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甘蔗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月桂 吴建涛 +6 位作者 杨俊贤 谢静 潘方胤 吴文龙 刘福业 邓海华 齐永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5-168,174,共5页
广东省是我国甘蔗生产的主产区,是国家三大甘蔗优势区域之一,具有大力发展甘蔗产业的基础和条件。本研究利用SWOT-AHP法,从广东省甘蔗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4个方面,设置了甘蔗优势区域、国内食糖需求旺盛、生产成本提高... 广东省是我国甘蔗生产的主产区,是国家三大甘蔗优势区域之一,具有大力发展甘蔗产业的基础和条件。本研究利用SWOT-AHP法,从广东省甘蔗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4个方面,设置了甘蔗优势区域、国内食糖需求旺盛、生产成本提高、蔗糖体制落后等20个评价指标,对广东省甘蔗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甘蔗产业发展应采取依靠自身优势和利用外部有利环境的SO发展战略,以实现其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甘蔗产业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甘蔗品种区试中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勇生 吴文龙 +3 位作者 刘福业 潘方胤 沈万宽 邓海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84-188,共5页
针对广东省2004-2005年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应用Tai氏方法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交互效应的结果表明,粤糖96-86高产、适应性强、稳定性好,居于首位;粤糖95-168和ROC22高产但适应性较低,粤糖96-24、粤糖97-64和ROC10低产但适应性强,粤糖96-... 针对广东省2004-2005年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应用Tai氏方法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交互效应的结果表明,粤糖96-86高产、适应性强、稳定性好,居于首位;粤糖95-168和ROC22高产但适应性较低,粤糖96-24、粤糖97-64和ROC10低产但适应性强,粤糖96-177产量低而且适应性差,它们的稳定性表现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区域试验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广东省甘蔗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健文 冯淑杰 +6 位作者 钟玫 刘睿 沈万宽 陈仲华 杨湛端 徐苑娴 邓海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54-157,共4页
利用SSR标记分析了30个来自广东省甘蔗主产区的甘蔗黑穗病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用19对带型较稳定且条带清晰的引物从供试菌株群体中检测到了3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得到2.05条多态性带。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约0.74的相似系数水平,... 利用SSR标记分析了30个来自广东省甘蔗主产区的甘蔗黑穗病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用19对带型较稳定且条带清晰的引物从供试菌株群体中检测到了3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得到2.05条多态性带。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约0.74的相似系数水平,SSR标记把30个菌株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1有22个菌株,包含了绝大部分来自粤西和粤北的菌株及全部的广州市郊菌株;在约0.8的相似系数水平,类群1可以进一步分为2个亚群体,亚群体1包含了90%的粤北菌株,亚群体2则包含了50%的粤西菌株。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遗传多样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呈显著相关,而与品种间的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粉菌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甘蔗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思路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俊贤 黄振瑞 吴文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针对广东省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建设广东省甘蔗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并简要阐述了甘蔗产业公共服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甘蔗 服务平台 建设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广东省甘蔗新品种区域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初报
5
作者 冯奕玺 刘福业 +1 位作者 潘方胤 吴文龙 《广西蔗糖》 2008年第2期7-10,共4页
区域品种比试验结果表明,粤糖99-66蔗产量、含糖量均居参试品种之首,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增产增糖极显著,增产增糖幅度大,农艺性状较好;粤糖00-236蔗产量、含糖量均排第2位,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增产显著,增糖极显著,增产增糖... 区域品种比试验结果表明,粤糖99-66蔗产量、含糖量均居参试品种之首,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增产增糖极显著,增产增糖幅度大,农艺性状较好;粤糖00-236蔗产量、含糖量均排第2位,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增产显著,增糖极显著,增产增糖幅度大,特早熟,糖分高,农艺性状优良,是一个质与量结合较好的甘蔗新品种;粤糖00-318和粤糖01-79蔗产量、含糖量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增糖,但增产增糖效果不明显,甘蔗蔗糖分均比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高,农艺性状较优良,分别排第3位和第4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甘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劳方业 刘睿 +5 位作者 何慧怡 邓海华 陈仲华 陈健文 符成 张垂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8,共6页
采用15对多态性较好的AFLP引物对广东育成的41个甘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位点平均为61.5,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40%。41个甘蔗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10~0.9211,平均为0.6842,遗传多样性属中等水... 采用15对多态性较好的AFLP引物对广东育成的41个甘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位点平均为61.5,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40%。41个甘蔗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10~0.9211,平均为0.6842,遗传多样性属中等水平。聚类分析把41个品种分为2大类,在系谱中亲缘关系密切的大多数品种,如粤农81-762与粤农85-1285和粤农86-295,粤糖57-423与粤糖85-5和粤糖85-177等都能分别聚在一起。但也有例外,如粤糖83-251和粤糖83-271,都是CP72-1210×华南56-12组合的后代,但没有归为同一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不同年代的品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最高是80年代,为0.3072,最低是60年代,为0.1162;不同单位选育的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为0.2756~0.3061。加强新种质利用是有效提高甘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AFL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甘蔗宿根矮化病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健文 刘睿 +2 位作者 沈万宽 杨湛端 邓海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8-70,共3页
利用改良的SC培养基,从甘蔗蔗汁中分离培养到一种杆状细菌,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并结合血清学和PCR检测方法,确认所分离到的菌是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致病菌Leifsonia xyli subsp.xyli。该菌的分离培养在广东还是首次报道,这使分离高纯度的... 利用改良的SC培养基,从甘蔗蔗汁中分离培养到一种杆状细菌,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并结合血清学和PCR检测方法,确认所分离到的菌是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致病菌Leifsonia xyli subsp.xyli。该菌的分离培养在广东还是首次报道,这使分离高纯度的甘蔗宿根矮化病菌DNA成为可能,促进了该菌以DNA为基础的检测方法的发展,同时也为今后对该菌开展遗传多样性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宿根矮化病菌 分离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开花生物学特性及花粉活力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常海龙 胡后祥 +9 位作者 张伟 陈俊吕 邱永生 周峰 张垂明 吴其卫 吴建涛 刘壮 许环映 王勤南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7-12,共6页
在温室内观察甘蔗开花动态,用TTC法测定甘蔗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花穗上小蠡花开放顺序,一般是自上而下,由外至内;ROC22和科五花粉活力于开花第1天达到80%以上,第2天有小幅度上升,之后迅速降低,第7天仅... 在温室内观察甘蔗开花动态,用TTC法测定甘蔗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花穗上小蠡花开放顺序,一般是自上而下,由外至内;ROC22和科五花粉活力于开花第1天达到80%以上,第2天有小幅度上升,之后迅速降低,第7天仅采到少许花粉,但活力仍在32%左右。甘蔗雌蕊柱头开花前1天具有可授性,自交授粉后的1~2 d内保持强可授性,之后柱头迅速变黑枯萎;未授粉柱头花开后的9 d内一直保持靓丽的艳红色,具强可授性。柱头可授性的最佳时期为开花后第1~9天,甘蔗的最佳授粉期为母本开花2 d后再授以父本花粉,4 d内即可完成杂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动态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杂交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贤哥海洋生物肽药肥对甘蔗害虫的防效及产量糖分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谢江江 罗青文 +5 位作者 吴冠 杨春强 陈聪 杨马生 陈顺 杨俊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114-119,共6页
【目的】研究30%贤哥海洋生物肽药肥对甘蔗害虫的田间防效及其对甘蔗产量糖分的影响。【方法】以常规复合肥加3%呋喃丹颗粒杀虫剂为对照肥药,进行30%贤哥药肥在甘蔗上的田间效果对比试验。【结果】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0%贤哥海洋生... 【目的】研究30%贤哥海洋生物肽药肥对甘蔗害虫的田间防效及其对甘蔗产量糖分的影响。【方法】以常规复合肥加3%呋喃丹颗粒杀虫剂为对照肥药,进行30%贤哥药肥在甘蔗上的田间效果对比试验。【结果】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0%贤哥海洋生物肽药肥处理后90 d,两个试验点其对甘蔗螟虫的防效分别为93.66%和93.09%,显著高于常规对照防效(21.86%和24.19%);收获前,两个试验点贤哥药肥处理甘蔗螟害节率分别为6.21%和5.10%,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的螟害节率36.25%和34.55%;两个试验点贤哥药肥处理对甘蔗金龟子的防效分别为91.34%和100.00%,显著高于常规对照防效(68.00%和64.29%);两个试验点贤哥药肥处理甘蔗产量分别为107700、108000 kg/hm^2,甘蔗糖分分别为15.62%和15.55%,较常规对照增产28.63%,增糖1.33个百分点。【结论】30%贤哥海洋生物肽药肥在甘蔗上防虫效果优良,增产增糖效果显著,值得在蔗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肽药肥 甘蔗害虫 防治效果 产量 甘蔗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细茎野生种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25
10
作者 齐永文 樊丽娜 +7 位作者 罗青文 王勤南 陈勇生 黄忠兴 刘睿 刘少谋 邓海华 李奇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9-656,共8页
以来自我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540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为材料,根据采集地信息及其在20对SSR引物上的分子标记数据和15个表型性状资料,开展核心种质构建研究。不同取样量(5%、10%、20%、30%、40%、50%、60%、70%、80%和90%)分析表明... 以来自我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540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为材料,根据采集地信息及其在20对SSR引物上的分子标记数据和15个表型性状资料,开展核心种质构建研究。不同取样量(5%、10%、20%、30%、40%、50%、60%、70%、80%和90%)分析表明,10%的取样比例可获得70%以上的变异保留比例,是较好的核心种质取样规模;对5种采集地分组取样策略(等量法、简单比例法、平方根比例法、对数比例法和多样性比例法)和2种无分组取样策略(最大变异保留法和随机抽样法)比较表明,简单比例法获得的核心种质代表性最好,为最优取样策略。最后,在简单比例法取样筛选出的54份核心样品中,又通过定向选择补充了6份具有优异表型性状的材料,构建了含60份无性系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核心种质,分子和表型检验都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细茎野生种 核心种质 SSR 表型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新品种粤糖03-393(粤糖60号)的选育与种性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李奇伟 刘福业 +6 位作者 陈月桂 杨俊贤 邓海华 吴文龙 潘方胤 吴建涛 陈勇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1-407,共7页
粤糖03-393是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以粤糖92-1287为母本,粤糖93-15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粤糖03-393蔗茎产量、含糖量分别为105.726和17.147 t/hm2,比ROC22增产12.7%、增糖21.6%;11月至翌年1月甘蔗平均... 粤糖03-393是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以粤糖92-1287为母本,粤糖93-15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粤糖03-393蔗茎产量、含糖量分别为105.726和17.147 t/hm2,比ROC22增产12.7%、增糖21.6%;11月至翌年1月甘蔗平均蔗糖分为16.23%,比ROC22提高1.21个百分点;粤糖03-393蔗茎产量、含糖量和甘蔗蔗糖分均比ROC22稳定,高糖,稳产性能比ROC22好,两品种受环境因素效应影响较小,适应性较广。有效茎数和茎长是影响蔗茎产量的主要因素和重要因素,对蔗茎产量贡献最大,高产栽培上应着重增加有效茎数和提高植株高度。公顷产蔗量在90~120 t之间的较合理群体结构为:有效茎数在5.30~6.30万条/hm2,茎长在260~300 cm,茎径在2.85~3.00 cm。公顷产蔗量在105~135 t之间的较合理群体结构为:有效茎数在5.70~6.75万条/hm2,茎长在270~315 cm,茎径在2.85~3.1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糖03-393 高产高糖 选育 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抗黑穗病的鉴定新方法及其品种抗性评价 被引量:20
12
作者 沈万宽 姜子德 +3 位作者 杨湛端 刘睿 陈健文 邓海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56,共6页
为建立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新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进行单孢分离和交配型鉴定,以相异交配型1∶1的混合菌体注射接种甘蔗小苗生长点或其下嫩梢,并对接种菌体的浓度、接种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注射接种较适合的交配型孢子浓度为5×... 为建立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新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进行单孢分离和交配型鉴定,以相异交配型1∶1的混合菌体注射接种甘蔗小苗生长点或其下嫩梢,并对接种菌体的浓度、接种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注射接种较适合的交配型孢子浓度为5×105个/mL,接种菌液注射量以每株90μL较为适宜;与浸渍接种相比,注射接种发病潜伏期短、发病率高,能较充分地评价寄主的抗性水平及生理小种类型。应用新建立的注射接种和常用浸渍接种对22份甘蔗品种(材料)进行接种,结果表明:注射接种有感病品种1个,高感品种21个;浸渍接种有抗病品种1个,中抗品种2个,感病品种8个,高感品种1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注射接种 浸渍接种 品种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黄振瑞 周文灵 +3 位作者 江永 李奇伟 陈清 张福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68-1573,共6页
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影响甘蔗的生长发育,而且导致化肥利用率低和污染环境。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两年(造)田间试验,探讨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效应、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N 345 k... 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影响甘蔗的生长发育,而且导致化肥利用率低和污染环境。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两年(造)田间试验,探讨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效应、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N 345 kg/hm2,P2O5195 kg/hm2,K2O 240 kg/hm2)甘蔗平均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N 404 kg/hm2,P2O5296 kg/hm2,K2O 281 kg/hm2);甘蔗分蘖期和伸长期的氮和磷吸收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分别提高6.1%、5.5%和13.3%。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调整氮磷钾配比,可促进甘蔗分蘖期和伸长期对氮和磷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甘蔗优化施肥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合理施肥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优化施肥 产量 养分吸收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甘蔗养分管理,降低甘蔗生产成本 被引量:23
14
作者 敖俊华 江永 +5 位作者 黄振瑞 卢颖林 黄莹 周文灵 陈迪文 李奇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31-34,共4页
在甘蔗生产成本中,肥料投入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加强甘蔗养分管理,是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甘蔗效益的有效途径。综述了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内外甘蔗生产养分管理情况,分析了我国蔗区土壤中主要养分状况和我国甘蔗生产中养分管理... 在甘蔗生产成本中,肥料投入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加强甘蔗养分管理,是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甘蔗效益的有效途径。综述了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内外甘蔗生产养分管理情况,分析了我国蔗区土壤中主要养分状况和我国甘蔗生产中养分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甘蔗养分利用率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养分管理 生产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种质资源材料抗螟虫性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15
15
作者 龚恒亮 李金玉 +3 位作者 孙东磊 刘少谋 黄忠兴 安玉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8-21,共4页
采用螟虫自然侵染的方法,对857份甘蔗种质资源材料抗螟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包括泰糖1号、崖城57-423在内的64份材料在苗期表现较高的抗螟虫性,包括泰糖1号、崖城75-423、NCO376在内的93份材料在中后期对螟虫具有较高的抗虫性。甘蔗种... 采用螟虫自然侵染的方法,对857份甘蔗种质资源材料抗螟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包括泰糖1号、崖城57-423在内的64份材料在苗期表现较高的抗螟虫性,包括泰糖1号、崖城75-423、NCO376在内的93份材料在中后期对螟虫具有较高的抗虫性。甘蔗种质资源材料的抗螟虫性也非一成不变,有些材料的抗螟虫性可不受栽培植期或发育阶段的影响,另一些材料则可因栽培植期或发育阶段不同而变化。同时还从叶片形态、蔗茎表皮硬度和解剖结构特性以及植株组织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变化等现象,对甘蔗抗螟性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种质资源材料 抗螟虫性 栽培植期 发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许汉亮 林明江 +3 位作者 李继虎 胡玉伟 黄志武 管楚雄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9-594,共6页
根据甘蔗螟虫发生与危害特点,协调应用各单项绿色防控技术。在甘蔗生长前期施用高效低毒杀虫剂,中期及中后期实施以性诱剂和赤眼蜂协调应用为主的防治螟虫关键技术,并加强田间管理。在广东遂溪县、翁源县和广西扶绥县两省区三地技术集... 根据甘蔗螟虫发生与危害特点,协调应用各单项绿色防控技术。在甘蔗生长前期施用高效低毒杀虫剂,中期及中后期实施以性诱剂和赤眼蜂协调应用为主的防治螟虫关键技术,并加强田间管理。在广东遂溪县、翁源县和广西扶绥县两省区三地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结果表明:螟害防控效果明显,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性诱剂 赤眼蜂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新品种粤糖00-236蔗产量及其构成因子间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福业 杨俊贤 +6 位作者 吴文龙 潘方胤 吴建涛 邓海华 齐永文 陈勇生 沈万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3,50,共3页
对早熟高糖新品种粤糖00-236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了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茎数、茎长和茎径3个性状对蔗茎产量影响为有效茎数>茎长>茎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茎... 对早熟高糖新品种粤糖00-236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了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茎数、茎长和茎径3个性状对蔗茎产量影响为有效茎数>茎长>茎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茎长,茎径最小,3个因素对蔗茎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42.70608+1.31937x1+26.99126x2-2242.1572 x3(r=0.9967**);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是茎长,茎径最小。有效茎数和茎长是粤糖00-236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和重要因素,该品种属于茎数型品种,栽培上应发挥其茎数的优势,兼顾茎长(株高),达到增产、增糖和增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糖00-236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生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谢静 谭嘉娜 +4 位作者 杨俊贤 罗青文 陈月桂 罗剑飘 黄海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3-36,共4页
以台湾金线莲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台湾金线莲生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适合金线莲生长的最优栽培基质。结果表明,金线莲茎生长和生物产量受栽培基质影响较大,且对鲜重的影响大于干重,其中以25%粗松树皮+75%进口泥炭土为栽... 以台湾金线莲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台湾金线莲生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适合金线莲生长的最优栽培基质。结果表明,金线莲茎生长和生物产量受栽培基质影响较大,且对鲜重的影响大于干重,其中以25%粗松树皮+75%进口泥炭土为栽培基质的金线莲生长最好,其生物产量高、茎粗长、节数多、根长且较多、叶片较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金线莲干重与鲜重呈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金线莲茎长、茎径、根长与生物产量关系极密切,通过选择合适栽培基质,能同时增加金线莲茎长、茎径和根长,提高生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栽培基质 生长 生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缓释肥对甘蔗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黄振瑞 陈迪文 +3 位作者 江永 李奇伟 陈清 张福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0-864,共5页
针对我国甘蔗生产上化肥施用量大、肥料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组合施用对甘蔗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新台糖22号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处理:CK0(不施肥)、CK1(常规施肥,每公顷施N 300 kg、P2O5225 kg、K2... 针对我国甘蔗生产上化肥施用量大、肥料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组合施用对甘蔗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新台糖22号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处理:CK0(不施肥)、CK1(常规施肥,每公顷施N 300 kg、P2O5225 kg、K2O 225 kg);T1(等养分缓释肥,每公顷施N 300 kg、P2O5225 kg、K2O 225 kg);T2(减20%养分缓释肥,每公顷施N 240 kg、P2O5180 kg、K2O 180 kg)。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和缓释肥处理在萌芽率、分蘖率、茎径和有效茎数上没有显著差异;而T1株高显著高于CK1;伸长期CK1的干物质净积累比例高于T1及T2;成熟期则相反,T1及T2高于CK1;成熟期T1叶的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K1;T1处理的蔗茎产量和糖产量最高,分别比CK1高11.0%和10.8%;T1和T2处理的两年氮素利用率均显著高于CK1,其中T2两年平均比CK1提高9%。在减少1次施肥的基础上,施用与常规化肥等养分的缓释肥能显著增加株高、甘蔗产量及糖产量,并提高氮素利用率;施用减20%养分的缓释肥能提高氮素利用率,甘蔗产量和糖产量不低于常规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 甘蔗 积累分配 干物质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品质指标的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谢静 吴建涛 +5 位作者 杨俊贤 陈月桂 谭佳娜 刘福业 吴文龙 潘方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1-774,共4页
应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78份粤糖系列甘蔗新品系的15个品质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蔗蔗糖分除与甘蔗纤维分、蔗渣纤维分没有显著相关外,与其他12个品质指标均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甘蔗纤维分与出汁... 应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78份粤糖系列甘蔗新品系的15个品质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蔗蔗糖分除与甘蔗纤维分、蔗渣纤维分没有显著相关外,与其他12个品质指标均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甘蔗纤维分与出汁率、蒸煮液糖锤度、蔗渣水分、蒸煮液旋光读数、蔗渣糖度和蔗渣纤维分呈极显著相关,与其它7个蔗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甘蔗蔗糖分主要受蔗汁蔗糖分、蔗汁直接转光度、蔗渣糖度的直接作用和蔗汁转光度、蔗汁重力纯度的间接作用的影响,甘蔗纤维分则主要受蔗汁直接转光度、蔗渣纤维分、出汁率、蔗渣水分的直接作用和蔗汁转光度、蒸煮液旋光读数的间接作用的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品质指标可由蔗汁指标因子、蔗渣指标因子和甘蔗水分指标因子等3个主成分因子表示,其特征值累计贡献率达8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质指标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