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比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TOT)与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差异,探讨TOT治疗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比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TOT)与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差异,探讨TOT治疗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2年12月正式发表的关于TOT对卒中平衡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包括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6分钟步行测试(6 minute walk test,6MWT)以及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lower extremity,FMA-LE)。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74例受试者,其中TOT组23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2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OT组BBS评分(MD4.11,95%CI2.76~5.45,P<0.001),TUGT评分(MD-3.24,95%CI-4.72~-1.75,P<0.001),MBI评分(MD9.55,95%CI5.05~14.05,P<0.001),FMA-LE评分(MD3.92,95%CI2.50~5.35,P<0.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OT组的改善更显著。在6MWT方面,TOT组与对照组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OT能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平衡控制能力,且比常规训练更有效,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功能灵活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但对心肺功能无显著影响。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刺骨调筋针法对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本病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和刺骨调筋针刺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目的:观察刺骨调筋针法对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本病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和刺骨调筋针刺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常规针刺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腰部夹脊穴、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治疗;刺骨调筋组针刺基本同常规针刺组,不同的是,腰部夹脊穴选择棘突上缘旁开3 cm处为进针点,进针直刺抵骨,小幅度提插3次后留针。两组均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月、治疗后3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评估表进行疗效分析,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2月后3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传统针刺组和刺骨调筋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月后,对照组VAS评分较治疗2月时升高(P<0.05),表明对照组患者疼痛较治疗2月时有所加重,对照组JOA评分与治疗2月时无明显改善(P>0.05),传统针刺组与刺骨调筋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2月时明显改善(P<0.01),刺骨调筋组VAS评分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两组之间JOA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95%、100%,3组有效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刺骨调筋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25)。结论:刺骨调筋针法治疗FBSS疗效确切,且在改善远期疼痛疗效方面优于传统针刺,但其起效机制仍待进一步揭示。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比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TOT)与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差异,探讨TOT治疗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2年12月正式发表的关于TOT对卒中平衡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包括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6分钟步行测试(6 minute walk test,6MWT)以及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lower extremity,FMA-LE)。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74例受试者,其中TOT组23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2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OT组BBS评分(MD4.11,95%CI2.76~5.45,P<0.001),TUGT评分(MD-3.24,95%CI-4.72~-1.75,P<0.001),MBI评分(MD9.55,95%CI5.05~14.05,P<0.001),FMA-LE评分(MD3.92,95%CI2.50~5.35,P<0.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OT组的改善更显著。在6MWT方面,TOT组与对照组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OT能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平衡控制能力,且比常规训练更有效,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功能灵活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但对心肺功能无显著影响。
文摘目的:观察刺骨调筋针法对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本病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和刺骨调筋针刺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常规针刺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腰部夹脊穴、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治疗;刺骨调筋组针刺基本同常规针刺组,不同的是,腰部夹脊穴选择棘突上缘旁开3 cm处为进针点,进针直刺抵骨,小幅度提插3次后留针。两组均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月、治疗后3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评估表进行疗效分析,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2月后3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传统针刺组和刺骨调筋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月后,对照组VAS评分较治疗2月时升高(P<0.05),表明对照组患者疼痛较治疗2月时有所加重,对照组JOA评分与治疗2月时无明显改善(P>0.05),传统针刺组与刺骨调筋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2月时明显改善(P<0.01),刺骨调筋组VAS评分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两组之间JOA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95%、100%,3组有效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刺骨调筋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25)。结论:刺骨调筋针法治疗FBSS疗效确切,且在改善远期疼痛疗效方面优于传统针刺,但其起效机制仍待进一步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