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
1
作者 杨宪杰 白堃 张晓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2-35,共4页
为全面推动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助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于空间景观格局,结合外业调查情况,利用GIS、RS等技术手段,将广州市从化区全域划分出9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包括水源保护型、游憩观光型、绿色发展... 为全面推动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助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于空间景观格局,结合外业调查情况,利用GIS、RS等技术手段,将广州市从化区全域划分出9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包括水源保护型、游憩观光型、绿色发展型、和谐宜居型和生态保护型生态清洁小流域(面积介于5~50km^(2)之间),并探索了不同类型小流域的特色建设和管理模式。研究成果可为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同时为推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水土保持 空间景观格局 GIS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农村建设用地B因子参数优化研究——以从化区为例
2
作者 刘朱婷 郑国权 +2 位作者 连少宏 杨王意 李新尧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2期46-50,共5页
在使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区域水土流失时,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B因子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通过采用优于0.6 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精细解译农村建设用地图斑内部地类,根据《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的技术路线,对地块B因子重新进行计... 在使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区域水土流失时,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B因子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通过采用优于0.6 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精细解译农村建设用地图斑内部地类,根据《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的技术路线,对地块B因子重新进行计算,评估B因子优化前后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从化区农村建设用地内部地物构成以房屋及硬化地面为主,其次是树木草丛,占农村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4.98%、9.27%;②从化区农村建设用地优化后的B因子值为0.0186,相比全国标准化赋值0.025减少约25.60%;③采用优化后的农村建设用地B因子值计算出从化区水土流失面积将减少38.36%,对水土流失产生了正面影响。针对农村建设用地中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土地类型,包括人为扰动用地、农村道路、裸露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未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地等,这是农村建设用地水土流失防治的新方向,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用地 B因子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联围内涝防治规划中雨洪模拟精度提升研究
3
作者 刘曾美 曹钰帆 +2 位作者 黎智良 阎苗渊 赵平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5,共12页
针对雨洪模型结构应与实际物理现象较好吻合,以保障内涝防治规划中雨洪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套提升复杂联围雨洪模拟精度的方法。通过剖析复杂联围的排涝模式,揭示复杂联围的排涝特点及联围内部片区涝水排除特点,分析片区不同地形... 针对雨洪模型结构应与实际物理现象较好吻合,以保障内涝防治规划中雨洪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套提升复杂联围雨洪模拟精度的方法。通过剖析复杂联围的排涝模式,揭示复杂联围的排涝特点及联围内部片区涝水排除特点,分析片区不同地形的产汇流特性及其适宜的模拟方法,并提出了复杂联围的雨洪模型构建方法和建模步骤。以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山)珠(海)联围为例,开展复杂联围雨洪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结构与实际雨洪过程相吻合,模型精度较高,并在率定测试中表现稳定,平均纳什效率系数比其他未遵循联围排涝过程的模型结构高出0.05~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联围 雨洪模拟 排涝模式 水文模型 水动力模型 中珠联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水工程影响下的寨岗河流域山洪灾害多情景模拟研究
4
作者 刘子霞 王红旗 +3 位作者 邹毅 柳杨 林波 刘荣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1,共17页
【目的】山洪灾害是全球最为常见且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气候变化的持续加剧,山洪暴发的频率及强度显著增加,使得山洪灾害模拟研究在防灾减灾和风险评估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单一的水文或水动力模型在山洪模拟时通常... 【目的】山洪灾害是全球最为常见且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气候变化的持续加剧,山洪暴发的频率及强度显著增加,使得山洪灾害模拟研究在防灾减灾和风险评估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单一的水文或水动力模型在山洪模拟时通常存在局限,且常常忽略了山区涉水工程如桥梁、堰坝等对洪水演进的叠加影响,导致山洪的易发性及其潜在危害被低估。为提高寨岗河流域山洪灾害模拟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通过构建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CNFF-IFMS)开展寨岗河流域山洪灾害模拟研究,运用耦合模型进一步量化分析防御河段上的三座桥梁(B1、B2、B3)及一座堰坝(W1)在多情景重现期(2 a、5 a、10 a、20 a、50 a及100 a)下的山洪响应机制,并开展了洪水风险分析与评估。【结果】结果显示:桥堰建成后,各重现期下的断面水位相较于无桥堰时均有所上升,加剧了漫堤风险,并诱发了回水效应。根据回水效应的强度,其顺序由强至弱依次为W1、B1、B3和B2;各重现期下的断面流速相较于无桥堰时均有所降低,但普遍加大了对工程周边二维区域的冲刷;各重现期下的淹没面积和区间水深范围相较于无桥堰时均有所增加,总淹没面积从2~100 a一遇洪水增加了4.732 km^(2),与无桥堰相比增加了0.046 km^(2)。【结论】结果表明: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流域降雨径流响应及其在山区沟道中的洪水传播机制,实现了山区洪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演进。同时,桥堰等涉水工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山洪灾害的影响后果,亟需将其纳入流域山洪模拟研究范畴以减小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成果可为寨岗河及其他类似山区流域的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水文水动力耦合 涉水工程 洪水 风险评估 气候变化 降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十三五”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及新时期面临挑战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包鹏威 诸韬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将水土保持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引领,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依法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稳步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全省水土流失状况明显...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将水土保持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引领,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依法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稳步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全省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水土保持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向着“基础扎实、管理规范、科技引领、生态良好、百姓受益”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十四五”时期,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是全省深入推进“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关键时期。本文依托《广东省水土保持“十四五”实施方案》,基于广东省水土流失现状,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广东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实施成效,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水土保持工作面临新形势,并提出新时期广东省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水土保持 十三五 新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流域高质量供水优化配置方案研究
6
作者 李泽君 李臻 +1 位作者 魏琳 刘志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2,共8页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度依赖的河道型水源存在多源复杂水质风险的现实情况,研究大湾区重要水源地——东江流域高质量供水优化配置方案十分必要。通过分析流域潜在高质量用水需求,提出以新丰江、白盆珠等水库优质水源置换下游地市部分现有...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度依赖的河道型水源存在多源复杂水质风险的现实情况,研究大湾区重要水源地——东江流域高质量供水优化配置方案十分必要。通过分析流域潜在高质量用水需求,提出以新丰江、白盆珠等水库优质水源置换下游地市部分现有河道型水源的供水方案,并在构建流域水量调节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开展库区引水和释放压咸流量等不同配置方案的分析论证。研究结果表明:东江流域现状工程体系可基本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但直接从新丰江、白盆珠等水库引水会造成下游特枯来水年份河道内生态流量和河道外供水破坏;减少下游压咸流量后可增加库区引水量,且从保证率角度来看对下游生态和供水影响较小,但从库区引水会导致下游河道断面流量的整体性下降,同时也会加大特枯来水时段的缺水程度。研究成果可为优化东江流域供水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优质供水 水源置换 东江流域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联防设计
7
作者 詹锐生 段东亮 +1 位作者 李小平 胡利强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2期13-15,32,共4页
在当前弃渣减量化要求的背景下,广东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为减少与控制工程余方总量,在前期阶段先从主体工程设计方面介入,提出优化工程布置、施工组织设计及塑造施工营地等要求,从源头上减少了工程上、下水库弃渣量... 在当前弃渣减量化要求的背景下,广东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为减少与控制工程余方总量,在前期阶段先从主体工程设计方面介入,提出优化工程布置、施工组织设计及塑造施工营地等要求,从源头上减少了工程上、下水库弃渣量,且消除了因专设上水库弃渣场带来的水土流失隐患问题;后基于下水库施工区地形条件,对工程布设的正涌弃渣场因地制宜采取“上截(挡)、下拦、中排导”的联防设计,加强了下水库弃渣场的措施防护,可以达到减少泥沙外移,实现泥水分离、清水排放的综合防治效果,体现了工程与自然相融合、人文合一的先进理念。同时,介绍了具体采取的水土保持联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 水土保持 联防设计 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土保持监测规划编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舒若杰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2年第5期35-36,共2页
广东省水土流失点多、面广且易发,是我国水土流失较大、危害较重的省份之一,为进一步提升全省水土保持监测服务能力,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在水土保持政府目标考核、行政管理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需迫切推进广东省水土保持监测规划编制研究... 广东省水土流失点多、面广且易发,是我国水土流失较大、危害较重的省份之一,为进一步提升全省水土保持监测服务能力,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在水土保持政府目标考核、行政管理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需迫切推进广东省水土保持监测规划编制研究工作。结合广东省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需求,在分析水土保持监测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科学有效的监测支撑体系,优化监测站网布局,建成监测内容全面,覆盖全省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监测站网,持续开展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尝试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定量监测,继续推进重大项目监督性监测等监测规划内容;研究成果可为全省水土保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水土保持公报发布以及水土保持行政管理决策等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监测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十四五”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规划研究
9
作者 张晓远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6期20-23,共4页
为进一步推动“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发展,提升水土保持科技贡献率,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迫切需要推进广东省“十四五”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规划研究工作。在分析广东省水土保持科技支撑形势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 为进一步推动“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发展,提升水土保持科技贡献率,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迫切需要推进广东省“十四五”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规划研究工作。在分析广东省水土保持科技支撑形势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路,以满足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和促进成果应用为导向,从水土保持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科技支撑项目研究、科普教育及技术示范推广、基础平台及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了“十四五”广东省水土保持科技支撑体系,对全省水土保持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可为《广东省“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指导全省今后五年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 水土保持 科技支撑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LE方程的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以广东省郁南县桂河小流域为例
10
作者 刘朱婷 张晓远 连少宏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2年第2期21-25,40,共6页
针对小流域开展水土流失调查与分析意义重大。本文以粤西桂河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2016和2021年的国产卫星遥感影像,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研究区2016年和2021年的水土流失现状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针对小流域开展水土流失调查与分析意义重大。本文以粤西桂河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2016和2021年的国产卫星遥感影像,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研究区2016年和2021年的水土流失现状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2016年和2021年桂河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为52.50km^(2)和32.68km^(2),占小流域面积的32.12%和19.99%,主要为自然侵蚀,其次是人为侵蚀中的坡耕地和生产建设侵蚀。②桂河小流域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比2016年减少19.82km^(2),侵蚀减少的面积主要分布在流域东部、北部的低山丘陵区,但这些区域仍存在大片自然侵蚀和零星的坡耕地侵蚀,是桂河小流域未来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LE 小流域 水土流失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2021年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碳汇能力评估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智广 成辉 +1 位作者 刘朱婷 田甜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3期1-5,69,共6页
基于广东省2021年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矢量图和现场调查,获取年度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及其保土效益等数据,采用碳汇速率法评估全省2021年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碳汇能力,结果表明:(1)2021年度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碳汇能力492 212.45 t/a,其中封禁治理... 基于广东省2021年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矢量图和现场调查,获取年度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及其保土效益等数据,采用碳汇速率法评估全省2021年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碳汇能力,结果表明:(1)2021年度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碳汇能力492 212.45 t/a,其中封禁治理林地、水土保持保土效益和乔木林地的碳汇能力占比较大,分别占总量的44.50%、27.27%、27.09%;(2)碳汇能力较强的区域集中在北部的山地区和高丘陵区,碳汇能力较低的区域分布在南部和沿海的冲积平原,包括珠江三角洲、潮州和雷州平原区,中部盆地区的碳汇能力总体处于全省的中间水平;(3)基于常态化监测和年度统计工作提供的水土保持措施与相关参数,可开展区域水土保持措施碳汇能力评估,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水土保持信息。为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碳汇能力评估,应及时更新碳汇能力评估参数,不断完善长时间序列、更加精细的水土保持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碳汇能力 评价 碳汇速率法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广东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甜 耿海波 +1 位作者 包鹏威 姚成平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10期44-46,共3页
“十四五”是广东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进入新时期,广东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水土保持工作,在分析“十三五”时期水... “十四五”是广东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进入新时期,广东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水土保持工作,在分析“十三五”时期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按照“防风险、严管控、优服务”的思路,探讨新时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路举措和发力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督管理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刚柔组合的海岸复合型植被消波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永胜 周曾 +4 位作者 刘治宇 陈俊昂 靳闯 侯堋 龚政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8,共9页
海岸植被在消减波浪能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被消波是海岸生态防护的重要形式。以广州市南沙区龙穴岛北部近岸水动力特征为基础,通过波浪水槽物理模型试验探究不同淹没度、入射波高及柔性植被宽度比条件下单一型植被(柔性、刚性)和复... 海岸植被在消减波浪能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被消波是海岸生态防护的重要形式。以广州市南沙区龙穴岛北部近岸水动力特征为基础,通过波浪水槽物理模型试验探究不同淹没度、入射波高及柔性植被宽度比条件下单一型植被(柔性、刚性)和复合型植被(刚柔组合)消浪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淹没度α=0.67(低于树冠形心处淹没度0.03即水深略低于树冠形心)或α>1.00(水深高于树冠顶部)时,单一型刚性植被消浪效果最优;当淹没度α增大至0.78和0.83(分别高出树冠形心处淹没度0.08和0.13)时,柔性和刚性复合型植被消浪效果更好。随着波高的增大,单一型植被与复合型植被的消浪效果均增强。柔性植被宽度比值B/B_(0)对植被消浪系数K的影响与淹没度和波高有关:当α<1.00时,消浪系数K随B/B_(0)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α=1.00时,消浪系数K随B/B_(0)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且均在B/B_(0)时消浪系数达最大;当α>1.00时,消浪系数K随B/B_(0)的增大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研究可为当地植被生态护岸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消波 消浪效果 复合植被 柔性植被 海岸防护 淹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约束类因素对隧洞衬砌混凝土温度应力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尚高增 梁俊 +3 位作者 程严 胡磊 王振红 汪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08,共11页
【目的】隧洞衬砌属薄壁结构,施工阶段的混凝土温控防裂难度较大。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隧洞衬砌采用C50混凝土,属水工薄壁混凝土结构,绝热温升高、温度升高快、温度降低也快、且约束明显等特点决定了施工期易产生裂缝,温控防裂问... 【目的】隧洞衬砌属薄壁结构,施工阶段的混凝土温控防裂难度较大。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隧洞衬砌采用C50混凝土,属水工薄壁混凝土结构,绝热温升高、温度升高快、温度降低也快、且约束明显等特点决定了施工期易产生裂缝,温控防裂问题突出。【方法】针对这一问题,以典型隧洞衬砌段为依托,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进行温度类和约束类因素对隧洞衬砌混凝土温度应力敏感性研究,结合现场实测资料并进行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分析,推荐了温控方案措施。【结果】结果显示,温控防裂措施应重点从三个方面考虑:(1)减小分仓长度可降低温度应力幅度20%以上,铺设土工布和手孔封堵措施可明显减小约束度;(2)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能减小温度应力,降幅为0.07 MPa/℃;(3)洞内气温保持稳定,避免穿堂风、温水养护可实现较好的防裂效果。【结论】研究成果指导了工程现场施工,防止了温度裂缝的产生,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隧洞衬砌 温控防裂 养护水温 仿真计算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环锚预应力衬砌张拉工艺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岸典 唐欣薇 +2 位作者 严振瑞 麦胜文 姚广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47,共6页
针对预应力衬砌张拉过程中易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张拉裂缝的现象,通过开展洞外地面足尺模型试验,提出了分级分步张拉顺序和质量控制指标。首先根据钢绞线摩阻测试计算出摩擦系数,随后应用上述张拉顺序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自动张拉,并采用... 针对预应力衬砌张拉过程中易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张拉裂缝的现象,通过开展洞外地面足尺模型试验,提出了分级分步张拉顺序和质量控制指标。首先根据钢绞线摩阻测试计算出摩擦系数,随后应用上述张拉顺序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自动张拉,并采用磁通量传感器和混凝土应变计分别对钢绞线和内衬混凝土的应力变化开展实测。现场张拉试验结果表明:①钢绞线沿程预应力损失约16.3%,采用的双层钢绞线在实践中可保证较高的有效预应力;②对锚具槽进行分级分步张拉,可使内衬混凝土获得较均匀的封闭环向压应力环,平均压应力达-10.9 MPa;③提出的3项控制指标可进行量化管理,结合自动张拉技术可有效地保证张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环锚 预应力内衬 分级分步张拉 质量控制 足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铣槽机施工工效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国亮 陈志鼎 +2 位作者 宋冉 李尚革 杨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4-145,共2页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铣槽机常被用于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施工,其施工工效是影响建设成本、工期的重要因素。为了给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和进度管理提供实用工具,通过现场收集铣槽机的施工数据,在分析和量化影响铣槽机施工工效的因素基...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铣槽机常被用于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施工,其施工工效是影响建设成本、工期的重要因素。为了给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和进度管理提供实用工具,通过现场收集铣槽机的施工数据,在分析和量化影响铣槽机施工工效的因素基础上,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施工效率的关系,构建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施工工效预测模型,将其用于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铣槽机施工工效预测,验证了该模型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同时,应用实例表明:随着岩石强度增强铣槽机铣削1 m所要用的时间增加,施工人员数量及施工组织对铣槽效率影响较大,因此施工单位不仅要重视施工技术的提升,而且要重视施工组织方案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槽机 施工工效 RBF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理念及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知送 段东亮 +1 位作者 姚成平 陈三雄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11期16-19,共4页
区域评估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结合区域特点,坚持简政服务、区域共享、生态优先、整体防控的理念,广东省对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方式、方法进行了创新和探索。以《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为主要... 区域评估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结合区域特点,坚持简政服务、区域共享、生态优先、整体防控的理念,广东省对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方式、方法进行了创新和探索。以《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为主要依据,对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理念、方法及要点进行解析,以期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及技术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评估 生态优先 整体防控 水土流失隐患度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8年广东省陆河县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明 胡利强 唐磊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1年第3期1-4,15,共5页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计算并结合卫星遥感图像数据信息提取、目视解译等方法,研究了陆河县2018年土壤侵蚀现状,并对比2013年普查结果,分析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陆河县总侵蚀面积82.51km2,其中自然侵蚀面积43.83km2,占总...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计算并结合卫星遥感图像数据信息提取、目视解译等方法,研究了陆河县2018年土壤侵蚀现状,并对比2013年普查结果,分析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陆河县总侵蚀面积82.51km2,其中自然侵蚀面积43.83km2,占总侵蚀面积的53.12%,自然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面积为32.80km2,占总侵蚀面积的39.75%;人为侵蚀面积38.68km2,占总侵蚀面积的46.88%,人为侵蚀以火烧迹地为主,面积为15.60km2,占总侵蚀面积的18.91%。②陆河县2013年遥感普查土壤侵蚀面积为85.77km2,2018年土壤侵蚀面积比2013年减少3.26 km2,自然侵蚀面积减少了3.92km2,人为侵蚀面积增加了0.66km2,陆河县土壤侵蚀总体呈减少趋势。研究成果可为研究陆河县土壤侵蚀特点、引发的因素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陆河县 土壤侵蚀现状 动态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SSO回归和QRLSTM的来水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常新 彭旭 +3 位作者 方福东 杜灿阳 曾庚运 胡千帝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8-145,165,共9页
精准的河流断面来水流量预测对于水资源配置管理、洪水预警和防灾减灾、生态保护和水力发电工程规划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单一来水流量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LASSO回归算法结合分位数回归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QRLSTM)以及核密度估计(... 精准的河流断面来水流量预测对于水资源配置管理、洪水预警和防灾减灾、生态保护和水力发电工程规划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单一来水流量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LASSO回归算法结合分位数回归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QRLSTM)以及核密度估计(KDE)算法,提出了一种来水流量预测方法(LASSO-QRLSTM)。首先采用LASSO回归从高维来水特征向量中提取关键的解释变量,以降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非线性关系的复杂程度;接着建立QRLSTM来水流量预测模型,以获得不同分位点下的分位数预测值;进而利用KDE拟合概率密度函数,获得未来的来水流量可能值以及相应的概率,得出最终预测结果。将提出的模型应用于广东省西江关键断面和高要水文站的来水流量预测,并与LASSO-QRNN、LASSO-GBDT、QRLSTM、QRNN、GBDT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结合LASSO回归的混合预测模型预测效果均好于单一的QRLSTM、QRNN、GBDT模型。(2)提出的LASSO-QRLSTM模型在对思贤滘断面流量预测中的RMSE为1 804.270 m^(3)/s,NSE值达0.973;在概率性指标方面,LASSO-QRLSTM模型的连续分级概率评分(CRPS)和弹球损失(PL)值分别为842.618和465.964,各项评价指标均为最佳,在对比模型中表现出最好的预测效果,特别是在极值处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和更窄的概率预测区间,表现出该模型在河流来水流量预测中的独特优势。(3)在后续对高要水文站来水流量的预测中,其预测性能得到进一步验证,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精准的水文预测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水流量预测 LASSO回归 分位数回归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核密度估计 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广东省陆河县水土流失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新尧 张晓远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1年第3期16-20,共5页
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更新周期短、光谱信息丰富等特点,在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中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以landsat-8 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构建水土流失敏感指数对陆河县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更新周期短、光谱信息丰富等特点,在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中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以landsat-8 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构建水土流失敏感指数对陆河县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遥感技术可以对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有效识别。陆河县水土流失敏感性以轻度和中度敏感为主,其面积占90%以上。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较偏远的山地、丘陵地区,中度敏感区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向平原河谷过渡地区。研究成果可为陆河县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水土流失 敏感性 陆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