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神经萎缩肌组织成分对成肌细胞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廖华 徐达传 +2 位作者 邱小忠 余磊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失神经萎缩骨骼肌组织成分对体外培养成肌细胞的性能影响。方法:①获取长期失神经支配肌萎缩模型大鼠的腓肠肌,无菌条件下清洗、剪碎、匀浆、过滤,收集上清液;②收集Schwann细胞的体外培养基;③体外培养C2C12成肌细胞系,... 目的:探讨长期失神经萎缩骨骼肌组织成分对体外培养成肌细胞的性能影响。方法:①获取长期失神经支配肌萎缩模型大鼠的腓肠肌,无菌条件下清洗、剪碎、匀浆、过滤,收集上清液;②收集Schwann细胞的体外培养基;③体外培养C2C12成肌细胞系,扩增传代并分组:A.对照组,常规培养,无任何处理因素;B.添加Schwann细胞培养基;C.添加萎缩肌匀浆液。倒置显微镜观察3组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荧光检测C2C12细胞MyoD和Myogenin的差异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各组细胞贴壁良好,A、C组形态无差异,未见分化肌管;B组于培养48h后细胞变纤细,可见肌管形成。荧光染色证实,培养24h后,3组均出现MyoD阳性细胞,C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B组;72h时,3组均可见Myogenin阳性细胞,B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组,C组阳性细胞数量稀少。结论:长期失神经萎缩肌组织成分能够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但抑制活化成肌细胞的进一步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肌萎缩 C2C12成肌细胞 MYOD MYOG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和毛囊健康的多维度综合检测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凤婷 王雪儿 +3 位作者 叶理 林枚芬 张敏 张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0-725,共6页
毛是由毛囊产生的,毛囊作为一种皮肤附属器官,生长在皮肤真皮之中,与皮脂腺共同开口于皮肤表面。毛囊的组织结构是由内外根鞘、毛球、隆突区以及毛乳头构成,在毛囊发育过程中,毛乳头组织来源于真皮,其他组织来源于表皮[1],健康茁壮的毛... 毛是由毛囊产生的,毛囊作为一种皮肤附属器官,生长在皮肤真皮之中,与皮脂腺共同开口于皮肤表面。毛囊的组织结构是由内外根鞘、毛球、隆突区以及毛乳头构成,在毛囊发育过程中,毛乳头组织来源于真皮,其他组织来源于表皮[1],健康茁壮的毛发是毛囊和头皮健康的外在表现。对于毛发而言,毛囊和头皮是制造者和维护者,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健康 头发健康 毛囊 头皮菌群 头皮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消耗巨噬细胞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性修复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李云伦 许逸舟 +7 位作者 蔡家乐 许淑怡 张家琪 傅兰雅 马心蕊 何叶 王祥海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69,277,共6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消耗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消耗巨噬细胞后制备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另外部分小鼠注射空载脂质体后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术后7 d利用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和GAP43阳性...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消耗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消耗巨噬细胞后制备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另外部分小鼠注射空载脂质体后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术后7 d利用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和GAP43阳性再生轴突。术后28 d再次进行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并通过行为学、神经电生理检测运动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腓肠肌称重和HE染色评估靶区肌萎缩。结果术后7 d和28 d,实验组神经夹伤远端巨噬细胞消耗效率均达到70%以上,术后7 d神经远端的GAP43阳性再生轴突比对照组更少、更短。术后28 d,实验组小鼠的运动能力和神经传导强度显著下降,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腓肠肌湿重比和肌纤维面积显著变小。结论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巨噬细胞消耗可导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氯膦酸盐 周围神经损伤 功能性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源干细胞移植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陶晖 余美春 +5 位作者 杨会营 杨春 曲戎梅 戴景兴 余磊 原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7-821,共5页
目的探索异体脂肪源干细胞(ADSCs)移植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大鼠骨密度和骨组织微结构的影响,为GIOP的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治疗对照组(C组)和细胞治疗组(D组)。利... 目的探索异体脂肪源干细胞(ADSCs)移植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大鼠骨密度和骨组织微结构的影响,为GIOP的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治疗对照组(C组)和细胞治疗组(D组)。利用醋酸泼尼松龙建模成功后,C和D组分别通过尾静脉移植生理盐水和ADSCs。对各组大鼠作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测量以及胫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A组相比,B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骨小梁的相对体积、厚度和数量均明显降低,骨小梁的分离度和单位骨小梁破骨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ADSCs治疗后,D组中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并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亦明显优于C组。结论 ADSCs可以有效的改善大鼠GIOP,这为GIOP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也为"筋膜学假说"提供了部分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学 脂肪源干细胞 骨质疏松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MP-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突起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国庆 辛莉 +2 位作者 邱小忠 沈伟哉 原林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7-304,共8页
为研究坍塌反应调节蛋白-1(collapsin response mediator protein-1,CRMP-1)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构建了CRMP-1真核表达载体,以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的PC12细胞为模型,采用基因转染、突起生长时差成像、突起提取和免疫印迹技术进行... 为研究坍塌反应调节蛋白-1(collapsin response mediator protein-1,CRMP-1)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构建了CRMP-1真核表达载体,以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的PC12细胞为模型,采用基因转染、突起生长时差成像、突起提取和免疫印迹技术进行观察.结果显示,NGF诱导的PC12细胞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特征,脂质体转染技术可成功地把CRMP-1基因导入细胞.过表达CRMP-1可明显抑制突起生长,促进突起坍塌,首先是细小突起缩短,然后是长突起,细胞突起的长度随CRMP-1蛋白表达时间延长呈逐渐缩短的趋势.突起提取液的测定显示,CRMP-1过表达的细胞较NGF诱导的和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突起明显减少(P<0.01).说明CRMP-1具有明显的突起生长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坍塌反应调节蛋白 神经元 突起 生长 基因转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纤维NLRP3炎症小体激活、亚细胞定位及3D重建
6
作者 厉洋洋 菅晓婷 +6 位作者 黄静雯 王琪森 桂炜超 张小龙 赵子炜 胡稷杰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炎性环境中肌纤维内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亚细胞定位及其3D重建。方法C2C12细胞体外培养、马血清分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及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Nig)刺激C2C12肌管内NLRP3炎症小体激活;qPCR及Western blo... 目的探讨体外炎性环境中肌纤维内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亚细胞定位及其3D重建。方法C2C12细胞体外培养、马血清分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及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Nig)刺激C2C12肌管内NLRP3炎症小体激活;qPCR及Western blot分析NLRP3、ASC、Caspase-1基因及蛋白水平;免疫荧光分析NLRP3、ASC的聚集与共定位;共聚焦观察、Imaris软件重建显示聚合态NLRP3、ASC与特定细胞器(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的关联。结果体外条件下,LPS/Nig联合刺激可致肌纤维内NLRP3、ASC、Caspase-1基因、蛋白水平上调,胞浆内可见NLRP3、ASC聚集;肌纤维内线粒体功能分子TOM20、高尔基体分子TGN38显著上调,聚集态NLRP3、ASC与线粒体、高尔基体存在共定位。结论LPS/Nig刺激可诱导骨骼肌纤维内NLRP3炎症小体激活。活化的NLRP3炎症小体组分与线粒体及高尔基体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症小体 C2C12细胞 Imaris 3D重建 细胞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骨骼肌组织内CD8^+T细胞的功能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利强 曾慧君 +3 位作者 刘幸卉 陈荣 黄维一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7-310,共4页
目的分析骨骼肌损伤后CD8+T细胞的渗出及其功能特性。方法机械挤压法制备小鼠胫骨前肌(TA)损伤模型。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损伤肌组织内CD8+T细胞的渗出及其可能的CTL功能。结果 HE染色证实机械挤压引发显著的TA肌纤维坏死、退变和再... 目的分析骨骼肌损伤后CD8+T细胞的渗出及其功能特性。方法机械挤压法制备小鼠胫骨前肌(TA)损伤模型。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损伤肌组织内CD8+T细胞的渗出及其可能的CTL功能。结果 HE染色证实机械挤压引发显著的TA肌纤维坏死、退变和再生。损伤肌组织内出现广泛的炎性渗出,损伤后7d(再生初期)可见较多的CD8+T细胞,少量CD8+T细胞共表达Perforin以及IFN-γ。结论与慢性肌炎的免疫反应相似,急性损伤同样会引发CD8a+T细胞的渗出、活化并具备CTL功能。但这种活化的CD8+CTL细胞仅短暂出现于肌组织的再生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CD8 骨骼肌损伤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Id2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黎声 邱小忠 +4 位作者 余磊 秦建强 陆云涛 杨俊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6-277,共2页
目的:构建大鼠Id2基因真核荧光表达载体,为骨骼肌的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有效的分子工具。方法:利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Id2全长cDNA,利用T4DNA连接酶将载体pGEM-T和Id2cDNA进行连接,构建克隆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酶切pGEM-Id2克隆载体和... 目的:构建大鼠Id2基因真核荧光表达载体,为骨骼肌的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有效的分子工具。方法:利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Id2全长cDNA,利用T4DNA连接酶将载体pGEM-T和Id2cDNA进行连接,构建克隆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酶切pGEM-Id2克隆载体和pEGFP-C2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Id2,经酶切分析、PCR鉴定及DNA测序证实cDNA片段大小和序列的正确性;并通过细胞转染技术将Id2基因导入L6成肌细胞中。结果:经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证实pEGFP-C2-Id2含大小正确的正向Id2cDNA片段,获取了转染外源性Id2基因的L6细胞。结论:我们成功构建了同时携带有G418筛选位点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Id2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抑制因子2 构建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体细胞微囊的组织相容性研究
9
作者 廖华 徐达传 +3 位作者 余磊 邱小忠 刘小静 黄美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027-2031,共5页
目的:制备松果体细胞微囊并进行动物移植实验,探讨松果体微囊与宿主体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游离并摘取乳鼠松果体,胰酶、胶原酶消化分离获取松果体细胞悬液,体外培养后进行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 藻酸钠(APA)微囊化处理,将囊化细胞与... 目的:制备松果体细胞微囊并进行动物移植实验,探讨松果体微囊与宿主体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游离并摘取乳鼠松果体,胰酶、胶原酶消化分离获取松果体细胞悬液,体外培养后进行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 藻酸钠(APA)微囊化处理,将囊化细胞与空囊植入大鼠体内(腹膜腔、肌间隙)。术后15、30 d回收微囊,采用形态学 观察、HE染色、细胞计数、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并分析回收囊的形态、囊内细胞活性、囊壁炎性浸润及纤维 化程度,从而判断APA囊膜在体内的组织相容性及其对松果体细胞的免疫保护效应。结果:微囊的腹腔回收率约为 85%,15 d回收囊大多囊壁完整,少数有破损,囊外粘附巨噬细胞。随植入时间的延长,炎性浸润逐渐加重,囊壁增 厚,同一时段微囊与空囊的回收率、囊壁纤维化程度无显著差异。检测证实,15 d回收微囊仍有褪黑素(MT)分泌功 能,但细胞功能迅速下降,30 d回收囊的MT检测呈阴性。结论:APA微囊有一定的组织相容性,对松果体细胞具备 免疫保护作用,囊内细胞生存期约为20 d左右,该时段内细胞能维持生物活性和MT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APA微囊 移植 褪黑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提取物对毛发和毛囊的功效作用
10
作者 吴燊华 王雪儿 +2 位作者 樊小瑜 张敏 张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22,共10页
目的为探索开发动物源功能性化妆品原料,对猪脐带提取物检测蛋白质量浓度、进行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并开展动物毛囊周期和雄激素脱发(AGA)模型的功效作用研究。方法对猪脐带提取物进行蛋白浓度的测定及代谢组学分析,通过建立小鼠毛... 目的为探索开发动物源功能性化妆品原料,对猪脐带提取物检测蛋白质量浓度、进行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并开展动物毛囊周期和雄激素脱发(AGA)模型的功效作用研究。方法对猪脐带提取物进行蛋白浓度的测定及代谢组学分析,通过建立小鼠毛囊周期模型后对小鼠用不同浓度猪脐带提取物处理并追踪小鼠皮肤颜色、毛囊变化和毛发直径以及对小鼠毛囊组织学形态进行分析来完成对动物模型毛囊周期功效和小鼠毛发功效的评价,通过建立雄激素脱发小鼠模型后按分组对小鼠用猪脐带提取物处理并追踪小鼠皮肤颜色和毛囊毛球变化、对小鼠毛囊组织学形态进行分析、检测雄激素受体和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水平以及追踪皮肤血流变化来完成雄激素脱发模型功效评价。结果(1)通过专利提取技术提取的猪脐带提取物的蛋白质量浓度为(7.45±1.23)mg/mL;(2)猪脐带提取物蛋白数量和肽段数量,可得蛋白数量:187±12,肽段数量:696±44(n=3);(3)小鼠背部毛囊在使用猪脐带提取物处理后毛发直径增加;(4)小鼠背部皮肤涂抹(15~90μg/mL)的猪脐带提取物后进入生长期的毛囊数量显著升高,毛囊毛球的大小逐渐增大,且数量逐渐增多;(5)雄激素脱发小鼠涂抹脐带提取物后背部皮肤毛发覆盖率升高,毛囊毛球增大且数量增多,AR和DKK1的表达量降低,血流量增加。结论(1)猪脐带提取物内含有丰富且种类多样的小分子代谢物质,多种蛋白质、多肽等物质;(2)猪脐带提取物可促进小鼠毛囊毛发增粗,并加速从休止期进入生长期;(3)脐带提取物可改善脱发区域平均血流灌注量以及通过抑制AR和DKK1的表达从而抑制雄激素脱发带来的毛囊微小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提取物 毛囊周期 雄激素脱发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材料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兴禄 邱小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49-1055,共7页
磁性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组织工程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本文主要从磁性纳米材料的表面化学活性、磁学性质以及生物应用磁性纳米材料的主要合成方法等几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磁性纳米材料设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 磁性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组织工程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本文主要从磁性纳米材料的表面化学活性、磁学性质以及生物应用磁性纳米材料的主要合成方法等几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磁性纳米材料设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纳米条件下的生长因子及相关基因的包裹和释放、机械力学刺激、干细胞追踪以及细胞图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组织工程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皮肤感染性慢性溃疡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银燕 张敏 +3 位作者 王雪儿 卢魁 房兆鑫 张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5-571,577,共8页
目的构建一种皮肤感染性慢性溃疡动物模型。方法C57BL/6小鼠通过药物处理、磁铁造成创面后,使用3M无菌透明敷料对伤口进行覆盖,观测和记录小鼠伤口的变化。挤压后的第3、7、14、21、28 d,大体拍照,伤口部位取材,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 目的构建一种皮肤感染性慢性溃疡动物模型。方法C57BL/6小鼠通过药物处理、磁铁造成创面后,使用3M无菌透明敷料对伤口进行覆盖,观测和记录小鼠伤口的变化。挤压后的第3、7、14、21、28 d,大体拍照,伤口部位取材,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染色、16SrDNA检测观察伤口的病理变化。结果大体观察第3天开始有腐肉覆盖,渗出液渗出,至28天腐肉增多,第1~28天伤口愈合率均小于0;与正常皮肤相比,HE染色显示,伤口部位存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坏死组织碎片;Masson染色显示,伤口部位仅少量胶原纤维散在分布于坏死组织中,且排列紊乱松散;继而免疫组化显示,伤口部位M1型巨噬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皮肤(P<0.001),M2型阳性率没有差异,M1与M2型巨噬细胞的比值最高可达10;免疫组化显示第14天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在伤口部位高表达;进一步16SrDNA检测显示,第0天菌群多样化明显,第3天之后变形菌门占据90%以上,伤口细菌多样化消失,出现菌群失调。结论本研究利用药物提高小鼠氧化应激水平,磁铁挤压的方法模拟伤口部位组织缺血坏死,3M膜促进伤口腐肉形成和菌群失调,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和菌群16SrDNA结果均符合临床上皮肤慢性溃疡的发展特征。该造模方法可以成功构建一种皮肤感染性慢性溃疡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慢性溃疡 炎症 巨噬细胞 菌群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3T3-HA复合培养后的细胞凋亡检测
13
作者 宋辰刚 邱小忠 +3 位作者 吴刚 余磊 赖桂华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压片材料对小鼠MC3T3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提供一种方便可行的组压片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检测方法。方法:小鼠MC3T3成骨细胞株接种在HA压片材料上,应用光学显微镜和PI-Hoechst33342双染色荧光显微镜...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压片材料对小鼠MC3T3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提供一种方便可行的组压片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检测方法。方法:小鼠MC3T3成骨细胞株接种在HA压片材料上,应用光学显微镜和PI-Hoechst33342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采用RT-PCR方法分析HA对Id2(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2,分化抑制因子2)和OPN(osteopontin,骨桥蛋白)等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HA压片材料组MC3T3细胞凋亡率(78.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4.6%)(t’=28.1,P=0.000)。HA压片材料双荧光染色可以直接检测种子细胞的凋亡。结论:HA压片可促进小鼠MC3T3成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小鼠MC3T3成骨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弹性水凝胶促进C2C12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黄世嘉 吴威乐 +2 位作者 陈小星 王乐禹 刘成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7-281,287,共6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一种多巴胺激活的导电冷冻水凝胶(Dopamine-based polypyrrolemethacrylated gelatin cryogel,Ppy-GelMA)对成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扫描电镜了解材料结构、细胞粘附生长情况,并通过活死染色、CCK-8试验、Ki-67...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一种多巴胺激活的导电冷冻水凝胶(Dopamine-based polypyrrolemethacrylated gelatin cryogel,Ppy-GelMA)对成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扫描电镜了解材料结构、细胞粘附生长情况,并通过活死染色、CCK-8试验、Ki-67免疫荧光染色明确此水凝胶对C2C12细胞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此水凝胶具有均一连通的多孔结构,Ppy-GelMA导电水凝胶上的成肌细胞具有同向排列性;活死染色显示此水凝胶对C2C12成肌细胞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CCK-8检测显示Ppy-GelMA导电水凝胶上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GelMA水凝胶上的细胞活力;Ki67免疫染色结果显示Ppy-GelMA导电水凝胶相比GelMA水凝胶拥有更高的Ki67阳性细胞率。结论 Ppy-GelMA导电水凝胶可促进成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胶 成肌细胞 聚吡咯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在小鼠骨骼肌和人血液中诱导的免疫反应与毒性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益明 黄爱兰 +2 位作者 赵志 宋晨 赖桂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626,共10页
目的探讨氧化石墨烯(GO)在小鼠骨骼肌和血液中的免疫反应性,评估其毒性效应。方法超声破碎法制备GO纳米颗粒,动态光散射仪测定悬浮于去离子水和PBS的GO纳米颗粒粒径与表面电荷。将不同浓度(0.5、1和2mg/mL)的GO悬浮液或PBS分别注入C57B... 目的探讨氧化石墨烯(GO)在小鼠骨骼肌和血液中的免疫反应性,评估其毒性效应。方法超声破碎法制备GO纳米颗粒,动态光散射仪测定悬浮于去离子水和PBS的GO纳米颗粒粒径与表面电荷。将不同浓度(0.5、1和2mg/mL)的GO悬浮液或PBS分别注入C57BL/6小鼠腓肠肌,HE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小鼠体内炎症和免疫反应性。采用扫描电镜、分光光度计和血栓弹性描记图(TEG)观察GO对体外人血红细胞形态、溶血和凝血的影响。结果动态光散射研究显示,与水悬浮液相比,GO颗粒的PBS悬浮液具有更优的胶体分散性、稳定性、表面电荷效应及体内微环境模拟性。HE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小鼠腓肠肌中GO植入区周围的炎症浸润、肌纤维变性以及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和CD4^(+)T细胞的浸润程度(包括F4/80^(+)、CD11b^(+)、CD11c+的平均阳性荧光面积百分比和CD3^(+)CD4^(+)细胞数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相比低浓度(0.002和0.02mg/mL)的GO和PBS,较高浓度(0.2、2和20mg/mL)的GO可使体外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并引起红细胞溶血(P<0.05)。TEG显示,相较低浓度组和PBS组,高浓度GO组的多项血液凝固参数(K,α,R和MA)出现明显异常。结论GO可持久诱导炎症和免疫反应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骨骼肌肌肉毒性和体外血液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免疫反应 肌肉毒性 血液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柳柯 刘桂英 +2 位作者 杨洋 吴章林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8-313,317,共7页
目的探寻Notch信号通路对BM-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机制。方法诱导BM-MSCs分化成肝细胞。当BM-MSCs分化至第0、7、11、21天时,反向斑点杂交实验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建立加入Jagged1上调信号通路的对照组RT-... 目的探寻Notch信号通路对BM-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机制。方法诱导BM-MSCs分化成肝细胞。当BM-MSCs分化至第0、7、11、21天时,反向斑点杂交实验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建立加入Jagged1上调信号通路的对照组RT-PCR技术绘制出BM-MSCs分化状态分子表达谱与正常情况下对比。结果 BM-MSCs分化进行至第21天,反向斑点杂交检测到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第0、7、11天。加入Jagged1后Notch信号通路被激活,导致下游基因Hes1和Hey1的被表达。BM-MSCs分化过程中Albumin未被检测到。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Notch信号通路在BMMSCs分化成肝细胞过程进行调控是必需的,但是分化必须在信号通路下调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间充在干细胞 定向分化 肝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大鼠局部筋膜和脊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和P38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姜雪梅 原林 +5 位作者 张学全 杨春 黄泳 戴景兴 吴金鹏 余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3-976,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拉伸大鼠皮下筋膜对局部筋膜和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筋膜结缔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方法:20只SD大鼠通过随机分组,每组5只,针刺后三里组和针刺非穴位...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拉伸大鼠皮下筋膜对局部筋膜和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筋膜结缔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方法:20只SD大鼠通过随机分组,每组5只,针刺后三里组和针刺非穴位组进行手针捻转,拉伸刺激组进行拉伸刺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筋膜和脊髓组织中细胞信号蛋白的变化;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拉伸刺激组局部皮下筋膜形态学变化。结果:组织学改变:拉伸刺激组皮下筋膜的纤维以拉伸点为中心呈向心性分布,单位面积内细胞密度增大,细胞骨架和胞核重构成"扁梭形"。细胞信号蛋白变化:针刺组筋膜结缔组织ERK1/2和P38MAPK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加,但以非穴组增加显著;ERK1/2与P38MAPK在脊髓中的表达位置由胞质转向胞核,ERK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38MAPK的表达有所增加。结论:针刺对局部浅筋膜的ERK1/2和P38有上调作用,但与脊髓中的信号蛋白增加幅度并不完全一致,提示筋膜结缔组织支架可能在微观的信号转导层面对局部细胞分化与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筋膜/针刺 信号转导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 穴位/非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机械拉伸对C2C12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邱小忠 李小娜 +5 位作者 陈维毅 余磊 廖华 焦培峰 赖桂华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周期性拉伸应变条件对C2C12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周期性拉伸的各种力学条件通过BioFlex加载系统实现,采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和BrdU法对拉伸应变下的细胞增殖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反映成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不同的周... 目的:探讨不同的周期性拉伸应变条件对C2C12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周期性拉伸的各种力学条件通过BioFlex加载系统实现,采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和BrdU法对拉伸应变下的细胞增殖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反映成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不同的周期性机械拉伸条件影响C2C12细胞的增殖,拉伸的频率对C2C12细胞增殖有较大的影响。在0.5Hz拉伸频率下,2.5%、5%和10%的细胞变形幅度都不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其中10%(0.5Hz)的拉伸幅度抑制C2C12成肌细胞的增殖;而在0.125Hz拉伸频率下,10%的细胞变形幅度明显地促进C2C12成肌细胞的增殖。结论:较低的拉伸频率有利于成肌细胞的增殖,高频率的拉伸抑制成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拉伸 C2C12成肌细胞 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量胃液量用于急诊手术患者呕吐发生的预测 被引量:9
19
作者 曹标 廖华 +3 位作者 黄毅然 王肯纯 陈睿 韩晓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在非创伤条件下,利用超声测量胃窦部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并计算胃液量,预测呕吐发生情况。方法 (1)患者取半卧位,使用超声系统,腹部成像模式,换能器C60x/5-2MHz凸阵探头,扫描上腹部(剑突下)旁矢状平面,以肝左叶、腹... 目的在非创伤条件下,利用超声测量胃窦部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并计算胃液量,预测呕吐发生情况。方法 (1)患者取半卧位,使用超声系统,腹部成像模式,换能器C60x/5-2MHz凸阵探头,扫描上腹部(剑突下)旁矢状平面,以肝左叶、腹主动脉作为体内标志物,顺时针或逆时针轻微旋转探头,以获得清晰的胃窦图像。在超声图像中测量胃窦部沿身体头尾方向及前后方向的最大直径(D1和D2),计算CSA,即CSA=π×D1×D2/4。收集87例急诊手术患者的胃窦部CSA并根据Bouvet回归方程计算胃液量。(2)为进一步判断超声测量胃窦部CSA计算胃液量对呕吐的预测,另收集113例急诊手术患者胃窦部CSA并计算胃液量,按胃液量将患者分为3组:A组:胃液量≤0.4ml/㎏;B组:0.4ml/㎏<胃液量≤0.8ml/㎏;C组:胃液量>0.8 ml/kg。结果超声测量患者胃窦部CSA具有可行性;急诊手术进行麻醉诱导前测量的胃窦部CSA与胃液体积存在正相关,且胃窦部CSA可用于判断围手术期呕吐发生的机率;呕吐误吸危险性标准为胃液残留量>0.8 ml/kg。结论利用超声测量胃窦横截面积(CSA)并计算胃液量,以此来预测呕吐发生是可行的,有望在今后应用于急诊手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液量 呕吐发生 超声测量 急诊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嗅鞘细胞体外培养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闫慧博 江建明 +4 位作者 王宏 余磊 邱小忠 王晓佳 鲁凯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建立体外纯化培养嗅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的稳定方法并观察培养嗅鞘细胞(OECs)形态学特征。方法:原代培养成年雄性SD大鼠嗅球的嗅神经层和颗粒层中提取的OECs,利用差速贴壁和阿糖胞苷(Ara-c)抑制法除去混杂的成... 目的:建立体外纯化培养嗅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的稳定方法并观察培养嗅鞘细胞(OECs)形态学特征。方法:原代培养成年雄性SD大鼠嗅球的嗅神经层和颗粒层中提取的OECs,利用差速贴壁和阿糖胞苷(Ara-c)抑制法除去混杂的成纤维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以获得纯化的OECs。用P75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OECs,计算纯化度。结果:此方法获得的OECs纯度可达93%以上。OECs的外形主要以突起细长的双极和三极为主,或无突起呈“煎蛋样”,随时间延长细胞生长排列呈现一定方向性。结论:此方法稳定易复制,可获得高纯度的O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细胞培养 纯化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