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开展气象短信差异化服务的背景和环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小云 陆文 李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882-6883,6902,共3页
从广东省气象短信服务现状入手,通过发现气象短信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开展气象短信差异化服务的必然趋势。根据气象短信服务的综合外部环境分析、内部能力分析和创新要素分析,提出气象短信差异化服务发展的一些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 气象短信 需求分析 差异化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天气微博传输气象信息服务的效益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恒明 朱平 +1 位作者 陈静 李绚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478-19480,19501,共4页
微博传播平台具有涉及面广、参与者众、现场感真、互动性强、信息发布迅速等优势。微博的模型基于推特(Twitter),即一种社交网络程式,鼓励用户用140个字符来描述他们的生活体验;与博客用户面对面的交流不同,微博用户是背对脸的follow(跟... 微博传播平台具有涉及面广、参与者众、现场感真、互动性强、信息发布迅速等优势。微博的模型基于推特(Twitter),即一种社交网络程式,鼓励用户用140个字符来描述他们的生活体验;与博客用户面对面的交流不同,微博用户是背对脸的follow(跟随)交流,其传播广度随着关注者增加(转帖效应)而呈几何级数增加;基于微博的这种爆炸性传播特性,针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广东省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于2011年3月率先注册并实名认证新浪和腾讯广东天气官方微博,仅4个多月的时间,关注网友达到142万人。在2011年前汛期期间,广东天气微博除发布气象信息、气象科普知识、生活保健常识,气象新闻外,在强对流天气、暴雨和台风预警服务中发挥了独特作用。重点介绍和探讨广东天气微博服务效应、采编技术,优化服务流程和发展前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微博 信息服务 采编技术 网友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主要农业灾害性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金勤 符靖茹 +1 位作者 朱平 肖潇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41-149,共9页
基于1981—2021年广东省86个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广东省高温、低温、暴雨和大风等主要农业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危险性。结果表明:广东省高温、暴雨和大风天气同期率较高,防御关键期为5—9月,低温天气高发期为1和1... 基于1981—2021年广东省86个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广东省高温、低温、暴雨和大风等主要农业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危险性。结果表明:广东省高温、暴雨和大风天气同期率较高,防御关键期为5—9月,低温天气高发期为1和12月。近41年来,广东省高温日数和强度普遍显著增加,低温、暴雨和大风天气整体上呈现减弱趋势,但暴雨和大风天气存在局地性增强现象,主要表现为暴雨日数和强度在珠三角地带呈现增加趋势,大风日数和强度在粤北和粤西部分地区显著增加。4种灾害性天气的气候危险性区划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高温天气的中、高危险区分布在内陆地区,低危险区分布在近海地区;低温天气的较高风险区集中在粤北、粤西和珠三角西部地区,较低风险区分布在粤东和珠三角东部地区;暴雨天气的低危险区分布在粤北,中、高危险区分布在近海区域和珠三角地区;大风天气的低危险区范围较大,中高危险区仅出现在沿海区域和粤北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灾害性天气 高温 低温 暴雨 大风 时空变化 气候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两次超强雷雨大风特征分析及服务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恒明 陈静 +1 位作者 杨武 李绚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881-20884,20898,共5页
通过对2011年4月17日和2005年3月22日前汛期造成广东严重灾情的这2次超强雷雨大风回波的演变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2次强对流天气的特征,并就目前广东在重大天气预警服务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结果表明,造成严重灾害的强对流天气系统其... 通过对2011年4月17日和2005年3月22日前汛期造成广东严重灾情的这2次超强雷雨大风回波的演变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2次强对流天气的特征,并就目前广东在重大天气预警服务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结果表明,造成严重灾害的强对流天气系统其天气背景、环流变化、雷达回波有明显特征;由于这种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快且呈局部分布,当发现时灾害天气即将发生,预报时效非常短;通过被动的电视、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网站、天气微博传送预警信息无法覆盖所有公众,提出农村气象大喇叭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解决气象信息点对面的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雷雨大风 特征分析 预警服务 大喇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一次强对流天气分析
5
作者 陈恒明 庞古乾 +2 位作者 朱平 李茵茵 庞子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8162-18166,共5页
[目的]研究广东省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着重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及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11年4月17日广东省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触发机制、环流特征、雷达回波演变结构进行诊断分... [目的]研究广东省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着重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及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11年4月17日广东省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触发机制、环流特征、雷达回波演变结构进行诊断分析,并探讨了此次过程预报预警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结果]锋前气流涡旋、切变线附近的辐合涡旋是这次超级单体的触发因子;850和500hPa明显的西南气流为超级单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逆温层的存在与多地区出现冰雹有很大的关系。进一步证明了超级单体初生地在广西柳州附近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东移系统中的一种;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超级单体初生时为活跃的多个小对流单体紧密组合,发展期≥50 dBz的回波合并成单一的块状,成熟期强反射回波区明显逆转,移向沿西江河谷走,过了肇庆东北山地进入平原时移速明显加快;该超级单体成熟期时间约2 h左右。[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类似的天气过程提供可靠的预报依据,以及为预警服务系统的建设提供可行性的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过程分析 雷达回波 预报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广东气候舒适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6
作者 杨颖璨 许艾米 +1 位作者 朱平 李文慧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9-800,共12页
为促进生态气候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广东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利用广东省1981—202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以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着衣指数(ICL)为基础,通过熵值法建立广东省舒适度综合指数(CCI),并对广东省不同区域气候舒适度时空... 为促进生态气候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广东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利用广东省1981—202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以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着衣指数(ICL)为基础,通过熵值法建立广东省舒适度综合指数(CCI),并对广东省不同区域气候舒适度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年均体感舒适日数为220~260日,其中粤北最多,粤西最少。各区域全年分为两个明显气候舒适期,第一舒适期从每年1月1日开始,在4—6月期间按粤西-珠三角-粤东-粤北的顺序结束;在9—11月期间以粤北-珠三角(粤东)-粤西的顺序进入第二舒适期,12月31日结束。受区域气候变化影响,广东各区域年均气候舒适度逐渐降低,第一舒适期结束时间提前,第二舒适期开始时间推后,年均体感舒适日数减少,区域气候舒适度极端性增大,极闷热等级日数明显增加,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广东夏季旅游的高温风险,各区域在进行旅游气象服务时需重点关注夏季极端性高温天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舒适度 生态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里坤草原面积动态及其气象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邢文渊 李大平 +3 位作者 王蕾 石玉 肖然 肖继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8-414,共7页
利用2003-2012年7月巴里坤250m分辨率的EOS/MODIS卫星影像数据,通过预处理、几何校正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巴里坤1∶250 000的土地类型分类图,在GIS支持下,提取巴里坤近10年的草地NDVI信息数据,并以2003年巴里坤草地NDVI为本... 利用2003-2012年7月巴里坤250m分辨率的EOS/MODIS卫星影像数据,通过预处理、几何校正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巴里坤1∶250 000的土地类型分类图,在GIS支持下,提取巴里坤近10年的草地NDVI信息数据,并以2003年巴里坤草地NDVI为本底数据,计算巴里坤草地面积的动态变化,结合相应年份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里坤高覆盖草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中覆盖草地面积年际间变幅较大;低覆盖草地与荒漠化草地在面积上呈现明显的此升彼降的关系。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转化"关系:若降水充足,则荒漠化草地向低覆盖草地转化;若降水不足,则低覆盖草地退化为荒漠化草地。降水和气温是影响巴里坤草地生长的两个重要气象要素,尤其是4-6月的降水将直接影响当年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ODIS 草地 巴里坤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天气和强天气预警短信服务质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恒明 屈凤秋 +1 位作者 陈玥熤 李绚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2610-2614,共5页
从技术和服务方面对手机气象短信做了分析,得出要做好短时天气和强对流天气预警短信服务,除准确判断天气系统的类型和雷达回波特征、强度变化外,还要有快捷计算雷达回波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的工具。短时天气和预警气象短信采编要有技巧;... 从技术和服务方面对手机气象短信做了分析,得出要做好短时天气和强对流天气预警短信服务,除准确判断天气系统的类型和雷达回波特征、强度变化外,还要有快捷计算雷达回波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的工具。短时天气和预警气象短信采编要有技巧;强天气过程的服务,有必要重点描述强回波区的位置和未来移动的方向;当天气过程结束,应及时发布实况消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天气 雷达回波 预警信号 采编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9年中国不同干湿气候区地表干湿变化特征及其归因分析
9
作者 徐金勤 肖潇 +1 位作者 朱平 邱新法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基于湿润指数研究了1960~2019年我国四大干湿气候区的干湿状况变化特征,并结合偏微分方程法量化了主要气候因子变化对于湿润指数变化的具体贡献。结果表明:近60年来,我国干旱区整体上呈现显著变湿趋势,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大部分地区... 基于湿润指数研究了1960~2019年我国四大干湿气候区的干湿状况变化特征,并结合偏微分方程法量化了主要气候因子变化对于湿润指数变化的具体贡献。结果表明:近60年来,我国干旱区整体上呈现显著变湿趋势,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大部分地区呈现变干趋势,湿润区的大部分地区呈现变湿趋势。不同气候区干湿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差异较大,降雨量的显著增加(贡献百分数为54.3%)主导了干旱区气候变湿,平均气温显著增加(贡献百分数为-35.4%)是半干旱区气候变干的主要贡献项,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的减少(贡献百分数之和为-45.4%)是半湿润区变干的主要贡献项,降雨量的增加(贡献百分数为34.0%)和净辐射的减少(贡献百分数为31.2%)主导了湿润区气候变湿。值得注意的是,净辐射、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等潜在蒸散量的影响因子在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对其干湿变化的贡献明显超过降雨量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气候变化 湿润指数 主导驱动因子 贡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园气象站”短信的采编现状、问题与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小云 俞宙 刘艳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172-15174,共3页
从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对"田园气象站"短信的采编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农村用户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特征,但"田园气象站"现有的信息模式仍有不足;注重提高信息的多样性、实用性、新颖性和原创性的竞争优势... 从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对"田园气象站"短信的采编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农村用户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特征,但"田园气象站"现有的信息模式仍有不足;注重提高信息的多样性、实用性、新颖性和原创性的竞争优势,才是"田园气象站"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预报时效与农业生产、生活习惯相符合的前提下,素材搭配要灵活变化,语言既要简练又要通俗易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短信 用户需求 “田园气象站” 信息采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卷积的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研究
11
作者 张毅 谢宸浩 +3 位作者 陈雨欣 黎德波 张永华 熊梓立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强降水常常引发洪涝灾害,因此提高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准确性对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广州双偏振雷达数据与自动站雨量数据生成四维数据集,设计了3DPoly-QPENet、3DTime-QPENet、3DEcho-QPENet三种三维卷积QPE模型进行比较... 强降水常常引发洪涝灾害,因此提高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准确性对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广州双偏振雷达数据与自动站雨量数据生成四维数据集,设计了3DPoly-QPENet、3DTime-QPENet、3DEcho-QPENet三种三维卷积QPE模型进行比较试验。通过测试集的性能评估和典型暴雨个例的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四维数据集相较于传统的三维数据集,在捕捉降水分布特征和提升QPE拟合效果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2)三种三维卷积QPE模型呈现出与结构设计紧密相关的性能差异,其中3DPoly-QPENet在中等降水量区间(15~20 mm·h^(-1))的平均绝对误差(MAE)较另两种模型平均降低13%;3DTime-QPENet在高降水量事件(>50 mm·h^(-1))的MAE较另两种模型平均降低8.1%;3DEcho-QPENet全局误差均衡性最优,总体MAE较另两种模型平均降低20.4%;(3)三维卷积模型均系统性优于传统Z-R关系方法,平均RMSE降低46.6%,MAE下降48.6%,CC提升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降水估测 双偏振雷达 四维数据集 三维卷积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墨脱地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冉 王改利 +1 位作者 张永华 郭在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17,共15页
墨脱位于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入口处,是青藏高原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本研究使用墨脱云降水综合观测试验以来三年(2019—2021年)的自动雨量计数据,分析了墨脱降水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然后基于同址的降水天气现象仪和X波段... 墨脱位于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入口处,是青藏高原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本研究使用墨脱云降水综合观测试验以来三年(2019—2021年)的自动雨量计数据,分析了墨脱降水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然后基于同址的降水天气现象仪和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观测数据,探究墨脱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统计结果来看,墨脱降水天数超过全年的70%,以降水率<5 mm·h^(-1)的弱降雨为主,日降水量<10 mm的小雨的发生率最高,但10 mm≤日降水量<25 mm的中雨产生的降水量最大。墨脱降水存在明显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受印度洋季风影响,降水主要发生在6—9月。受山谷风影响,降水主要发生在夜间。对于降水过程而言,由高原涡和南支槽影响下的系统性暴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降水主要由直径小于2 mm的雨滴产生,雷达反射率因子普遍不超过35 dBz。而由地形强迫引起的局地短时强对流降水过程,雨滴谱分布更宽,雨滴浓度更高,直径大于2 mm的雨滴对降水量的贡献最大,雷达反射率因子超过45 dBz,风暴的后向传播形成“列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 降水现象仪 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 降水特征 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9年中国水稻气候生长期水热资源变化趋势及其归因分析
13
作者 徐金勤 邱新法 +1 位作者 朱平 肖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75-2583,共9页
基于界限温度法确定水稻气候生长期指标,对比分析1960—2019年我国6个水稻种植主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区、黄淮海平原区、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云贵高原区和华南区)的水稻气候生长期及期间水热资源的变化特征,定量评价主... 基于界限温度法确定水稻气候生长期指标,对比分析1960—2019年我国6个水稻种植主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区、黄淮海平原区、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云贵高原区和华南区)的水稻气候生长期及期间水热资源的变化特征,定量评价主要气候因子对水稻气候生长期间积温和湿润指数变化的具体贡献。结果表明:1960—2019年,研究区内水稻适播期均显著(P<0.05)提前(-0.08~-0.30 d·a^(-1)),适收期推迟(0.04~0.20 d·a^(-1)),气候生长期显著延长(0.1~0.5 d·a^(-1))。水稻气候生长期间积温显著增加,湿润指数下降,水热资源变化类型普遍为暖干型。在6个农业区内,水稻气候生长期间积温的显著增加均由水稻气候生长期间持续日数的增加主导。除黄淮海平原区内水稻气候生长期间湿润指数的降低由降水量减少主导外,其他农业区内水稻气候生长期间湿润指数的降低均由潜在蒸散量的显著增加主导。未来,应当重视水稻气候生长期间持续日数和潜在蒸散量显著增加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水稻气候生长期 水热资源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08年秋季广州市重大气污染过程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武 罗秋红 +1 位作者 李晓娜 范绍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利用地面图、高空天气图(850 hPa、500 hPa)以及气象要素对2006—2008年秋季(9—11月)广州市4次典型的大气污染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其大气污染过程的特征及其相对应的天气系统、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广州市秋季重大气污染多数... 利用地面图、高空天气图(850 hPa、500 hPa)以及气象要素对2006—2008年秋季(9—11月)广州市4次典型的大气污染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其大气污染过程的特征及其相对应的天气系统、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广州市秋季重大气污染多数发生在:(1)广州受冷空气影响或回暖期,持续小风或出现静风会导致污染物大量积聚,且多出现能见度明显下降;(2)由于偏北风的输送作用,处于下风向的万顷沙站较易出现重大气污染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污染输送特征;(3)冷高压脊、回流天气形势、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期间;(4)近地面层出现逆温层或等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天气系统 特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秋季降水异常年的台风活动差异及其与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贾子冰 武亮 +1 位作者 王同美 温之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62,共10页
本文通过对1965—2005年华南地区降水和台风的观测资料分析,初步探讨了华南秋季降水与台风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华南台风活动偏少是造成秋季降水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研究表明,秋季海温对于影响华南秋季的台风活动(强度和路径... 本文通过对1965—2005年华南地区降水和台风的观测资料分析,初步探讨了华南秋季降水与台风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华南台风活动偏少是造成秋季降水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研究表明,秋季海温对于影响华南秋季的台风活动(强度和路径)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对华南秋季降水产生影响: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增(降)温,影响华南台风活动减少(增多)以致秋季少(多)雨。这种影响很可能是通过华南中低层纬向风的异常来实现的,即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增加)时,华南中低层风场偏东风异常增大(减小),从而容易(不易)引导台风西行影响华南而使华南降水增多(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秋季降水 台风 海表温度 中低层纬向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冬季降水与AO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9
16
作者 帅嘉冰 郭品文 庞子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6-1136,共11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AO指数序列、全球SST资料以及全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1951/1952-2007/2008年我国冬季降水与AO指数的相互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冬季降水与AO的相关关系在1978/1979-1989/1990年非常显著。...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AO指数序列、全球SST资料以及全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1951/1952-2007/2008年我国冬季降水与AO指数的相互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冬季降水与AO的相关关系在1978/1979-1989/1990年非常显著。通过回归分析得出,1978/1979-1989/1990年AO与500 hPa东亚大槽密切相关,当AO偏强时,东亚大槽偏弱,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冬季风偏弱,低层我国东北地区有一异常反气旋,异常环流西南侧偏南、偏东风分量增强,有利于从西北太平洋和孟加拉湾向我国中部、东部输送水汽,影响冬季降水。东赤道太平洋SST可能对我国冬季降水与AO关系年代际变化有影响,当降水与AO的相关关系偏强时,降水与SST的相关关系则偏弱;1951/1952-1977/1978年和1990/1991-2007/2008年,SST与500 hPa副热带高压密切相关,当SST偏高时,副热带高压偏强,低层我国东部沿海、南海地区南风分量偏强,有利于向我国东南地区输送暖湿气流,影响东南地区冬季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冬季降水 北极涛动 年代际变化 S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远市暴雨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小云 李娜 吴珍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208-14209,14223,共3页
利用清远市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清远市暴雨出现次数和强度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用年暴雨极值序列,通过皮尔逊Ⅲ型概率分布函数,进行异常气候重现期计算。结果表明,近50年清远市暴雨主要集中出... 利用清远市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清远市暴雨出现次数和强度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用年暴雨极值序列,通过皮尔逊Ⅲ型概率分布函数,进行异常气候重现期计算。结果表明,近50年清远市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4~9月,暴雨日数的月际分布具有单峰特征,年际分布线性倾向率呈减少趋势,但减少趋势不明显,年代变化有2个上升和1个下降阶段,21世纪以来暴雨(大暴雨以上)日数明显偏多(偏少)。暴雨日数具有明显的4~7年左右的年际周期变化和40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变化。历年日暴雨极值普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强度,但1982年的日暴雨极值超过了500年一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降水 气候特征 清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汛期暴雨频数和强度统计及周期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小云 白玉洁 李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055-9057,9071,共4页
[目的]分析广州汛期暴雨的频数和强度及周期变化。[方法]利用1951~2010年广州市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60年来广州市汛期暴雨的年际与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汛期暴雨与年平均温度... [目的]分析广州汛期暴雨的频数和强度及周期变化。[方法]利用1951~2010年广州市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60年来广州市汛期暴雨的年际与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汛期暴雨与年平均温度的关系。[结果]近60年来,广州汛期暴雨量和暴雨日分别以6.23 mm/10a和0.27 d/10a的线性趋势增长,日数(雨量)最多的年份均为2001年,为15 d(1 085.7 mm),最少年份没有暴雨(1990年);广州汛期暴雨量和日数的年际变化均在近20年明显增多;前后汛期暴雨年代和年际变化均存在差异,前汛期趋势增多,后汛期趋势有微弱减少。广州汛期暴雨日数与年平均温度的正相关关系显著,相关系数为0.22,通过α=0.02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广州市前汛期暴雨总日数主要存在4.2年左右的年际和52.9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变化,后汛期主要存在5.5年左右的年际和18.4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变化。[结论]该研究为汛期降水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暴雨 频数 强度 周期分析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气候预测产品的制作及效果检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小云 李晓娟 +1 位作者 谢定升 梁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784-11786,共3页
[目的]研究精细化气候预测产品的制作方法及效果检验。[方法]以国家地面观测标准资料和采用距离权重插值法获得的二级资料库为依据,建立气候预报模型,集合多种预报方法和人工订正,做出定时、定点、定量的气象要素精细化气候预报,并参照... [目的]研究精细化气候预测产品的制作方法及效果检验。[方法]以国家地面观测标准资料和采用距离权重插值法获得的二级资料库为依据,建立气候预报模型,集合多种预报方法和人工订正,做出定时、定点、定量的气象要素精细化气候预报,并参照气象部门制定的相关评分标准,对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目前,广州市精细化气候预测系统常用于制作该市10个站点的6个气象要素(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雨量、平均气压、日照)的逐日、侯、旬、月、季、年的气候预测。对近5年(2006~2010年)广州市10个站点的气象要素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预报检验平均得分为:月雨量75.0分,月平均气温94.5分,月最高气温98.6分,月最低气温88.9分;旬雨量77.1分,旬平均气温90.6分,旬最高气温90.1分,旬最低气温82.8分,均达到广东省气象台的目标管理要求。[结论]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气侯灾害预报以及大型水库、新机场、核电站等定点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 气候预测 效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风落叶与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20
作者 陈恒明 黄俊生 李绚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3期11772-11774,11813,共4页
2012年初春通过对广东境内大叶榕、麻楝树大落叶的3次实况追踪分析,发现落叶与天气有密切关系。结合天气背景、气象资料对落叶进行详细分析,发现"惊蛰"节气前后,大叶榕等集中时段落叶的树种叶黄的程度可以预测一次回暖天气过... 2012年初春通过对广东境内大叶榕、麻楝树大落叶的3次实况追踪分析,发现落叶与天气有密切关系。结合天气背景、气象资料对落叶进行详细分析,发现"惊蛰"节气前后,大叶榕等集中时段落叶的树种叶黄的程度可以预测一次回暖天气过程的长短;反之,知道天气何时大回暖,则可预测树的落叶时间,为公众提供看落叶、闻树香等的人性化服务。同时提出南方城市对大叶榕等集中时段落叶的树种采取人性化管理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风落叶 天气变化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