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块链赋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向阳 王鹏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5-137,共3页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对纾困“三农”融资难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传统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下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制约传统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影响因素。然后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区块链赋...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对纾困“三农”融资难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传统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下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制约传统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影响因素。然后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区块链赋能传统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借助现实案例为该机制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在传统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上,农户联合骗贷利益分配比率、农户联合骗贷的声誉损失、银行监管能力是影响农户联合骗贷的主要因素;(2)在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上,区块链通过降低农户联合骗贷利益分配比率、增大农户联合骗贷的损失、提高银行发现农户联合骗贷的概率,抑制了农户联合骗贷行为,进而赋能传统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有效解开了农户守约却难以得到银行贷款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 银行 农户 联合骗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及实施路径研究——基于对68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调查 被引量:10
2
作者 洪銮辉 梁海霞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46-52,共7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关系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地方职业教育改革实绩,牵动各方利益主体。以多重制度逻辑为分析框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关系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地方职业教育改革实绩,牵动各方利益主体。以多重制度逻辑为分析框架,采用NVivo软件对68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双师型”认定文件进行质性分析,并结合实践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工作中的认定标准、实施认定主体和认定机制等进行实践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在认定指标、认定制度、认定结果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具体改革路径是:强化各主体制度逻辑的共同价值导向,师德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搭建融合各主体制度逻辑的认定体系,强化监督评价机制、完善激励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认定制度 双高计划 多重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课堂互动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基于高职文秘学生视角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倩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50-57,共8页
课堂互动是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目前,高职教育智慧课堂互动质量评价标准重在课堂公告发布次数、师生问答次数等数量化指标,一定程度上忽略对互动目标达成度等方面的质性考量。构建科学、有效的互动质量评价模型对提升课... 课堂互动是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目前,高职教育智慧课堂互动质量评价标准重在课堂公告发布次数、师生问答次数等数量化指标,一定程度上忽略对互动目标达成度等方面的质性考量。构建科学、有效的互动质量评价模型对提升课堂互动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基于高职文秘学生对智慧课堂互动教学体验进行深度访谈和三级编码,建构包含情境创设、过程实操和结果反馈3个维度、9个范畴,共39个概念的高职教育智慧课堂互动质量评价模型。研究发现,情境创设是智慧课堂互动的基础,过程实操是智慧课程互动的核心,结果反馈是智慧课堂互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智慧课堂 学生视角 课堂互动 质量评价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网络谣言产生的心理机制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琦 杨坤 杨扬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5-141,共7页
在全媒体时代,谣言借助现代媒介以新的特征广泛传播,由于网络谣言具有群圈化、图像化、短暂性和非恶意性等特征,容易迅速传播并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网络社会中,控制谣言传播、引导舆论方向将成为治理工作的重点之... 在全媒体时代,谣言借助现代媒介以新的特征广泛传播,由于网络谣言具有群圈化、图像化、短暂性和非恶意性等特征,容易迅速传播并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网络社会中,控制谣言传播、引导舆论方向将成为治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谣言产生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个体层面的主观想象与推测的助力、情绪上恐慌与孤独的综合性效应以及从众心理下集体记忆与压力的社会影响等。故而应着力及时、直接、明确地洞悉谣言内容,并借助立体的“辟谣领袖”与“辟谣平台”叠加和强化辟谣手段,以释放碎片化情景下的恐慌;通过智能算法机制提高辟谣信息的达到率,提升治理谣言的精准度;充分利用全媒体优势,拓展辟谣信息覆盖面,以全程、全息、全效的报道方式降低集体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言特征 心理机制 舆论引导 治理背景 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