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研究--基于六市抽样数据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宏胜 刘振东 李志刚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119,共8页
利用2008-2009年在广州、东莞、沈阳、成都、杭州、郑州六市完成的新移民配额抽样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对中国大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现状及其机制展开研究。木研究将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分为"身份认同"、"... 利用2008-2009年在广州、东莞、沈阳、成都、杭州、郑州六市完成的新移民配额抽样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对中国大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现状及其机制展开研究。木研究将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分为"身份认同"、"生活方式"、"邻里交往"和"文化融合"四个维度。研究发现,以户籍为代表的制度因素对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影响显著,但职业、城市发展环境等市场机制已发挥重要作用。在融合的四个维度上,制度因素、市场因素、空间因素、家庭/个人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新移民 社会融合 机制 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城市保障房社区的社会融合研究——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32
2
作者 陈宏胜 李志刚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39,共7页
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对广州保障房社区社会融合状况作了分析与测度,并对影响机制进行探究。研究表明,保障房社区社会融合度偏低(51.99),其融合的四个维度中"情感适应"最高(68.42),其次为"环境融合"(5... 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对广州保障房社区社会融合状况作了分析与测度,并对影响机制进行探究。研究表明,保障房社区社会融合度偏低(51.99),其融合的四个维度中"情感适应"最高(68.42),其次为"环境融合"(53.19)和"邻里交往"(50.33),最低为"社区互动"(40.70),保障房社区的社会融合呈现"内卷化"趋势。在社会融合的影响机制上,户籍制度和工作对"邻里交往"影响显著,个人和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对"社区互动"、"情感适应"影响显著,而"环境融合"则受户籍和居住时间的影响。文章提出,大规模建设城市保障房的背景下,应更多地关注社区发展,防止保障房社区沦为城市的"贫困孤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房社区 社会融合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常住人口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江西赣州医疗服务设施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黎晓玲 谢霏雰 李志刚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23-131,共9页
伴随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备受关注,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谐社会的建设及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实现,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又是加速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手段。研究以江西赣州中心城市为例,结合卫... 伴随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备受关注,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谐社会的建设及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实现,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又是加速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手段。研究以江西赣州中心城市为例,结合卫生行业发展规划,通过构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分类体系、确定合理的均等化的配置标准、纳入流动人口的需求预测分析、划定设施配置基本空间单元、基于公众设施评价的规划布局及布局的空间检验,开展面向常住人口的医疗卫生设施均等化规划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化 医疗卫生设施 常住人口全覆盖 布局均等化 赣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下东莞村组管治的重构
4
作者 李若男 陈宏胜 +1 位作者 李志刚 陈剑锋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6-61,共6页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东莞村组的传统管治模式已不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其管治重构正在加快进行。作为东莞典型的农村与城市混合型社区,罗沙社区的管治重构包括权利的"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两个过程。其中,权利的&...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东莞村组的传统管治模式已不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其管治重构正在加快进行。作为东莞典型的农村与城市混合型社区,罗沙社区的管治重构包括权利的"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两个过程。其中,权利的"去中心化"是"放权"的过程,通过"政经分离"、建设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将权利"下放"给社会或市场;权利的"再中心化"是"集权"的过程,通过整合社区与居民小组以及统筹社区管理事务,将权利"上收"于上级部门。通过权利的"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罗沙社区基本完成了由农村型管治模式向城市型管治模式的转变,为适应新常态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管治重构 “去中心化” “再中心化” 东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