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全媒体时代,谣言借助现代媒介以新的特征广泛传播,由于网络谣言具有群圈化、图像化、短暂性和非恶意性等特征,容易迅速传播并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网络社会中,控制谣言传播、引导舆论方向将成为治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谣言产生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个体层面的主观想象与推测的助力、情绪上恐慌与孤独的综合性效应以及从众心理下集体记忆与压力的社会影响等。故而应着力及时、直接、明确地洞悉谣言内容,并借助立体的“辟谣领袖”与“辟谣平台”叠加和强化辟谣手段,以释放碎片化情景下的恐慌;通过智能算法机制提高辟谣信息的达到率,提升治理谣言的精准度;充分利用全媒体优势,拓展辟谣信息覆盖面,以全程、全息、全效的报道方式降低集体压力。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5-141,共7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广东省教育厅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岭南特色符号促进文化传播与产业融合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WQNCX160)
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岭南本土文化研究与全媒体传播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22WCXTD02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胡琦(1987-),女,内蒙古突泉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危机公关、文化传播;杨坤(1983-),贵州铜仁人,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杨扬(1987-),女,山西运城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