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特需服务护理体会
1
作者 叶慧铭 吴少娟 黄晓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970-3971,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特需服务患者对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调查每月医疗服务满意度。结果:每月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特诊中心患者对服务满意度在90%以上。结论:综合提升口腔护理服务水平有利于满足患者牙科服务需求。
关键词 口腔疾病 特需服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牙移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黄建生 周磊 +2 位作者 徐淑兰 吴颖 宋光保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2-434,共3页
目的评价自体牙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颗牙进行自体牙移植,其中,埋伏阻生牙移植15颗,前磨牙移植前牙缺失区4颗。将埋伏牙或前磨牙完整拔出后移植于缺牙区,方丝弓托槽和澳大利亚圆丝固定6~8周,移植4周时行根管治疗。结果经1.5~5年... 目的评价自体牙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颗牙进行自体牙移植,其中,埋伏阻生牙移植15颗,前磨牙移植前牙缺失区4颗。将埋伏牙或前磨牙完整拔出后移植于缺牙区,方丝弓托槽和澳大利亚圆丝固定6~8周,移植4周时行根管治疗。结果经1.5~5年的随访,19颗移植牙均未发现牙根吸收、松动等并发症。结论自体牙移植临床效果满意,在前牙缺失和埋伏阻生牙无法正畸治疗时,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移植 埋伏阻生 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在小缺牙间隙即刻修复种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建生 赵建江 +1 位作者 刘琼 刘天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研究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用于5~6mm的缺牙间隙即刻修复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36例患者的36个5~6mm缺牙间隙处植入直径2.5mm或3.0mm的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36颗,即刻在椅旁或技工室完成树脂冠临时修复,树脂冠避开与... 目的研究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用于5~6mm的缺牙间隙即刻修复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36例患者的36个5~6mm缺牙间隙处植入直径2.5mm或3.0mm的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36颗,即刻在椅旁或技工室完成树脂冠临时修复,树脂冠避开与对颌牙接触。术后3~5个月,金合金烤瓷冠完成修复。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线检查。结果 36颗种植体行烤瓷冠修复时无1颗失败,其中1颗种植体植入后导致1颗邻牙牙髓坏死,经根管治疗后天然牙和种植体均成功保留。36例患者从种植体植入开始平均随访21.3个月(12~37个月),36颗种植体均获得成功,种植义齿龈缘与邻牙龈缘曲线协调,龈乳头充盈,美学效果理想。结论 5~6mm缺牙间隙采用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即刻修复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缺牙间隙 即刻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临床短冠牙冠延长术后烤瓷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建生 周磊 +1 位作者 宋光保 朱晓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7-549,共3页
目的 :评价前牙临床短冠的牙冠延长术后烤瓷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5例共 2 8颗前牙临床短冠采用牙冠延长术及全牙列牙合重建 ,追踪观察 1年以上。结果 :2 8颗牙临床短冠术后 6周增加高度为 ( 2 .9±0 .6)mm ,修复后未出现手术... 目的 :评价前牙临床短冠的牙冠延长术后烤瓷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5例共 2 8颗前牙临床短冠采用牙冠延长术及全牙列牙合重建 ,追踪观察 1年以上。结果 :2 8颗牙临床短冠术后 6周增加高度为 ( 2 .9±0 .6)mm ,修复后未出现手术牙牙周组织病变、修复体固位不良等并发症。面下 1/3高度得到适度恢复 ,美观恢复良好。结论 :对临床短冠采用牙冠延长术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可以获得需要的临床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修复 临床短冠 牙龈切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B种植系统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建生 周磊 宋光保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种植系统 临床应用评价 BLB 种植义齿修复 广东省口腔医院 种植体 人工牙 国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支持套筒冠固位全口覆盖义齿即刻负重3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建生 朱晓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1-464,共4页
对3例全口无牙颌或重度慢性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术前制作全口义齿或即刻全口义齿,拔除全口余留牙,在下颌植入4颗Ankylos种植体,上颌植入6颗种植体,将SynCone套筒基台接入种植体,再套入预成圆锥形外冠,完成临时义齿修复。3~12个月后将临... 对3例全口无牙颌或重度慢性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术前制作全口义齿或即刻全口义齿,拔除全口余留牙,在下颌植入4颗Ankylos种植体,上颌植入6颗种植体,将SynCone套筒基台接入种植体,再套入预成圆锥形外冠,完成临时义齿修复。3~12个月后将临时义齿更换为铸造支架覆盖义齿。随访12~24个月,除1例种植体在植入后1个月松动拔除而重新植入种植体外,其余种植体均未出现明显的牙槽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即刻负重 覆盖义齿 套筒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种植的风险与对策 被引量:37
7
作者 黄建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上颌窦底可利用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种植义齿修复,解决方案只有两个:上颌窦底骨增量的种植技术和避开上颌窦的种植技术。上颌窦底骨增量技术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减低患者对种植手术的依从性。采用最优骨利用原则,避开上颌窦种植技术与上颌... 上颌窦底可利用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种植义齿修复,解决方案只有两个:上颌窦底骨增量的种植技术和避开上颌窦的种植技术。上颌窦底骨增量技术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减低患者对种植手术的依从性。采用最优骨利用原则,避开上颌窦种植技术与上颌窦提升植骨手术相比,更加简单、经济和具有可预见性,同时可节省时间,对一些特殊病例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种植 并发症 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建生 章锦才 张爱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471-1473,共3页
目的:临床评价引导骨再生(GBR)技术进行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的骨缺损重建的效果。方法:10颗因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牙槽骨吸收大于5mm但稳固的种植体,其中TPS界面9颗,HA界面1颗,拆除上部修复体,取下基台接入覆盖螺帽,口服抗生素及0.2%氯已定漱... 目的:临床评价引导骨再生(GBR)技术进行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的骨缺损重建的效果。方法:10颗因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牙槽骨吸收大于5mm但稳固的种植体,其中TPS界面9颗,HA界面1颗,拆除上部修复体,取下基台接入覆盖螺帽,口服抗生素及0.2%氯已定漱口水含漱控制感染。7d后翻瓣,清除骨袋内的炎性组织,种植体表面用0.2%氯已定纱布和生理盐水纱布交替浸泡后再重复上述步骤一次。骨缺损区充填Bio-Oss,覆盖Bio-Gide。6个月后行2期手术,评估种植体周围骨再生情况。结果:9颗TPS界面种植体骨再生理想,完成烤瓷修复。1颗HA界面种植体感染失败拔除。结论:TPS界面种植体周围炎造成的环沟状骨缺损采用GBR技术进行骨再生效果理想,HA界面种植体周围炎造成的环沟状骨缺损采用GBR技术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骨内 种植体周围炎 骨缺损 引导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口即刻负重种植固定义齿2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建生 朱晓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7-231,共5页
对2例全口多数牙缺失、残留少量重度牙周炎患牙的患者拔除全口余牙,即刻于上下颌分别植入10颗和8颗Straumann种植体,36颗种植体经共振频率分析,种植体稳定指数(ISQ)值大于60的34颗种植体即刻接入临时基台行复合树脂临时固定桥修复,3个... 对2例全口多数牙缺失、残留少量重度牙周炎患牙的患者拔除全口余牙,即刻于上下颌分别植入10颗和8颗Straumann种植体,36颗种植体经共振频率分析,种植体稳定指数(ISQ)值大于60的34颗种植体即刻接入临时基台行复合树脂临时固定桥修复,3个月左右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后完成永久性修复。修复后追踪18~26个月,无1颗种植体失败,平均累积骨丧失为0.4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即刻负重 无牙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环境对牙周膜干细胞分化的抑制和诱导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潘有条 王一飞 +6 位作者 赵洵 曾宪卓 张贞 程钧君 李夏宁 刘威 赵红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牙周膜干细胞(PDLSC)在牙周组织缺损修复和维持牙周动态平衡中起关键性的作用,是牙周组织再生修复治疗的基础细胞。在不同微环境作用下,PDLSC的增殖分化特性呈现出较大的差别。牙周膜干细胞龛和炎症等微环境对PDLSC的分化有抑制作用,然... 牙周膜干细胞(PDLSC)在牙周组织缺损修复和维持牙周动态平衡中起关键性的作用,是牙周组织再生修复治疗的基础细胞。在不同微环境作用下,PDLSC的增殖分化特性呈现出较大的差别。牙周膜干细胞龛和炎症等微环境对PDLSC的分化有抑制作用,然而,牙本质微环境及发育期根尖微环境能促进PDLSC的分化。研究不同的微环境对PDLSC功能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深入研究PDLSC的生物学功能,另一方面为PDLSC应用于牙周疾病的再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不同的微环境对PDLSC分化的抑制和诱导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PDLSC在牙周缺损再生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 牙周膜干细胞 微环境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