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基层群众自治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元书 田忠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2-77,共6页
政治现代化中的基层群众自治 (包括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 ) ,它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是中国群众性政治民主化的起点。其主要功能是 :为民主政治建设积累经验 ,创造社会条件 ,维护基层社会的稳定。但中国政治... 政治现代化中的基层群众自治 (包括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 ) ,它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是中国群众性政治民主化的起点。其主要功能是 :为民主政治建设积累经验 ,创造社会条件 ,维护基层社会的稳定。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突破口不是基层群众自治 ,而是城市市民社会的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群众自治 政治民主化 政治现代化 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化帝国主义:价值裂变与和合思想的文化互动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坚方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9-62,共4页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所谓的“世俗化”。今天,生活在世俗化的信息网络时代,就意味着在一个世俗多元处境的世界里游刃有余,认可、放弃某种权威的游戏规则。纵观已经世俗化了的信息社会,我们不难发现。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帝国主义 价值裂变 和合思想 文化互动 世界文化秩序 文化全球化 新自由主义 反文化态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世界与理性主义:柏拉图、斯多葛派与西塞罗合论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敬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7-101,共5页
国内外学界都曾有人认为,西方文化-哲学的特征是两个世界,而中国文化-哲学传统的特征是一个世界.韦伯在讨论新教与儒教的不同时曾认为,新教伦理在对待尘世的态度方面,与儒教伦理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在韦伯看来,如果说儒教对世间万物采取... 国内外学界都曾有人认为,西方文化-哲学的特征是两个世界,而中国文化-哲学传统的特征是一个世界.韦伯在讨论新教与儒教的不同时曾认为,新教伦理在对待尘世的态度方面,与儒教伦理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在韦伯看来,如果说儒教对世间万物采取一种随和态度的话,那么新教伦理则与世界处在一种强烈而严峻的紧张状态之中.①国内也有学者认为,在中国文化-哲学中,中国的天、地、人是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个人生世界,彼岸世界是为此岸世界服务的,人的地位非常高,所以参天地,赞化育.这在基督教是不可理解的,因为人只能跪拜在神的面前,敬畏神的存在.希腊哲学是两个世界,如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等.②本文以柏拉图、斯多葛派和西塞罗的有关哲学思想作为案例,对西方哲学所具有的两个世界和理性主义的文化传统作一简要的分析与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多葛派 柏拉图 西塞罗合 两个世界 理性主义 西方哲学 理念世界 感性世界 宇宙理性 法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道传统生态伦理观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理玲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6-128,共3页
我国儒道的传统思想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以人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不同,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在西方高速发展工业文明时期,我国仍然是以农桑为主的农业经济,这时“靠天吃饭”的思想,还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为此“人与自然... 我国儒道的传统思想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以人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不同,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在西方高速发展工业文明时期,我国仍然是以农桑为主的农业经济,这时“靠天吃饭”的思想,还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为此“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的生态伦理思想成了当时社会主流的思想,而“天人合一”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传统生态伦理观 现代意义 “天人合一”思想 人与自然 生态伦理原则 “人类中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治腐败滋长的政治道德根源 被引量:6
5
作者 吴灿新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4期50-53,共4页
当代中国政治腐败的滋长,有其复杂的政治道德根源,其一是当代中国政治道德信念的现实转变;其二是当代中国政治道德心理的部分扭曲;其三是当代中国政治道德机制存在着缺陷;其四是当代中国旧政治道德文化的不良影响。这些政治道德根源,有... 当代中国政治腐败的滋长,有其复杂的政治道德根源,其一是当代中国政治道德信念的现实转变;其二是当代中国政治道德心理的部分扭曲;其三是当代中国政治道德机制存在着缺陷;其四是当代中国旧政治道德文化的不良影响。这些政治道德根源,有其特有的“远度”、“深度”和“广度”。从而也就决定了,要克制当代中国政治腐败的滋长,不仅仅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而是一项巨大、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腐败 政治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彭春华 《地方财政研究》 2005年第8期15-19,共5页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严重,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思路随之提出。制度软化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起因之一,单纯发行债券而没有完善制度,有可能加深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健全制度是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前提。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券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财政支农与金融信贷支农联动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冰 胡威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0-313,共4页
如何增加金融信贷资金对农村的投放?如何开发和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发动器"功能和对农村资本形成的宏观调控作用?这有赖于财政支农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的结合。利用财政支农资金对银行农村信贷资金实行价格支持、税收支持和担... 如何增加金融信贷资金对农村的投放?如何开发和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发动器"功能和对农村资本形成的宏观调控作用?这有赖于财政支农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的结合。利用财政支农资金对银行农村信贷资金实行价格支持、税收支持和担保等风险转嫁补偿手段,促进社会金融资金投放于"三农"领域,最终建立一个长期的、低息的农村信贷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农村信贷 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珠三角文化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建中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8-112,共5页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8年12月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将珠三角城市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珠三角九市为主体区域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先行先试。随着珠三角区域优势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8年12月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将珠三角城市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珠三角九市为主体区域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先行先试。随着珠三角区域优势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的形成,以"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一小时文化圈"等为目标的文化一体化也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分析这一趋势入手,比照世界大城市经济文化一体化的经验,对珠三角文化一体化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文化一体化 正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经济与风险投资
9
作者 徐永高 邱歆林 粟娟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1-72,共2页
新经济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 ,新经济形态下 ,发展模式出现了变革。风险投资与新经济是相互促进的 ,是把资本投向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 ,以取得高资本收益 ,是风险投资者与科学发明者密切配合、... 新经济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 ,新经济形态下 ,发展模式出现了变革。风险投资与新经济是相互促进的 ,是把资本投向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 ,以取得高资本收益 ,是风险投资者与科学发明者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 风险投资 高科技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心理成本制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银娥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18,共3页
固有的二元结构体制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限性,政策制度的壁垒不断消除的同时,各种差异的长期性使得心理因素的影响凸显,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心理成本的分析,从制度政策层和非制度政策层方面对如何降低这种心理成... 固有的二元结构体制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限性,政策制度的壁垒不断消除的同时,各种差异的长期性使得心理因素的影响凸显,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心理成本的分析,从制度政策层和非制度政策层方面对如何降低这种心理成本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心理成本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
11
作者 王玉明 《理论学习月刊》 1998年第8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政府规模 机构系统 政府机构改革 合理规模 外部环境 基本理论 小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 经济体制改革 行政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宏观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晓阳 王玉明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6-49,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地方政府 机构改革 目标取向 取能转变
全文增补中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争取学校教育工作更大胜利
13
作者 严永晃 《学术研究》 1959年第2期31-31,共1页
1958年是伟大的一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形势要求下,教育事业也在高速度地前进,发展很快,变化很大。这一年来,我们教研组曾到中等学校进行了三次调查研究,深深体察到学校教育的深刻变化。去年一月,我们分赴湛江专区和高要专区... 1958年是伟大的一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形势要求下,教育事业也在高速度地前进,发展很快,变化很大。这一年来,我们教研组曾到中等学校进行了三次调查研究,深深体察到学校教育的深刻变化。去年一月,我们分赴湛江专区和高要专区进行教育调查。这时,反右斗争正在胜利结束,勤工俭学方在开展,学校教育已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去年六月,我们到佛山专区的中学实习,结合进行教育调查。这时,学校加强了党的领导,发动了群众,生产劳动蔚然成风;教学改革也正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工作 教育方针 生产劳动 形势要求 教学改革 共产主义 教育任务 教育调查 中等学校 勤工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