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6—2008年广东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2 位作者 骆世明 张锦 李韵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共6页
在构建城市化和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分别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引入到城市化与市生态环境协调度的计算中,并对两者协调发展程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在构建城市化和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分别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引入到城市化与市生态环境协调度的计算中,并对两者协调发展程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996-2008年间,广东省城市综合发展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静态协调度可大体上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前9年均处于总体协调阶段,以1998年的静态协调度为最高,但自2005年后,两者的静态协调度逐年降低,处于不协调阶段;与静态协调发展度相比较,广东省的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度变化略为平滑。说明广东省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响应较为明显,但生态环境质量发展指数的上升滞后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矛盾逐渐加剧,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逐渐增加,系统的协调性也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村垃圾产生特征及处理方式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高海硕 陈桂葵 +3 位作者 黎华寿 骆世明 段雄伟 刘亚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45-1452,共8页
为了了解目前广东省农村垃圾的处理现状,采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33个县(市、区)中的256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每村随机选取10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垃圾中来源于生活性垃圾占60.13%,来源于生产性垃圾占39.8... 为了了解目前广东省农村垃圾的处理现状,采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33个县(市、区)中的256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每村随机选取10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垃圾中来源于生活性垃圾占60.13%,来源于生产性垃圾占39.87%;生产性垃圾中主要是种植业垃圾和工业垃圾,各占32.87%和29.73%。各地区农村垃圾产量差异较大,在调查区县中,人均垃圾总产生量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东莞和中山的村庄,最少的是揭阳和梅州的村庄。从全省来看,农村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随意处置,占37.89%,其次是由乡(镇)派车外运统一进行处理,占25.78%,在珠三角和粤北的韶关则主要是由乡(镇)派车外运统一处理。以农户为单位产生的垃圾来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1.58%农户的垃圾主要来源于生活废弃物,8.16%农户垃圾的主要来源是养殖业废弃物。农户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最高的是东莞0.82kg.d-1,其次是广州0.75kg.d-1,最低的是茂名和清远,均为0.31kg.d-1;38.86%的农户的家庭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是随意堆放,57.76%的农户生活垃圾是收集堆放的,收集堆放方式中有31.64%是填埋处理,19.06%是焚烧处理,7.06%是生物处理。为了实现各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农村垃圾应该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因地制宜地组合选用垃圾处理处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农村 垃圾 垃圾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组分及其污染特性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段雄伟 高海硕 +2 位作者 黎华寿 骆世明 陈桂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86-1492,共7页
对广东省韶关地区的始兴、仁化和江门地区的新会、鹤山4县(市)农村生活垃圾的组分、含水率、肥效指标以及主要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农村生活垃圾中可堆肥类含量高达62.62%,主要包括厨余尘土和草叶,其次是非堆... 对广东省韶关地区的始兴、仁化和江门地区的新会、鹤山4县(市)农村生活垃圾的组分、含水率、肥效指标以及主要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农村生活垃圾中可堆肥类含量高达62.62%,主要包括厨余尘土和草叶,其次是非堆肥类中的易燃类垃圾(木竹、纸、布、塑料等),平均含量为总量的29.97%,金属、玻璃以及砖瓦石等难以降解类的垃圾含量占6.61%,电池以及农药化肥包装袋等污染类垃圾的含量占0.81%;韶关地区农村垃圾中的可堆肥类组分明显高于江门地区的相应组分,而江门地区农村垃圾中塑料的含量明显高于韶关;可堆肥类垃圾含水率较高,而其他组分含水率相对较低;各区域农村垃圾中N、P、K和有机质的含量都符合垃圾农用的营养元素标准;各区域农村生活垃圾中各项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并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说明广东省的农村生活垃圾农用是可行的和安全的。结合各地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将农村垃圾回馈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如堆肥处理或发酵产生沼气等,不但可减少垃圾污染,而且还可实现农村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农村 生活垃圾 垃圾组分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广东省水稻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叶延琼 李韵 +2 位作者 章家恩 秦钟 李逸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6,F0003,共7页
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省水稻种植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用特尔菲法和专家咨询法筛选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从气候和地形条件两方面确定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广东省水稻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 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省水稻种植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用特尔菲法和专家咨询法筛选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从气候和地形条件两方面确定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广东省水稻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的叠加分析功能,得到广东省水稻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图。结果表明,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为双季稻最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2.07%;粤中北内陆地区为双季稻次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32.42%;粤北山区的大部分为双季稻的基本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2.86%;粤西北边境山区为双季稻不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65%。获得的评价结果与早期的广东省水稻区划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适宜性 层次分析法 地理信息系统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秦钟 王建武 +3 位作者 章家恩 骆世明 徐华勤 叶延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8-433,共6页
根据循环经济的本质和生态效率的内涵, 在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中所建立的生态效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构建了度量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生态效率指标, 并分析了1990-2007年间广东省经济增长及生态效率要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 根据循环经济的本质和生态效率的内涵, 在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中所建立的生态效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构建了度量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生态效率指标, 并分析了1990-2007年间广东省经济增长及生态效率要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广东省GDP在18年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自然输入要素的生态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 尤其是用水产出率和建设用地产出率, 年均增长率分别达21.29%和17.28%, 但均低于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人类环境影响方程(IPAT)衍生公式预测结果显示, 如果维持目前经济增长模式, 到2015年广东省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但同期的能源消耗和环境负荷将逐年上升, 生态环境压力会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生态环境压力 劳动生产率 循环经济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时间窗分析的广东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1 位作者 骆世明 张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48-1454,共7页
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广东现已进入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推进阶段,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应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时间窗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1个地市在1994~2007... 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广东现已进入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推进阶段,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应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时间窗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1个地市在1994~2007年间农业投入产出的效率进行了测算,并从横向(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窗)和纵向(同一时间窗不同地区)两个方面对各地市农业发展的相对效率和动态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平均效率和稳定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距,珠三角地区农业投入产出的绩效相对最优,东西两翼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水平低于珠三角,但却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农业发展效率较差且随时间波动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山区5个地市,其中清远的效率较其他地区低,韶关农业发展的波动性相对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农业投入产出绩效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同时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有利于提高农业发展效率的政策措施等提供科学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时间窗分析 农业生产效率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果园生物多样性利用与生态农业模式概述 被引量:9
7
作者 叶延琼 章家恩 +1 位作者 赵本良 秦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31,共6页
分析了广东省果园利用的现状,指出全省果园利用中存在单一化种植、病虫害多、农药使用多、循环产业链短、土地利用效率低、外来入侵生物多、土壤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结构、效益以及地域分布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广... 分析了广东省果园利用的现状,指出全省果园利用中存在单一化种植、病虫害多、农药使用多、循环产业链短、土地利用效率低、外来入侵生物多、土壤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结构、效益以及地域分布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广东省果园利用的典型生态模式,如"猪-沼-果"模式、"林-果-草-鱼"模式、"果-草-禽(牧)"模式、果园养蜂模式、果园套种蔬菜、食用菌模式以及果园间作花生、牧草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生态农业模式 间套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1996-2012年农业用地碳汇效应及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叶延琼 章家恩 +2 位作者 陈丽丽 秦钟 赵本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9-146,共8页
为了定量测定广东省农业用地碳汇效应的时空差异,运用1996-2012年的农业用地面积、主要农作物产量、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数据以及2008年21个地级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广东省不同农业用地植被固定CO2的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用地植... 为了定量测定广东省农业用地碳汇效应的时空差异,运用1996-2012年的农业用地面积、主要农作物产量、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数据以及2008年21个地级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广东省不同农业用地植被固定CO2的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用地植被固定CO2的总量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但总体表现为增加态势,由1996年的3.43×1010 t增加到2012年的3.94×1010 t,年均增长率为0.82%。林地和园地在CO2固定过程中占绝对优势,二者固定CO2的量占全省农业用地固定CO2总量的99.95%以上,是农业用地植被固定CO2最重要的贡献者。耕地对CO2的固定主要由稻谷、糖蔗和蔬菜三大作物体现,三者固定的CO2占全省农作物固定CO2总量的90%以上。年均降水量对林地和园地固定CO2总量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其面积变化的影响,而草地固定CO2的量与草地面积呈现高度一致性。广东省农业用地植被固定CO2的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呈现出北部山区高,珠三角地区、粤东及粤西地区低的总体特征。此外,全省农业用地固定CO2量的空间分布与林地固定CO2量的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一个地区林地占农业用地面积比例越大,则植被固定CO2的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地 碳汇 时空变化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多年来广东省农业经济效益的因子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1 位作者 骆世明 叶延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5227-15229,15253,共4页
建立了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广东省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的线性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广东省1980~2005年的农业技术经济效益水平。结果表明,近20年多年以来,广东省的农业效益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尤... 建立了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广东省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的线性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广东省1980~2005年的农业技术经济效益水平。结果表明,近20年多年以来,广东省的农业效益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自2003年以后,随着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和投入结构的逐步完善,农业经济效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步入了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效益 因子分析 评价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循环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障碍度诊断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钟 王建武 +3 位作者 章家恩 骆世明 徐华勤 叶延琼 《生态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264-271,共8页
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立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函数法,对1990-2005年间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以... 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立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函数法,对1990-2005年间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增强趋势,综合评价指数在1-1.7范围内变动;经济与社会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平均发展水平高于1990年,且发展速度逐年加快;资源减量投入评价指数变化不稳定,平均发展水平略低于1990年;资源环境安全发展呈现逐年缓慢降低的趋势。障碍度分析表明,资源循环利用对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最大,但障碍度大小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环境的障碍度随着时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资源减量投入指标的障碍度自2001年后有较为明显的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障碍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51
11
作者 叶延琼 章家恩 +2 位作者 李逸勉 李韵 吴睿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9-377,共9页
近年来,广东省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投入量大增,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采用历年统计数据以及GIS技术,对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均呈逐年增加态势,化肥使用量由1990年的162.4... 近年来,广东省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投入量大增,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采用历年统计数据以及GIS技术,对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均呈逐年增加态势,化肥使用量由1990年的162.41万t增加到2010年的237.29万t,农药由1990年的7.95万t增加到2010年的10.44万t。畜禽粪尿排放量则由2000年的339.34亿t减少到2010年的222.08亿t;在空间分布上,全省化肥投入强度超过400 kg·hm-2的县(市)由1995年的35个增加到2010年的61个,粤西、粤东全部,珠三角大部以及粤北部分地区均属化肥严重污染区,其原因主要在于对农作物产量增加的追求。农药投入强度超过30 kg·hm-2的县(市)由1995年的10个增加到2010年的27个,这主要是由于广东的气候条件及种植结构改变造成的。畜禽粪尿排放污染情况相对较好,但因粤西的雷州半岛地区以水稻生产为主,大牲畜牛的养殖规模较大,因此畜禽粪尿重度污染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GIS空间分析的运用,能直观地反映各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动态变化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空间分异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效益分析 被引量:52
12
作者 李志贤 王建武 +3 位作者 杨文亭 舒磊 杜清 刘丽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7-631,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甜玉米/大豆间作对甜玉米产量、主要农艺指标、养分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1.07),说明甜玉米/大豆间作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与单作相比,间作甜玉米千粒重提高17.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甜玉米/大豆间作对甜玉米产量、主要农艺指标、养分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1.07),说明甜玉米/大豆间作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与单作相比,间作甜玉米千粒重提高17.88%,差异显著;甜玉米/大豆间作群体经济效益提高24.08%,养分利用率提高54.09%,两指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生长后期,间作对甜玉米光能利用体现出一定的正效应,播后55d间作甜玉米光能利用率较单作增加28.44%。甜玉米/大豆间作不仅可改善作物群体结构,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而且可减少化肥施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大豆间作 辐射利用率 养分利用率 土地当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情景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2 位作者 骆世明 叶延琼 徐华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0-806,共7页
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反馈作用机制,对广东省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建立了广东省循环经济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循环经济发展的3种不同情景下经济、资源、环境污染的模拟结果进行了... 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反馈作用机制,对广东省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建立了广东省循环经济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循环经济发展的3种不同情景下经济、资源、环境污染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废气处理率、节能节水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参数均不断提升的情景下,污染物的排放及能源消耗对经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均将逐渐减弱,绿色GDP总值将会持续稳定增长。反之,如果继续以过去"三废"处理率不高、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几乎为0,且不采取任何节水措施的方式下发展经济,广东省绿色GDP总值只能保持较为缓慢的增长,并在2014年前后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绿色GDP总值开始下降。这一研究结果可为在资源环境约束制约条件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系统动力学 情景分析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钟 王建武 +2 位作者 章家恩 骆世明 叶延琼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3-48,共6页
本文以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选取反映该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了一套由3个层面、4个分类指标、23个单项指标所构成的区域循环... 本文以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选取反映该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了一套由3个层面、4个分类指标、23个单项指标所构成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计算出2005年广东省21个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经济区域21个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采用障碍度分析,对2005年限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诊断。结果发现,不同市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主要的限制因素也各不相同,应结合各市自身特征和外部环境等制约因素,制定相应的循环经济发展策略,推动广东省循环经济的持续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 障碍度分析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规划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叶延琼 章家恩 +2 位作者 秦钟 李逸勉 李韵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为更好地指导广东省现代水稻产业的发展与布局,在简要分析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规划目标,并对全省水稻产业布局进行了区域划分,即将全省划分为珠江三角洲"水稻—经... 为更好地指导广东省现代水稻产业的发展与布局,在简要分析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规划目标,并对全省水稻产业布局进行了区域划分,即将全省划分为珠江三角洲"水稻—经济作物高效轮作"优质稻生产区、粤北"单季稻水旱轮作或双季有机稻"生产区、粤东"双季稻高产"绿色稻米生产区、粤西"双季稻—冬种"绿色稻米生产区四大区域,并明确了各区水稻产业的发展优势与目标定位等,最后提出了有效实施广东省水稻产业规划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业 发展规划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2-2010年广东省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延琼 章家恩 +2 位作者 李逸勉 李韵 吴睿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544-3549,共6页
水稻(Oryzasativa)是广东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从1992年的287.59万hm2下降到2010年的195.27万hm2,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率由81.33%下降到77.12%,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则由88.50%下降到80.56%。除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稻... 水稻(Oryzasativa)是广东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从1992年的287.59万hm2下降到2010年的195.27万hm2,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率由81.33%下降到77.12%,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则由88.50%下降到80.56%。除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稻谷总产量下降外,生物灾害也是影响广东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期间,每年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为466万~860.68万hm2.次,虽经防治但仍然造成实际损失12.08万~50.12万t。近20年来,根据水稻病虫害在广东发生的总体表现,研究发现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等的迁飞性、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化学农药施用等是造成广东水稻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发生动态 防控措施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1949~2006年粮食生产的时序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延琼 秦钟 +1 位作者 章家恩 肖红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5-769,共5页
利用1949-2006年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 分析了全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从粮食单产与播种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农业技术及农业投资等方面剖析了全省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 ... 利用1949-2006年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 分析了全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从粮食单产与播种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农业技术及农业投资等方面剖析了全省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 随着人口增加和产业发展, 在耕地与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 广东省粮食总产量一直在波动中增长, 主要原因在于:(1)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子——粮食单产的提高使全省粮食总产保持稳步增长;(2)广东省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 其种植面积的波动不大, 且单产逐年增加;(3)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 提高复种指数可提高区域的粮食生产;(4)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农业技术的提高及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时序变化分析 耕地面积 粮食单产 复种指数 农业技术 农业投资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农业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清 冯远娇 王建武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2期176-180,共5页
实施生态农业标准化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的生态农业标准化工作已全面展开。该文从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生态农业模式技术标准的研究以及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实践三方面系统综述了我国生态农业标准化的发... 实施生态农业标准化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的生态农业标准化工作已全面展开。该文从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生态农业模式技术标准的研究以及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实践三方面系统综述了我国生态农业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生态农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推进我国生态农业标准化的进程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中国生态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标准化 标准体系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市场开发策略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宇萍 叶延琼 章家恩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5,共6页
随着"三农"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我国农民旅游的规模也日益扩大,且将在今后的旅游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农民旅游市场也将会得到... 随着"三农"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我国农民旅游的规模也日益扩大,且将在今后的旅游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农民旅游市场也将会得到快速发展。文章在分析中国农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助统计资料以及对广东省7市14镇1 120户农民的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了广东省农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加快广东省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宣传,引导消费、构建网络,组团旅游、产品开发,量体裁衣以及用心服务,提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旅游 SWOT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生态护岸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54
20
作者 梁开明 章家恩 +2 位作者 赵本良 叶延琼 孔旭晖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22,129,共8页
生态护岸是结合生态工程与土木工程技术的一种护岸形式,对保护岸坡结构稳定和维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简要综述了国内外生态护岸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护岸的概念与内涵。根据应用条件和功... 生态护岸是结合生态工程与土木工程技术的一种护岸形式,对保护岸坡结构稳定和维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简要综述了国内外生态护岸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护岸的概念与内涵。根据应用条件和功能特征,对生态护岸的一些代表性类型、采用的材料、技术以及各类生态护岸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类描述。通过国内外的研究实例,对目前生态护岸技术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并结合现状分析了当前生态护岸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针对不同环境条件以及不同功能要求,因地制宜地建设既能确保安全又能兼顾一定生态效应的护岸。最后展望了在生态护岸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标准体系以及可持续利用管理等方面尚需继续深入进行的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 河岸带 生态交错带 生态护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