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生态农业历史中利用植物辅助效应的实践
被引量:
3
1
作者
周晴
孙中宇
+1 位作者
杨龙
温美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85-1597,共13页
我国有着悠久的生态农业历史,农、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间关系被关注最多。种间关系主要有3种,即竞争、辅助和中性。过去,竞争关系是被研究最多的一种。近20年来,辅助关系逐渐受到重视并被引入主流生态学理论中。本文分析了这些经验记...
我国有着悠久的生态农业历史,农、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间关系被关注最多。种间关系主要有3种,即竞争、辅助和中性。过去,竞争关系是被研究最多的一种。近20年来,辅助关系逐渐受到重视并被引入主流生态学理论中。本文分析了这些经验记载的生态学机理,其中描述最多的是植物幼苗的遮阴以及土壤养分的改良(豆科植物固氮作用)。此外,在缓冲极端温度(夏季高温以及冬季低温)、减少杂草竞争、防止动物捕食、减少水分胁迫等方面也有少量记录。我国古代不仅有利用两种植物种间辅助效应的丰富记载,还有利用多种植物综合和复合的种间辅助关系,以及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构建生态系统的记载。特别是华南地区具有利用多种植物与动物间关系来构建基塘生态系统、复合果园生态系统、茶园生态系统等方面传统经验的记载。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植物间辅助效应的记载,并对其进行科学研究,是生态学中非常有价值的课题。因此,本文从社会-生态记忆的角度,对古代文献中关于植物间辅助效应的记载进行梳理与分析,希望引起学界同仁对这些传统经验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现代生态学的实验方法验证这些记载的真实性与适用性,为生态恢复、生态农业、现代林业及生态系统管理等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种间关系
竞争
辅助
古代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岭森林的土壤保持功能
被引量:
9
2
作者
温美丽
杨龙
+4 位作者
王钧
付淑清
张玉玲
黄钰辉
甘先华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2期123-130,共8页
南岭山地是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但其土壤保持功能较弱。文章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土壤、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区域兼有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大东山花岗岩风化...
南岭山地是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但其土壤保持功能较弱。文章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土壤、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区域兼有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大东山花岗岩风化的南岭土壤易受流水侵蚀;山体高差较大、坡度较陡且水系发育,导致水流冲刷能力极强;因此该地非常容易诱发水土流失。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已对局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区的森林植被使原本易受侵蚀的南岭土壤得到保护,使南岭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得以体现。因此,南岭的森林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土壤保持功能最核心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南岭山地
土壤侵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圳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佐霖
黄钰辉
+5 位作者
杨龙
孙彩歌
孙宏斌
刘旭拢
张卫强
甘先华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为探究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特大城市城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成效,以深圳市大鹏半岛和田头山2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Landsat影像分类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分析1995-2015年2个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为探究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特大城市城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成效,以深圳市大鹏半岛和田头山2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Landsat影像分类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分析1995-2015年2个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个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均以林地为主,且林地都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近20 a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均呈现景观破碎化指数和景观分割指数增大,而香农多样性指数降低的趋势。快速城市化进程使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深圳市森林植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
土地利用
景观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生态农业历史中利用植物辅助效应的实践
被引量:
3
1
作者
周晴
孙中宇
杨龙
温美丽
机构
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广州地理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85-1597,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ZS06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301)
+2 种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粤科规财字2014-208号)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12-14)
广东省科学院平台环境与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项目(2016GDASPT-0301)资助~~
文摘
我国有着悠久的生态农业历史,农、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间关系被关注最多。种间关系主要有3种,即竞争、辅助和中性。过去,竞争关系是被研究最多的一种。近20年来,辅助关系逐渐受到重视并被引入主流生态学理论中。本文分析了这些经验记载的生态学机理,其中描述最多的是植物幼苗的遮阴以及土壤养分的改良(豆科植物固氮作用)。此外,在缓冲极端温度(夏季高温以及冬季低温)、减少杂草竞争、防止动物捕食、减少水分胁迫等方面也有少量记录。我国古代不仅有利用两种植物种间辅助效应的丰富记载,还有利用多种植物综合和复合的种间辅助关系,以及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构建生态系统的记载。特别是华南地区具有利用多种植物与动物间关系来构建基塘生态系统、复合果园生态系统、茶园生态系统等方面传统经验的记载。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植物间辅助效应的记载,并对其进行科学研究,是生态学中非常有价值的课题。因此,本文从社会-生态记忆的角度,对古代文献中关于植物间辅助效应的记载进行梳理与分析,希望引起学界同仁对这些传统经验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现代生态学的实验方法验证这些记载的真实性与适用性,为生态恢复、生态农业、现代林业及生态系统管理等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种间关系
竞争
辅助
古代记录
Key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Competition
Facilitation
Ancient record
分类号
X1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岭森林的土壤保持功能
被引量:
9
2
作者
温美丽
杨龙
王钧
付淑清
张玉玲
黄钰辉
甘先华
机构
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广州地理研究所
广东省
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
实验室
/
广东省
林业科学
研究
院
出处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2期123-13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301)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12-14)
+4 种基金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
2014年中央林业补助资金"数字化监测与管护平台"(DHS15SGHG09093)
广东南岭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运行补助(2017-LYPT-DW-068)
广东省科学院科研平台环境与能力建设专项(2016GDAs PTO301)
广东省科学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项目(2017GDASCX-0101)
文摘
南岭山地是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但其土壤保持功能较弱。文章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土壤、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区域兼有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大东山花岗岩风化的南岭土壤易受流水侵蚀;山体高差较大、坡度较陡且水系发育,导致水流冲刷能力极强;因此该地非常容易诱发水土流失。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已对局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区的森林植被使原本易受侵蚀的南岭土壤得到保护,使南岭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得以体现。因此,南岭的森林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土壤保持功能最核心的因子。
关键词
植被
南岭山地
土壤侵蚀
影响因素
Keywords
vegetation
Nanling mountain
soil erosion
infuence factors
分类号
S714.7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圳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佐霖
黄钰辉
杨龙
孙彩歌
孙宏斌
刘旭拢
张卫强
甘先华
机构
广东省
深圳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广东省
森林培育保护与利用重点
实验室
/
广东省
林业科学
研究
院
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广州地理研究所
出处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2015A070710016
2018B030324002)
+3 种基金
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省统筹项目
林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补助项目(2018-LYPT-DW-069)
市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项目
广东省科学院创新人才引进资助专项(2017GDASCX-0805)
文摘
为探究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特大城市城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成效,以深圳市大鹏半岛和田头山2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Landsat影像分类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分析1995-2015年2个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个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均以林地为主,且林地都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近20 a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均呈现景观破碎化指数和景观分割指数增大,而香农多样性指数降低的趋势。快速城市化进程使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深圳市森林植被的恢复。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
土地利用
景观
深圳
Keywords
forest ecosystem
nature reserve
land use
landscape
Shenzhen
分类号
S718.53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生态农业历史中利用植物辅助效应的实践
周晴
孙中宇
杨龙
温美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岭森林的土壤保持功能
温美丽
杨龙
王钧
付淑清
张玉玲
黄钰辉
甘先华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深圳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王佐霖
黄钰辉
杨龙
孙彩歌
孙宏斌
刘旭拢
张卫强
甘先华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