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茂名市大风特征及对荔枝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强 郭潮升 于文杰 《江西农业》 2020年第2期112-112,115,共2页
通过统计分析广东省茂名地区国家站和区域站的6级以上大风资料,得出茂名大风出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大风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趋势,南部的电白沿海地区大风日数达到3~5 d;(2)1981年以来大风日数变化呈减少趋势,大风总日数最多... 通过统计分析广东省茂名地区国家站和区域站的6级以上大风资料,得出茂名大风出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大风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趋势,南部的电白沿海地区大风日数达到3~5 d;(2)1981年以来大风日数变化呈减少趋势,大风总日数最多的年份为1985年,共8 d,总的来说存在5~10 a、11~17 a、18~32 a的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3)大风日数3月最少,7-8月最多,8月达26 d;(4)大风夜间偏少、白天偏多,早晨05:00大风次数开始增多,15:00-17:00大风次数达到最多,约5~7次;18:00开始下降,20:00下降到3次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特征分析 茂名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名市大雾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钟雄蔼 杨廷春 +1 位作者 李晓枫 黄冬至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9期33-34,36,共3页
本文以广东省茂名市为例,分析大雾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显示大雾集中在冬春季,伴随着高湿低温,主要影响茂名中南部荔枝等热带水果花期,也影响全境早造水稻育秧,针对其气候要素特征,结合茂名市的农作物种植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 本文以广东省茂名市为例,分析大雾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显示大雾集中在冬春季,伴随着高湿低温,主要影响茂名中南部荔枝等热带水果花期,也影响全境早造水稻育秧,针对其气候要素特征,结合茂名市的农作物种植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名市 大雾 气候特征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储良广眼的影响
3
作者 张劲梅 郑坤林 《中国热带农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储良 茂名市 冲梢 成花率 花芽分化期 结果母枝 结果枝 气象条件 日平均气温 气象预测 丰产稳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R信号测量海面有效波高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尹聪 曹云昌 +4 位作者 朱彬 李明里 吴红甲 吕卫华 詹国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40,共5页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GNSS-R(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lection)可以用来探测海面状态,如海面有效波高。介绍了利用GNSS反射信号测量海面有效波高的观测设备和技术原理,对2009年博贺实验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证实了反射...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GNSS-R(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lection)可以用来探测海面状态,如海面有效波高。介绍了利用GNSS反射信号测量海面有效波高的观测设备和技术原理,对2009年博贺实验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证实了反射信号相关复数场的有效相关时间与有效波高之间存在相关,利用前期观测的数据进行拟合,得出反演公式,并与测波雷达数据进行了结果对比,平均误差0.136m,相对偏差12.02%,均方根偏差0.169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反射信号 有效波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输送和扩散的季节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健 刘作挺 +3 位作者 黄敏辉 黄辉军 吕卫华 杨永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8-708,共11页
根据1985—200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HYSPLIT扩散模式和虚拟源方法,模拟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状况,初步讨论了珠江三角洲大气输送和扩散的季节特征,及其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大气的输送和扩... 根据1985—200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HYSPLIT扩散模式和虚拟源方法,模拟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状况,初步讨论了珠江三角洲大气输送和扩散的季节特征,及其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大气的输送和扩散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季大气污染物汇聚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北侧,秋、冬季位于偏西侧;春、夏季的汇聚区明显强于秋、冬季。春、夏季大气分别向珠江三角洲西北和偏北方向的山区输送和扩散,而秋、冬季则沿着较为平坦的粤西海岸,向西南偏西方向输送和扩散。秋、冬季大气污染物的滞留时间明显比春、夏季短。1985—2004年大气输送和扩散能力存在年际差异,其中以2004年的输送和扩散能力最弱、1996年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大气输送和扩散 模式模拟 季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增强对作物生产影响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6
作者 娄运生 张震 武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2-821,共10页
大气平流层臭氧耗损引起的地表紫外辐射(UV-B)增强是气候变化问题之一。UV-B辐射增强对作物生长、生理代谢、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受到人们普遍关注。通常借助两种方法开展模拟试验研究,即平方波模型法和太阳追踪模型法。UV-B辐射增强引起... 大气平流层臭氧耗损引起的地表紫外辐射(UV-B)增强是气候变化问题之一。UV-B辐射增强对作物生长、生理代谢、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受到人们普遍关注。通常借助两种方法开展模拟试验研究,即平方波模型法和太阳追踪模型法。UV-B辐射增强引起作物生长受阻、分蘖数减少、株高下降、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光系统Ⅱ受抑、光合效率降低;UV-B辐射增强导致活性氧代谢失衡、叶片气孔器受到破坏、叶绿体结构变形、基粒片层排列紊乱;UV-B辐射增强使作物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下降,导致产量下降;UV-B辐射增强对籽粒蛋白质影响因作物、品种而异。未来应加强UV-B辐射增强影响作物内源激素代谢分子机制研究、区域和全球模拟及其应对措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作物 生长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水汽图像上两次暴雨过程的干、湿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蒋建莹 汪悦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6-714,共9页
2010年7月和2011年6月江南和华南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水过程,分别属于梅雨锋和季风槽暴雨过程。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水汽图像对比分析了这两次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暴雨过程的发生既有相似点,又有... 2010年7月和2011年6月江南和华南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水过程,分别属于梅雨锋和季风槽暴雨过程。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水汽图像对比分析了这两次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暴雨过程的发生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之处。水汽图像显示这两次暴雨过程中都有一条水汽带,暴雨云团均发生在水汽带中,并与低层850 hPa的θ_(se)≥350 K脊轴近于重合。江南暴雨过程中水汽带的北部边界与700 hPa的上升运动带、200 hPa的辐散带和负涡度带近于平行,强对流云团与低层上升运动中心和高层的辐散中心大致吻合;而华南暴雨过程中并无明显此特征。位涡的分析表明在华南暴雨中暗区对应对流层高层的高位涡带,水汽带对应低位涡带;而在江南暴雨中,高位涡带与暗区的对应没有华南暴雨明显。水汽图像上的干、湿特征的异同与环境场不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图像 水汽带 暗区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波段雷达的台风浪观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静 文啸 +2 位作者 刘春霞 黄健 吕卫华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4,共6页
对比分析了博贺海洋气象观测站2008年7月11日—10月8日期间X波段雷达WaMoSII和浮标观测的三个台风过程的波浪资料,结果表明:在台风登陆前后的高海况下,两种资料的有效波高和平均波向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均吻合较好,并且有效波高的相对差异... 对比分析了博贺海洋气象观测站2008年7月11日—10月8日期间X波段雷达WaMoSII和浮标观测的三个台风过程的波浪资料,结果表明:在台风登陆前后的高海况下,两种资料的有效波高和平均波向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均吻合较好,并且有效波高的相对差异小于平均波向,而在台风来临的前期和后期消退阶段,有效波高和平均波向的大小有一定的差异,但其变化趋势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雷达 波浪 台风 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近岸海域Jason-1卫星高度计与浮标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花 王静 +3 位作者 齐义泉 刘春霞 黄健 吕卫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2,共8页
对比分析了2010年10月—2011年7月期间Jason-1卫星高度计与南海北部近岸海域3个浮标的风、浪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近岸海域,Jason-1卫星高度计与浮标的观测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卫星高度计观测的有效波高整体上比浮标观测的有... 对比分析了2010年10月—2011年7月期间Jason-1卫星高度计与南海北部近岸海域3个浮标的风、浪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近岸海域,Jason-1卫星高度计与浮标的观测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卫星高度计观测的有效波高整体上比浮标观测的有效波高偏大,而风速具有低海况时偏大、高海况时偏小的特点。卫星高度计与浮标观测的有效波高、风速的差异受两者之间的距离影响显著,随着距离的增大,有效波高、风速的样本对分布的离散程度增大,两者的相关系数逐渐减小,而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波浪 风速 浮标 卫星高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表温度的增暖趋势和自然变率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极端降水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欧立健 余锦华 +3 位作者 钟校尧 张旭煜 王璐 罗京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95-1606,共12页
极端降水引起的洪、涝等灾害每年给我国带来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全球增暖使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强。但是针对不同区域极端降水事件,其贡献究竟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认识。本文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为... 极端降水引起的洪、涝等灾害每年给我国带来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全球增暖使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强。但是针对不同区域极端降水事件,其贡献究竟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认识。本文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年份夏季区域极端降水过程的水汽收支特征,探讨海表温度(SST)的增暖趋势和自然变率强迫对该区域典型极端降水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过程及其夏季都伴随着区域整层大气的水汽辐合,且水汽辐合发生在经向方向。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在区域南边界形成了稳定的西南风异常的水汽输送。(2)典型极端降水过程发生的夏季,SST在赤道印度洋和热带大西洋为强正异常,主要为增暖趋势的贡献,赤道中东太平洋SST异常表现为La Ni?a型。(3)SST增暖趋势和自然变率的数值敏感性试验表明,1998、2017和2020年的SST增暖趋势强迫的区域水汽辐合分别是其自然变率强迫的83%、210%和107%,SST增暖趋势比自然变率的影响更为重要。(4)SST增暖趋势和自然变率都是通过强迫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引起长江中下游区域南边界异常的西南水汽输送,是导致极端降水发生的主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事件 SST增暖趋势 SST自然变率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和近海面大气光学湍流估算与测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春燕 詹国伟 +2 位作者 青春 蔡俊 吴晓庆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5,共5页
基于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采用MARIAH算法,利用成都和茂名两个地区、两个高度层上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常规气象参数估算折射率结构常数,并对估算值与温度脉动仪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利用常规气象参数估算得到的成都与茂... 基于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采用MARIAH算法,利用成都和茂名两个地区、两个高度层上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常规气象参数估算折射率结构常数,并对估算值与温度脉动仪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利用常规气象参数估算得到的成都与茂名的折射率结构常数在变化趋势及量级上基本符合温度脉动仪测量值。成都和茂名的折射率结构常数估算值与测量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与0.92,平均绝对值偏差分别为0.410与0.414。因此,采用MARIAH算法估算陆地和近海面大气光学折射率结构常数是可行的;茂名中午时刻的折射率结构常数峰值比成都大一个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折射率结构常数 近地层 模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1999年中国降水和气温的SEOF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775-11777,共3页
[目的]研究1951~1999年我国降水和气温的季节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我国气象局提供的160个站1951年1月~1999年2月的月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运用SEOF方法研究了48年我国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降水的SEOF分析表明,第1模态的SEO... [目的]研究1951~1999年我国降水和气温的季节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我国气象局提供的160个站1951年1月~1999年2月的月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运用SEOF方法研究了48年我国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降水的SEOF分析表明,第1模态的SEOF分析表现了我国雨带从南到北的四季推进;从时间系数来看,总体上,20世纪60~70年代我国降水略有减少,70年代后降水是增多的趋势,80年代后降水又是减少的趋势。气温的SEOF分析表明,降水的第1模态和气温的第1模态在空间上配置较好,降水量少的干旱区域,温度变化比较明显,配合时间序列来看,1951~1999年我国气温是偏低;20世纪50年代为低温时期,50~60年代前期气温有所升高,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初期又进入低温时期,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气温变化相对稳定增大。[结论]该研究为我国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SEOF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浪条件下浪致雷诺应力对风应力贡献特征及参数化研究
13
作者 戴潇铭 邹仲水 李子平 《海洋学报》 2025年第8期35-47,共13页
动量通量的准确参数化是海洋和大气灾害预报、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涌浪诱导的浪致雷诺(Wave Coherent,WC)应力是引起参数化不确定性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2012年春季南海北部博贺海洋气象观测平台的大气湍流及海浪观测数据,本文使用协... 动量通量的准确参数化是海洋和大气灾害预报、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涌浪诱导的浪致雷诺(Wave Coherent,WC)应力是引起参数化不确定性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2012年春季南海北部博贺海洋气象观测平台的大气湍流及海浪观测数据,本文使用协谱法提取WC应力。观测显示风向和涌浪方向垂直时,WC应力贡献接近0;当风向和浪向相近或者反向时,WC应力贡献可占总动量通量的20%~25%。为刻画WC应力,本文对比了Janssen(1991、J91方案)和Zou等(2024、Z24方案),发现源自剪切不稳定的J91方案给定的WC应力比观测小1~2个量级;而Z24方案与观测吻合较好;对比还显示J91方案给定的WC应力廓线随着高度单调递减,而Z24方案随着高度先增大后减小。两种WC应力参数化对湍流应力的影响反映在风廓线的差异上,J91方案给定的风廓线与基于传统Monin-Obukhov相似理论一致,而Z24方案显示涌浪排放能量时,由于WC应力最大值所在位置高度受大气稳定度影响,导致稳定(不稳定)时靠近(远离)海面的风速比J91方案大。本研究还给定了包含WC应力的参数化方案,并与COARE 3.5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研究的参数化方案在风速区间3~7 m/s的相关系数上高于COARE 3.5,而整体样本偏差比COARE 3.5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浪 浪致雷诺(WC)应力 动量通量 剪切不稳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