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整合音乐教育资源,推动高校艺术教育的深入发展 |
刘涧泉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5 |
3
|
|
2
|
人文素养下的音乐教育 |
陈伟贤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8 |
1
|
|
3
|
声乐研究亟待提高音乐学理论——以“Kunstlied”(“艺术歌曲”)为例 |
刘进军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4
|
关于声乐作品与演唱关系的再认识 |
杨晓青
|
《当代音乐》
|
2016 |
0 |
|
5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浅析潮州音乐“活五”调式的形式美 |
梁帆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5 |
0 |
|
6
|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题材 |
钟晖
|
《音乐创作》
|
2008 |
5
|
|
7
|
男高音美声训练的几个过程 |
杨晓青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7 |
3
|
|
8
|
高师声乐教学之我见 |
陈伟贤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3 |
1
|
|
9
|
和谐之美——古典合唱艺术的精髓 |
陈伟贤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0
|
民族声乐演唱的形象思维论 |
蔡炫琴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1
|
谈谈对大本嗓的教学 |
陈伟贤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7 |
0 |
|
12
|
对高师声乐教学的探讨 |
陈伟贤
|
《黄河之声》
|
2008 |
0 |
|
13
|
论中小学艺术教育传承地方优秀文化的途径——以汕头市澄海区为例 |
钟晖
|
《艺海》
|
2013 |
0 |
|
14
|
《沃尔塔瓦河》所传达的审美信息 |
王彦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08 |
2
|
|
15
|
浅析高师声乐教学中曲目选择存在的问题 |
陈楠
|
《黄河之声》
|
2010 |
7
|
|
16
|
声乐的创新性思维 |
陈楠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