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食品专业实验室安全多维教育体系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日斌 张霞 +3 位作者 叶俊 谢思芸 康会茹 朱建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5-249,共5页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实验室安全必须警钟长鸣。据统计分析,引起实验室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探索一个系统、科学的安全教育模式迫在眉睫。总结多年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经验...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实验室安全必须警钟长鸣。据统计分析,引起实验室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探索一个系统、科学的安全教育模式迫在眉睫。总结多年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经验,并借鉴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的成果,提出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准入考试+实践教学+实操竞赛+课中指导+培训巩固”多维教育体系,并在学院食品专业本科生中开展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要素囊括的实践探索。实践表明,该多维教育体系不仅可以传授全方面、实用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实验室的安全生产提供良好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食品专业 实验室安全教育 体系构建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部分果园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
2
作者 冯慧敏 李海渤 《热带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5,共5页
以广东省不同地区果园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质地、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进行测定与评价,并给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果园土壤pH、物理性黏粒含量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值... 以广东省不同地区果园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质地、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进行测定与评价,并给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果园土壤pH、物理性黏粒含量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值分别为5.77、33.60%、28.32 g/kg、1.50 g/kg、149.84 mg/kg、63.96 mg/kg、183.82 mg/kg,分别属于4级、中壤土、3级、3级、2级、1级、2级。土壤分级评价结果显示,63.16%的园地土壤pH属于4~6级,为酸性土壤,21.05%属于1~2级,为碱性土壤;84.22%的园地属于壤土,5.26%的园地属于砂土,10.52%的园地土壤属于黏土;果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有68.42%、68.42%、78.94%、73.68%、73.68%的为1~3级,含量在中等以上水平,有31.58%、31.58%、21.06%、26.32%、26.32%的为4~6级,含量较低;其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属于1级的园地占比分别为52.63%、31.58%、47.37%,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土壤肥力 理化性质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地区(韶关)葡萄园土壤理化指标及碳储量剖面分布研究
3
作者 冯慧敏 李梓珊 +4 位作者 肖远业 曾鸿浩 高琳 李春霞 李海渤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5,共12页
为掌握粤北地区(韶关)主要葡萄园土壤肥力水平,分析了该区域13个葡萄园0~20、20~40、40~60 cm土壤容重(BD)、物理性粘粒含量(PC)、pH、有机质(OM)、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交换性钙(CCa)、交换性镁(CMg)、有效... 为掌握粤北地区(韶关)主要葡萄园土壤肥力水平,分析了该区域13个葡萄园0~20、20~40、40~60 cm土壤容重(BD)、物理性粘粒含量(PC)、pH、有机质(OM)、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交换性钙(CCa)、交换性镁(CMg)、有效锌(AZn)、有效硼(AB)及有机碳(OC)、有机碳密度(Si)和总有机碳密度(TSi)等指标。结果显示,供试葡萄园土壤BD均值1.46 g·cm^(-3),PC均值35%;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土壤pH、OM、TN、AN、CMg、AB为4级,AP、CCa、AZn为1级,AK为2级,土壤pH、OM、TN、AN、AP、AK、CCa、CMg、AZn、AB属于4~5级的葡萄园占比分别为76.93%、84.62%、92.31%、92.31%、7.69%、23.07%、0、84.62%、0、100%;随着土层加深,土壤pH有所上升,土壤OM、TN、AN、AP、OC、Si有所下降,多数基地AK、CCa、CMg、AZn、AB呈下降趋势。Si与土壤BD、深度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TN、AN、AP和AB极显著正相关,与AZn显著正相关。综上:供试葡萄园土壤AP、AZn、AK、CCa平均水平较高,pH、OM、TN、AN、CMg、AB平均水平偏低,需要进行针对性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地区土壤 葡萄园 有机碳 理化指标 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省芥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4
作者 李海渤 张锦堃 冯慧敏 《长江蔬菜》 2023年第9期1-5,共5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广东省芥菜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并提出促进广东省芥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SWOT分析法 乡村振兴 芥菜 机遇和挑战 广东省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偶联纳米银材料及其在医疗和食品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谢闰生 李培骏 +3 位作者 蒋羽秋 曹兴业 李海云 苏东林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9-226,共8页
由于具有抗菌活性,纳米粒子(NPs)和抗菌肽(AMPs)相结合可以用来杀死耐药(MDR)病原体。纳米银(AgNPs)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性能、多种细菌灭活机制,并能对抗菌肽共轭银纳米粒子(AMP-AgNPs)表面进行共轭微调,使得AMP-AgNPs具有更高的生物安... 由于具有抗菌活性,纳米粒子(NPs)和抗菌肽(AMPs)相结合可以用来杀死耐药(MDR)病原体。纳米银(AgNPs)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性能、多种细菌灭活机制,并能对抗菌肽共轭银纳米粒子(AMP-AgNPs)表面进行共轭微调,使得AMP-AgNPs具有更高的生物安全性。文章综述了AMP-AgNPs偶联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AMP-AgNPs偶联物的合成方式、抗菌活性、作用机制、溶血毒性以及其在医疗和食品领域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抗菌肽 偶联物 生物安全性 医疗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能力和思政教育的动物繁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云 李虹仪 +2 位作者 肖正中 闫文龙 郭靖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9期131-139,共9页
动物繁殖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动物繁殖学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新农科背景下,结合高校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该文通过分析现状,... 动物繁殖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动物繁殖学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新农科背景下,结合高校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该文通过分析现状,探索如何在动物繁殖学实验课程开展教学改革。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学生实验不积极且创新想法少、课堂思政融入效果差等问题,提出实验内容优化、学生能力培养、考核方式改变、思政教育能力提升和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等相应的改革对策,为动物科学专业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思政教育 动物繁殖学实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豆干加工过程中的细菌污染溯源
7
作者 杜秋 唐辉 +4 位作者 孙军华 谭益升 吴梓仟 蒋立文 刘洋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即食豆干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及细菌群落组成变化,确定主要污染环节及微生物组成情况,并通过16S rDNA鉴定腐败菌。结果表明:即食豆干加工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环节是原料湖北黄豆,菌落总数高达(... 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即食豆干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及细菌群落组成变化,确定主要污染环节及微生物组成情况,并通过16S rDNA鉴定腐败菌。结果表明:即食豆干加工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环节是原料湖北黄豆,菌落总数高达(3.2±0.1)×10^(6)CFU/g;溶烂、拉丝腐败样品(D18、D19)的菌落总数分别高达(4.4±0.4)×10^(6)CFU/g和(2.6±0.2)×10^(6)CFU/g,且优势菌均为芽孢杆菌属;加工过程中,D20(2次烘烤摊凉后的半成品)、D9(1次卤制前的半成品)、D21(1次卤制后的半成品)和D23(3次卤制的混合膏体)均检测到相对丰度较高的芽孢杆菌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95.67%、70.64%、55.24%和91.26%;D18、D19与烘烤前加工单元(D1、D3、D4)和卤制加工单元(D5、D24、D23)的细菌属组成相似,即腐败菌主要来源于D1、D3、D4、D5、D24和D23;导致即食豆干腐败样品D18、D19的细菌分别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和特基拉芽孢杆菌(B.tequil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豆干 细菌污染 腐败菌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洪梦杰 柏超凡 +3 位作者 辛明杰 于白音 刘洋洋 张光林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菊花是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中医药领域。菊花富含多糖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在抗炎、抑菌、降血脂、抗氧化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本文对菊花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菊花药用... 菊花是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中医药领域。菊花富含多糖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在抗炎、抑菌、降血脂、抗氧化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本文对菊花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菊花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富含甘氨酸蛋白家族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斌 林薇 +1 位作者 肖艳辉 袁晓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共17页
富含甘氨酸蛋白(glycine-rich proteins,GRPs)是一类序列中含有甘氨酸高度重复序列的蛋白家族,植物GRPs家族成员众多,其功能丰富多样。目前的研究表明,GRPs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早在1986年在植物中分离... 富含甘氨酸蛋白(glycine-rich proteins,GRPs)是一类序列中含有甘氨酸高度重复序列的蛋白家族,植物GRPs家族成员众多,其功能丰富多样。目前的研究表明,GRPs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早在1986年在植物中分离鉴定了第一个GRP基因,近年来有关GRPs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与逆境响应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丰富了人们对GRPs功能的认识,但国内仍缺少对植物GRPs功能的系统总结。为此,本文系统总结了GRPs家族蛋白的序列结构特征、家族分类、亚细胞定位特性以及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与逆境胁迫调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序列结构的差异,植物GRPs家族可分为五大类,第Ⅳ类的GRPs又可分为4个亚家族。植物GRPs家族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发育阶段特异性,同时还受多种环境因素的调控。GRPs不仅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分,还广泛参与植物正常和逆境环境下的生物学过程,在逆境条件下可能还具有一定的跨细胞器穿梭能力。通过本文的系统总结,期望能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国内对植物GRPs功能的研究向更高水平前进,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甘氨酸蛋白(GRP) 功能多样性 生长发育 抗逆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果蔬褐变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斌 林薇 袁晓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7-384,共18页
鲜切果蔬因具有方便快捷和干净卫生的优点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是一种新的果蔬消费形式,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果蔬经过鲜切加工后完整性丧失,鲜切果蔬在贮藏和销售期间切面很容易褐变,严重影响鲜切果蔬的商品性和保鲜期,制约鲜切果蔬产业... 鲜切果蔬因具有方便快捷和干净卫生的优点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是一种新的果蔬消费形式,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果蔬经过鲜切加工后完整性丧失,鲜切果蔬在贮藏和销售期间切面很容易褐变,严重影响鲜切果蔬的商品性和保鲜期,制约鲜切果蔬产业的发展。阐释鲜切果蔬褐变发生机理,并总结抗褐变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能为新型安全高效的抗褐变技术研发提供参考。本文从鲜切果蔬褐变类型、影响褐变的因素和防控思路等角度,系统综述了鲜切果蔬褐变发生机制和抗褐变技术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活性氧代谢和膜脂代谢在鲜切果蔬褐变中的潜在作用,以期为鲜切果蔬的褐变防控提供参考,降低鲜切果蔬产业中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果蔬 切面褐变 多酚氧化酶 膜脂代谢 抗褐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叶片响应镉胁迫的比较转录组学分析
11
作者 王斌 王玉昆 肖艳辉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5-270,共16页
【目的】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同时具有修复和安全利用镉(cadmium, Cd)污染土壤的潜力,解析丁香罗勒响应Cd胁迫的分子机制,鉴定与Cd耐受性密切相关的调控因子,为耐受Cd胁迫的丁香罗勒种质资源创新提供候选基因资源。【方法】采... 【目的】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同时具有修复和安全利用镉(cadmium, Cd)污染土壤的潜力,解析丁香罗勒响应Cd胁迫的分子机制,鉴定与Cd耐受性密切相关的调控因子,为耐受Cd胁迫的丁香罗勒种质资源创新提供候选基因资源。【方法】采用比较转录组学的方法,分析Cd处理(35μmol/L) 72 h期间丁香罗勒叶片的转录组学变化。【结果】Cd胁迫显著抑制丁香罗勒生长,叶片、茎和根中均积累了很高含量的Cd,根中的Cd含量最高。Cd胁迫还显著影响精油组分和含量,Cd处理诱导肉桂酸甲酯的合成积累。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在24 h的比较组中,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富集在核糖体、植物-病原相互作用和MAPK信号通路等途径中。在72 h的比较组中,DEGs富集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和卟啉与叶绿素代谢途径中。浅青色1模块内的基因与Cd胁迫表型显著相关,模块内的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相互作用和MAPK信号通路途径中。Cd胁迫上调表达的DEGs也显著富集在这3个途径,表明激活这3个途径是丁香罗勒叶片应答Cd胁迫的主要机制。Cd胁迫处理诱导13个转录因子基因表达上调,其中5个是b HLH家族基因,表明bHLH转录因子在丁香罗勒Cd胁迫耐受性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丁香罗勒应答Cd胁迫的分子机制与其他植物有很大相似之处,bHLH转录因子可能是调控丁香罗勒Cd耐受性的关键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罗勒 镉胁迫 RNA-SEQ 光合作用 bHLH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GR-RBP3克隆及其在采后黄瓜耐冷性中的功能
12
作者 王斌 李健荣 +1 位作者 占朝霞 袁晓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166,共12页
【目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冷敏性蔬菜,采后贮藏易发生冷害,限制了低温贮藏技术在采后黄瓜上的应用。低温处理诱导CsGR-RBP3(glycine-rich RNA-binding protein 3)在采后黄瓜中的表达,克隆CsGR-RBP3,并研究其在采后黄瓜耐冷性... 【目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冷敏性蔬菜,采后贮藏易发生冷害,限制了低温贮藏技术在采后黄瓜上的应用。低温处理诱导CsGR-RBP3(glycine-rich RNA-binding protein 3)在采后黄瓜中的表达,克隆CsGR-RBP3,并研究其在采后黄瓜耐冷性中的功能,为抗冷黄瓜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候选基因。【方法】以黄瓜果皮cDNA为模板克隆CsGR-RBP3编码序列,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在采后黄瓜中抑制低温诱导的CsGR-RBP3表达,研究其表达降低对冷藏黄瓜冷害的影响,并利用RNA-Seq鉴定CsGR-RBP3调控采后黄瓜耐冷性的关键代谢通路。【结果】黄瓜CsGR-RBP3编码1个含有16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蛋白序列中含有保守的RRM(RNA-recognition motif)结构域,可能是一个线粒体相关蛋白,与拟南芥AtGR-RBPs的序列相似性较低。抑制低温诱导的Cs GR-RBP3表达加重采后黄瓜冷害,并下调冷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此外,可能受CsGR-RBP3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显著富集在苯丙氨酸代谢、苯丙烷素生物合成和植物-病原菌互作途径中,这3个途径中的DEGs在低温诱导的CsGR-RBP3表达被抑制后整体下调。这些结果表明,CsGR-RBP3表达与冷藏黄瓜抗冷性正相关,其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维持线粒体氧化还原平衡,并整合多个防御途径正向调控采后黄瓜抗冷性。【结论】Cs GR-RBP3在黄瓜采后耐冷性中具有重要功能,其可能通过多个防御途径调控采后黄瓜耐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冷害 耐冷性 富含甘氨酸RNA结合蛋白 防御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色油菜对高温和干旱胁迫的响应
13
作者 李海渤 陈春蓉 +2 位作者 郑依楠 许灿越 冯慧敏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1-221,共11页
为掌握紫叶油菜对高温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以及利用紫叶性状进行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和干旱区油菜品种筛选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油菜紫叶-绿叶近等基因系紫叶、浅紫叶、绿叶等3种油菜为对象,分析了其在高温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时期(胁迫前对... 为掌握紫叶油菜对高温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以及利用紫叶性状进行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和干旱区油菜品种筛选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油菜紫叶-绿叶近等基因系紫叶、浅紫叶、绿叶等3种油菜为对象,分析了其在高温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时期(胁迫前对照、胁迫3 d、胁迫5 d、复水)土壤含水量(Swc)及3种油菜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鲜重(Fw)、叶片叶绿素(Chl)、相对含水量(Rwc)、花青素(Ant)、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Rec)、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Sagr)、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差异,结果发现:(1)3种叶色油菜叶片的Ci、Gs、Pn、Chlb及Chla+b呈下降趋势,复水后上升;Tr和Rwc在胁迫3 d后变化不大,胁迫5 d后迅速下降,复水后上升;Rec、Pro含量则在高温干旱胁迫后(3、5 d)显著上升,复水后降低;MDA、Sagr、Ss含量在胁迫3 d后变化不大、胁迫5 d后上升,复水后降低。紫叶、浅紫叶油菜的Ant含量均在胁迫3 d后下降,胁迫5 d后上升,复水后降低,绿叶油菜Ant含量无明显变化。(2)紫叶油菜的Gs、Ci、Tr、Pn、Chla、Chlb、Chla+b、Fw、Rwc和Sagr与浅紫叶、绿叶差异不显著,但其Ant、MDA、Pro(仅胁迫3、5 d时)、Ss含量显著高于浅紫叶、绿叶油菜(紫叶>浅紫叶>绿叶)。(3)经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各油菜抗旱性表现为紫叶>浅紫叶>绿叶(得分依次为0.49、0.38、0.37)。因此,紫叶油菜的抗旱性高于浅紫叶、绿叶油菜,紫叶性状可以进行油菜杂种的优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紫叶 高温 干旱 光合作用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便携式近红外技术的高粱品种无损鉴别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理萍 邱熙文 +4 位作者 杨清华 谌佳琪 唐辉 李跑 杜国荣 《中国果菜》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不同高粱品种直接决定其所酿酱香型白酒的品质高低,因此高粱品种的鉴别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高粱品种鉴别模型,采集了25、45、65 ms三个积分时间下的粳高粱和糯高粱在完整以及粉末两种状态的光... 不同高粱品种直接决定其所酿酱香型白酒的品质高低,因此高粱品种的鉴别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高粱品种鉴别模型,采集了25、45、65 ms三个积分时间下的粳高粱和糯高粱在完整以及粉末两种状态的光谱数据,利用单一及组合光谱预处理方法消除光谱中存在的干扰,结合无监督识别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3种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线性判别式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以及软独立模式识别法(soft independent mode classification analysis,SIMCA)分别构建了不同品种高粱的鉴别模型。结果表明,光谱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干扰;无监督方法无法实现不同品种高粱鉴别,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结果能实现高粱品种鉴别,其中LDA>PLS-DA>SIMCA;三个积分时间下,粉末高粱结果优于完整高粱;三个有监督鉴别模型的65 ms的结果较差,45 ms积分时间下的鉴别结果最佳,原始光谱均能达到100%鉴别。以上结果表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实现糯高粱和粳高粱的准确无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粳高粱 近红外光谱 模式识别 无损鉴别 智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变量筛选-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的金银花与山银花近红外无损鉴别
15
作者 柳薇 谭惠珍 +3 位作者 蒋立文 杜国荣 李跑 唐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5-1611,共7页
金银花和山银花均为忍冬科植物,二者外形颇为相似,但化学组成和含量、功效以及价格存在着显著差异。一些不法商家为获取超额利润,以价廉的山银花冒充金银花进行售卖,消费者仅凭肉眼较难准确鉴别。现阶段尚缺少金银花与山银花的无损鉴别... 金银花和山银花均为忍冬科植物,二者外形颇为相似,但化学组成和含量、功效以及价格存在着显著差异。一些不法商家为获取超额利润,以价廉的山银花冒充金银花进行售卖,消费者仅凭肉眼较难准确鉴别。现阶段尚缺少金银花与山银花的无损鉴别研究。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可以实现复杂样品的快速无损分析,通过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实现不同来源样品的鉴别分析。然而,光谱变量过多易导致PLS-DA方法出现过拟合的问题。本研究利用光栅型便携式NIR光谱仪采集了3个产地的643份金银花与本地200份山银花的光谱。此外,一个月后收集3个产地金银花与本地山银花样品各50份作为独立验证集。提出了一种新型模式识别方法——随机检验(RT)-PLS-DA,并与主成分分析(PCA)、PLS-DA以及现有的变量筛选-PLS-DA方法如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PLS-DA和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法(MC-UVE)-PLS-DA进行了比较,利用光谱预处理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NIR原始光谱中存在严重的谱峰重叠、基线漂移及背景干扰;即使结合优化预处理方法,PCA模型仍无法实现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准确鉴别;一阶导数(1st)或连续小波变换(CWT)预处理结合PLS-DA模型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鉴别结果,验证集和独立验证集的鉴别率分别为100%和98%;3种变量筛选方法-PLS-DA方法中,CARS方法选择变量数最少,RT方法在选择特征变量的同时还可获得满意的鉴别率。1st-RT-PLS-DA模型最佳,验证集和独立验证集的鉴别率分别为100%和99.50%。以上结果表明,便携式NIR光谱仪结合变量筛选-PLS-DA策略可实现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准确鉴别,为中药材掺伪快速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 金银花 山银花 无损鉴别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微生物菌肥对无花果鲜食品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秋艳 李海渤 +3 位作者 冯慧敏 付龙威 刘堂茂 王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7-813,共7页
为探究施用微生物菌肥对无花果食用品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以丰产黄无花果为供试材料,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微生物菌肥。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增施微生物菌肥处理可使果实总可溶性固形物和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在贮藏0 d... 为探究施用微生物菌肥对无花果食用品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以丰产黄无花果为供试材料,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微生物菌肥。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增施微生物菌肥处理可使果实总可溶性固形物和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在贮藏0 d时显著降低51.22%,提高了α-蒎烯、β-石竹烯、β-杜松烯和δ-布藜烯等特征芳香物质的相对含量,促进果皮均匀着色,表明增施微生物菌肥显著提高了无花果果实品质。在采后贮藏期间,微生物菌肥处理组的L^(*)值比对照高17.03%~28.29%,硬度比对照高3.26%~29.69%,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高4.82%~15.48%,腐烂指数比对照低84.00%,表明处理组果实的耐贮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增施微生物菌肥能显著提高鲜食无花果的食用品质和贮藏品质,本研究结果为无花果的优质栽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采前施肥 微生物菌肥 冷藏 采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毒素对雄性动物生殖系统毒害机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云 陈丽圆 +5 位作者 宋文静 张新科 徐菡 吴嘉仪 赵翠燕 张守全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38-2046,共9页
T-2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谷物和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旨在全面总结T-2毒素的来源、理化性质及其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尤其是其在生殖过程中的机制与影响。本文回顾了T-2毒素通过氧化应激、线粒... T-2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谷物和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旨在全面总结T-2毒素的来源、理化性质及其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尤其是其在生殖过程中的机制与影响。本文回顾了T-2毒素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等途径对睾丸、精子质量及生殖内分泌系统的损害,还探讨了T-2毒素暴露对雄性动物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及精子生成的影响,并总结了抗氧化物质及天然解毒剂在减轻T-2毒素引起的生殖障碍中的潜在应用。通过分析T-2毒素的毒性机制,本文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指导,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开发解毒药物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保障畜禽生殖健康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雄性动物生殖 氧化应激 炎症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光谱法探究柿原花青素与黏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珍珍 赵玉翔 +4 位作者 胡乔乔 刘泽龙 聂荣祖 纵伟 敬思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7,共8页
为了解黏蛋白(Mucin)对柿原花青素肠道消化释放的影响,借助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对柿原花青素-黏蛋白复合物的理化特征及两者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的粒径、电位绝对值与柿原花... 为了解黏蛋白(Mucin)对柿原花青素肠道消化释放的影响,借助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对柿原花青素-黏蛋白复合物的理化特征及两者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的粒径、电位绝对值与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ECG、EGCG)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柿原花青素酚羟基的引入使得黏蛋白的热稳定性、表面疏水性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红外光谱显示,氢键及游离的氨基参与两者反应;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可以有效猝灭黏蛋白的内源荧光,以静态猝灭为主;根据Van’t Hoff方程获得的热力学参数∆G<0,∆H<0,∆S<0,表明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与黏蛋白的结合是吉布斯自由能减少的自发反应,主要由氢键及范德华力驱动。综上所述,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的添加诱导黏蛋白结构发生变化,其与黏蛋白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该研究为设计提高柿原花青素在肠道中生物利用率的智能递送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原花青素 黏蛋白 理化特征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桥虎耳草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19
作者 韩伟 梁泳欣 +4 位作者 黄倩 谢冬玉 包英华 曾志斌 于白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4,共8页
以大桥虎耳草组培苗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及丛芽生根培养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两种生根方法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建立了完善的离体培养体系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大桥虎耳草组培苗叶... 以大桥虎耳草组培苗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及丛芽生根培养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两种生根方法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建立了完善的离体培养体系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大桥虎耳草组培苗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1/2 MS+6-BA 2.0 mg/L+NAA 0.2 mg/L,1/2 MS+KT 1.0 mg/L+NAA 0.2 mg/L和1/2 MS+TDZ 0.4 mg/L+NAA 0.2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7.78%以上,芽诱导率达96.67%以上,丛芽诱导率达87.04%以上;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1/2 MS+6-BA 1 mg/L+NAA 0.2 mg/L,芽增殖系数为4.03;丛芽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生根率为100%,生根条数为10.81(组培苗可瓶外生根)。组培苗移栽后生长良好,移栽成活率达95.5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桥虎耳草 叶片 愈伤组织诱导 不定芽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DoTCP2基因克隆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20
作者 刘羽佳 卓来凤 +5 位作者 马立钦 黄秋妮 张勇 张颖智 李翔 刘博婷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8-598,共11页
TCP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调控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的重要调控因子。为探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TCP2基因(DoTCP2)的表达特性和抗逆响应能力,通过同源克隆技术从广东丹霞铁皮石斛品种的叶组织中成功分离出DoTCP2基因,... TCP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调控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的重要调控因子。为探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TCP2基因(DoTCP2)的表达特性和抗逆响应能力,通过同源克隆技术从广东丹霞铁皮石斛品种的叶组织中成功分离出DoTCP2基因,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模式探究。结果显示,DoTCP2(GenBank登录号:PP534463)cDNA全长1 122 bp,位于第7号染色体,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编码长度为373个氨基酸的多肽链,与参考序列(序列号:LOC110114709)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存在4个碱基差异,其中3个为同义替换。DoTCP2蛋白理论相对分子量为40 600,理论等电点为8.94,为亲水性稳定蛋白质,具有TCP保守结构域,定位于细胞核,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含有46个磷酸化位点。DoTCP2与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TCP蛋白序列同源性高达97.87%,且遗传距离最近。DoTCP2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根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可能在根发育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运输等过程中发挥作用。DoTCP2基因在低温胁迫处理6 h时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暗示DoTCP2可能在低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模拟干旱和外源脱落酸(ABA)处理下,DoTCP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现下降趋势,且在处理24 h后相对表达量最低,与处理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推测该基因可能通过ABA信号通路在调控铁皮石斛应答干旱胁迫中发挥负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DoTCP2基因的抗逆功能及其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TCP转录因子 DoTCP2基因 非生物胁迫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