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确切,但大多数已发表的临床试验设计中缺乏标准、统一的结局指标,造成同类研究结果难以合并、对比,无法产生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指导临床决策。目的分析2017—2022...背景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确切,但大多数已发表的临床试验设计中缺乏标准、统一的结局指标,造成同类研究结果难以合并、对比,无法产生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指导临床决策。目的分析2017—2022年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ALI/ARDS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使用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脓毒症性ALI或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干预组措施为中医药联合其他药物或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不做限制。采用Cochrane研发的ROB.2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总结结局指标分类情况。结果经筛选后纳入39篇文献,其中文献偏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1篇(2.56%),高风险3篇(7.69%),可能存在风险35篇(89.74%)。5篇(12.82%)文献结局指标报告质量评分≥5分,为结局指标报告完整。共报告106种结局指标,累计使用443次,包括理化检测(55种,51.89%)、中医症状/证候(2种,1.89%)、症状/体征(13种,12.26%)、远期预后(19种,17.92%)、生活质量(7种,6.60%)、安全性事件(8种,7.55%)和经济学评估(2种,1.89%)。使用率>50%的结局指标有4个,分别是氧合指数(82.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58.97%)、机械通气时间(51.28%)和白介素6(51.28%)。21篇文献使用有效率和/或中医证候疗效的复合结局指标,包括总有效率12次,中医证候积分8次和中医症状疗效6次。由于各结局指标差异较大,对106种指标进行合并和依次归类,最终总结出3个大类,分别为:整体评价指标(36种,33.96%)、共性指标(36种,33.96%)及不同关注重点指标(34种,32.08%)。结论目前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ALI/ARDS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选择尚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主次结局指标区分不明确、复合结局指标标准不统一、轻视终点指标、缺少随访数据和中医特色指标等。未来应构建脓毒症性ALI/ARDS的中医药核心结局指标集,推动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逍遥散治疗痤疮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逍遥散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标,并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提取痤疮相关靶标。使用Cytoscape软件...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逍遥散治疗痤疮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逍遥散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标,并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提取痤疮相关靶标。使用Cytoscape软件及其bisogenet插件构建逍遥散治疗痤疮的“化合物-靶点”网络,并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蛋白-疾病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再分次进行拓扑分析,得出核心网络。采用R语言软件中ClusterProfiler数据包对逍遥散的潜在作用基因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进行可视化作图。结果:通过TCMSP,获得了逍遥散有效活性成分161个,潜在作用靶点2619个,与146个痤疮相关靶点的共同靶点为37个,包括PTGS2、CCNA2、CHEK1、NR3C2等,潜在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槲皮素、异鼠李素等110个。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逍遥散治疗痤疮主要通过脂多糖应答、细菌源性分子应答等作用机制,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相关。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验证了逍遥散治疗痤疮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简单阐述了逍遥散治疗痤疮潜在有效成分及作用通路,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确切,但大多数已发表的临床试验设计中缺乏标准、统一的结局指标,造成同类研究结果难以合并、对比,无法产生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指导临床决策。目的分析2017—2022年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ALI/ARDS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使用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脓毒症性ALI或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干预组措施为中医药联合其他药物或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不做限制。采用Cochrane研发的ROB.2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总结结局指标分类情况。结果经筛选后纳入39篇文献,其中文献偏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1篇(2.56%),高风险3篇(7.69%),可能存在风险35篇(89.74%)。5篇(12.82%)文献结局指标报告质量评分≥5分,为结局指标报告完整。共报告106种结局指标,累计使用443次,包括理化检测(55种,51.89%)、中医症状/证候(2种,1.89%)、症状/体征(13种,12.26%)、远期预后(19种,17.92%)、生活质量(7种,6.60%)、安全性事件(8种,7.55%)和经济学评估(2种,1.89%)。使用率>50%的结局指标有4个,分别是氧合指数(82.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58.97%)、机械通气时间(51.28%)和白介素6(51.28%)。21篇文献使用有效率和/或中医证候疗效的复合结局指标,包括总有效率12次,中医证候积分8次和中医症状疗效6次。由于各结局指标差异较大,对106种指标进行合并和依次归类,最终总结出3个大类,分别为:整体评价指标(36种,33.96%)、共性指标(36种,33.96%)及不同关注重点指标(34种,32.08%)。结论目前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ALI/ARDS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选择尚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主次结局指标区分不明确、复合结局指标标准不统一、轻视终点指标、缺少随访数据和中医特色指标等。未来应构建脓毒症性ALI/ARDS的中医药核心结局指标集,推动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文摘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逍遥散治疗痤疮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逍遥散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标,并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提取痤疮相关靶标。使用Cytoscape软件及其bisogenet插件构建逍遥散治疗痤疮的“化合物-靶点”网络,并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蛋白-疾病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再分次进行拓扑分析,得出核心网络。采用R语言软件中ClusterProfiler数据包对逍遥散的潜在作用基因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进行可视化作图。结果:通过TCMSP,获得了逍遥散有效活性成分161个,潜在作用靶点2619个,与146个痤疮相关靶点的共同靶点为37个,包括PTGS2、CCNA2、CHEK1、NR3C2等,潜在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槲皮素、异鼠李素等110个。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逍遥散治疗痤疮主要通过脂多糖应答、细菌源性分子应答等作用机制,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相关。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验证了逍遥散治疗痤疮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简单阐述了逍遥散治疗痤疮潜在有效成分及作用通路,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