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ES的韶钢8号高炉智能专家系统 被引量:9
1
作者 毕学工 李鹏 +5 位作者 彭伟 周进东 何矿年 钟树周 钟晓兵 刘克辉 《炼铁》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6,共6页
MES系统具有信息共享和集中管理的优势,通过MES和ES两种技术的整合,建立了韶钢3200m^2高炉的智能专家系统。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对炉热、煤气流分布及异常炉况等实行准确的监控和预测,并提出炉况调节的专家建议,起到了指导工长操作... MES系统具有信息共享和集中管理的优势,通过MES和ES两种技术的整合,建立了韶钢3200m^2高炉的智能专家系统。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对炉热、煤气流分布及异常炉况等实行准确的监控和预测,并提出炉况调节的专家建议,起到了指导工长操作高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专家系统 M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型高压水泵曲轴断裂机理分析及改进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戴杰涛 李烈军 张祖江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1-764,共4页
为了解决M型高压水泵曲轴断裂的问题,在对M泵曲轴断裂情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Ansys有限元对曲轴进行了受力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发现其应力集中严重的部位与断裂部位重合,同时根据实际的断裂情况对曲轴倒角的设计进行了仿真计算,重... 为了解决M型高压水泵曲轴断裂的问题,在对M泵曲轴断裂情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Ansys有限元对曲轴进行了受力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发现其应力集中严重的部位与断裂部位重合,同时根据实际的断裂情况对曲轴倒角的设计进行了仿真计算,重新确定了倒角的大小。为了进一步验证断裂的情况,应用解析法对其断裂截面的疲劳强度进行了校核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原4 mm倒角情况下曲轴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低于许用安全系数,改进为8 mm倒角后疲劳强度安全系数满足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对M泵的曲轴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的应用效果显著,解决了困扰企业的曲轴断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轴断裂 倒角 ANSYS 疲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力下的板形屈曲临界载荷和宽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戴杰涛 李烈军 +1 位作者 戴文笠 张祖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7-112,共6页
针对现场板带材的实际板形瓢曲情况,在分析以往板带材屈曲按全板宽进行计算的解析模型的基础上,文中采用压应力区域作为板形瓢曲变形区域,以反映现场的实际板形情况,并据此建立了张力影响板形瓢曲变形的解析计算模型,获得了不同张力大... 针对现场板带材的实际板形瓢曲情况,在分析以往板带材屈曲按全板宽进行计算的解析模型的基础上,文中采用压应力区域作为板形瓢曲变形区域,以反映现场的实际板形情况,并据此建立了张力影响板形瓢曲变形的解析计算模型,获得了不同张力大小情况下板带材的临界屈曲载荷与宽度的变化情况:临界屈曲载荷随张力的增大而增大,而临界屈曲宽度随张力的增大而减小,与现场的实际情况一致.为进一步验证解析计算结果,建立了张力作用下板带材瓢曲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仿真计算结果与解析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带材 张力 屈曲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厚板宽板轧制中边浪的产生机理与抑制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戴杰涛 李烈军 +1 位作者 张祖江 刘金波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4-69,共6页
针对中厚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边浪问题,采用高次三角函数对其浪形函数进行了描述,更好地反映了中厚板边浪未覆盖全板宽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应用能量法通过解析计算获得了中厚板边浪产生的临界屈曲条件,同时比较了现场实际边浪板材的计... 针对中厚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边浪问题,采用高次三角函数对其浪形函数进行了描述,更好地反映了中厚板边浪未覆盖全板宽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应用能量法通过解析计算获得了中厚板边浪产生的临界屈曲条件,同时比较了现场实际边浪板材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发现其实测的凸度大于边浪发生屈曲的临界凸度值,表明文中对于边浪的解析计算过程正确.为了解决高次形式的边浪问题,在对边浪解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了六次辊形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其对边浪问题的控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此外,对机组工作辊的弯辊力制定了新的投入制度.上述工艺改进措施在现场获得了实际应用,效果显著,验证了中厚板轧制过程边浪产生机理阐述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边浪 屈曲 辊形 弯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炉煤水分对焦化热工参数影响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国民 温志红 刘志强 《冶金能源》 2019年第6期14-19,共6页
以焦化工艺的物质与能量转化机理为基础,建立焦化工序的物质、能量、火用平衡模型,研究了入炉煤水分与焦化产物数量、产物带出热量和产物火用值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入炉煤水分和热效率及火用效率之间的相关性曲线。利用小焦炉进行了不... 以焦化工艺的物质与能量转化机理为基础,建立焦化工序的物质、能量、火用平衡模型,研究了入炉煤水分与焦化产物数量、产物带出热量和产物火用值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入炉煤水分和热效率及火用效率之间的相关性曲线。利用小焦炉进行了不同入炉煤水分的焦化热工模型试验,结果与模型的理论分析基本一致,其研究成果利于风选调湿技术的工程化设计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炉煤水分 煤调湿 焦化工序 热平衡分析 平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煤调湿装置的热工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
6
作者 罗国民 温志红 谢国威 《冶金能源》 2020年第2期19-22,51,共5页
文章对流化床煤调湿装置的原理与结构、工艺特点和适应性进行了阐述,计算分析并利用冷态试验验证了临界流化速度、沉降速度和实际操作气速的流化床动力特性参数,同时理论上分析了流化床内的热平衡。以柴油燃烧后的废气模拟焦炉烟道废气... 文章对流化床煤调湿装置的原理与结构、工艺特点和适应性进行了阐述,计算分析并利用冷态试验验证了临界流化速度、沉降速度和实际操作气速的流化床动力特性参数,同时理论上分析了流化床内的热平衡。以柴油燃烧后的废气模拟焦炉烟道废气为热源,进行流化床煤调湿中试试验研究。证明采用流化床技术,利用焦炉烟道气为热源,将煤进行调湿处理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煤调湿 焦炉 流化速度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供气系统的优化与节能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韦朝海 叶国杰 +3 位作者 李泽敏 韦景悦 李富生 江承付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9,共9页
对于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而言,供气系统包括曝气方式/装置、气体输送管线、曝气器(气体释放头)、反应器/反应池以及结合运行程序的监控仪表等,以节能降耗作为考察目标,本文全面分析了供气系统中的常见曝气方式的适用范围、影响因素、... 对于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而言,供气系统包括曝气方式/装置、气体输送管线、曝气器(气体释放头)、反应器/反应池以及结合运行程序的监控仪表等,以节能降耗作为考察目标,本文全面分析了供气系统中的常见曝气方式的适用范围、影响因素、优化控制与节能途径。以鼓风曝气方式为主要考察对象,分析了空气从风机到曝气池释放的全过程耗能及节能途径,讨论了鼓风机的类型特征与污水处理适用范围,综合分析了环境因素(气温、气压、含湿量、粉尘)对供气系统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设置空气预净化、采用管道内涂层以及合理布管等建议,如通过加装调节阀、选用枝状或环状管网、优化安装深度等措施实现气体在管道输送及分配过程中的低耗能运行,通过选择曝气器的孔径及安装位置来提高反应器内的传质,通过参数集成的精准控制实现供气系统的优化与节能。综合上述,认为污水处理好氧生物技术供气系统的优化必须包括高效的供风装置、低阻力的空气输送与分配、合理的曝气器安装以及均匀稳态流场反应器设计等的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气系统 空气输送 影响因素 污水生物处理 节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法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钛铁中5种元素含量 被引量:8
8
作者 邢文青 马秀艳 +3 位作者 曾赞喜 吴超超 王岩 林丽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2-316,共5页
在铂合金坩埚中称取四硼酸锂(4.000 0±0.000 1)g,在950℃下进行熔融,使得坩埚内壁形成一层蜡状的保护膜。在经处理的铂合金坩埚中加入无水四硼酸锂1.000 0g、过氧化钡0.500 0g、碳酸锂0.500 0g、钛铁样品0.100 0g,混匀,将2.000 0g... 在铂合金坩埚中称取四硼酸锂(4.000 0±0.000 1)g,在950℃下进行熔融,使得坩埚内壁形成一层蜡状的保护膜。在经处理的铂合金坩埚中加入无水四硼酸锂1.000 0g、过氧化钡0.500 0g、碳酸锂0.500 0g、钛铁样品0.100 0g,混匀,将2.000 0g无水四硼酸锂覆盖在表面,沿试剂周边加入1 000g·L^(-1)溴化锂溶液0.35mL,然后进行熔融制样。用5个标准样品和2个由高纯铁粉和标准样品配制的校准样品建立校准曲线,同时测定钛铁中钛、硅、锰、铝和磷的含量。选用Ti Kɑ为分析谱线,以钡为内标对钛进行校正。采用经验系数法和理论α系数法对硅、铝和磷进行基体校正和谱线干扰校正。采用此方法分析钛铁样品,所得结果和湿法化学法的结果一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在0.24%~4.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钛铁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法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煤灰中主次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8
9
作者 邢文青 叶玉锋 +2 位作者 吴超超 王岩 林丽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9-1053,共5页
在铂金坩埚中依次加入4.000 0g无水四硼酸锂,0.250 0g试样,0.250 0g钴内标试剂,搅拌均匀,再用3.000 0g无水四硼酸锂覆盖在表面,加入1 000g·L-1溴化锂溶液0.25mL后,在电加热自动熔样机中于650℃预氧化10min后,在1 080℃前置2min,熔... 在铂金坩埚中依次加入4.000 0g无水四硼酸锂,0.250 0g试样,0.250 0g钴内标试剂,搅拌均匀,再用3.000 0g无水四硼酸锂覆盖在表面,加入1 000g·L-1溴化锂溶液0.25mL后,在电加热自动熔样机中于650℃预氧化10min后,在1 080℃前置2min,熔融17min,后置3min制得熔片,在所选仪器工作条件下测定煤灰中主次成分的含量。选用12份经国家标准方法定值的煤灰样品和两份铁矿石标准样品作为校准样品绘制标准曲线,采用经验系数法和理论α系数法对曲线进行基体校正和谱线重叠干扰校正。采用试验方法对煤灰样品中各组分进行测定,所得结果和标准方法测得值一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在0.23%~5.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 熔融法 主次成分 煤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钢6号高炉加废钢提产量试验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立广 陈生利 陈彦铭 《炼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39,共3页
为了增加铁水产量,在韶钢6号高炉进行了加废钢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高炉加入废钢后,有利于提高高炉产量和降低燃料消耗,在废钢比达到125kg/t时,日产量提高约10%,而燃料比则降低约50kg/t;②从对炉顶煤气流分布影响来看,加入高炉的废... 为了增加铁水产量,在韶钢6号高炉进行了加废钢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高炉加入废钢后,有利于提高高炉产量和降低燃料消耗,在废钢比达到125kg/t时,日产量提高约10%,而燃料比则降低约50kg/t;②从对炉顶煤气流分布影响来看,加入高炉的废钢有类似于焦炭的作用,料柱透气性得到改善,煤气利用率和高炉压差小幅度下降,废钢布在靠近边沿区域时有利于疏松边沿气流,布在靠近中心区域时有利于活跃中心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加废钢 废钢比 产量 燃料比 透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钢6号高炉提高入炉块矿比的实践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金富 陈生利 《炼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37,共3页
对韶钢6号高炉提高入炉块矿比的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强化筛分管理、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控制合理的炉温及炉渣碱度、关注冷却系统温度的变化、稳定出渣铁状况、提高焦炭质量等措施,6号高炉入炉块矿比由14.8%提高至22.1%。块矿... 对韶钢6号高炉提高入炉块矿比的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强化筛分管理、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控制合理的炉温及炉渣碱度、关注冷却系统温度的变化、稳定出渣铁状况、提高焦炭质量等措施,6号高炉入炉块矿比由14.8%提高至22.1%。块矿比提高后,高炉炉况顺行良好,各项指标保持在较好的水平,连续3个月的焦比稳定在370kg/t左右,燃料比稳定在505kg/t左右,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块矿 炉料结构 黏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某基站自然冷源降温系统实验研究
12
作者 牛琳 王显龙 +4 位作者 李华山 廉永旺 卜宪标 王令宝 陶寿松 《新能源进展》 2017年第6期484-488,共5页
近年来,随着IT行业的快速发展,通信基站空调系统能耗急剧增大。与传统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相比,自然冷源降温技术耗电量小、节能效果显著。本文针对在济南某基站采用自然冷源替代传统蒸汽压缩式空调用于机房降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 近年来,随着IT行业的快速发展,通信基站空调系统能耗急剧增大。与传统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相比,自然冷源降温技术耗电量小、节能效果显著。本文针对在济南某基站采用自然冷源替代传统蒸汽压缩式空调用于机房降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周期内,在4℃温差的自控启动条件下,降温主机的平均能效比可以达到12.78左右,且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室内外温差、主机供冷率和阶段平均能效比均呈增大趋势。此外,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回归拟合,给出了主机供冷率与室内外温差以及环境温度的经验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自然冷源降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机房节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冷源 基站 能效比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机台车起拱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国权 王勤福 李圭文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0,共4页
韶钢5#360m^2带式烧结机回程台车起拱现象严重。通过在烧结生产过程中,测量回程台车的不同起拱髙度,观察其运行趋势,同时在停机时测量尾部弯轨面与齿板面的关键点数据,从力学上分析引起台车起拱的原因,提出更换尾部星轮齿板、调整弯道... 韶钢5#360m^2带式烧结机回程台车起拱现象严重。通过在烧结生产过程中,测量回程台车的不同起拱髙度,观察其运行趋势,同时在停机时测量尾部弯轨面与齿板面的关键点数据,从力学上分析引起台车起拱的原因,提出更换尾部星轮齿板、调整弯道与齿板间隙、同步调整水平轨道“压轨”等解决方案。实践结果表明:处理措施实施后,台车起拱髙度由均值35mm下降至5mm以下,因起拱造成的髙电流运行均值下降至40A,有效稳定了设备和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车起拱 尾部星轮齿板 弯道 齿板间隙 压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钢6号高炉顶燃式热风炉改造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军 喻招文 余骏 《炼铁》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56,共3页
韶钢6号高炉将内燃式热风炉改造为新型高效顶燃式热风炉,重点对燃烧器、拱顶、砌体、格子砖以及余热利用双预热装置等进行了改造。在单烧高炉煤气的基础上,改造后的热风炉实现了风温1 200℃以上。
关键词 顶燃式热风炉 燃烧器 板式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钢7号高炉炉役后期高效冶炼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国新 廖经文 +2 位作者 张怡伟 李鲜明 王善增 《炼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28,共5页
对韶钢7号高炉炉役后期高效冶炼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提高原燃料质量、大风量高顶压操作、维持较高风速和鼓风动能、优化上部布料模式、强化操作炉型的监控、以风量替代富氧量实现经济冶炼模式等高效冶炼措施,7号高炉不但延... 对韶钢7号高炉炉役后期高效冶炼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提高原燃料质量、大风量高顶压操作、维持较高风速和鼓风动能、优化上部布料模式、强化操作炉型的监控、以风量替代富氧量实现经济冶炼模式等高效冶炼措施,7号高炉不但延续了自2015年8月以来的长周期稳定顺行的状况,达到了自高炉开炉以来的最好的生产状态,而且兼顾高炉长寿与产量的需求,达到了高效冶炼和降低铁水成本的目标。2016年7号高炉平均利用系数2.75,平均燃料比513.7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役后期 高效冶炼 中心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形段夹紧液压回路的改进 被引量:2
16
作者 梅明友 余亿坤 +1 位作者 赵泽文 张赞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6-206,208,共2页
介绍了扇形段原设计方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故障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优化了夹紧回路的液压控制原理。
关键词 扇形段 液压 夹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钢8号高炉铁口喷溅的处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时明 钟树周 柏德春 《炼铁》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2,共2页
对韶钢8号高炉铁口喷溅的原因与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采取风口中套、铁口压浆,减少小套漏水入炉,改善炮泥质量,降低入炉风压,活跃炉缸等措施,喷溅逐步消去。
关键词 大型高炉 铁口喷溅 压浆 活跃炉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钢高炉热风炉提高余热回收利用的研究与维护措施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国新 廖经文 +1 位作者 陈国忠 钟树周 《炼铁》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31,共4页
韶钢7、8号高炉热风炉分离式热管预热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相继出现换热效率下降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预热器长期未得到有效的维护,热管存在穿洞内漏,参与换热的工质减少,灰尘吸附在热管翅片上,烟气预热器的出口端热管黏结。为此,采取... 韶钢7、8号高炉热风炉分离式热管预热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相继出现换热效率下降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预热器长期未得到有效的维护,热管存在穿洞内漏,参与换热的工质减少,灰尘吸附在热管翅片上,烟气预热器的出口端热管黏结。为此,采取工质补充、热管查漏,以及对煤气预热器进行吹扫等维护措施,提高了热风炉余热回收利用,7号高炉月平均风温提高到1162℃,8号高炉月吨铁焦炉煤气掺烧成本降低到0.439 GJ/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热风炉 余热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钢7号高炉炉役后期操作维护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泽文 匡洪峰 王加山 《炼铁》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36,共3页
对韶钢7号高炉炉役后期操作维护实践进行了总结。针对高炉本体出现的问题,通过采取优化操作、维持高炉顺行、加强设备管理、加强炉缸维护、稳定炉体各段冷却设备冷却水量等措施,为高炉炉役后期的安全、稳定生产打下基础。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炉缸侧壁 冷却壁 炭砖残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镦钢M6平头螺丝成型过程热-力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樊卓志 张书彦 +5 位作者 温树文 向明 林晏民 张志明 钟寿军 王青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99-406,共8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SWRCH15A冷镦钢M6平头螺丝成型过程的热力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并对SWRCH15A冷镦钢从拔制(第三道冷拔)到最终冷镦(三模三冲)成型过程中的应力、等效塑性应变、温度及工件形貌和尺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线材在拔制完成...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SWRCH15A冷镦钢M6平头螺丝成型过程的热力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并对SWRCH15A冷镦钢从拔制(第三道冷拔)到最终冷镦(三模三冲)成型过程中的应力、等效塑性应变、温度及工件形貌和尺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线材在拔制完成后芯部等效应力最大,而最大等效塑性应变位于距表面0.5 mm处;在二冲和三冲成型过程中,螺丝头部侧边表层承受较大的环向拉应力,这是导致头部易产生轴向开裂的主要外因;从拔制到三模三冲,坯料中的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呈线性增加,在三冲过程中,材料内部最高温度可达269.4℃;三模三冲样件形貌及尺寸的模拟结果与实际形貌及尺寸十分接近,说明建立的M6平头螺丝成型热力耦合模型是准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镦钢 螺丝成型 有限元 热力耦合 冷镦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