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光谱图像的中医舌色分级量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冬 庞稳泰 +2 位作者 王可仪 杨丰文 张俊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5-1930,共6页
目的中医舌诊在疾病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研究结果并不适用于临床疗效评价中。本研究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对舌色进行了特征提取和颜色等级量化研究,使其适用于舌色量化描述。方法制定纳入排除标准,获取400-1000 nm的128个... 目的中医舌诊在疾病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研究结果并不适用于临床疗效评价中。本研究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对舌色进行了特征提取和颜色等级量化研究,使其适用于舌色量化描述。方法制定纳入排除标准,获取400-1000 nm的128个不同光谱波长的舌象高光谱图像,通过中医临床专家对红舌与黄苔进行4种不同颜色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严重)的判别,最后建立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红舌与黄苔等级量化预测模型。结果不同颜色程度等级的红舌与黄苔在高光谱曲线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可以作为颜色等级量化的基础,借助主成分分析+随机森林模型能够实现85.79%和88.34%的红舌与黄苔不同颜色等级的预测。结论借助高光谱图像数据特征与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舌色的不同颜色等级预测,取得了较好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舌诊 高光谱特征 红舌黄苔 指标量化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3年失眠人群中医虚实证演变规律特征分析
2
作者 李恒聪 江丽杰 +1 位作者 王传池 胡镜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772-2782,共11页
目的 分析2000—2023年我国失眠人群的中医虚实证与体质的分布情况。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数据库,纳入中国失眠患者中医虚实证型与中医体质分布的流行病学相关研究文献,对研究对象的辨证分型、地域分布等情况进行... 目的 分析2000—2023年我国失眠人群的中医虚实证与体质的分布情况。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数据库,纳入中国失眠患者中医虚实证型与中医体质分布的流行病学相关研究文献,对研究对象的辨证分型、地域分布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 最终纳入44篇目标文献,调查地区涵盖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共纳入22184例失眠患者。75.0%的调查文献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其余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6.8%)以及队列研究方法(2.3%),15.9%的研究未提及具体的研究方法。52.3%的调查主要研究证的分布特征,31.8%的调查主要研究体质的分布特征,38.6%的调查涉及到失眠主要症状的分布。我国失眠人群证型以偏实居多,占比61.7%,偏虚证型人群占比38.3%。虚证以心脾两虚居多,占比54.6%;实证人群以肝郁化火最多,占比46.3%。结论 近20年来我国关于失眠的中医证型与体质的虚实分布具有了一定的数据基础,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部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体质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助式中医辨证居家睡眠场景方案构建思路
3
作者 李恒聪 江丽杰 +3 位作者 吴珊 吴志聪 王传池 胡镜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75-2484,共10页
目的构建自助式中医辨证的居家睡眠场景,完成居家中医助眠场景的搭建。方法本文基于医学原理及现代睡眠相关技术将居家睡眠场景划分为感知、辨识、干预、评估4个维度,提出了一种集感知-辨识-干预-评估为一体的自助式中医助眠居家场景的... 目的构建自助式中医辨证的居家睡眠场景,完成居家中医助眠场景的搭建。方法本文基于医学原理及现代睡眠相关技术将居家睡眠场景划分为感知、辨识、干预、评估4个维度,提出了一种集感知-辨识-干预-评估为一体的自助式中医助眠居家场景的建设方案。结果本文提出的中医助眠场景解决方案在居家场景下各设备采集的数据具有了整体协作的能力,包括感知层硬件的搭建、辨识层软件的开发、干预层硬件的集成与评估层数据清洗、融合、分析等方面。4个环节实现互联互通,可提取对于中医人群分类与干预有参考价值的生理数据,用以更新算法提升准确度进行迭代升级。结论基于中医辨证的居家睡眠场景构建具有可行性,可以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居家场景下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居家 睡眠场景 非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的针灸针小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4
作者 陆靖桥 万方前 +3 位作者 李恒聪 王奕乔 王传池 胡镜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10,共9页
随着针灸学科的科学化、现代化,各种针灸医疗设备不断创新,尤其是智能针灸诊疗设备的出现,针灸临床“留针”阶段的针灸针自动化识别成为需求热点。针对针灸针识别过程的输入图片尺寸过大、针灸针细长、针灸针分布密集等问题,本文提出一... 随着针灸学科的科学化、现代化,各种针灸医疗设备不断创新,尤其是智能针灸诊疗设备的出现,针灸临床“留针”阶段的针灸针自动化识别成为需求热点。针对针灸针识别过程的输入图片尺寸过大、针灸针细长、针灸针分布密集等问题,本文提出一个适用于针灸针小目标的改进YOLOv5“留针检测模型”ANODM(Acupuncture Needle Object Detection Model):(1)输入预处理阶段,将图片切分为多个Patch分别预测,以放大小目标尺寸;(2)模型结构层面,在原3个检测层新增一个小目标检测层以提升对小目标的识别能力,将骨干网络的普通卷积替换为空洞卷积以增大感受野,对不同Stage的特征融合;(3)后处理阶段,使用Soft-NMS降低正样本的漏检率,并结合余弦相似度匹配降低负样本的错检率。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原YOLOv5算法,本文改进方法在针灸针小目标数据集上的检测精度提升4.2%,能较好地完成针灸针小目标检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针灸针小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YOLOv5 小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案研究的国医大师湿证辨证规律与用药探索
5
作者 黄燕 张逸雯 胡镜清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16-2620,共5页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对湿证的辨证及用药特点。方法:通过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现代医案库、名医医案库,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检索湿证相关论文及医案进行病-证-方的...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对湿证的辨证及用药特点。方法:通过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现代医案库、名医医案库,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检索湿证相关论文及医案进行病-证-方的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358篇,专业书籍12部,古今医案云平台名医医案1296案,共计纳入国医大师治疗湿证医案2195案,涉及国医大师88位。涉及西医疾病84种、中医疾病67种,将证候归类为湿热、湿浊、寒湿、夹痰、夹瘀、夹风、夹毒、兼脾虚、兼阴虚等15种,得出高频中药26味并聚类为4组,网络分析得出了核心药物药对为茯苓-白术,核心药物组合为茯苓、白术、黄芪、甘草、当归、川芎、白芍、薏苡仁、陈皮。结论:国医大师湿证医案西医疾病多涉及炎症及自身免疫疾病,证候以湿热为核心证候,兼夹证候以脾虚、血瘀、肾虚为主,病机多为复杂病机。治疗以健脾除湿、调气活血为核心,辅以清热解毒、化痰、滋阴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湿证 医案 辨证 用药规律 复合病机 湿热证 炎症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医疗时代“4S-PAMA”感知型健康服务模式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传池 吴珊 +4 位作者 陈帅 陈南杰 李恒聪 胡镜清 张伯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908,共8页
通过分析现有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智能医疗时代人们的核心健康需求,提出以人为本、个体主动健康促进为核心的“4S-PAMA”(Self-Perception、Self-Assessment、Self-Management、SelfAdaption)健康服务模式。同时以建设多层级、... 通过分析现有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智能医疗时代人们的核心健康需求,提出以人为本、个体主动健康促进为核心的“4S-PAMA”(Self-Perception、Self-Assessment、Self-Management、SelfAdaption)健康服务模式。同时以建设多层级、多模块、交互式中医健康管理港湾为切入点,科技创新为手段,通过改造传统体检中心或新建新型健康管理港湾,为进一步开展“感知型健康管理”的示范性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健康 中医药 感知 信息技术 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脉搏波谐波与脏腑共振观点的思考
7
作者 史宇兵 刘奇 +2 位作者 乔海法 杨晓航 刘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6-313,共8页
脉搏波的研究在中西医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脉搏波谐波与脏腑共振的观点并用以解释脉搏波的成因和应用,对中医相关领域以及脉诊研究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探究该观点的实践可行性,本研究围绕其理论模型... 脉搏波的研究在中西医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脉搏波谐波与脏腑共振的观点并用以解释脉搏波的成因和应用,对中医相关领域以及脉诊研究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探究该观点的实践可行性,本研究围绕其理论模型和主要内容,从中医的藏象理论和经络理论、西医的解剖结构、生物学观察、物理学的共振现象和血流动力学的血流传输诸方面展开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了该模型和观点中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凝练的若干论述以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 动脉 血压 脏腑 血管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中医居家健康系统搭建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启城 陈菊 +4 位作者 杨涛 周一博 樊霞霞 李阳 温川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97-1607,共11页
目的总结中医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应用状况、所面临的挑战,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一种可以无感监测用户健康的中医居家健康系统。方法通过构建中医居家健康物联网,对用户居家场景中环境、饮食、运动作息、生理指标4个维度的数据... 目的总结中医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应用状况、所面临的挑战,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一种可以无感监测用户健康的中医居家健康系统。方法通过构建中医居家健康物联网,对用户居家场景中环境、饮食、运动作息、生理指标4个维度的数据动态进行采集、清洗、标注。结果基于家居物联网的中医四诊数据采集模型能在兼容多类家居传感器的前提下,从个人饮食起居以及环境维度拓宽家庭端健康数据采集范围。结论由于居家活动监测所需家庭端设备多、数据体量大且多源异构的特点,建立中医居家健康物联网系统,为家庭端硬件数据、生活数据、中医数据、算法语言形成一个完整的传输与数据转化链路能为临床诊疗、居民健康评估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大数据 居家健康 医疗物联网 环境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阴火”科学内涵 被引量:3
9
作者 崔雨婷 张方圆 +2 位作者 许伟明 李子贇 胡镜清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9-1285,共7页
肠道菌群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肠道菌群结构及产物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中医药领域高度关注肠道菌群对疾病的影响,而肠道菌群主要通过炎症损伤血管内皮、造成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膜... 肠道菌群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肠道菌群结构及产物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中医药领域高度关注肠道菌群对疾病的影响,而肠道菌群主要通过炎症损伤血管内皮、造成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膜等机制影响冠心病,通过类比发现此机制与中医脾胃失调、元气失养、阴火内生病机过程相通。因此,从“阴火”理论可指导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治疗冠心病,这将为冠心病的中医药临床防治和科学研究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冠心病 阴火 元气失养 炎症 脂代谢 脂多糖 氧化三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病虚实病机特点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传池 吴珊 +4 位作者 杨燕 江丽杰 陈南杰 汪锦城 胡镜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76-2080,共5页
老年病虽因多种疾病共存导致病情错综复杂,但往往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且与中医虚实病机关系密切。探讨老年病虚实病机特点有助于执简御繁,从整体上把握老年病发生发展规律,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优势。胡镜清研究员从老年病虚实... 老年病虽因多种疾病共存导致病情错综复杂,但往往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且与中医虚实病机关系密切。探讨老年病虚实病机特点有助于执简御繁,从整体上把握老年病发生发展规律,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优势。胡镜清研究员从老年病虚实夹杂的根本特征出发,进一步总结出“精亏、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以及“气滞、痰湿、血瘀、火热、伏风”是老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最为常见病机。其中,虚性病机是老年病发病的基础病机,尤以肾精亏虚为根本;实性病机是老年病发展变化的关键病机。气滞往往是老年病发展的起始环节,痰湿、血瘀是“因虚致实”的病理产物,也是老年病的主要继发病机,火热、伏风则是老年病病情进展活动期的重要催化因素。临床辨识老年病应注重把握虚实病机及其兼化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病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注意力互斥正则的细粒度图像分类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靖桥 宾炜 +3 位作者 卢永锵 麦广柱 陈银 伍雁雄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24-228,共5页
细粒度图像分类(FGVC)具有类间差异小、类内差异大等特点,提升该任务效果的关键在于识别目标的判别性部位。目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方法一般会识别一个或者两个判别性部位,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一种注意力互斥正则机制的细粒度模型(AMEM),... 细粒度图像分类(FGVC)具有类间差异小、类内差异大等特点,提升该任务效果的关键在于识别目标的判别性部位。目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方法一般会识别一个或者两个判别性部位,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一种注意力互斥正则机制的细粒度模型(AMEM),通过限制注意力图的不同通道关注不同目标部位,引导模型关注目标的多个判别性部位。在CUB-200-2011、FGVC-Aircraft、Stanford Cars和Stanford Dogs等4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评测,实验表明AMEM取得了90.5%、94.3%、95.5%和93.2%的准确率,效果优于对比实验中的其他细粒度模型;此外热力图显示可以识别出指定数目的判别性部位。AMEM在提升预测性能的同时,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预测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度图像分类 注意力机制 互斥正则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