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烟区主要虫害化学防治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蒲小明 陈永明 +5 位作者 沈会芳 张景欣 邱妙文 孙大元 罗振亚 林壁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通过调查广东省9个县市烟区虫害(小地老虎、烟青虫、斜纹夜蛾、蝽象、烟粉虱和烟蚜)化学防治情况发现:烟区销售使用的农药品种较旧;部分农资店随意销售禁用或限制高毒农药品种,如乙酰甲胺磷、水胺硫磷和灭多威;部分烟农盲目滥用化学农药... 通过调查广东省9个县市烟区虫害(小地老虎、烟青虫、斜纹夜蛾、蝽象、烟粉虱和烟蚜)化学防治情况发现:烟区销售使用的农药品种较旧;部分农资店随意销售禁用或限制高毒农药品种,如乙酰甲胺磷、水胺硫磷和灭多威;部分烟农盲目滥用化学农药,从而造成烟叶部分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发生。以烟区采集的害虫为供试虫源,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和甲维盐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较强杀虫活性,药后48 h LC50分别为2.76、0.85 μg/m L;啶虫脒对烟粉虱和烟蚜毒力较强,LC50分别为7.43 μg/m L(药后6 h)、2.76 μg/m L(药后48 h)。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烟叶虫害化学药剂防治科学控制技术,并建议烟叶主管部门加强化学农药使用的监管和技术服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虫害 化学防治 农药残留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崔一平 彭埃天 +3 位作者 宋晓兵 陈霞 程保平 凌金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6-239,共4页
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柑’上出现一种叶斑病,症状表现为叶尖和叶缘出现不规则的、带有黄色晕圈的棕褐色斑点。为明确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作者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纯化,采用ITS序列和LSU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同时结合形态... 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柑’上出现一种叶斑病,症状表现为叶尖和叶缘出现不规则的、带有黄色晕圈的棕褐色斑点。为明确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作者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纯化,采用ITS序列和LSU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同时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鉴定,结合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验证。结果确定病原菌为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会柑 叶斑病 多基因系统发育 番茄匍柄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型驱避测定尺的红火蚁驱避剂筛选新方法
3
作者 石庆型 孙文锋 +4 位作者 陈婷 陈洁 关子盈 陆嘉进 齐国君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1-419,共9页
筛选测定方法是开发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驱避剂的重要环节,目前尚缺乏针对攻击水平较高的红火蚁驱避活性的测定方法。本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一种Y型驱避测定尺监测了红火蚁工蚁的活动规律,对比了裸型和绷带型Y型驱避测定尺对... 筛选测定方法是开发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驱避剂的重要环节,目前尚缺乏针对攻击水平较高的红火蚁驱避活性的测定方法。本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一种Y型驱避测定尺监测了红火蚁工蚁的活动规律,对比了裸型和绷带型Y型驱避测定尺对攀爬红火蚁工蚁数量的影响,并测定了避蚊胺对红火蚁工蚁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Y型驱避测定尺的侧臂长度与红火蚁工蚁的密度呈负相关,选择侧臂长度11 cm的Y型驱避测定尺用于驱避活性测定。室内红火蚁工蚁受惊扰后75 s内数量涨幅较大,而田间红火蚁工蚁受扰动后30 s时数量可达到峰值,裸型和绷带型Y型驱避测定尺的工蚁数量在不同时间点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避蚊胺对红火蚁的驱避效果显著,随着处理浓度上升,驱避率和有效驱避时间也随之提高,裸型和绷带型Y型驱避测定尺分别在5.0%和10.0%浓度时的驱避率达到100%,当避蚊胺浓度为5.0%时,裸型尺和绷带型尺的有效驱避时间分别可达198.16 min、228.14 min。本研究设计并优化的Y型驱避测定尺可直接测定化合物对惊扰状态下红火蚁的驱避活性,为红火蚁驱避剂的筛选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同时也为红火蚁个体防护剂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Y型驱避测量尺 避蚊胺 驱避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荸荠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4
作者 沈会芳 张景欣 +3 位作者 蒲小明 杨祁云 孙大元 刘平平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99-109,共11页
【目的】枯萎病在广东省荸荠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荸荠产量。探明荸荠枯萎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对该病害防治有重要意义。【方法】2022—2024年自广东韶关乐昌采集病害样本,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基于病原菌致病性、形态和分子... 【目的】枯萎病在广东省荸荠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荸荠产量。探明荸荠枯萎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对该病害防治有重要意义。【方法】2022—2024年自广东韶关乐昌采集病害样本,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基于病原菌致病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温度、pH、光照、碳源和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分离获得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的34株镰刀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产孢细胞瓶梗状,长度为8.46~55.65µm;小型分生孢子较多,卵形或纺锤形,大小4.22~12.65µm×2.24~3.82µm,在产孢细胞顶端聚集成假头状;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稍弯,向两端逐渐变尖,有3~5个隔膜,大小为18.24~36.40µm×2.92~4.50µm;厚垣孢子球形,直径为7.85~12.32µm。盆栽回接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荸荠具有致病性。基于于EF-1α、RPB2和TUB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病原菌与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聚为一支,与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明确区分,特异性引物扩增结果也证明分离菌株为F.commune。病原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6~30℃,适宜pH为7~8,碳源麦芽糖、有机氮源牛肉浸粉、酵母提取物和蛋白胨均利于菌丝生长,28℃黑暗培养120 h后菌落直径均达60 mm左右。【结论】明确引起广东韶关乐昌荸荠枯萎病的病原菌为F.commune,研究结果可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枯萎病 病原鉴定 共享镰刀菌 尖孢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致病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梁思聪 陈东 +4 位作者 张景欣 沈会芳 孙大元 陈少华 蒲小明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3-26,共14页
玉米茎腐病(Maize stalk rot)是一种由病原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在我国15个省份地区和5大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且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区域也均有危害报道,其为害率也呈逐年加重趋势。玉米茎腐病为害可使玉米减产约10%,严重时可减产50%... 玉米茎腐病(Maize stalk rot)是一种由病原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在我国15个省份地区和5大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且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区域也均有危害报道,其为害率也呈逐年加重趋势。玉米茎腐病为害可使玉米减产约1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基于玉米茎腐病国内外研究成果,该文总结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侵染方式、致病机制、防控技术等研究现状。玉米茎腐病可分为8种类型,即赤霉茎腐病、镰孢茎腐病、腐霉茎腐病、炭疽茎腐病、炭腐茎腐病、色二孢茎腐病、球二孢茎腐病和细菌性茎腐病;我国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主要有禾谷镰孢、层出镰孢、拟轮枝镰孢、腐霉等,且在不同玉米种植地区优势病原菌种类也存在差异。病原菌菌丝侵染方式主要为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进入玉米茎秆节间。其致病机制为,病原菌分泌一系列能破坏寄主植物细胞壁的毒力因子,如毒素、细胞壁降解酶,使病原菌顺利进入寄主细胞内并大量生长繁殖,破坏寄主植物组织,从而导致玉米内茎髓部腐烂坏死,最终整株于茎部折断或枯死。该文还阐述国内外防治玉米茎腐病的综合防控技术,包括抗病品种选育、化学药剂防治、田间农业措施管理、生防菌生物防治等。目前玉米茎腐病防控难度仍较大,要秉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监测,继续深入系统研究病原菌致病机理,强化生物防治技术,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急防控产品,积极开展生态种植模式研究,保障玉米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镰刀菌属 腐霉菌属 侵染途径 致病机理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曲叶病毒广东种群的遗传特征分析
6
作者 都梦丹 李正刚 +2 位作者 何自福 佘小漫 汤亚飞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目的】甘薯曲叶病是影响甘薯产业的一种重要病害,旨在监测该病害在广东甘薯产区的发生与分布,明确甘薯曲叶病毒(Sweet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广东种群的遗传特征,为SPLCV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3年,通过对广州... 【目的】甘薯曲叶病是影响甘薯产业的一种重要病害,旨在监测该病害在广东甘薯产区的发生与分布,明确甘薯曲叶病毒(Sweet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广东种群的遗传特征,为SPLCV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3年,通过对广州、茂名、湛江、汕尾4个广东省甘薯主要产区进行系统调查,采集疑似甘薯曲叶病样本。利用RCA扩增、分子克隆以及序列分析方法,获得SPLCV分离物的基因组全长序列。进一步利用SDT、MEGA、RDP、DnaSP等生物学软件对SPLCV广东种群各分离物的基因组结构特征、全长序列相似性、系统进化、重组、种群多态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获得SPLCV广州(GS01)、湛江(GS02)、茂名(MM01)3个分离物的基因组全长序列。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SPLCV广东种群的基因组结构基本一致,均编码6个ORFs,但病毒基因组全长序列存在差异,序列相似性为87.00%~99.90%,其中GS01分离物的序列差异明显,与其他分离物相似性低(87.00%~87.90%)。系统进化树分析同样表明,GS01分离物与广东其他分离物遗传距离较远,聚集在不同分支,表明GS01分离物与广东其他6个分离物的来源不同。重组分析显示,SPLCV广东种群的基因组未发生重组。种群多态性分析发现,SPLCV广东分离物核苷酸多样性为0.06544,总体变异程度较低。进一步分析SPLCV广东分离物AV1、AV2、AC1、AC2、AC3、AC4基因的选择压力,发现AC4基因所承受的选择压力大,处于多样性选择。【结论】甘薯曲叶病在广东省广州、茂名、湛江等甘薯主产区均有发生,其病原物SPLCV广东种群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AC4基因的突变是引起SPLCV广东种群变异的主要原因。同时,首次在广东茂名甘薯产区检测到SPLCV,表明SPLCV在广东省的分布正在扩大,对甘薯生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需加强对SPLCV监测及甘薯种苗调运监管,及时控制田间烟粉虱,以有效控制甘薯曲叶病的发生与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曲叶病毒 广东种群 病毒序列 种群多态性 选择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抗逆植物根际球囊菌门真菌和细菌的互作特征
7
作者 雷梦英 黄峰 黄念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6-306,共11页
了解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促生细菌的互作规律对于它们在农作物上的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种植了11种具有抗逆相关性状的植物,并收集其种植土、根际土和植物根系样品进行真菌群落ITS和细菌群落16S rRNA的扩增子测序,比较不同组别样品... 了解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促生细菌的互作规律对于它们在农作物上的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种植了11种具有抗逆相关性状的植物,并收集其种植土、根际土和植物根系样品进行真菌群落ITS和细菌群落16S rRNA的扩增子测序,比较不同组别样品中球囊菌门真菌的组成、丰度以及与细菌互作模式的差异来推测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促生细菌在植物根际的共生规律。结果表明,植物根际的不同空间显著影响球囊菌门真菌的组成和丰度,在种植土、根际土和植物根系中,球囊菌门真菌的相对丰度值依次递减(0.66%、0.5%和0.13%)。尽管在植物根系中的相对丰度值最低,球囊菌门真菌与细菌主要类群的正相关性却是3个组别中最高的(29%、52%和74%),而且对于细菌主要类群组成的网络的参与度也最高,表现出球囊菌门真菌和细菌在根系中互作的增强。在根系中发现球囊菌门真菌与植物促生细菌(Arthrobacter、Rhizobium、Streptomyces)、菌根辅助细菌(Arthrobacter、Bradyrhizobium、Paenibacillus、Rhizobium、Streptomyces)和其他的一些细菌属群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球囊菌门真菌(以球囊霉目和多孢囊霉目为代表)与植物紧密相关的细菌属群慢生根瘤菌属和赖氏菌属的代表种群可能存在互作,值得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逆植物 根际 球囊菌门 丛枝菌根真菌 植物促生细菌 慢生根瘤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草地贪夜蛾冬季发生特征及周年繁殖区域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齐国君 黄德超 +16 位作者 王磊 章玉苹 肖汉祥 石庆型 肖勇 苏湘宁 黄少华 邹寿发 陈科伟 周振标 钟宝玉 郑静君 张志祥 江腾辉 吕利华 陆永跃 张振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3-582,共10页
广东省是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桥头堡和主要的北迁虫源地之一,明确该虫在广东省的冬季发生特征及越冬存活情况,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意义重大。为准确掌握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范围及冬季发生为害情... 广东省是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桥头堡和主要的北迁虫源地之一,明确该虫在广东省的冬季发生特征及越冬存活情况,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意义重大。为准确掌握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范围及冬季发生为害情况,2020年1-3月在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利用成虫性诱、挖土查蛹、幼虫密度及植株为害率普查等方法,分析广东省草地贪夜蛾冬前、冬后种群发生为害情况及冬季发生特征。调查结果表明:(1)广东省冬玉米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惠州等地,冬玉米种植区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主要为害冬玉米,极少为害甘蔗;(2)不同地区冬种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湛江、茂名、阳江发生为害较为严重,平均为害率30%左右,而珠三角及粤东地区发生较轻,为害率低于10%;较冬前调查,冬后草地贪夜蛾发生量和为害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冬种玉米田和空闲地均可持续诱捕到草地贪夜蛾成虫,而挖土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蛹密度较低。本调查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冬玉米区可以周年繁殖,无明显的滞育越冬现象,粤西茂名、阳江以南至雷州半岛一带为典型冬种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较为严重,珠三角及粤东大部分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相对较低,调查结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周年繁殖区 冬季发生特征 冬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汤亚飞 佘小漫 +4 位作者 李正刚 于琳 蓝国兵 邓铭光 何自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3-148,共6页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世界番茄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病毒之一。本文采用滚环扩增及基因克隆方法,获得了侵染广东佛山和肇庆番茄的TYLCV 4个分离物全基因组...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世界番茄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病毒之一。本文采用滚环扩增及基因克隆方法,获得了侵染广东佛山和肇庆番茄的TYLCV 4个分离物全基因组;它们均为2 781 nt,编码6个ORF,其中病毒链上编码AV1和AV2,互补链上编码AC1、AC2、AC3和AC4。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4个广东分离物基因组序列两两间同源性为99%以上;与已报道的TYLCV各分离物同源性在90%以上,而与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TYLCV分离物的同源率均在98%以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广东分离物与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TYLCV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并聚类在一个分支。因此,侵染引起广东佛山和肇庆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应来自国内其他地区。本研究是对TYLCV广东分离物分子特征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分子鉴定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种群周年动态及发生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齐国君 钟文东 +4 位作者 陈婷 石庆型 陈洁 黄德超 张振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2-799,共8页
为了明确广东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种群周年消长动态及发生特征,根据2020年和2021年广东省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及田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生态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及幼虫种群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1)草地贪夜蛾在... 为了明确广东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种群周年消长动态及发生特征,根据2020年和2021年广东省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及田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生态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及幼虫种群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1)草地贪夜蛾在广东省大部分冬种玉米区可以周年繁殖,仅在清远、韶关、河源等地未发现幼虫为害;不同地区之间草地贪夜蛾越冬虫源基数差异较大,粤西发生为害较重,珠三角及粤东地区发生相对较轻;(2)周年繁殖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全年均可发生为害,而季节发生区一般于3-4月才零星始见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且诱蛾量、幼虫种群数量及为害程度均相对较低;(3)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种群消长动态呈多峰型,发生高峰期主要集中于5-10月,期间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高峰,但峰期、蛾量和虫量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本研究明确了广东省不同生态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周年消长动态及发生特征,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周年繁殖区 种群动态 发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设施樱桃番茄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德龙 李正刚 +4 位作者 李艳红 聂俊 张长远 吴廷全 郑锦荣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番茄黄化曲叶病、青枯病、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等是广东设施樱桃番茄的主要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技术不当易造成整个棚室暴发,生产中应采用优化棚室、消毒预防、准确识别、对症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
关键词 樱桃番茄 美洲斑潜蝇 主要病虫害 青枯病 番茄黄化曲叶病 烟粉虱 棚室 综合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4年间广东省菜心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蓝国兵 于琳 +3 位作者 何自福 佘小漫 汤亚飞 邓铭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9-253,共5页
为了解广东省菜心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和变化,于2009—2014年从广东省15个县/市菜心产区分离获得105个菜心炭疽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咪鲜胺的EC50值,并比较了同一年份不同地区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 为了解广东省菜心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和变化,于2009—2014年从广东省15个县/市菜心产区分离获得105个菜心炭疽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咪鲜胺的EC50值,并比较了同一年份不同地区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和不同年份间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变化。结果显示:同一年份菌株间,采自2009年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最小,敏感性最低地区菌株的平均EC(50)值是最高地区菌株的1.2倍;采自2014年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最大,敏感性最低地区菌株的平均EC50值是最高地区菌株的34.9倍;其余年份间的不同地区最大平均EC(50)值和最小平均EC50值相差9.2~10.4倍。不同年份菌株间,2010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高,平均EC(50)值为0.052 0μg/m L;2012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低,平均EC(50)值为0.259 9μg/m L;2012—2014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平均EC(50)值范围在0.104 5~0.259 9μg/m L之间,高于2009—2011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平均EC(50)值(0.052 0~0.074 3μg/m L)。2009—2014年广东省田间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呈降低趋势,存在潜在抗药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炭疽病菌 咪鲜胺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橘园黄龙病发生与危害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程保平 彭埃天 +3 位作者 宋晓兵 凌金锋 崔一平 陈霞 《生物安全学报》 2017年第3期224-230,共7页
【目的】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探明广东省橘园黄龙病发生与危害的影响因素,可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广东省惠州、肇庆、云浮、江门、阳江、清远、韶关等柑橘产区,调查了不同柑橘品种、不同气候和地... 【目的】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探明广东省橘园黄龙病发生与危害的影响因素,可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广东省惠州、肇庆、云浮、江门、阳江、清远、韶关等柑橘产区,调查了不同柑橘品种、不同气候和地理条件、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管理水平果园的黄龙病发病率,并以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样品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不同柑橘栽培品种发病率:红江橙为78.05%,马水橘为76.04%,砂糖橘为73.20%,贡柑为69.30%,年橘为63.00%,沙田柚为58.68%,柠檬为56.96%;砧木品种发病率:酸橘为15.30%,枳壳为6.57%,柠檬为4.43%;低纬、高温、多台风地区果园的黄龙病发病率较高;山地果园的黄龙病发病率低于平地果园;连片种植果园的黄龙病发病率高于零散种植果园;管理不善的果园中黄龙病发病率高于管理较好的果园。【结论】除了自然因素(低纬、高温、多台风、平原地形)外,聚集种植和管理不善等因素也有利于黄龙病的发生与流行。因此,有针对性地安排果园布局和加强果园管理可以减轻黄龙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病 发病率 流行规律 柑橘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在广东省的首次报道 被引量:3
14
作者 汤亚飞 李正刚 +4 位作者 佘小漫 于琳 蓝国兵 李战彪 何自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9-225,共7页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 ToMMV)是2013年发现的烟草花叶病毒属一个新种,目前在多国(地区)有发生。本文采用小RNA深度测序及RT-PCR检测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辣椒疑似病样中检测到ToMMV,命名为番茄斑驳花叶病...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 ToMMV)是2013年发现的烟草花叶病毒属一个新种,目前在多国(地区)有发生。本文采用小RNA深度测序及RT-PCR检测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辣椒疑似病样中检测到ToMMV,命名为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广东分离物(ToMMV-GD-2020)。采用RT-PCR分段扩增获得了ToMMV-GD-2020的基因组全序列,该分离物基因组全长6 399 nt,包含4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4个蛋白。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ToMMV-GD-2020与已登录GenBank的14个ToMMV分离物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0%~99.7%,其中与中国辽宁分离物ToMMV-LN(GenBank登录号:MN853592)的相似性最高(99.7%),与危害我国番茄、同属烟草花叶病毒属的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 ToMV)、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 ToBRFV)代表分离物的相似性分别为84.6%和81.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oMMV-GD-2020与该病毒各分离物亲缘关系均较近,与中国辽宁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利用ToMMV的PCR特异引物对广东其他6个市采集的67份辣椒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说明ToMMV目前还是局部危害广东省辣椒。本文是首次报道在广东发现ToMMV,对监测ToMMV在我国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 辣椒 分子鉴定 病毒基因组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管理生态补偿机制在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祁云 孙大元 +5 位作者 刘平平 张景欣 蒲小明 沈会芳 胡学应 林壁润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0-177,共8页
针对以往生态补偿机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补贴目标不明确、监管不足和挤占挪用等难题,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2014—2020年在广东省的27个县推行实践,53.47万户农... 针对以往生态补偿机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补贴目标不明确、监管不足和挤占挪用等难题,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2014—2020年在广东省的27个县推行实践,53.47万户农户参加,实施面积达34.02万公顷,发放补贴金额达16406.57万元。结果表明:(1)项目实现补贴精准发放;(2)有效引导农户形成良好的种植习惯;(3)该机制协调项目各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管补贴流程;(4)项目区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比项目实施前分别减少30.6%和30.9%,有效控制农业污染源头;(5)该机制可复制、可推广,目前在广东省财政支持下继续在省内推广应用。该项目的实践成效可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及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 生态补偿机制 种植业 面源污染治理 应用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林重要外来有害昆虫的入侵现状及地理分布格局 被引量:7
16
作者 齐国君 吕利华 《生物安全学报》 2016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背景】广东省是中国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入侵昆虫引发的生物灾害日趋严重。【方法】根据广东省各地区的野外调查结果及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汇总分析了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的种类、原产地、入侵地、地理分布格局。【结果】据统... 【背景】广东省是中国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入侵昆虫引发的生物灾害日趋严重。【方法】根据广东省各地区的野外调查结果及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汇总分析了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的种类、原产地、入侵地、地理分布格局。【结果】据统计,在广东省造成一定程度危害的外来入侵昆虫种类共计30种,以蚧类最多,占30.00%;在广东省的外来入侵昆虫中,原产于亚洲的种类最多,为12种,占40.00%,其中东盟8种,北美洲、南美洲各占20.00%、16.67%,从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传入的分别占10.00%、3.33%和3.33%;外来入侵昆虫的首次发现地位于广东省的有17种,占56.67%,且全部位于珠三角地区,海南省的占20.00%,云南省的占10.00%,出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京市、上海市的均为3.33%;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的地理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珠三角地区外来入侵昆虫物种数量较多,粤西地区相对次之,粤北和粤东地区相对较少。【结论与意义】明确广东省外来有害昆虫的入侵现状及地理分布格局,可为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外来入侵昆虫 地理分布 原产地 首次发现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火龙果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晓兵 朱晓峰 +3 位作者 崔一平 林群 谭伟斌 彭埃天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68-73,共6页
火龙果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是华南地区广泛种植的优稀水果之一。随着火龙果连年种植以及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张,火龙果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火龙果溃疡病、茎腐病、蚧壳虫等病虫害在部分果园大面积暴发,造成较为严... 火龙果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是华南地区广泛种植的优稀水果之一。随着火龙果连年种植以及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张,火龙果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火龙果溃疡病、茎腐病、蚧壳虫等病虫害在部分果园大面积暴发,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火龙果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发生流行规律、防治难点以及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火龙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病虫害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的发生种类、分布及动态 被引量:2
18
作者 汤亚飞 李正刚 +4 位作者 蓝国兵 佘小漫 于琳 丁善文 何自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5-263,275,共10页
为了监测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在广东的发生与扩散动态,2003年-2021年,本课题组对全省烟粉虱传双生病毒进行了长期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在广东省广州、湛江、惠州等14市均有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病的发生,危害的寄主植物有番茄、南瓜、甘薯等24... 为了监测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在广东的发生与扩散动态,2003年-2021年,本课题组对全省烟粉虱传双生病毒进行了长期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在广东省广州、湛江、惠州等14市均有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病的发生,危害的寄主植物有番茄、南瓜、甘薯等24种,其中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生和危害尤为严重,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从14市采集的病样中共鉴定出烟粉虱传双生病毒21种,其中广东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TYLCGdV)、广东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ToLCGdV)、黄蝉曲叶病毒(Allamanda leaf curl virus,AllLCV)、广东雾水葛花叶病毒(Pouzolzia mosaic Guangdong virus,PouMGDV)、十萼茄黄花叶病毒(Lycianthes yellow mosaic virus,LyYMV)5种病毒为新种;同时,发现危害不同寄主的病毒种类存在差异,危害同一作物的病毒种类也存在动态变化。本文明确了广东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分布广、种类多、危害重,为全省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传双生病毒 广东 发生 分布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1年广东省柑橘上植绥螨种类及种群动态变化数据集
19
作者 宋子伟 郑苑 张宝鑫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年第4期74-79,共6页
广东柑橘园天敌种类丰富,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日益成为柑橘种植过程中农药减量的主要措施。植绥螨是柑橘园中最常见的天敌类群,对柑橘害螨及小型害虫的发生危害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因此,明确柑橘上植绥螨种类及种群发生动态,对于开展植绥... 广东柑橘园天敌种类丰富,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日益成为柑橘种植过程中农药减量的主要措施。植绥螨是柑橘园中最常见的天敌类群,对柑橘害螨及小型害虫的发生危害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因此,明确柑橘上植绥螨种类及种群发生动态,对于开展植绥螨的保护利用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香橼柠檬、红美人和沙糖橘分别是广东地方特色、新引进和广泛种植的3种不同的柑橘类型,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文章研究通过调查采集不同柑橘品种上的植绥螨,制作玻片标本,获取植绥螨种类的主要特征数据,以及不同种类植绥螨的种群动态变化数据,可为优势植绥螨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对不同生境、栽培措施和病虫害防控措施对优势植绥螨类群变化的研究,可为筛选柑橘园自然控制措施等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植绥螨 种群动态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害虫生物防治研究60年: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灿 张宝鑫 +3 位作者 袁曦 宋子伟 刘子欣 李敦松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93-102,共10页
生物防治是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天敌昆虫及捕食螨作为传统的生物防治产品,在控制农作物害虫害螨,保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赤眼蜂、平腹小蜂、捕食螨等害... 生物防治是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天敌昆虫及捕食螨作为传统的生物防治产品,在控制农作物害虫害螨,保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赤眼蜂、平腹小蜂、捕食螨等害虫天敌的规模化扩繁技术,田间应用技术及示范推广中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目前以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主要成就包括:研制出全国首台全自动控制生产人造卵卡机,解决了连续传代防污染的问题;首次应用大卵(蓖麻蚕卵)人工繁殖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成功,为国内应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提供了宝贵经验;首次在国内应用无人机释放赤眼蜂;完善和提高了平腹小蜂人工大量繁殖技术和田间应用技术,提高了平腹小蜂防治效果,降低了平腹小蜂应用成本;从荷兰引进胡瓜新小绥螨,成功应用于防治柑橘红蜘蛛和园艺作物上的蓟马等。极大地推动了华南地区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及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平腹小蜂 捕食螨 规模化扩繁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