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运动干预对肥胖大鼠肝脏AKT/FoxO1信号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冯瑶 林宝璇 +3 位作者 张士花 曹文燕 元宇 翁锡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9-219,共11页
目的:探讨低温运动干预对肥胖大鼠肝脏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叉头盒转录因子O亚族1(forkhead box protein O1,FoxO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喂食高脂饲料构建肥胖大鼠模型,选取40只肥胖大鼠随机均分为常温安静组(NC,n=... 目的:探讨低温运动干预对肥胖大鼠肝脏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叉头盒转录因子O亚族1(forkhead box protein O1,FoxO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喂食高脂饲料构建肥胖大鼠模型,选取40只肥胖大鼠随机均分为常温安静组(NC,n=10)、常温运动组(NE,n=10)、低温安静组(SC,n=10)、低温运动组(SE,n=10)。常温环境为25℃±1℃,低温环境为4℃±1℃、相对湿度为50%~60%,实验期间低温组在低温环境中进行;运动方案为隔天运动一次,速度为25 m/min,共2组,每组30 min,组间间歇10 min。5周后,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与胰岛素耐量试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测试葡萄糖和胰岛素耐量,称重后解剖,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取肝脏称重并计算大鼠肝指数;RT-qPCR检测大鼠肝脏AKT、FoxO1、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 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中AKT、磷酸化AKT(p-AKT)、FoxO1蛋白表达。结果:(1)NE、SC、SE组大鼠体重均低于NC组(P<0.01);SC、SE组大鼠体重均低于NE组(P<0.01)。(2)相比于NC组,SC组大鼠OGTT曲线下面积较小(P<0.01);SE组大鼠ITT曲线下面积小于NC、NE、SC组(P<0.01,P<0.01,P<0.05),NE、SC组大鼠ITT曲线下面积较NC组显著减小(P<0.05,P<0.01)。(3)NE、SC、SE组大鼠肝指数均显著低于NC组(P<0.01);NE组大鼠血清ALT水平显著低于NC、SE组(P<0.05),SC组大鼠血清ALT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1)。(4)相比于NC组,SE组大鼠肝脏AKT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NE、SC、SE组大鼠肝脏FoxO1、PEPCK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5)相比于NC组,NE、SC、SE组大鼠肝脏AKT蛋白磷酸化水平较高(P<0.05,P<0.05,P<0.01),FoxO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P<0.01)。(6)肥胖大鼠体重、肝脏FoxO1与PEPCK mRNA表达、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及FoxO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受低温、运动及低温×运动影响;ITT曲线下面积、肝脏AKT mRNA含量分别受低温、运动影响;OGTT曲线下面积分别受低温及低温×运动影响;肝指数、血清ALT水平分别受运动、低温×运动影响。结论:低温运动可激活肝脏AKT/FoxO1信号通路,改善肥胖大鼠肝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效改善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运动 胰岛素抵抗 AKT/FoxO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调控海马神经元结构可塑性和神经发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记忆损害 被引量:1
2
作者 严梦思 舒麟捷 +3 位作者 王朝格 程冉 牟连伟 廖静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5-1007,共13页
目的 本研究以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为研究对象,以海马神经元结构可塑性和神经发生为切入点,探讨8周运动干预对肥胖小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0~30 g,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高脂饮食组(... 目的 本研究以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为研究对象,以海马神经元结构可塑性和神经发生为切入点,探讨8周运动干预对肥胖小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0~30 g,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高脂饮食组(HFD)和高脂饮食运动组(HFD-Ex)。运动干预前,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运动组进行20周高脂饮食。运动组小鼠进行8周跑台运动。运动方案为前10 min运动负荷8 m/min,后50 min运动负荷12 m/min,1 h/d,5 d/周,跑台坡度0°。利用Y迷宫和新物体识别测试评估小鼠的记忆水平,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高尔基体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探究神经元轴突、树突、树突棘、c-fos、双皮质素(DCX)、突触后致密物95 (PSD95)、突触素(Syn)、炎症因子IL-1β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 (MHC-II)阳性小胶质细胞水平。结果 肥胖小鼠呈现记忆损害,而运动干预有效改善肥胖小鼠海马依赖性记忆损害。运动通过提高肥胖小鼠海马神经元轴突长度、树突复杂性、树突棘数量、DCX和PSD95表达以增强神经发生和神经元结构可塑性。同时,运动降低肥胖小鼠海马MHCII阳性小胶质细胞数和IL-1β水平。结论 8周有氧运动有效提高肥胖小鼠海马神经发生和神经元结构可塑性,并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炎症,这可能是运动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海马依赖性记忆损害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记忆 海马 神经可塑性 神经发生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方式对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改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3
作者 全家霖 朱琳 +3 位作者 苏煜 陈泽恺 陈梓淇 张卓凡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3422-3431,共10页
背景与健康体质量人群相比,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多存在执行功能缺陷,可能加剧超重或肥胖和诱发其他疾病。运动能促进执行功能已被证实,但不同运动方式效果的优劣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探索改善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效果最佳的... 背景与健康体质量人群相比,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多存在执行功能缺陷,可能加剧超重或肥胖和诱发其他疾病。运动能促进执行功能已被证实,但不同运动方式效果的优劣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探索改善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效果最佳的运动方式。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汇总运动干预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0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使用RevMan 5.4和Stata 18.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以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CI为效应指标,比较各运动方式间的差异以及计算累计概率排名曲线下面积(SUCRA)值并进行排序。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风险偏倚评估和Egger's检验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篇中英文文献,其中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675名,年龄8~15岁,结局指标为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共纳入4种运动方式组(体育游戏、球类运动、武术练习、体能训练)与无运动组。在改善抑制控制方面,与无运动组相比,体育游戏(SMD=-1.75,95%CI=-2.83~-0.68,P<0.05)、球类运动(SMD=-1.93,95%CI=-3.87~-0.10,P<0.05)、体能训练(SMD=-1.20,95%CI=-2.40~-0.05,P<0.05)均能提高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的抑制控制水平,其中球类运动SUCRA值最大(82.8),排序第一。在提高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的工作记忆方面,球类运动优于体能训练(SMD=-1.02,95%CI=-1.68~-0.36,P<0.05);在提高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认知灵活性方面,球类运动优于体能训练(SMD=-1.22,95%CI=-1.90~-0.54,P<0.05)。结论与其他运动方式相比,球类运动在改善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的执行功能方面展现出了较优良的改善效果。在实践干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球类运动与强度、周期、频率以及量的协同搭配。后续需进一步充实与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改善相关的证据,从而制订出更为精确、高效的运动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执行功能 儿童 青少年 运动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通过肠道菌群对孤独症样大鼠行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4
作者 陈雪梅 李银花 +2 位作者 钟救根 杨朝名 侯晓晖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1-1528,共18页
目的探究自主跑轮运动通过肠道菌群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样大鼠行为异常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激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SD母鼠,于孕期第12.5天对孕鼠腹腔注射400 mg/k... 目的探究自主跑轮运动通过肠道菌群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样大鼠行为异常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激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SD母鼠,于孕期第12.5天对孕鼠腹腔注射400 mg/kg丙戊酸盐(valproic acid,VPA)溶液或等量生理盐水,所产仔鼠分别为ASD模型组(PASD,n=35)和正常对照组(PCON,n=16)。在仔鼠出生后第23天,采用三室社交、旷场、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干预前行为学测试。行为学测试结束后,从两组中各随机选取8只大鼠(PCON,PAS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及皮质醇(corticosterone,CORT)浓度,以评估HPA轴功能状态。在仔鼠出生后第28天,将PCON组剩余8只大鼠作为CON对照组(CON,n=8),PASD组剩余27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ASD无干预组(ASD,n=6)、ASD运动组(ASDE,n=8)、ASD移植组(FMT,n=8)和ASD假移植组(sFMT,n=5)。其中,ASD组和CON组常规饲养,ASDE组从出生后第28天起,进行6周自主跑轮运动干预,FMT组从出生后第42天起,每日灌胃运动2周后的ASDE组大鼠新鲜粪便悬液(1 ml/100g),5 d/周,持续4周,sFMT组则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行为学和HPA轴指标。结果干预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D模型组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新颖性偏好、自发活动和探索兴趣,以及空间学习、记忆和导航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PASD组血清中CRH、ACTH和CORT浓度显著高于PCON组(P<0.05)。经6周自主跑轮运动干预后,与ASD组相比,ASDE组大鼠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新颖性偏好、自发活动和探索兴趣,以及空间学习、记忆和导航能力均显著改善(P<0.05),血清CORT浓度显著降低(P<0.05),CRH及ACTH浓度呈下降趋势。在接受4周运动大鼠的粪菌移植干预后,与ASD组和sFMT组相比,FMT组大鼠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新颖性偏好、自发活动和探索兴趣、空间学习、记忆和导航能力均显著改善(P<0.05),血清ACTH、CORT浓度显著降低(P<0.05),CRH浓度呈下降趋势。结论运动可能通过抑制HPA轴激活改善ASD相关行为,肠道菌群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肠道菌群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运动 粪菌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树突棘重塑的影响及MARK1/MAP1A/PSD-95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凃耿红 封纪伟 廖八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8-1016,共9页
目的:探讨游泳结合转轮跑步运动干预对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诱导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树突棘结构重塑的影响,以及微管亲和力调节激酶1(microtubule affinity regulating kinase 1,MAR... 目的:探讨游泳结合转轮跑步运动干预对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诱导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树突棘结构重塑的影响,以及微管亲和力调节激酶1(microtubule affinity regulating kinase 1,MARK1)、微管相关蛋白1A(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A,MAP1A)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的作用。方法:通过妊娠期VPA或生理盐水暴露的方法收集雄性子代制备ASD模型大鼠及对照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静置组,每组9~11只。采用三箱社交实验评价运动对ASD大鼠社交行为的影响,荧光示踪病毒局部感染观察内侧前额叶皮层亚区边缘前皮层(prelimbic cortex,PrL)和边缘下皮层(infralimbic cortex,IL)树突棘密度和形态,Western blot检测PSD-95和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Syn)蛋白表达,RNA原位杂交检测MARK1、MAP1A和PSD-95阳性颗粒数及共定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D模型组大鼠社交行为存在缺陷,表现为在陌生大鼠箱体的活动时间、嗅探陌生大鼠的时间和频率均显著减少(P<0.05);经过运动干预后ASD大鼠的社交行为显著改善。树突棘形态观察发现ASD大鼠PrL区而不是IL区总树突棘密度显著增加,主要表现为蘑菇型和短粗型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树突棘异常重塑。Western blot发现运动干预能有效逆转ASD大鼠PrL区的PSD-95蛋白表达上升的趋势;而PrL区的Syn及IL区的PSD-95和Syn蛋白表达在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RNA原位杂交发现运动干预能有效降低ASD大鼠PrL区异常增多的MARK1、MAP1A和PSD-95的RNA阳性颗粒数,降低MARK1+MAP1A、MARK1+PSD-95和MAP1A+PSD-95的共定位。结论:运动干预可能通过PrL区MARK1/MAP1A/PSD-95分子通路改善ASD大鼠树突棘结构重塑,从而改善社交相关行为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树突棘 结构重塑 MARK1/MAP1A/PSD-95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骨代谢
6
作者 何玉婷 翁凯鸿 +2 位作者 李发林 翁锡全 元宇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83,共10页
骨代谢的平衡取决于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骨代谢失衡将诱发骨质疏松症等多种骨代谢疾病。Notch信号通路参与骨吸收与骨形成的调控,在维持骨代谢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不仅... 骨代谢的平衡取决于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骨代谢失衡将诱发骨质疏松症等多种骨代谢疾病。Notch信号通路参与骨吸收与骨形成的调控,在维持骨代谢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不仅通过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骨组织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广泛参与骨代谢的调节,也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骨代谢。但目前lncRNA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骨代谢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本文主要概述Notch信号通路及lncRNA在骨代谢调控中的作用及探讨lncRNA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骨代谢的可能机制,为lncRNA调控骨代谢疾病的机制研究及骨代谢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NOTCH 骨代谢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SC骨脂分化失衡诱发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7
作者 欧亿林 彭睿 +2 位作者 毛钰蘅 翁锡全 元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9-295,共7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流失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发病率已呈现出高发的态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是一种具有高度可塑性的成体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流失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发病率已呈现出高发的态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是一种具有高度可塑性的成体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类型,其分化去向影响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的平衡。在骨髓微环境中,BMSC的分化命运受Wnt、Notch、Hedgehogs和BMP等信号通路及lncRNAs、circRNA和外泌体等因素的调控,它们共同形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调控网络,对BMSC的骨脂分化产生正向或负向的调控效应。因此,BMSC成骨和成脂平衡的失调将会加剧骨髓脂肪化的程度,引发机体炎症反应,导致骨代谢紊乱,进而诱发骨质疏松症。多项研究表明,抑制BMSC成脂分化,促进其成骨分化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目前国内研究BMSC骨脂分化失衡诱发骨质疏松的相关综述报道较少。鉴于此,笔者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调控BMSC骨脂分化的相关信号通路,探讨了BMSC骨脂分化失衡对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影响,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靶向药物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骨代谢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耐力与不同代谢表型肥胖青少年脂代谢灵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秦煜玲 朱琳 +1 位作者 程国栋 谢维俊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908-1913,共6页
背景目前,中国肥胖青少年数量急剧增加,青春期肥胖不仅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还是成年期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因素。脂代谢灵活性被视为衡量机体代谢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证实心肺耐力与脂代谢灵活性相关,但缺少在不同代谢表型肥胖青少... 背景目前,中国肥胖青少年数量急剧增加,青春期肥胖不仅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还是成年期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因素。脂代谢灵活性被视为衡量机体代谢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证实心肺耐力与脂代谢灵活性相关,但缺少在不同代谢表型肥胖青少年中的研究。目的探究心肺耐力在代谢异常型肥胖(MUO)青少年和代谢健康型肥胖(MHO)青少年中与脂代谢灵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参与2022—2023年深圳减肥夏令营的肥胖青少年91名,按照《中国儿童代谢健康型肥胖定义与筛查专家共识》标准划分为MUO组35人,MHO组56人。使用气体代谢分析仪与心率表采集受试者静息代谢测试、递增负荷跑台测试的气体代谢数据和心率数据;根据心率-摄氧量关系推算最大摄氧量(VO_(2max));通过三阶数多项式拟合曲线求得最大脂肪氧化速率(MFO)或与之对应的最大脂肪氧化强度(FAT_(max))反映脂代谢灵活性。使用线性回归分析VO_(2max)与MFO和FAT_(max)的关系。结果两组肥胖青少年总体MFO为(5.54±1.37)mg·min^(-1)·kg^(-1),FAT_(max)为(4.19±0.87)MET。MUO组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水平高于MHO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MHO组(P<0.05)。调整前,MUO组的MFO低于MHO组(P<0.05);调整VO_(2max)后,两组肥胖青少年MF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前、调整VO_(2max)后,两组肥胖青少年FAT_(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B=0.077,95%CI=0.011~0.144,P=0.023)及MHO组(B=0.105,95%CI=0.027~0.182,P=0.009)肥胖青少年的VO_(2max)与MFO呈正相关;MHO组(B=0.057,95%CI=0.003~0.111,P=0.041)肥胖青少年的VO_(2max)与FAT_(max)呈正相关;MUO组肥胖青少年的VO_(2max)与MFO和FAT_(max)并无线性关系(P>0.05)。结论MUO青少年的MFO低于MHO青少年;跑步运动时,不同代谢表型肥胖青少年在(4.19±0.87)MET强度即可达到MFO。心肺耐力是影响MHO青少年脂代谢灵活性的关键因素,MUO青少年可能需转变为MHO青少年,促进脂代谢灵活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心肺耐力 脂代谢灵活性 代谢健康型肥胖 代谢异常型肥胖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细胞核逆向通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时丽聪 严梦思 牟连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4-922,共9页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心肌病等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均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细胞核逆向通讯在维持线粒体和细胞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理解线粒体–细胞核逆向通讯的分子机制将为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干预提供新的思...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心肌病等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均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细胞核逆向通讯在维持线粒体和细胞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理解线粒体–细胞核逆向通讯的分子机制将为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干预提供新的思路。线粒体–细胞核逆向通讯的调控分子有线粒体衍生肽(Humanin、SHLP2、MOTS-c)、线粒体DNA(mtDNA)、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小分子(NAD+、ROS、Ca2+)和线粒体代谢产物(乙酰辅酶A、琥珀酰辅酶A、丙酰辅酶A)等。线粒体衍生肽可通过细胞外异源三聚体HN受体(heterotrimeric humanin receptor,htHNR)或者核易位而介导细胞核基因表达。mtDNA可通过Toll样受体9/核转录因子kappa B(TLR9/NF-κB)、NOD样受体/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NLRP3/caspase-1)、环-磷酸鸟苷-磷酸腺苷合酶/干扰素刺激基因/TANK结合激酶/TBK1触发干扰素调节因子3(cGAS/STING/TBK1/IRF3)信号转导介导干扰素(IFNs)基因表达和促炎因子释放。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主要通过下游转录因子应激相关激活转录因子1/转录因子DVE-1/泛素样蛋白5(ATFS-1/DVE-1/UBL-5)信号通路、组蛋白修饰、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JUN信号通路、去乙酰化酶3/叉头框蛋白O3a(SIRT3/FoxO3a)信号通路等介导UPRmt相关基因表达。线粒体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活性氧(ROS)、Ca2+经过去乙酰化酶1/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SIRT1/PARP1)、缺氧诱导因子1α/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HIF-1α/Nrf2)和钙调神经磷酸酶(CN)途径介导线粒体–细胞核逆向通讯。线粒体代谢物主要通过核易位影响组蛋白修饰以介导线粒体–细胞核逆向通讯。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H1)和JUN/Yes相关蛋白(YAP)信号介导线粒体应激诱发的线粒体–细胞核逆向通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衍生肽 MTDNA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NAD+ ROS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