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洋中部深海粘土中稀土钇的酸浸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志强 吴宇坤 +4 位作者 张魁芳 朱云 朱克超 李伟 朱薇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96,100,共4页
对深海粘土中稀土元素钇的酸浸过程进行了探讨,考察了酸种类、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等因素对深海粘土中稀土元素钇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与硝酸浸出效果相近,均明显优于硫酸;最佳浸出条件为:盐酸浓度2 mol/L、液固比4... 对深海粘土中稀土元素钇的酸浸过程进行了探讨,考察了酸种类、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等因素对深海粘土中稀土元素钇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与硝酸浸出效果相近,均明显优于硫酸;最佳浸出条件为:盐酸浓度2 mol/L、液固比4∶1、温度60℃、浸出时间60 min,此时钇浸出率可达9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粘土 稀土 酸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LIX984萃取废蚀刻液中铜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溢 张魁芳 +3 位作者 刘志强 李坚 曹洪杨 李伟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38,共7页
针对现有氯化物体系废蚀刻液中铜难以电解回收利用的现状,采用LIX984作为萃取剂,探索其对废蚀刻液中铜的萃取及反萃转型性能.系统考察了萃取剂浓度、料液酸度、萃取时间等对铜萃取的影响,硫酸浓度、反萃时间等对铜反萃的影响,绘制了萃... 针对现有氯化物体系废蚀刻液中铜难以电解回收利用的现状,采用LIX984作为萃取剂,探索其对废蚀刻液中铜的萃取及反萃转型性能.系统考察了萃取剂浓度、料液酸度、萃取时间等对铜萃取的影响,硫酸浓度、反萃时间等对铜反萃的影响,绘制了萃取及反萃等温线并模拟了多级逆流过程。结果表明,采用LIX984萃取铜时,为确保铜萃取回收率,应将废蚀刻液稀释至铜浓度接近0.5mol/L或以下。铜131.24g/L、氯231.6g/L,pH=2.45的废蚀刻液稀释4倍后,可直接采用20%(体积分数)的LIX984按相比O/A=4/1、萃取时间10min、萃取温度25℃条件进行萃取,经过5级逆流萃取,铜萃取率为97.1%,氯萃取率仅0.05%。负载铜有机相采用200g/L的硫酸溶液,按照相比O/A=6/1、反萃时间5min、反萃温度25℃条件进行萃取,经过7级逆流反萃,铜反萃率为98.62%。得到的含铜47.16g/L、氯0.18g/L硫酸铜反萃液可直接用于电解回收,得到满足GB/T 467—1997中产品Cu-CATH2要求的金属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蚀刻液 LIX984 萃取 反萃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铵铁矾渣的焙烧酸浸行为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高丽霞 戴子林 +2 位作者 张魁芳 刘志强 董颖超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1,57,共4页
对黄铵铁矾渣的组成结构及其焙烧酸浸行为进行研究,以达到使渣中的铟、锌和铁得到高效分离和利用的目的.由MLA分析推测黄铵铁矾渣的结构式为NH4Fe3(SO4)2(OH)6,渣中的铁主要包含在黄铵铁矾结构中,锌主要包含在水锌矾Zn[SO4]·H2... 对黄铵铁矾渣的组成结构及其焙烧酸浸行为进行研究,以达到使渣中的铟、锌和铁得到高效分离和利用的目的.由MLA分析推测黄铵铁矾渣的结构式为NH4Fe3(SO4)2(OH)6,渣中的铁主要包含在黄铵铁矾结构中,锌主要包含在水锌矾Zn[SO4]·H2O结构中.在680~720℃焙烧1.5h后酸浸,铟的浸出率大于82%,锌的浸出率大于95%,铁的浸出率小于10%,实现了黄铵铁矾渣中的锌、铟和铁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铵铁矾渣 焙烧 酸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SiO/C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夏文明 唐仁衡 +2 位作者 王英 肖方明 王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2,共4页
选择沥青、柠檬酸和蔗糖为碳源,通过机械球磨、喷雾干燥、高温热解工艺制备了不同的SiO/C复合材料。利用XRD、TG、SEM来研究用不同碳源制备的SiO/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以沥青为碳源制备的SiO/C复合材料含有最高的碳含量... 选择沥青、柠檬酸和蔗糖为碳源,通过机械球磨、喷雾干燥、高温热解工艺制备了不同的SiO/C复合材料。利用XRD、TG、SEM来研究用不同碳源制备的SiO/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以沥青为碳源制备的SiO/C复合材料含有最高的碳含量。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以沥青、柠檬酸和蔗糖为碳源制备的SiO/C复合材料首次库仑效率分别为62.7%、54.6%和53.6%,100次循环后比容量分别为661.7、565.1和322.8 mAh/g。由此说明,以沥青为碳源制备的SiO/C复合材料具备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含有最高的无定形碳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沥青 柠檬酸 蔗糖 SiO/C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包覆Si/G/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阮威 王英 +2 位作者 唐仁衡 肖方明 孙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3-536,共4页
以沥青为包覆剂,通过喷雾干燥和高温热解工艺制备了一系列Si/G/C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CC)等手段研究了沥青热解温度对Si/G/C复合负极材料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 以沥青为包覆剂,通过喷雾干燥和高温热解工艺制备了一系列Si/G/C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CC)等手段研究了沥青热解温度对Si/G/C复合负极材料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前驱体分别在900、1 000、1 050、1 100、1 150、1 200℃分解,1 050℃分解得到的复合负极材料综合电化学性能更加优异,在100 mA/g的充放电电流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14.9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84.0%,循环3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喷雾干燥 硅碳负极 负极材料 硅/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昊 肖方明 +2 位作者 王英 唐仁衡 周荣锋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41-943,共3页
采用机械球磨和喷雾干燥-热解法制备Si/C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RD、SEM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具有碳包覆结构的Si/C复合材料颗粒形貌近似球形。在100 m A/g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 采用机械球磨和喷雾干燥-热解法制备Si/C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RD、SEM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具有碳包覆结构的Si/C复合材料颗粒形貌近似球形。在100 m A/g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648.1 m 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77.2%,循环30周后,可逆比容量为528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C负极材料 碳包覆 喷雾干燥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7
作者 伍德佑 刘志强 +1 位作者 饶帅 张魁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0-78,共9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退役后将产生大量的废旧电池,若不及时处理将会污染环境和浪费金属资源。介绍了近几年来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利用技术进展,包括湿法回收有价金属、废旧磷酸铁锂修复再生和分解再合...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退役后将产生大量的废旧电池,若不及时处理将会污染环境和浪费金属资源。介绍了近几年来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利用技术进展,包括湿法回收有价金属、废旧磷酸铁锂修复再生和分解再合成磷酸铁锂等,并指出不同回收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展望了未来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湿法回收 修复再生 分解再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锌精矿回收制备高纯镓工艺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伟 吴才贵 +3 位作者 张俊峰 高艳芬 周科华 曹洪杨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6,共6页
提出从锌精矿中回收制备高纯镓的工艺流程,分别从锌精矿到含镓冶炼渣的初级富集、含镓冶炼渣到粗镓生产和粗镓到精炼提纯制备高纯镓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初级富集阶段选用二段逆流加压浸出锌精矿,中和置换工艺得到含镓大于0.25%的含镓锌... 提出从锌精矿中回收制备高纯镓的工艺流程,分别从锌精矿到含镓冶炼渣的初级富集、含镓冶炼渣到粗镓生产和粗镓到精炼提纯制备高纯镓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初级富集阶段选用二段逆流加压浸出锌精矿,中和置换工艺得到含镓大于0.25%的含镓锌粉置换渣;粗镓生产选用预中和萃取除铁、P204+YW100共萃镓锗、高酸反萃镓、扩散渗析分离酸镓、渗析残液硫化除杂、中和沉镓工艺得到含镓20%~40%的镓精矿,镓精矿经碱溶造液、硫化除杂、电解、洗涤得到含镓品位小于99.99%的粗镓;粗镓提纯生产选用二次电解精炼、真空蒸馏和区域熔炼制备含镓品位大于99.999%高纯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精矿 综合回收 锌粉置换渣 高纯镓 电解 精炼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04从硫酸体系萃取镓性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魁芳 刘志强 +1 位作者 刘溢 曹洪杨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4,共5页
研究了P204从硫酸体系萃取镓的性能,分别考察了料液酸度、萃取剂浓度、时间、浓度等对镓萃取与反萃的影响并绘制等温线,确定并模拟逆流试验过程。结果表明:料液含0.3g/L Ga^3+,pH=1.2,有机相采用20%P204(体积分数)+磺化煤油,按相比O/A=1... 研究了P204从硫酸体系萃取镓的性能,分别考察了料液酸度、萃取剂浓度、时间、浓度等对镓萃取与反萃的影响并绘制等温线,确定并模拟逆流试验过程。结果表明:料液含0.3g/L Ga^3+,pH=1.2,有机相采用20%P204(体积分数)+磺化煤油,按相比O/A=1∶3,25℃萃取8min,经过3级逆流萃取,镓萃取率可达到99.33%,负载有机相用1.0mol/L H2SO4溶液反萃,按相比O/A=10∶1,反萃温度25℃,反萃时间10min,经过3级逆流反萃,镓反萃率达98.99%,镓浓度富集近30倍。反萃液中的镓经氨水中和沉淀、焙烧后,可得到氧化镓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04 硫酸体系 萃取 反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酸酯萃取剂从硫酸体系萃镓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魁芳 刘志强 +3 位作者 曹洪杨 朱薇 高远 金明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38,共4页
对比研究了不同磷酸酯萃取剂P204、P507、P535的萃镓性能。研究表明,P204、P507只能在较低的硫酸浓度下萃镓,在硫酸浓度超过10g/L后萃取率显著降低。而P535可实现高酸度(>20g/L)硫酸体系直接萃取镓,并能实现Ga与Zn、Cu、Ge的高效分离... 对比研究了不同磷酸酯萃取剂P204、P507、P535的萃镓性能。研究表明,P204、P507只能在较低的硫酸浓度下萃镓,在硫酸浓度超过10g/L后萃取率显著降低。而P535可实现高酸度(>20g/L)硫酸体系直接萃取镓,并能实现Ga与Zn、Cu、Ge的高效分离,分离系数β_(Ga/Zn)、β_(Ga/Cu)、β_(Ga/Ge)可分别达到4 573、1 663、651。P535有望运用于锌湿法冶炼渣高酸浸出液萃取回收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萃取剂 硫酸体系 萃镓性能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含锗褐煤烟尘二次富集提锗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洪杨 陈冬冬 +5 位作者 饶帅 高远 陈少纯 张魁芳 朱薇 刘志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32,43,共5页
考察了硫化剂黄铁矿精矿对含锗褐煤旋涡炉烟尘中低品位锗资源二次挥发富集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微观结构分析及热重分析,采用HSC软件分析了含锗烟尘二次挥发富集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黄铁矿精矿用量、硫化反应温度、硫化反应时间的增... 考察了硫化剂黄铁矿精矿对含锗褐煤旋涡炉烟尘中低品位锗资源二次挥发富集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微观结构分析及热重分析,采用HSC软件分析了含锗烟尘二次挥发富集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黄铁矿精矿用量、硫化反应温度、硫化反应时间的增加,烟尘中含锗量逐渐下降。在硫化剂黄铁矿精矿添加量20%、反应温度1200℃、反应时间6 h条件下,烟尘中锗的挥发率为91.82%,获得的二次烟尘平均锗含量为15.22%,实现了低品位含锗烟尘中锗的二次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 旋涡炉含锗烟尘 硫化剂 二次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沉淀剂对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锂回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伍德佑 刘志强 +1 位作者 饶帅 张魁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6-40,共5页
分别采用碳酸钠、磷酸钠和氟化钠为沉淀剂对废旧锂离子电池含锂浸出液进行锂回收的研究。考察了不同沉淀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对锂沉淀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碳酸钠和磷酸钠为沉淀剂时,影响锂沉淀率的主要因素是沉淀剂... 分别采用碳酸钠、磷酸钠和氟化钠为沉淀剂对废旧锂离子电池含锂浸出液进行锂回收的研究。考察了不同沉淀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对锂沉淀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碳酸钠和磷酸钠为沉淀剂时,影响锂沉淀率的主要因素是沉淀剂加入量和反应温度,而反应时间和pH对锂沉淀率影响非常小;碳酸钠和磷酸钠沉淀最优化工艺条件下锂的沉淀率分别为70.11%和98.7%。以氟化钠为沉淀剂时,氟化钠加入量是主要影响因素,pH对锂沉淀率的影响较小,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锂沉淀率几乎没有影响;氟化钠沉淀最优化工艺条件下锂的沉淀率为79.3%。磷酸钠沉锂效果最佳,氟化钠次之,碳酸钠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钠 磷酸钠 氟化钠 锂沉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碲化铋基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远 曹洪杨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66,共5页
以Bi_2Te_(2.7)Se_(0.3)为基础配比,99.99%的高纯Te、Bi、Se为原料,通过高温真空熔炼合金化-无氧环境机械粉碎-精密筛分制粉-独创热压装置快速热压工艺,制备出块体n型碲化铋基热电材料。采用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氧氮分析仪对合金粉... 以Bi_2Te_(2.7)Se_(0.3)为基础配比,99.99%的高纯Te、Bi、Se为原料,通过高温真空熔炼合金化-无氧环境机械粉碎-精密筛分制粉-独创热压装置快速热压工艺,制备出块体n型碲化铋基热电材料。采用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氧氮分析仪对合金粉末的粒度和氧含量进行了测定,用X射线衍射仪对合金粉末的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热压块体样品的抗弯强度进行测试。热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热压块体样品不同方向的Seebeck系数和ZT值(热电优值系数)基本相同,但电阻率和热导率有不同程度的取向,但与市购区熔热电材料相比取向度明显降低。热压块体样品的相对密度高达99%,抗弯强度达到87 MPa,最高ZT值约为0.7。该工艺的生产设备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适合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n型碲化铋基材料 粉末冶金 热压 热电性能 取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镍系Li[(Ni0.88Co0.12)0.90(Ni0.80Co0.15Al0.05)0.10]O2正极材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宇 黄玲 +2 位作者 肖方明 王英 唐仁衡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6,65,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Li[(Ni0.88Co0.12)0.90(Ni0.80Co0.15Al0.05)0.10]O2正极材料,通过调控Ni、Co、Al元素在材料内部形成梯度分布来提升材料的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EPMA)及电化学测试等...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Li[(Ni0.88Co0.12)0.90(Ni0.80Co0.15Al0.05)0.10]O2正极材料,通过调控Ni、Co、Al元素在材料内部形成梯度分布来提升材料的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EPMA)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Ni、Co和Al元素呈梯度分布。以0.2 C进行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1.2 mAh/g,以0.2 C充1 C放电循环100次,电池比容量由174.4 mAh/g下降到111.1 mAh/g,容量保持率为6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分布 镍钴铝酸锂(NCA) 三元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钴矿湿法冶金废渣抑制钴、钒浸出毒性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秋松 刘志强 +1 位作者 朱薇 张魁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98-103,共6页
以水钴矿湿法冶金废渣为研究对象,采取电化学辅助方法酸浸分离钴、钒并抑制其浸出毒性,考察了电辅助浸出时间、液固比、硫酸浓度、电流密度等因素对抑制废渣钴、钒浸出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时间为120 min、硫酸浓度为600mg/L、... 以水钴矿湿法冶金废渣为研究对象,采取电化学辅助方法酸浸分离钴、钒并抑制其浸出毒性,考察了电辅助浸出时间、液固比、硫酸浓度、电流密度等因素对抑制废渣钴、钒浸出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时间为120 min、硫酸浓度为600mg/L、浸出液固比为10∶1(m L/g)、电流密度为200 A/m2条件下,经电化学辅助酸浸处理,水钴矿湿法冶金废渣的钴、钒、铜、锰、镍等重金属元素浸出毒性均明显降低;水平振荡法和硫酸硝酸法试验处理后的废渣钴浸出毒性分别降低99.1%和98.8%,钒浸出毒性分别降低91.7%和95.1%,较好实现了废渣浸出毒性的高效抑制和有价元素的分离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冶金废渣 浸出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矾渣酸浸液磷酸除铁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丽霞 戴子林 +2 位作者 朱淮军 李桂英 吴海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3,共5页
针对"锌渣焙烧—酸浸提铟和锌—氯盐浸银和铅"处理湿法炼锌铁矾渣焙烧温度范围窄、难以工业应用的难题,提出"铁矾渣焙烧—酸浸—酸浸液磷酸除铁并副产磷酸铁—除铁后液提铟和锌"新工艺,重点研究铁矾渣酸浸液磷酸除... 针对"锌渣焙烧—酸浸提铟和锌—氯盐浸银和铅"处理湿法炼锌铁矾渣焙烧温度范围窄、难以工业应用的难题,提出"铁矾渣焙烧—酸浸—酸浸液磷酸除铁并副产磷酸铁—除铁后液提铟和锌"新工艺,重点研究铁矾渣酸浸液磷酸除铁过程,包括磷酸除铁工艺条件、动力学变化规律、副产磷酸铁物相。研究结果表明,较优的铁矾渣酸浸液磷酸除铁工艺条件为:P/Fe=0.9、温度85℃、时间8h、诱导剂加入量0.7g,除铁率为58.08%、铟损失率26%,铁矾渣中铁浸出率由23%降为9.66%(≤10%),除铁后铟浸出率为70.3%(≥70%),酸浸液中Zn^(2+)在磷酸除铁过程中损失很小,不受影响,三种元素浸出率均符合指标要求。磷酸除铁反应过程和铟损失过程均基本符合零级反应,反应活化能分别为51.25和46.12kJ/mol。磷酸除铁过程副产高纯度结晶型FePO_4·2H_2O。铁矾渣焙烧温度调节宽度达到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矾渣 酸浸液 磷酸除铁 磷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容量正极材料LiNi0.80Co0.15Al0.05O2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玲 叶超 +2 位作者 王英 唐仁衡 肖方明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92-1595,1743,共5页
以偏铝酸钠为铝源,采用共沉淀法在自主设计的反应釜中合成类球形Ni0.80Co0.15Al0.05(OH)2前驱体,再氧化煅烧得到LiNi0.80Co0.15Al0.05O2(NCA)三元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能量色散X射线(EDS)和... 以偏铝酸钠为铝源,采用共沉淀法在自主设计的反应釜中合成类球形Ni0.80Co0.15Al0.05(OH)2前驱体,再氧化煅烧得到LiNi0.80Co0.15Al0.05O2(NCA)三元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能量色散X射线(EDS)和电池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该材料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中Ni、Co和Al元素分布均匀;煅烧得到的LiNi0.80Co0.15Al0.05O2材料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该材料在0.2C充放电过程中,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04.1mAh/g,充放电1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8.3%,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铝酸锂(NCA) 三元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高比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锗印迹聚合物合成及选择性吸附锗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洪杨 金明亚 +3 位作者 张魁芳 陶进长 朱薇 刘志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6-40,共5页
以8-羟基喹啉和四氯化锗为模板,采用杂化沉淀聚合法制备了8-羟基喹啉锗印迹聚合物微球MIPs,并对其微观结构及孔径分布进行表征,推测了8-羟基喹啉锗印迹聚合物合成过程,对MIPs对锗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IPs具有大比表面积... 以8-羟基喹啉和四氯化锗为模板,采用杂化沉淀聚合法制备了8-羟基喹啉锗印迹聚合物微球MIPs,并对其微观结构及孔径分布进行表征,推测了8-羟基喹啉锗印迹聚合物合成过程,对MIPs对锗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IPs具有大比表面积(170.32m^2/g)、微观多孔的纳米微球结构。吸附时间延长、溶液中初始锗含量提高,MIPs对锗离子的选择性吸附能力提高,当吸附时间2h、溶液中初始锗浓度为0.5mg/mL时,MIPs对锗的吸附率达到最大96.84%,MIPs对锗离子具有显著吸附选择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杂化沉淀聚合 印迹聚合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折射率苯基硅树脂固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建平 戴子林 +3 位作者 朱淮军 孔振兴 吴海鹰 杨锐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80,共3页
通过烷氧基硅烷共水解-缩合合成一系列不同乙烯基含量、苯基基团含量的乙烯基硅树脂及含氢硅树脂,并考察了铂催化剂对固化时间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乙烯基含量、含氢量与乙烯基摩尔比、苯基基团含量对硅树脂产品硬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通过烷氧基硅烷共水解-缩合合成一系列不同乙烯基含量、苯基基团含量的乙烯基硅树脂及含氢硅树脂,并考察了铂催化剂对固化时间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乙烯基含量、含氢量与乙烯基摩尔比、苯基基团含量对硅树脂产品硬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增加铂催化剂含量可显著缩短固化时间;乙烯基含量、含氢量与乙烯基摩尔比对固化产物的硬度影响较大,乙烯基含量越高固化后硬度越大,随含氢量与乙烯基摩尔比的增大,产品的硬度先增大后减小;采用同一含氢硅树脂时,产品硬度随着苯基基团含量的增大显著提高。以期为LED封装胶的固化提供技术指导,对LED封装、有机硅树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树脂 高折射率 苯基 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熔融接枝LDPE对PC/PE合金的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锐 孔振兴 +4 位作者 戴子林 李桂英 吴长永 欧菊花 高丽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8-112,116,共6页
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上引入马来酸酐(MAH),作增溶剂增加聚碳酸酯(PC)与聚乙烯(PE)的相容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LDPE上成功接枝了MAH基团;对LDPE-MAH增容的PC/PE合金进行扫描电镜、熔体流动速率(MFR)、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和吸水率... 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上引入马来酸酐(MAH),作增溶剂增加聚碳酸酯(PC)与聚乙烯(PE)的相容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LDPE上成功接枝了MAH基团;对LDPE-MAH增容的PC/PE合金进行扫描电镜、熔体流动速率(MFR)、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和吸水率测试。结果表明:PC/PE合金相容性明显提高,开始时随着LDPE-MAH添加量的增大,PC/PE合金的MFR下降,力学性能提高,热变形温度上升,吸水率减小;当LDPE-MAH添加质量高于5%后,继续增加其用量,PC/PE合金的MFR反而上升,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有所下降,吸水率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接枝 相容性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