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塑性变形数值流形模拟的场量更新方法
1
作者 黎梓雯 章争荣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439,共5页
数值流形方法采用数学覆盖和物理覆盖两套分开且独立的覆盖网格进行数值计算,采用数值流形方法模拟塑性成形过程时,自由界面在固定数学网格上会产生运动变化,因此需要基于数学覆盖网格去更新物理网格以及进行物理覆盖的信息转换。本文... 数值流形方法采用数学覆盖和物理覆盖两套分开且独立的覆盖网格进行数值计算,采用数值流形方法模拟塑性成形过程时,自由界面在固定数学网格上会产生运动变化,因此需要基于数学覆盖网格去更新物理网格以及进行物理覆盖的信息转换。本文针对轴对称问题采用四节点流形单元,提出了基于映射插值方法,计算当前时刻更新后的物理网格节点在上一时刻的坐标,使用上一时刻的覆盖函数及覆盖权函数求得更新后的物理覆盖网格节点的场量信息,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迭代修正以降低误差。以二维轴对称变形中镦粗变形的场量更新为例展开数值计算,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以节点映射插值计算得到的节点信息作为初始值,在修正过程中迭代次数较少,更新速度快,说明使用该方法进行新旧物理覆盖网格的场量更新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成形 数值流形 场量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水槽拉深变形规律研究及工艺优化
2
作者 洪熠豪 吴菲 +4 位作者 韩建霖 章争荣 陈宇麒 李建平 莫炳俊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36,共11页
为解决几何形状复杂且不对称及采用3次拉深工艺成形的薄壁水槽模具制造及试模难度大和成本高的问题,研究了该水槽采用多道次拉深工艺时板料的变形规律,同时对其拉深工艺进行了优化。利用Dyna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薄壁水槽拉深一序、拉... 为解决几何形状复杂且不对称及采用3次拉深工艺成形的薄壁水槽模具制造及试模难度大和成本高的问题,研究了该水槽采用多道次拉深工艺时板料的变形规律,同时对其拉深工艺进行了优化。利用Dyna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薄壁水槽拉深一序、拉深二序和拉深三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关键工艺参数对成形结果的影响规律并得出最优的工艺参数,最后通过拉深实验对该工艺方案进行了验证。根据工艺优化方案,得出了最优工艺参数。拉深一序:从0 s至0.01 s,压边力恒定40 kN,从0.01 s至拉深结束,压边力从40 kN线性增长至500 kN;凸模、凹模、压边圈与板料之间的摩擦因数分别为0.2、0.05、0.05;模具间隙为0.66 mm。拉深二序:凸模、凹模、压边圈与板料之间的摩擦因数分别为0.15、0.1、0.1;压边力为500 kN。拉深三序:采用合适的拉深筋布置方式及阻力值。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拉深工序中分别侧重调控不同拉深工艺参数可以有效控制薄壁水槽的减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拉深 薄壁结构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大圆角矩形不锈钢水槽拉深成形工艺数值模拟
3
作者 韩建霖 吴菲 +3 位作者 洪熠豪 章争荣 梁庆军 李建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8-52,60,共6页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带大圆角不锈钢水槽的拉深成形过程,并揭示不同拉深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获得较优的工艺参数,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Dynaform对矩形盒拉深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压边力、模具间...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带大圆角不锈钢水槽的拉深成形过程,并揭示不同拉深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获得较优的工艺参数,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Dynaform对矩形盒拉深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压边力、模具间隙和摩擦系数对大圆角矩形水槽成形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并结合成形极限图、厚度变化图和材料流动图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数值模拟和工艺优化,得出较优工艺参数:拉深序一压边力为500 kN,拉深序二压边力为1000 kN,模具间隙为1.1 t,摩擦系数为0.125。采用研究所得的工艺方案可生产出合格制品,实际成形件的减薄率和成形质量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可预测不锈钢水槽在拉深成形过程中大圆角处的变薄情况,所得成形工艺参数对制件影响规律可为研究带大圆角水槽拉深成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件 拉深成形 压边力 数值模拟 Dynaform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球壳填充网管轴向冲击吸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氏韦 吴菲 章争荣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93-1497,共5页
将运输领域中金属管的吸能避碰概念与建筑领域中具有优异吸震抗冲击性能的球形网壳结构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新型吸能结构———网管(RT)、赤道球(ES)、桁架球(TR)、表面孔球(TSH)填充球形网管。为了与传统的吸能结构进行比较,将铝合金薄... 将运输领域中金属管的吸能避碰概念与建筑领域中具有优异吸震抗冲击性能的球形网壳结构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新型吸能结构———网管(RT)、赤道球(ES)、桁架球(TR)、表面孔球(TSH)填充球形网管。为了与传统的吸能结构进行比较,将铝合金薄壁圆管(T)进行填充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落锤冲击实验,研究其吸能特性,发现TSH、ES和TR填充的网管对比铝合金薄壁圆管具有更显著的填充效果,承载能力、能量吸收、载荷效率和比吸能显著提高。与填充铝合金管相比,填充网管不仅能显著降低冲击效应,使初始冲击峰值基本保持不变,还能显著提高单位质量的能量吸收。因此,TSH、ES和TR填充网管可以成为满足轻量化、高能量吸收、低冲击效果要求的新型轻量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吸能结构 铝合金填充管 冲击 能量吸收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