k(Ep)分别为6×10-3cm/s和5×10-3cm/s.为了估计测定这些参数的误差,定义了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可逆性因子fr,并进行定理计算.2个峰的fr分别为0.6和7×10-4,fr的大小说明测定这些参数所引入的误差较小.研究结果表明,α、ks及fr与嘌呤浓度(c*0)、线性电位扫描速度(v)及pH无关;k(Ep)、c*o与pH无关,而与v有关.动力学参数说明峰Ⅰ是准可逆过程,峰Ⅱ是完全不可逆过程,且峰Ⅰ的电子传递速度比峰Ⅱ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 电化学还原 动力学参数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的电化学还原及其形式电位E^0~'的计算
2
作者 吴海珊 刘海坤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8-83,共6页
通过正交设计,选择最佳条件,使嘌呤的电极过程变为准可逆过程,利用简单准可逆过程的脉冲极谱理论,通过图解法,获得嘌呤的表观动力学参数.嘌呤二个峰的电子传递系数a分别为0.08和0.14,标准异相速度常数ks分别为3.5&... 通过正交设计,选择最佳条件,使嘌呤的电极过程变为准可逆过程,利用简单准可逆过程的脉冲极谱理论,通过图解法,获得嘌呤的表观动力学参数.嘌呤二个峰的电子传递系数a分别为0.08和0.14,标准异相速度常数ks分别为3.5×10-3cm/s和2.2×10-3cm/s.结合循环伏安法,计算出嘌呤相应峰的形式电位E0'分别为-1.16V(VS.SCE)和-1.30V(VS.SCE).研究结果表明,E0'与嘌呤浓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 电化学还原 形式电位 表观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抗人肺癌细胞侵袭和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76
3
作者 黄炜 黄济群 +2 位作者 张东方 张瑞玲 廖兆全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 研究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18β 甘草次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抗人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探讨其抗侵袭作用的机理。方法 药物处理后通过重建基底膜侵袭试验、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试验、趋化运动试验以及... 目的 研究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18β 甘草次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抗人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探讨其抗侵袭作用的机理。方法 药物处理后通过重建基底膜侵袭试验、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试验、趋化运动试验以及组织蛋白酶B活性测定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 ,用吖啶橙 溴乙锭荧光双染法和TUNELDNA片断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甘草酸、18β 甘草次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均可降低PGCL3细胞增殖能力 ,并呈剂量依赖性 ,IC50 分别为 1.83mmol/L、14 5 .3 μmol/L、44 .73 μmol/L和 40 .71μmol/L。 0 .5和 1.0mmol/L甘草酸、2 5和 5 0 μmol/L 18β 甘草次酸、3 0和 40 μmol/L熊果酸、3 5和45 μmol/L齐墩果酸处理 96h ,PGCL3细胞的侵袭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 (P <0 .0 1或P <0 .0 0 1) ,且有剂量依赖性。上述浓度药物对细胞的粘附、运动及组织蛋白酶B分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5 ,P <0 .0 1或P <0 .0 0 1) ;软琼脂集落形成数也显著降低 (P <0 .0 5或P <0 .0 1)。上述浓度药物处理 48h ,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甘草酸、18β 甘草次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均有抗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 ,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抗侵袭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肺癌 癌细胞 细胞侵袭 细胞凋亡 甘草酸 180甘草次酸 熊果酸 芹墩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脂酸及其硒化物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DNA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谢丽涛 黄济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研究了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及其硒化物对人肝癌细胞杀伤作用及对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脂酸及其硒化物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其中以硒化亚麻酸杀伤作用最强,500μg/ml即可杀灭全部肝癌细胞,... 研究了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及其硒化物对人肝癌细胞杀伤作用及对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脂酸及其硒化物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其中以硒化亚麻酸杀伤作用最强,500μg/ml即可杀灭全部肝癌细胞,且具剂量效应关系。其次是亚麻酸、亚油酸和硒化亚油酸。油酸和硒化油酸杀伤作用较弱。150μg/ml的亚麻酸、亚油酸及其硒化物和硒化油酸对肝癌细胞的DNA合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其中以硒化亚麻酸抑制作用最强(P<0.05~0.01),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亚麻酸、亚油酸对DNA合成的抑制作用与相应的硒化物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只含一个双键的油酸对DNA合成无明显抑制作用,其硒化物则有显著抑制作用,两者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不饱和脂肪酸 硒化物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受体激动剂THC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晓琴 周于婷 +2 位作者 陈新美 肖顺华 赵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激活大麻受体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HepG2细胞分成对照组、不同剂量大麻受体激动剂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THC)处理组。MTT法测定THC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DNA梯度电泳法和流式细... 目的探讨激活大麻受体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HepG2细胞分成对照组、不同剂量大麻受体激动剂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THC)处理组。MTT法测定THC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DNA梯度电泳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分析细胞大麻受体CB1、CB2、Caspase3和c-myc的蛋白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 HepG2细胞大麻受体CB1、CB2表达较L02正常肝细胞增高。THC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上述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THC可抑制HepG2细胞c-myc的表达,诱导HepG2细胞Caspase3的蛋白表达和活性。结论大麻受体激动剂THC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此效应可能与其影响c-myc的表达和Caspase3的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受体 大麻受体激动剂 肝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新测定法及其与AFP联检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严慧敏 黄济群 廖兆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0-92,共3页
用新建立的血清直接测定法测定80例正常人,78例原发性肝癌病人,84例肝炎、肝硬化病人以及22例转移性肝癌病人血清的异常凝血酶原含量,取其正常参考值高限为9.40IU/ml,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61.54%,肝炎、肝... 用新建立的血清直接测定法测定80例正常人,78例原发性肝癌病人,84例肝炎、肝硬化病人以及22例转移性肝癌病人血清的异常凝血酶原含量,取其正常参考值高限为9.40IU/ml,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61.54%,肝炎、肝硬化的阳性率为23.81%,转移性肝癌的阳性率为13.64%,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01),证明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含量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一项指标。将异常凝血酶原与AFP两项指标平行联合检测,使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由单项检测的61.54%和67.95%提高到84.62%,两项指标串联联合测定,则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特异性,由单项检测的76.19%和84.52%提高至9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 血清直接测定法 甲胎蛋白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LUNC1基因对鼻咽癌细胞HNE1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一新 杨云波 +4 位作者 李小玲 彭聪 郭勤 沈守荣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6-374,共9页
LPLUNC1在正常的鼻咽组织及人胚鼻咽组织中高表达,而在71%的鼻咽癌中表达下调或缺失,是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基因.通过研究LPLUNC1基因对鼻咽癌细胞系HNE1的影响,进一步确定其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将LPLUNC1基因全长cDNA... LPLUNC1在正常的鼻咽组织及人胚鼻咽组织中高表达,而在71%的鼻咽癌中表达下调或缺失,是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基因.通过研究LPLUNC1基因对鼻咽癌细胞系HNE1的影响,进一步确定其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将LPLUNC1基因全长cDNA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通过脂质体介导稳定转染入LPLUNC1低表达鼻咽癌细胞系HNE1中,通过RT-PCR及RNA印迹筛选LPLUNC1高表达的细胞株,并利用细胞生长曲线、MTT、BrdU掺入、流式细胞仪检测、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及裸鼠成瘤等实验,研究了LPLUNC1对鼻咽癌细胞系HNE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稳定转染LPLUNC1的HNE1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在MTT与BrdU掺入实验发现LPLUNC1可明显地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并且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也发现,LPLUNC1基因可明显延缓HNE1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使G0/G1期细胞增多而S期细胞相对减少.进一步通过软琼脂集落形成及裸鼠成瘤实验发现,LPLUNC1稳定转染后的HNE1细胞集落形成率与集落的大小均小于空白载体细胞,同时能明显地抑制HNE1细胞的体外成瘤.结果表明,LPLUNC1基因能明显抑制鼻咽癌细胞HNE1的生长增殖,是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候选抑瘤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LUNC1基因 鼻咽癌 HNE1 基因转染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需脂肪酸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生长和甲胎蛋白分泌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谢丽涛 陈家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74-276,共3页
本实验用放射免疫法研究了必需脂肪酸亚麻酸和亚油酸对BEL-7042人肝癌细胞甲胎蛋白(AFP)的分泌的影响,并观察它们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42~50μg/ml亚麻酸能明显地抑制肝癌细胞AFP分泌(P<0.01),亚油酸则作用较弱,... 本实验用放射免疫法研究了必需脂肪酸亚麻酸和亚油酸对BEL-7042人肝癌细胞甲胎蛋白(AFP)的分泌的影响,并观察它们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42~50μg/ml亚麻酸能明显地抑制肝癌细胞AFP分泌(P<0.01),亚油酸则作用较弱,与对照相比无差异(P>0.05),我们对亚麻酸的抗癌作用的研究为癌症病人的保健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需脂肪酸 肝癌 分泌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细胞5-8F通过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对革兰氏阴性细菌脂多糖的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一新 杨云波 +6 位作者 周鸣 周后德 向波 彭淑平 李小玲 沈守荣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45,共8页
鼻咽上皮细胞无时无刻不暴露和接触到共生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机体依靠天然防御系统和抗原识别的适应性免疫反应系统来进行自我保护.慢性感染的重要毒力因素被认为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脂多糖(LPS),对LPS的识别与信号传导... 鼻咽上皮细胞无时无刻不暴露和接触到共生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机体依靠天然防御系统和抗原识别的适应性免疫反应系统来进行自我保护.慢性感染的重要毒力因素被认为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脂多糖(LPS),对LPS的识别与信号传导是宿主细胞抵御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关键.通过流式细胞术、RT-PCR等研究发现,5-8F细胞可与LPS相结合并产生反应,且其受LPS调节的机制是由于5-8F细胞中存在LPS受体分子如CD14、TLR4与MD2等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等研究发现,5-8F细胞可受到LPS的诱导而活化TLR4的下游信号传导通路.5-8F细胞在LPS的诱导下,磷酸化NFκBp65的表达增加,并且使NFκBp65活化迁移至核内.研究还发现,LPS增加TNF-α全长启动子活性,同时LPS可使5-8F细胞中TNF-α的分泌增加,从而介导炎性因子的释放.因此,5-8F细胞可通过与LPS受体分子:CD14、TLR4及MD2与LPS相结合并反应,从而激活TLR4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使炎性因子的释放增加,导致鼻咽部的炎症反应诱发鼻咽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鼻咽癌细胞系 TOLL受体 信号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纤溶酶原kringle5功能区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文渊 罗进贤 +1 位作者 张添元 吴江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22-1224,共3页
目的 :构建含有人纤溶酶原kringle5功能区基因的表达质粒 ,了解在E .coli中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纤溶酶原kringle5功能区基因插入载体PBV2 2 0E .coRI位点 ,再转化到E .coliTGI中 ,SDS -PAGE观察基因表达。结果 :构建... 目的 :构建含有人纤溶酶原kringle5功能区基因的表达质粒 ,了解在E .coli中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纤溶酶原kringle5功能区基因插入载体PBV2 2 0E .coRI位点 ,再转化到E .coliTGI中 ,SDS -PAGE观察基因表达。结果 :构建出表达质粒PBVK5 ,4 2℃诱导获得表达。结论 :人纤溶酶原kringle5功能区基因表达产物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 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酶原 基因表达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性钌配合物[HL][trans-Ru~ⅢCl_4L_2](L=4H-1,2,4-triazole)水解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兰美 陈锦灿 +1 位作者 廖思燕 郑康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43-1850,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并结合导体极化连续模型(CPCM)研究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Keppler型"钌配合物[Htrz][trans-RuⅢCl4(4H-1,2,4-triazole)2](1)的水解反应过程。首先,在B1B95/(LanL2DZ+6-31G(d))理论水平上对水解反应...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并结合导体极化连续模型(CPCM)研究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Keppler型"钌配合物[Htrz][trans-RuⅢCl4(4H-1,2,4-triazole)2](1)的水解反应过程。首先,在B1B95/(LanL2DZ+6-31G(d))理论水平上对水解反应中各平衡构型在气相条件下的有关结构进行全几何优化及振动频率分析。然后,在更高的基组水平LanL2DZ(f)+6-311++G(3df,2dp)上对优化的结构进行单点能计算,并考虑溶剂效应。计算得到水解反应过程中相应的结构特征和详细的反应势能面。对于第一步水解,水溶液中配合物1的活化能垒为116.6 kJ.mol-1,比已经报道的配合物[ImH][trans-RuⅢCl4(Im)2](ICR)的活化能垒高得多,进一步证实了降低含氮杂环中N原子碱性,可增强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的水解规律。对于第二步水解,如同已经研究的多数"Keppler型"抗肿瘤钌配合物一样,反应在热力学上优先生成顺式双水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Ⅲ)配合物 抗癌活性 水解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k衍生体对高血脂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建威 徐东刚 龙民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Sak衍生体对高血脂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制备高脂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药物组、高脂组及正常对照组。药物组大鼠尾静脉注射Sak衍生体进行干预,剂量为0.5mg·kg-1,隔天注射,共15次;其他... 目的:观察Sak衍生体对高血脂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制备高脂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药物组、高脂组及正常对照组。药物组大鼠尾静脉注射Sak衍生体进行干预,剂量为0.5mg·kg-1,隔天注射,共15次;其他两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给药前和最后一次给药24h后采血,检测各组大鼠的血小板黏附率和二磷酸腺苷二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放免法检测血小板中钙调蛋白(CaM)含量以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时血栓素(TXA2)的释放量。结果:与高脂组大鼠比较,药物组高脂大鼠血小板黏附功能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分别是63.5%±6.71%与44.7%±8.13%,P<0.05;91.56%±9.01%与81.22%±3.45%,P<0.05),血小板中CaM含量与TXA2的释放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Sak衍生体通过对引起血小板活化途径的干预,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及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k衍生体 血小板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诱导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凋亡及其对小鼠B16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吉琼梅 朱振宇 +4 位作者 王晓华 李秀英 李民友 冯哲玲 马涧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299-1301,共3页
目的:探讨TNF-α对小鼠B16黑色素瘤(MM)细胞凋亡的诱导及其对小鼠B16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NF-α直接作用于培养的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36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B16细胞的凋亡率。... 目的:探讨TNF-α对小鼠B16黑色素瘤(MM)细胞凋亡的诱导及其对小鼠B16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NF-α直接作用于培养的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36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B16细胞的凋亡率。动物实验观察TNF-α小量瘤体内注射对小鼠B16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在1000、3000、5000及10000U/mLTNF-α作用下,B16细胞的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随着TNF-α浓度增加,B16凋亡细胞数呈增加趋势。动物实验结果显示,TNF-α治疗3周后,治疗组荷瘤小鼠MM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NF-α能够诱导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发生凋亡,且小剂量TNF-α瘤体内注射能显著抑制小鼠移植性MM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黑色素瘤细胞 细胞凋亡 恶性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受体激动剂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晓琴 胡景鑫 +2 位作者 周于婷 白红波 赵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3-557,共5页
目的研究大麻受体激动剂(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THC)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THC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分析大麻受体CB1、CB2的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大麻受体激动剂(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THC)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THC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分析大麻受体CB1、CB2的蛋白表达;DNA梯度电泳检测A549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 THC预处理后,MTT检测表明THC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大,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肺癌A549细胞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549细胞大麻受体CB1、CB2水平较正常气道上皮细胞株16HBE升高;DNA梯度电泳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THC能抑制A549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大麻受体激动剂THC能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肺癌细胞凋亡,此效应可能与大麻受体CB1、CB2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受体激动剂 肺癌A549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不稳定型心绞痛淋巴细胞差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斌 梁雪清 +1 位作者 余细勇 冯建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82-1184,共3页
目的 :构建不稳定型心绞痛淋巴细胞差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n =15 )和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n =15 )的淋巴细胞的RNA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 ,将获得的顺向和逆向消减产物分别与T/A载体连接 ,采用 1×TS... 目的 :构建不稳定型心绞痛淋巴细胞差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n =15 )和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n =15 )的淋巴细胞的RNA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 ,将获得的顺向和逆向消减产物分别与T/A载体连接 ,采用 1×TSS一步法转化大肠杆菌JM10 9,获得消减cDNA文库 ,采用蓝白斑筛选和菌落PCR筛选有插入片段的克隆。结果 :各组cDNA文库各获得 2 0 0 0个阳性克隆 ,cDNA片段大部分分布于 ( 2 0 0 - 6 0 0 )bp之间。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淋巴细胞消减cDNA文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抑制性消减杂交 消减cD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对人肝癌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文渊 黄济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3-953,1056,共2页
目的 :探讨丁酸钠对人肝癌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用丁酸钠 (SB)作用于人肝癌Bel- 74 0 2细胞株 ,观察形态 ,增殖情况 ,酶学及生化改变。结果 :细胞形态向正常肝细胞转变 ,增殖速度明显被抑制 ,其甲胎蛋白 (AFP)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 目的 :探讨丁酸钠对人肝癌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用丁酸钠 (SB)作用于人肝癌Bel- 74 0 2细胞株 ,观察形态 ,增殖情况 ,酶学及生化改变。结果 :细胞形态向正常肝细胞转变 ,增殖速度明显被抑制 ,其甲胎蛋白 (AFP)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 (P <0 0 5或P <0 0 1) ,反映肝细胞分化的碱性磷酸酶 (AP)的比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 ,(P <0 0 5或P <0 0 1)而反映肝细胞恶变或损伤的醛缩酶 (ALD)比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SB具有诱导人肝癌细胞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盐类 Bel—7402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芳基磷脂酰胆碱类似物的合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雁 Picq,M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8-90,共3页
The acylation reactions of L α Lysophosphatidylcholine(Lyso PC) or L α Glycerophosphorylcholine.CdCl 2(GPC CdCl 2) with fatty acid bearing bulky aromatic group or corresponding anhydrid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 The acylation reactions of L α Lysophosphatidylcholine(Lyso PC) or L α Glycerophosphorylcholine.CdCl 2(GPC CdCl 2) with fatty acid bearing bulky aromatic group or corresponding anhydrid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acylation of Lyso PC with fatty acid bearing bulky aromatic group in the presence of condensing reagent N,N ′ dicyclohexylcarbodiimide(DCC) and catalyst 4 ( N,N ′ dimethylamino) pyridine(DMAP) was found to be more convenient and more efficient than that of Lyso PC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atty acid anhydride prepared prior to acylation(yield 85% to 45%). The poor formation of anhydride from fatty acid is responsible largely for the low yiel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cylation reaction of Lyso PC or GPC CdCl 2 with fatty acid bearing bulky aromatic group could be accomplished in 85% and 74% yield respectively by using a fatty acid/Lyso PC(or GPC CdCl 2) molar ratio of 4, DMAP/Lyso PC(or GPC CdCl 2) molar ratio of 4 and DCC/fatty acid molar ratio of 0 6 (1 for the acylation of GPC CdCl 2). The procedures described provid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yield over methods repor te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胆碱 磷脂类似物 合成 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核酸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tyr基因的表达
18
作者 吉琼梅 朱振宇 +4 位作者 王晓华 张东方 张海涛 李秀英 马涧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用反义核酸技术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酪氨酸酶基因(tyr)的表达。方法:构建tyr反义重组体pcDNA3.1(-)-tyr,用脂质体法导入B16细胞,用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测定,多巴染色及透射电镜等检测由反义重组体pcDNA3.1(-)-tyr转录产生... 目的:用反义核酸技术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酪氨酸酶基因(tyr)的表达。方法:构建tyr反义重组体pcDNA3.1(-)-tyr,用脂质体法导入B16细胞,用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测定,多巴染色及透射电镜等检测由反义重组体pcDNA3.1(-)-tyr转录产生的tyr反义核酸对B16细胞tyr表达的抑制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反义重组体pcDNA3.1(-)-tyr,转染了反义重组体的B16细胞其酪氨酸酶活性为0.0498±0.0036,显著低于对未转染组B16细胞的0.0916±0.0132(P<0.01);转染空质粒pcDNA3.1(-)及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tyr组B16细胞的氨酸酶活性分别为0.1015±0.0166和0.0948±0.0096,两者同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巴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转染了反义重组体的B16细胞其黑色素颗粒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反义核酸可以显著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tyr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 反义 黑色素瘤 一元酚单元酶 基因 ty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交联两性树脂吸附蛋白质与盐浓度关系的研究
19
作者 叶国东 徐和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研究低交联度两性树脂吸附刀豆蛋白与盐浓度的关系。通过盐浓度对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影响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中性磷酸盐缓冲液中 ,两性树脂吸附刀豆蛋白 ,有盐 ( 0 .4mol/L Na Cl)的比无盐的扩散系数提高将近一半 ,且吸附量增加 ,... 研究低交联度两性树脂吸附刀豆蛋白与盐浓度的关系。通过盐浓度对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影响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中性磷酸盐缓冲液中 ,两性树脂吸附刀豆蛋白 ,有盐 ( 0 .4mol/L Na Cl)的比无盐的扩散系数提高将近一半 ,且吸附量增加 ,其吸附等温线的效率在最初始部分高于无 Na Cl时的 ;随着盐浓度 ( 0~ 1 mol/L Na Cl)的提高 ,树脂对蛋白的吸附量也变大 ,盐浓度提高时树脂膨胀体积的增大与蛋白吸附量的增加呈线性关系 ,内盐型两性树脂对大分子蛋白质的吸附作用与小分子高价离子的相似 ,同样是通过内盐键破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树脂 吸附 交联 离子交换树脂 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pCool-GST-ICAD/CAD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AD核酸酶及活性研究
20
作者 章喜明 王燕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97-1500,共4页
目的:构建pCool-GST-ICAD/CAD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CAD核酸酶。方法:用PCR扩增CAD核酸酶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Cool-GST-ICAD载体中构建出pCool-GST-ICAD/CAD表达质粒。经酶切和电泳鉴定正确后,在... 目的:构建pCool-GST-ICAD/CAD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CAD核酸酶。方法:用PCR扩增CAD核酸酶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Cool-GST-ICAD载体中构建出pCool-GST-ICAD/CAD表达质粒。经酶切和电泳鉴定正确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等方法分离纯化,最后用SDS-PAGE和DNA降解实验进行鉴定。结果:构建了pCool-GST-ICAD/CAD原核表达质粒,重组载体转化后表达出毫克级水平的GST-ICAD/CAD蛋白复合体,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纯度很好的CAD/ICAD蛋白复合体,在SDS-PAGE电泳上呈现清晰的两条蛋白带,经DNA降解实验证明纯化所得的CAD蛋白具有非特异性降解DNA的核酸酶活性。结论:成功构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CAD核酸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细胞凋亡 大肠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